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钢筋绑扎施工技术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281.38 KB
- 文档页数:3
梁板钢筋绑扎施工技术要点一、钢筋材料选择在进行梁板钢筋绑扎施工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钢筋材料。
一般情况下,选用HRB335级钢筋,材料的质量一定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二、设备准备进行梁板钢筋绑扎施工时,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手动钢筋绑扎机、剪切器、锁线钳、线扎刀等。
确保设备完好,使用方便。
三、钢筋放料在进行钢筋绑扎施工前,要先对梁板进行定位和放料。
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按照相应的数量、尺寸和位置摆放在梁板上,确保钢筋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四、钢筋绑扎方法1.钢筋加工:将准备好的钢筋进行修剪、整理和弯曲处理,确保其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架设:按照设计要求,将钢筋放置在梁板上,并进行支撑和调整,使其保持正确的位置和高度。
3.钢筋连接:采用搭接或焊接的方式进行钢筋连接,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搭接长度一般为30倍钢筋直径,焊接长度要达到设计要求。
4.钢筋绑扎:采用扎实的绑扎方法将钢筋固定在梁板上。
绑扎应从梁板两端向中间逐渐进行,确保钢筋的平直度和均匀性。
5.绑扎密度:保证钢筋绑扎的密度,使得钢筋之间不存在松动和错位现象。
绑扎的间距一般为3-5倍钢筋直径,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五、注意事项1.钢筋绑扎过程中要保持工地的整洁和通风,防止灰尘和有毒气体的积聚。
2.绑扎线要符合要求,选择抗拉强度高、柔韧性好的绑扎线,并进行充分的拉紧。
3.绑扎操作要力度均匀,绑扎线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紧或过松。
4.在绑扎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手部,避免被钢筋刺伤或绑扎机夹伤。
综上所述,梁板钢筋绑扎施工技术要点包括钢筋材料选择、设备准备、钢筋放料、钢筋绑扎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确保梁板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应连续、稳定地运行,时快、时慢、时开、时停都会使熨平板的受力发生变化,出现上下波动。
当铺层薄、料径小时,选用较小的振幅;反之,铺层厚、料径大、温度低时,宜选用较大的振幅;震动频率的选择取决于摊铺速度和摊铺厚度,频率增加要由低见高,总之,摊铺一开始,应尽量避免停机。
④碾压工艺:碾压采用2辆自重12吨的BW-202双钢轮、1辆自重13吨的DD-130双钢轮、1辆自重20吨的CC-722双钢轮压路机进行配合碾压施工,分初压、复压、终压三道工序,把握好碾压速度、碾压温度、碾压次数三个重点。
沥青混合料的最佳压实温度为120-150度之间,最高不过160℃。
合理的碾压速度,对减少碾压时间,提高作业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施工中,保持适当的恒定碾压速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速度控制在2-4km/h,速度过低,会使摊铺与压实工序间断,影响压实质量,从而可能需要增加压实遍数来提高压实度。
碾压速度过快,会产生推移、横向裂纹等。
初压采用BW-202双钢轮压路机静压2遍,此时经检测压实度为平均压实度达到90%左右,复压分别采用BW-202双钢轮振动压实2遍、CC-722双钢轮振压2遍,此时经检测平均压实度达到99%左右,最后使用DD-130双钢轮压路机光面直至没有轮迹为止。
总之,碾压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碾压速度,从而减少碾压遍数,提高工作效率。
3.6橡胶沥青温度控制。
橡胶沥青ARAC-13混凝土矿料加热温度为185-190度左右,橡胶沥青加热温度为195-200度左右,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控制在180-190之间,摊铺温度为165-170度之间。
粘层油洒布量为0.6kg/m2。
4小结以上几点主要从橡胶沥青混凝土的优点、使用及混合料拌制、施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较好地解决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为生产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创造了更好的条件[4]。
