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10
畜禽禁养区划定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增加,畜禽养殖业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大规模的畜禽养殖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和卫生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各地纷纷开始制定畜禽禁养区划定方案,以控制和规范畜禽养殖的范围和规模。
二、目的和原则1.目的:为了有效治理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保护农田、水源和农产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原则:科学合理、分类管理,统筹兼顾,因地制宜。
三、划定依据1.地理信息:划定畜禽禁养区的依据之一是相关地理信息,包括农田、水系、居民区和重要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情况。
2.环境承载能力:根据当地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综合考虑土壤、水源、空气等方面的情况。
3.农产品安全:重点考虑畜禽养殖对当地农产品安全的影响,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四、划定范围和标准1.划定范围:畜禽禁养区划定方案将根据具体地理和环境情况,在县级行政区域内划定禁养区。
2.区域划分:根据地理信息和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结果,将禁养区划分为若干不同级别的区域,包括严禁养区、限制养区和管控养区。
–严禁养区:对畜禽养殖的规模和种类都进行严格限制,禁止一切形式的大规模养殖,只允许小规模的农户养殖。
–限制养区:对畜禽养殖的规模和种类有限制要求,但相对宽松一些,允许一定规模的养殖,但需要进行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管控养区:对畜禽养殖进行管理和监督,对规模和种类有一定限制,但相对宽松,允许规模适度的养殖。
3.标准制定:划定方案将根据地区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划定标准,包括养殖规模、种类、环境保护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将制定相应的养殖管理政策,以保证划定标准的有效执行。
五、推行计划1.方案制定:制定方案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并征求相关专家、学者和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方案科学合理。
2.试点推行:在制定方案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地区进行试点推行,测试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3.扩大推行:在试点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方案推行范围,推广到更多的地区。
全县畜禽养殖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适宜养殖区划定方案为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家、省、市、县“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和规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加快生态经济强县建设和引导畜牧业绿色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目的,以统筹兼顾、科学可行、依法合规、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在我县行政区内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重点区域,兼顾重要河流岸带、重要湖库周边等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区域,以划定畜禽养殖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适宜养殖区为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划定原则及依据(一)划定原则。
1.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2.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协调发展原则。
3.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规划相结合、协调、统一原则。
4.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原则。
5.重点突出和可操作性原则。
(二)划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6.《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7.《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X)9.《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10.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三、划定分类根据划定原则及依据,我县行政辖区内畜禽养殖划定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适宜养殖区三大类(以下简称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
禁养区:是指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小区的区域。
限养区:是指严格控制畜禽养殖规模、数量,实行畜禽养殖总量控制,它是禁养区与适养区的过渡区域。
适养区:是指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的其他区域,是发展畜禽养殖的主要区域。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为了保障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在国务院环境保护部的指导下,我们制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一、背景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对土地、水、气和噪声等环境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不合理的养殖行为也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了改变现状,推动环保工作的有序进行,我们提出制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二、目的本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并将其纳入环保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中,从而保障公众的卫生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三、方案内容【确定禁养区的标准】禁养区应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划分:(1)距离重点城市、食品加工企业和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
(2)周边环境应当无污染源,例如化工厂、垃圾填埋场等。
(3)禁养区应当考虑到气候、地形、土壤类型等因素,确保合理选择地点。
(4)对于已经污染的区域,应当严格限制或禁止养殖,直至污染得到根除。
【划分禁养区的方法】禁养区的划分应当根据以下方法:(1)以县为单位进行划分,并依据上述标准确定禁养区的范围。
(2)同一区域内的养殖企业应当按照规模、类型、种类等因素进行分类,依据不同分类划分不同的禁养区。
(3)对划分出的禁养区进行评估、监测等跟踪管理,并以年度为单位进行调整。
【建立监控和管理机制】为了保证禁养区的有效实施,我们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控和管理机制,主要包括:(1)制定详细的监管方案,对禁养区进行一定频率的监测和考核。
(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3)加强培训和宣传,让养殖企业和公众充分了解禁养区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四、预期效果实施本方案后,我们预计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保障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风险。
(3)促进畜禽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4)提高公众的卫生健康水平。
(5)推动环保工作的有序进展。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一、背景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畜禽养殖业的环保问题越来越关注,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禁养区的设置。
禁养区是指为保护水源、保障食品安全等原因,对养殖业实行禁区管理,禁止在该区域内新建或扩建畜禽养殖场。
禁养区的划定十分重要,既涉及环保问题,也涉及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
为此,本方案就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划定提出以下方案。
二、划定原则1.保护水源:禁养区应围绕水源设置,防止养殖业对水质造成污染。
2.保障食品安全:禁养区应围绕居民区、食品生产企业等区域设置,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
3.科学合理:禁养区划定应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特征,充分考虑地形地势、气象气候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定。
三、划定方法1.综合分析法:结合果园、菜地、农田等相关数据,结合地形地势、气象气候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综合划定禁养区。
2.目视法:对当地养殖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水源、食品生产企业等区域周边情况,目视综合划定禁养区。
可能存在主观性问题,需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3.模型法:建立畜禽养殖影响模型,模拟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按照规定的限制条件综合划定禁养区。
四、划定结果经过综合分析法、目视法和模型法的评估,最终得出甲县的禁养区设立方案如下:以甲县市域为圆心,设置禁养区半径10公里,以水源、居民区、食品生产企业等区域周边为依据,划分为六个区域:北区、东北区、东区、西南区、南区、西北区。
具体划分方案详见附件。
五、执行措施1.生态环境部门对设立禁养区进行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2.相关企业要积极配合并落实环保措施。
3.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4.定期对禁养区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禁养区划分方案。
六、预期效果1.能够更好地保护水源、食品安全等方面,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2.有利于养殖业稳定和健康发展。
3.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力度,降低生态环境污染的风险。
4.提高了全民环保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
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X〕17号)和省农牧厅、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提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顺利推进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划定工作,我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为目的,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防治结合、减少污染”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加强环境监管,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促进畜牧业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统筹兼顾、合理布局。
