小学语文课文《郑成功收复台湾》
- 格式:docx
- 大小:12.89 KB
- 文档页数:2
《郑成功收复台湾》原文及其他郑成功收复台湾天启中(明熹宗年号),日本倭逐琉球而踞之海澄人颜思齐者,谋夺日本国,计泄,与其党杨天生、陈衷纪等二十八人窜台湾,郑芝龙附焉。
思齐死,芝龙领其众,寻就抚。
荷兰红毛夷遭风,泊台湾,崇祯中,闽地大旱,芝龙请于巡抚熊文灿,以舶徙饥民数万至台湾,人给三金,一牛,使垦岛荒。
时芝龙已去台湾,故荷兰夷二千踞城中,流民数万屯城外,……久之,荷兰筑城曰台湾,曰鸡笼,曰淡水,筑炮台沈夹板于鹿耳门之港口,置揆一王守之,与南洋、吕宋、占城诸国互市,成都会焉。
成功自江南败归,地蹙军孤,谋拓土为巢穴计。
有台湾通事何斌者,……遣其私人郭平驾小舟伪为钓鱼者,顺鹿耳门至赤嵌城(今台南市附近安平镇,当时为荷兰总督府所在地。
)往来探视,得港路一条。
走厦门谒成功曰:“台湾沃野千里,鸡笼、淡水、硝磺有焉,横绝大海,肆通外国,耕种可以足食,兴贩铜铁可以足用,十年生聚,十年教养,真霸王之区也。
”出袖中地图如指诸掌,成功叹曰:“此亦海外之扶余也”(扶余:古国名,在今东北松花江中游平原上。
)……乃令洪旭、黄廷、王秀奇辅世子(郑)经监守各岛,捩舵束甲而行。
……见鹿耳门,焚香祝曰:“成功受先帝眷顾,寸土未得,孤岛危居,今冒波涛,辟不服之区。
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师。
”竹篙视之,则加涨丈余,以手加额曰:“此天所以哀孤而不委之壑也。
”令何斌坐斗头,按图转舵,发炮鸣金,赤嵌城酋长实叮惊怖出降。
先数夕风潮骤振,声振云霄,揆一王率诸酋登城望海,见一人袱头红衣,骑长鲸,从鹿耳门游漾纡回,绕赤嵌城而没。
是日炮声轰天,登高以千里镜视之,见鹿耳门船只旌旗,笑谓唐船近炮台则无遗类。
俄见首船树旗纛,倏北倏东,余船以次衔尾鱼贯,悉远炮台而行,……揆一王尝大出兵攻赤嵌、鲲身,不利。
……乃罢兵约降。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卷20)提起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以武力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曹余章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
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不断进行反抗斗争。
少年时代的郑成功,曾亲眼目睹荷兰侵略者在家乡福建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残害乡亲。
他从小就对荷兰侵略者十分憎(zēng)恨。
后来,郑成功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将领,便移师金门、厦(xià)门一带,决心进军台湾,赶走荷兰侵略者。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将士,分乘数百艘战船,浩浩荡荡渡海东征,开始进行驱逐荷兰侵略者的正义之战。
郑成功在众将士的簇拥下,站在指挥舰(jiàn)船的楼上举目四望,这支前进中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
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军队纪律严明,军容雄壮,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荷兰侵略者获悉我军进军台湾的消息,十分恐慌。
他们把军队集结在赤嵌城和台南城,还在港口沉下许多破船,企图阻挡我军船队登陆。
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之机,绕过了敌军设置的炮台和重兵把守的港口,从鹿耳门登陆。
荷兰侵略军不甘心失败,又调动“赫克托”号等战舰,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猖狂进行反扑。
他们妄图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战舰和大炮,阻止我军继续登陆。
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我军战船和战舰展开激战。
英勇的我军将士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驾驶战船向敌舰冲去。
他们在近处团团围住敌舰,使敌舰的大炮失去了威力。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所有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巨浪。
原来,我军的炮火击中了敌舰的弹药库。
敌军惊恐万状,乱作一团。
我军将士乘势用铁钩钩住战舰,争先恐后跳了上去。
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举手投降。
至此,我军取得了登陆战斗的重大胜利。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便龟缩在赤嵌、台湾两座城里不敢应战。
他们派出使者向郑成功求和,说只要我军退出台湾,他们愿意贡送十万两白银慰劳。
郑成功义正辞严道:“台湾本来是我国神圣领土。
我们收回台湾,是天经地义之举。
如果你们赖着不走,我就用大炮把你们轰走!”郑成功喝退敌军使者,派兵猛攻赤嵌城。
六年级上册《郑成功》课文原文2郑成功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
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
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
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
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
”“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
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
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瞭望。
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
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
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
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
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
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
敌人惊恐万状,敌军舰队乱作一团。