参考文献:[1]孙雪伟.AR_AC13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中外公路,20 08年10月第5期.[2]JTG E40-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3]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4]吴丽英.谈橡胶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山西建筑,2012年3月.作者简介:丁文霞(1977-),女,山东烟台人,工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道路工程方面的高职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基础梁、板、梯、钢筋绑扎技术交底一、施工准备1、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并对加工好的钢筋进行核对,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形状、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根据设计要求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提前进行制作或购买成品保护层卡子。
3、按要求搭设操作脚手架。
4、对钢筋绑扎场地进行清理。
二、施工工艺梁钢筋绑扎工艺流程划箍筋间距线→摆放箍筋→穿下层钢筋→船上层钢筋→钢筋绑扎→安装保护层垫块1、根据设计要求的钢筋间距在模板上画出钢筋安装位置,摆放箍筋。
2、根据弹好的钢筋位置线,穿下层钢筋并按照画好的箍筋间距将箍筋逐个分开。
3、穿入上层钢筋,按照箍筋位置线将箍筋摆放到位。
调整钢筋间距逐点进行绑扎。
4、梁的两端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加密区内箍筋的间距为100mm。
5、箍筋叠合处必须设置135度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箍筋在梁重应交错设置。
6、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必须相互错开,同一根钢筋上不得有两个以上的焊接接头。
接头不得设置在箍筋的加密区内,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得超过钢筋总截面面积的50%。
7、钢筋绑扎结束后,应在梁底部及两侧安装保护层垫块,间距不大于500mm。
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清理模板→划钢筋间距→摆放钢筋→钢筋绑扎→安装保护层垫块1、钢筋绑扎前,对绑扎场地进行清理。
2、根据设计要求的钢筋间距在模板上画出钢筋主筋、分布筋位置线。
3、根据画好的钢筋绑扎位置线,摆放钢筋,先摆放主筋,后摆放分布筋,板钢筋必须锚固到梁钢筋内。
4、板钢筋绑扎采用“八字扣”绑法,出外围两行钢筋必须全部绑扎外,其余钢筋可采用“梅花点”式交错绑扎。
5、双层钢筋绑扎时两层钢筋之间必须设置支撑马凳,马凳间距不大于800mm马凳与上下层钢筋的相交点必须全部进行绑扎。
6、在同一构件内的钢筋焊接接头必须相互错开,同一根钢筋上不得有两个以上的焊接接头。
接头不得设置在箍筋的加密区内,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得超过钢筋总截面面积的50%。
楼梯钢筋绑扎清理模板→划钢筋间距→摆放钢筋→钢筋绑扎→安装保护层垫块1、钢筋绑扎前,对已经安装好的模板进行清理。
梁钢筋绑扎安装要点(通用)1.施工顺序:主梁主筋→放主梁定位箍→主梁箍筋→次梁主筋→放次梁定位箍→次梁箍筋→垫块固定。
2.施工要点梁采用封闭箍。
先在梁四角主筋上画箍筋分隔线,对接头进行连接,将四角主筋穿上箍筋,按分隔线绑扎牢固,然后绑扎其它钢筋。
钢筋的绑扎顺序均按规范进行。
对于多排钢筋,采用纵横向钢筋相互支撑或附加撑铁,从而控制钢筋之间的排距。
1)梁钢筋的绑扎与模板安装之间的配合关系:A、梁的高度较小时,梁的钢筋架空在梁顶上绑扎,然后再落位;B、梁截面高度≥1.0m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其两侧模板或一侧模板在梁钢筋绑扎就位好后安装。
2)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下图一所示),或采用如下图二所示箍筋控制,以保持上下层钢筋之间的距离。
图一图二3)梁柱接头处梁的箍筋自柱边50mm起设置。
4)框架梁箍筋在柱内取消,次梁箍筋在主梁内取消,但应根据设计要求在两侧加密。
5)在同一层板面上,对平面外梁跨度大于2.5m切梁高大于2倍的墙厚的框架梁垂直于墙体搭设,且在该梁端墙体未设暗柱时,均在该部位设梁宽+300宽的暗柱,暗柱高度同本层层高,剪力墙与平面外方案楼面梁连接构造见下图:6)梁柱同宽时,按下图所示将梁钢筋锚入柱内。
梁与柱同宽时梁筋构造示意图7)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如图所示:梁箍筋布置示意图8)梁上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和1.5d(d为钢筋的较大直径);下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和d。
下部纵向钢筋多于两层时,两层以上钢筋的水平中距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增大一倍。
各层钢筋之间的竖向间距取25和d之中的较大值。
9)次梁上下主筋置于主梁上下主筋之上;框架连梁的上下主筋置于框架主梁的上下主筋之上。
10)梁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
钢筋绑扎施工方法1.钢筋绑扎程序地梁钢筋安装→底板底层钢筋安装→安放保护层垫块→放置支撑马凳及底板上层钢筋安装→安装预留套管及预埋件→自查→报验隐检→墙柱钢筋安装→自查→报验隐检→梁板钢筋安装→自查→报验隐检。
2.钢筋绑扎施工要点(1)钢筋绑扎前,应核对成品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数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与配料单是否相符,如有误差应及时进行纠正、增补,同时应弹好钢筋位置线,以方便钢筋的安放与绑扎。
(2)保护层垫块应提前进行预制加工,本工程底板钢筋保护层为50mm,外墙外侧钢筋保护层为50mm,采用C20砼垫块,其尺寸为50×50×50mm,间距为500mm~800mm,采取梅花形布置。
