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立体构成的灵感来源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18
1立体构成概述立体构成是美术造型语言中的重要概念,是指在二维平面上通过运用线条、色彩、形态和空间关系的创造性安排,使其呈现出三维空间感和形体感的能力和技巧。
立体构成不仅适用于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领域,也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各个领域。
立体构成的要素包括线条、形状、颜色、负空间和透视。
在立体构成中,线条不再是简单的分界线,而是具有了空间感和形体感。
线条可以通过增加粗细、长度、曲线的变化来表现出物体的远近、空间层次以及形体的立体感。
形状是构成物体的基本要素,通过形状的变化可以表达出物体的体积和形态。
颜色在立体构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表达出物体的明暗关系,还可以产生深浅、远近等空间效果。
负空间是指物体之间或者物体内部的空白部分,通过调整负空间的大小和形态,可以使物体之间产生不同的关系和层次感。
透视是立体构成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通过透视的运用,可以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远近和空间感。
立体构成有很多技巧和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有平行投射、中心投射和尺度投射。
平行投射是指物体在相同的视点下以平行线条的形式投射到二维平面上,这种方法能够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形态。
中心投射是指物体在相同的视点下以放射线的形式投射到二维平面上,这种方法能够表现出物体的深度和远近。
尺度投射是指通过改变物体的大小和比例来表现出物体的远近和空间感。
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立体构成可以运用在各种不同的形式中,如画面的布局、对象的安排、色彩的组合等。
通过合理运用立体构成的原则和技巧,可以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和观赏性。
例如,在绘画中可以通过运用透视原理来表现出物体的三维效果;在雕塑中可以通过线条和形状的变化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立体感;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空间和结构的布局来表现出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总而言之,立体构成是美术造型语言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运用线条、形状、颜色、负空间和透视等元素和技巧,使二维平面具有三维空间感和形体感。
立体构成不仅适用于艺术领域,也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立体构成》是产品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
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以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加强抽象的造型构思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此课程需要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会用纯粹抽象的形去考虑问题,摆脱物象化思维的纠缠。
另外,要注意生活中的各类造型,不妨以之作为切入点去抽象出形与造形的规律,根据形态所包含的各种性质,如材料形态质感结构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能帮助我们在理性的层次上去认识形态构成的问题。
二、课程任务:1.了解三维空间,有一定的空间造型感。
2.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
3.熟悉不同的材料,掌握其制作加工方法。
4.能够根据不同的设计,运用合适的材料加工制作完成。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1.教学内容:(1)立体构成的概念(2)构成设计理论的发展(3)立体构成的对象(4)立体构成的学习方法2.基本要求:了解立体构成的一些基本特点及方法。
第一章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1.教学内容(1)形态(2)构成要素(点、线、面、体块的构成)(3)点、线、面、体、块的综合材质构成(4)半立体构成2.基本要求:了解二维空间平面与三维空间立体的联系与区别,如何转化。
了解掌握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特点及材料的加工表现,通过训练使学生对立体形态的量感,空间感,肌理感有感性上的认识。
第二章构成材料式及制作技术1.教学内容(1)材料的分类(2)常用材料及工艺(3)材料力学(4)材料的应用2.基本要求: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及表现技法,能够根据设计选用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加工。
第三章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则和形式法则1.教学内容(1)简单与单纯(2)变化与统一(3)对称与均衡(4)对比与调和(5)节奏与韵律(6)比例与分割(7)主次与意境2.教学要求:了解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的造型规律和法则,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起步)1.立体构成的起源(2009-05-06 19:30:57)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起源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包豪斯设计学院于1919年在德国成立。
由于1932年遭纳粹党迫害而被迫关闭,老师流亡他国。
但仅仅13年的时间竟培养出一批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领先的设计人才。
包豪斯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建筑师、艺术家、画家们,我们一定要面向工艺”,包豪斯的教学计划也是用这个精神来指导的。
在各个阶段都要训练每个学生用手和用脑,并且要二者统一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工艺加工的技能获得个人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以达到符合工艺的要求。
包豪斯第一次把不可靠的感觉变成科学及更改的视觉法,开创了理性艺术设计的先河。
崭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使包豪斯成为现代构成设计的发源地。
目前世界上的设计教育通行的专业基础课就是包豪斯首创的。
这个基础艺术课的结构,是把对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三方面独立成体系,使视觉教育第一次牢固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仅是基于艺术家个人的、非科学化的、不可靠的感觉基础上。
基础课其实是一次洗脑的过程,通过理性的礼堂训练,把学生入学前的所有视觉习惯洗掉,代以崭新的、理性的视觉规律。
利用这种新的规律,来启发学生的潜在才能和想像力,并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能够创造出崭新的造型及真正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
基础课的训练最终的目的是设计,而不是把训练本身当作目的。
训练的方法是理性的分析,而不是任意的、个人的自由表现。
在立体构成教学中注重对材料、肌理和形态对比的研究,让学生发现和表现形形色色的对比关系,如物体的大小,线的曲直,肌理的光滑粗糙,色彩的坚硬感与柔软感等等。
体验材料的视觉、触觉的效果和物理性能,并以纸板等材料进行构成教育的方法。
让学生在不考虑任何附加条件的情况下,研究材料的空间美感变化,从而奠定了立体构成的基础,使之成为世界设计类教育中至今必修的课程之一。
第一章绪论构成作为设计教育的一门独立研究的学科,作为设计教学的基础课是从包豪斯以后才开始的。
包豪斯是继“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之后,对现代设计构成重大影响的20世纪早期著名的设计学府。
包豪斯秉承了前人的探索成果,在存留的短短13年时间里,培养出了一批在各个设计领域领先的人才。
崭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教育思想使包豪斯成为现代构成设计的发源地,也是现代设计的一个摇篮。
构成是一种造型活动,主要研究如何将造型的诸多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法则,组成富有艺术表现力和美感的造型形式。
任何一个形态,都可以分解到人的眼睛和感觉所能观察到的形态限度,这就是造型形态的要素,即点、线、面、体、空间、色彩、肌理等,可以在分解后将其重新组合成新的形态,这种分解后重新组合的程序就是构成的过程。
包豪斯构成教学体系的形成,得益于现代艺术运动中出现的荷兰“风格派”艺术和俄国“构成主义”艺术。
它们分别从分解和成形两个方面加强了对抽象形象的理解,逐步建立了新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
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纳吉,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注重点、线、面的关系,把两度空间的构成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
伊顿在教学中注重对材料、肌理和形态对比的研究。
首先他让学生们列举出纸张、木材、玻璃、石头、金属、织物等形形色色的造型材料,体验材料的视觉、触觉的效果和物理性能,再让他们发挥自由想象力进行造型。
马塞尔·布罗伊尔是一位现代设计家,他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以钢管代替木材制造了一批功能良好,造型现代化的椅子、桌子、茶几等家具,迎合了工业批量化生产的需要,影响并改变了20世纪设计家在材料与设计方面的传统观念。
为了创造符合现代人类的生活环境,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家们及时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教育理念,他们将现代造型规律与新技术、新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开拓了一条人类艺术设计史上的辉煌之路。
构成教学是包豪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