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
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
他们把粮食、海鲜、蔬菜和茶叶送来慰劳郑军官兵。
高山族的酋长特地送来了鹿皮和兽肉,要见郑成功。
郑成功赠给他们绸布和烟草,表示谢意。
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力发展生产。
他派人把汉族农民用的犁、耙、锄、镰刀等农具,送到高山族弟兄手里。
高山族弟兄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
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
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以武力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624年被荷兰侵占了,台湾同胞从此受尽了欺辱与掠夺,生活苦不堪言。
1661年郑成功带领部下经过艰苦的搏斗,严密的包围了赤嵌城,发炮进攻。
台湾的汉族和高山族人民见祖国的大军到达,争先恐后地跑来援助,还偷偷地帮郑成功传递消息。
荷兰想调派援军,但被郑成功打了个落花流水,有来无回。
赤嵌城被郑成功将士整整围困了7个多月,荷兰守军水尽粮绝,已无力应战,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
从此,沦陷了30多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
小学语文课文《郑成功收复台湾》
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
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不断进行反抗斗争。
少年时代的郑成功,曾亲眼目睹荷兰侵略者在家乡福建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残害乡亲。
他从小就对荷兰侵略者十分憎(zēng)恨。
后来,郑成功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将领,便移师金门、厦(xià)门一带,决心进军台湾,赶走荷兰侵略者。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将士,分乘数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渡海东征,开始进行驱逐荷兰侵略者的正义之战。
郑成功在众将士的簇拥下,站在指挥舰(jiàn)船的楼上举目四望,这支前进中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
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军队纪律严明,军容雄壮,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荷兰侵略者获悉我军进军台湾的消息,十分恐慌。
他们把军队集结在赤嵌城和台南城,还在港口沉下许多破船,企图阻挡我军船队登陆。
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之机,绕过了敌军设置的炮台和重兵把守的港口,从鹿耳门登陆。
荷兰侵略军不甘心失败,又调动"赫克托";号等战舰,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猖狂进行反扑。
他们妄图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战舰和大炮,阻止我军继续登陆。
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我军战船和战舰展开激战。
英勇的我军将士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驾驶战船向敌舰冲去。
他们在近处团团围住敌舰,使敌舰的大炮失去了威力。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所有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巨浪。
原来,我军的炮火击中了敌舰的弹药库。
敌军惊恐万状,乱作一团。
我军将士乘势用铁钩钩住战舰,争先恐后跳了上去。
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举手投降。
至此,我军取得了登陆战斗的重大胜利。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便龟缩在赤嵌、台湾两座城里不敢应战。
他们派出使者向郑成功求和,说只要我军退出台湾,他们愿意贡送十万两白银慰劳。
郑成功义正辞严道:"台湾本来是我国神圣领土。
我们收回台湾,是天经地义之举。
如果你们赖着不走,我就用大炮把你们轰走!";
郑成功喝退敌军使者,派兵猛攻赤嵌城。
城里敌军负隅(yú)顽抗,垂死挣扎。
有一台湾同胞向郑成功献计道:"赤嵌城饮用之水都是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
只要切断水源,敌人就会不战自乱。
";郑成功依计照办,果然不出三日,赤嵌城的敌军便乖乖投降了。
盘踞(jù)在台湾城的敌军妄图长期顽抗,等待救援。
郑成功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逼敌军投降。
在围困八个月之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荷兰侵略军粮尽水绝,走投无路,只好举起白旗投降。
1662年初,敌军头目被迫来到我军大营,签字投降。
在我军将士潮水般的欢呼声中,荷兰侵略者垂头丧气地离开侵占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
台湾宝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台湾同胞男女老幼个个喜气洋洋。
他们成群结队,箪(dān)食壶浆,慰劳祖国将士。
台湾各地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于耳,人们载歌载舞,欢庆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鼓励垦荒种田,大力发展生产,倡导教育,兴办学校,帮助台湾同胞改善生活,提高文化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台湾的发展。
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虽中年英逝,但他收复宝岛台湾的丰功伟绩,永远铭(míng)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曾撰(zhuàn)写一副对联,赞颂郑成功的历史功绩:"开辟荆(jīng)榛(zhēn)千秋功业,驱除荷虏(lǔ)一代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