(3)底板钢筋:按照事先弹好的边线进行安放,然后按图纸间距进行分尺,并在垫层上划线与安放,然后进行绑扎,绑扎时应逐扣绑扎并绑扎牢固。
(4)柱钢筋必须按图纸就位,同时还应将底部钢筋进行点焊,确保柱钢筋位置的准确性,柱箍筋必须按图纸进行,在底板或地梁范围内至少有三道箍筋,同时还要求在梁、板的上口绑扎一道定位箍筋。
(6)墙钢筋:当梁、板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墙钢筋的绑扎。
墙钢筋应锚固在底板底层钢筋上,并绑扎牢固。
同时要求在梁的表面处必须设置箍筋。
(7)顶板钢筋的安装:当模板安装后即可进行。
梁钢筋安装应按照设计图纸给定的规格、数量、位置进行布置,同时采用钢筋机械连接的专用架做辅助安装,钢筋布置安装时应注意钢筋接头的位置,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其箍筋与绑扎方法同地梁。
板钢筋的安装同底板。
在梁板交叉节点处,板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
3、钢筋施工质量要求(1)钢筋品种、规格、级别、数量、位置必须与图纸相符,而且应有合格证书及复试报告,钢筋外观良好,无损伤、裂纹、油污及片状老锈。
(2)钢筋加工的形式及尺寸必须符合图纸及规范规定。
(3)钢筋焊接必须符合JGJ107及JGJ108的规定。
(4)钢筋机械连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 和《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163的规定。
梁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方法1、梁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支梁底模→画主次梁钢筋间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向筋并与箍筋固定→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其它纵向筋并与箍筋固定→穿次梁其它纵筋并与箍筋固定→支梁侧模和顶板模→绑板下铁、专业预留预埋→绑板上铁→埋设预应力固定端或张拉端埋件。
2、梁钢筋绑扎工艺要点本工程梁柱和变截面节点处钢筋较密,施工难度大,为确保工程质量,采取放大样加工梁筋(如下图),以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
(1)梁筋在绑扎时,接头位置、错开、伸入中间节点的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应特别注意节点钢筋的安装顺序。
(2)当梁内钢筋需分层设置时,采用与主筋同规格且大于Ф25的钢筋做分隔钢筋。
(3)绑扎箍筋时,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箍筋弯钩叠合处,在梁中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º,平直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10d,梁端第一个箍筋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加密,其间距及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梁上开洞加筋应按照图纸要求放样准确,并及时标示在现场,防止遗漏后补,加筋大样下图。
3、梁钢筋的锚固和搭接①La为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构件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②Lae为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构件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③抗震等级为三级的构件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为Lae=La。
④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楼板钢筋绑扎1、楼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弹好钢筋线和预留洞口线→吊运至工作面→按线绑下铁→水电做管线→支设上铁马凳→绑上铁→放砂浆垫块,调整钢筋,→清理并自检→隐检→进行下道工序。
2、板钢筋绑扎施工要点及技术措施(1)清扫模板上刨花、碎木、电线管头等杂物。
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位置。
(2)为保证预留洞的位置,将其位置预先画在楼板模板,并按画好的位置,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钢筋绑扎注意事项一、一般要求钢筋施工前,施工队必须在接到工长的书面技术交底,并对作业班组进行进一步的详细交底后,方可安排施工。
交底中应重点明确现场具体要求:弹线、钢筋控制线(板边第一根钢筋距梁边混凝土50mm等)、钢筋撑铁形式间距、钢筋绑扎方法、钢筋绑扎顺序、不同部位垫块厚度、经自检后的机械连接接头须作出标记,并保证无完整丝扣外露等。
二、绑扎接头的技术要求:本工程包含底板、柱、墙、梁板、楼梯、预埋拉结筋、预埋件及洞口配筋等部位的绑扎。
三、底板钢筋绑扎(1)工艺流程弹钢筋位置线→钢筋吊装到位→绑扎柱墩、集水井、电梯井钢筋→铺底板下皮筋→固定马凳筋→铺底板上皮筋→墙体及柱插筋→检查验收(2)操作要点a.在垫层上弹出轴线及墙、柱位置线,并用红油漆标明柱钢筋的位置和钢筋的根数,根据钢筋的间距弹线(注意钢筋绑在弹线的同一侧),以保证钢筋位置和间距的正确。
b.底板钢筋上下层钢筋铺设方向满足图纸的要求。
底板钢筋所有钢筋交错点均绑扎,且必须牢固。
同一水平直线上相邻绑扣呈八字形,朝向混凝土体内部,同一直线上相邻绑扣露头部分朝向正反交错。
c.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双层钢筋网中板面钢筋每隔2.0m提高一个规格作为钢筋马凳,之后即可绑扎上层钢筋,绑扎方法同下铁,下铁钢筋弯钩朝上,不得倒向一边。
d.下铁钢筋保护层采用砼垫块厚度50mm,间距1000mm梅花型布置。
e.墙柱插筋下端弯钩90°与基础钢筋进行绑扎,上端用临时箍筋绑扎固定,同时在墙柱四周设置墙柱位置定位控制线(用红油漆标记),插筋与底板筋交接处箍筋绑扎按规范。
插筋的锚固和预留长度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四、柱钢筋绑扎柱钢筋绑扎主要针对箍筋,箍筋开口方向,加密区间范围为主要控制点。
柱箍筋的起步距离为50mm。
(1)工艺流程机械连接柱纵向受力筋并经验收→画箍筋间距线→套柱箍筋并绑扎→成品保护→放柱垫块→钢筋隐检→下道工序(2)操作要点: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
钢筋绑扎注意事项一.钢筋绑扎1.绑扎前准备工作验收1.1核对半成品钢筋的型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半成品标识牌、施工图相符,如有错漏,应马上纠正。
1.2准备绑扎用的钢丝、绑扎工具(如钢筋钩、带扳口的小撬棍)、绑扎架等,钢筋绑扎用的火烧丝,可采用20-22号钢丝,其中22号钢丝只用于绑扎直径12mm以下的钢筋。
1.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采用塑料垫块控制,钢筋绑扎前应先准备好垫块。
2.钢筋绑扎前质量验收2.1按设计要求和规范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是否正确。
2.2施工缝是否已凿毛,凿毛是否彻底。
2.3检查墙柱钢筋上的混凝土浮浆或其他污染是否清理干净。
2.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注明水平标高,弹出柱(暗柱)、门窗洞口、地梁、墙的外皮尺寸线及轴线控制线。
2.5根据弹线,检查钢筋是否有偏位现象,若有偏位现象,将偏位钢筋按1:6调整到正确位置。
2.6检查墙柱竖向钢筋露出部分接头相错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2.7逐个检查钢筋电渣压力焊和钢筋锻粗直螺纹的接头质量,若发现有不合格接头,切掉重焊。
3.受力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绑扎接头位置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规定:4.1受拉区不得超过50%o4.2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得小于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o二.绑扎要点1.独立基础钢筋绑扎(1)施工工艺流程:人工配合基坑清理杂物一弹放轴线控制线及柱、底层钢筋位置线一摆放绑扎底层钢筋一支放垫块一自检一互检一交接检一电工配合一自检、专检一固定柱插筋—自检—互检—报监理隐检一交接。
(2)钢筋网的绑扎。
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
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
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要成八字行,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工程名称铭智广场日期2015年6月20日交底部位框架柱、梁、板、墙钢筋安装页数共16 页,第页图2:螺旋箍筋端部与搭接构造图柱竖筋拉筋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箍筋柱箍筋10d与75mm较大值图3:箍筋弯钩叠合处交错布置与拉筋节点图3.1.5 钢筋绑扎后,要求按照控制线检查调整钢筋位置,然后垫设混凝土保护层垫块。
混凝土保护层的塑料垫块要求卡在柱子竖筋上,卡环要卡紧;卡环间距为600mm,成梅花型布置且离开地面100mm处就要在四周每个侧面加2个卡环;垫块要求避开十字交叉处。
框架柱的保护层为20mm。
3.1.6地下室抗震KZ的非连接区箍筋加密区范围为:Hn、hc、500mm三者取大值。
抗震KZ、QZ、LZ的底层柱根箍筋加密区的高度应≥Hn/3,其余部位箍筋加密区的高度按11G101-1第62页的图表查用。
(本工程基本以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为截面直径)为加密区高度)3.1.6柱子变截面处钢筋处理措施:变截面柱子主筋连接构造如图4所示。
工程名称铭智广场日期2015年6月20日交底部位框架柱、梁、板、墙钢筋安装页数共16 页,第页检查预留钢筋的接头位置及错开距离、保护层厚度等,如发现偏差过大时,请示技术主管人员出示处理方案,对个别有位移的可按1:6的弯度调整到位。
3.2.3暗柱钢筋绑扎:(1)暗柱纵筋连接:暗柱纵筋直径≥16时采用机械连接,连接方法如同框架柱子。
暗柱连接图见图6。
图6:暗柱及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图(2)暗柱箍筋绑扎:按设计要求的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的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待接钢筋上,然后再套柱子纵筋。
在绑好的竖向钢筋上,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由上往下缠扣绑扎,但箍筋的开口处要相互错开,最下面的一根箍筋距离楼板面50mm。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密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交点成梅花状交错绑扎;箍筋及拉筋端头弯钩角度为135°,平直长度为10d与75mm二者较大值。
梁板钢筋绑扎施工技术
要点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梁钢筋绑扎施工技术要点
1、施工工艺流程
(1)当采用模内绑扎时,先在主梁模板上按设计图纸划好箍筋的间距,然后按以下次序进行绑扎: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划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筋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绑架立筋→再绑主筋。
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2)当采取在模外绑扎时,一般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然后再入模内。
其方法次序是:将主梁需穿次梁的部位稍抬高→在次梁梁口搁两根横杆→将次梁的长钢筋铺在横杆上,按箍筋间距划线→套箍筋并按线摆开→抽换横杆,将下部纵向钢筋落入箍筋内→再按架立钢筋、弯起钢筋、受拉钢筋的顺序与箍筋绑扎→将骨架稍抬起抽出横杆→抽出横杆使梁骨架落入模内。
2、操作要点
(1)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2)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支座,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支座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支座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3)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梁中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
箍筋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位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4)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
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5)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6)弯起钢筋与负弯矩钢筋位置要正确;梁与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纵向受力钢筋为双排或三排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宜与纵向钢筋规格相同,以保证设计要求。
(8)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在同一高度遇有垫梁、边梁(圈梁)时,必须支承在垫梁或边梁受力钢筋之上,主筋两端的搁置长度应保持均匀一致;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支承在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之上。
板与楼梯钢筋绑扎施工技术要点
一、板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双向间距线→绑板下部双向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双层双向的绑扎上部双向受力钢筋)→摆放垫块绑扎马镫
2、操作要点
(1)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按设计要求长向钢筋置于短向钢筋之上,划分间距,先绑扎下部双向受力主筋,绑扎上部双向受力钢筋(单层钢筋绑扎上部负弯矩钢筋)。
(2)绑扎马镫摆放垫块每米一个呈梅花状布置。
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3)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的钢筋相交点须全部绑扎)。
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
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4)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m。
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连接位置相同。
二、楼梯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在模板上用粉笔划分下部纵向钢筋及分布钢筋间距→按间距摆放下部纵向钢筋→绑扎下部纵向钢筋→绑扎分布钢筋→绑扎平台上部及下部钢筋→摆放梯板上部纵向钢筋→绑扎梯板上部纵向钢筋→绑扎梯板上部分布钢筋
2、操作要点
(1)先在模板上按设计要求,用粉笔划分出梯板下部纵向钢筋及分布筋间距,按间距摆放下部纵向钢筋。
绑扎梯板下部纵向钢筋,按间距摆放分布钢筋并绑扎牢固。
(2)在模板上画出平台下部双向钢筋间距(按设计要求),摆放平台下部钢筋并绑扎。
绑扎梯板上部负弯矩筋或上部纵向钢筋,依次绑扎平台上部钢筋。
(3)摆放垫块及绑扎马镫,最后校正钢筋位置及直径。
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