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统筹兼顾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划。
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目的和畜牧业生产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设置边界范围。
(二)因地制宜、协调一致。
各县区根据环境保护特点和畜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应与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相适应。
(三)以人为本、依法依规。
以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基础,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管控措施。
三、划分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X)、《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X)、《X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X省规模养殖场畜禽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意见》等。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的实施方案10篇】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的实施方案 10篇【篇一】一、工作思路以保障环境敏感区域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环境安全、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为目标,以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协调一致为基本原则,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保护地、城镇人口聚居区等区域为重点,合理划定禁养区范围。
以提高环境质量和维护环境安全为核心,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切实加大禁养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管理力度,促进我县畜禽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
二、禁养区划定和养殖场关闭搬迁工作目标和任务(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643 号),推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XX〕xx 号)要求,20 xx 年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
(二)工作任务。
按照《xx 龙江省环境保护厅 xx 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划定畜禽禁养区和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工作的通知》(xx 环函〔20 xx〕67 号)要求,依法落实畜禽禁养工作的责任主体,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落实补偿措施,确保 20 xx年年底前完成禁养区内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关闭或搬迁工作。
具体任务是: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由畜牧兽医局牵头,环保局、国土局、住建局、湿地局、林业局、旅游局、水务局、交运局、各乡镇配合,具体负责我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关闭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绘制禁养区划定图。
畜禽养殖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小区)调查摸底由畜牧兽医局牵头,各乡镇政府、林业局配合,按照我县禁养区划定的范围和省市界定的畜禽规模场标准逐一调查统计,并形成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小区)汇总表。
制定养殖场关闭搬迁具体政策由财政局牵头,畜牧兽医局、环保局、国土局、住建局、林业局、各乡镇配合,按照不同畜种、畜舍面积等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关闭搬迁政策和补偿标准。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畜禽养殖业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肉类和其他动物产品。
但是,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量的增长,养殖废水、养殖粪便和养殖废弃物的排放也越来越多,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需要对畜禽养殖进行一定的限制。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一、畜禽养殖禁养区的概念畜禽养殖禁养区,即畜禽养殖的禁止区域,为了保障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水资源、文化遗产等,限制或禁止在固定区域进行畜禽养殖的活动。
二、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划分和依据1. 划分依据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畜禽养殖禁养区的首要考虑因素。
应该考虑区域内的气候、地貌、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废弃物排放等因素,以确保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充分的保护。
(2)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保护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
畜禽养殖是水资源过度消耗的主要行业之一,因此,在划分畜禽养殖禁养区时应该考虑水资源的供应、质量和管理情况,以避免污染和过度消耗。
(3)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包括人类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产,是地域文化重要的遗传资产,应该得到全面的保护。
针对一些具有特殊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地区,应该考虑划分畜禽养殖禁养区,以保护文化遗产。
2. 划分方法划分畜禽养殖禁养区主要应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生态保护区对于国家重点保护的自然生态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应该优先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保护自然环境。
(2)重要水源保护区对于重要的水库、水源地、生态补偿区等水域区域,应该在畜禽养殖禁养区内进行限制或禁止畜禽养殖。
(3)文化遗产保护区对于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遗址、古墓葬、文化名胜等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应该在畜禽养殖禁养区内进行限制或禁止畜禽养殖。
三、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实施1. 划定区域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划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该以环境保护、畜禽养殖污染的严重程度、水资源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因素为依据,制定相关的规划方案,进行定点划定和技术测量,确保划定的区域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第一条为保障水环境安全和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实施生态立区发展战略,依据《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环办水体〔2016〕99号)要求,结合我区畜禽养殖实际情况,制定本划定方案。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划定工作。
本方案所称禁养区,是指依法划定的禁止设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各类专业养殖场所的区域。
第三条畜禽禁养区范围(一)石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
其中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蟠桃峪村至山海关区界水域向河两岸水平纵深500米;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傍水崖村至蟠桃峪村水域向河两岸水平纵深1000米。
(二)柳江盆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三)辖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四)基本农田。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确需施行特殊保护的区域。
第四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冀农业牧发〔2016〕7号)文件内容执行。
即生猪养殖场年出栏500头及以上,奶牛养殖场常年存栏100头及以上,肉牛养殖场年出栏100头以上,蛋鸡养殖场常年存栏10000只及以上,肉鸡养殖场年出栏50000只及以上。
其它畜禽养殖场规模标准以猪当量折算。
第五条经济开发区、各镇(园区)政府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辖区发展规划,做好畜禽养殖区域发展规划。
第六条区生态环境、畜牧、资源规划等部门在规划、立项、审批畜禽养殖项目时,应根据本方案要求严格审批程序,规范选址,联合踏勘,切实推进全区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第七条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的规定》(海政办〔2016〕9号)同时废止。
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X〕17号)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X为指导,以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结合我县生态保护建设要求,调整优化全县畜禽养殖业的生产布局,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二、划分原则(一)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原则;(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原则;(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一致原则;(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原则;(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原则;(六)养殖畜产品质量安全原则。
三、划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X〕17号)《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四、术语与定义(一)规模养殖场。
按照《X省农业厅X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畜禽养殖场(小区)规模标准>的通知》(X农业〔X〕113号)确定养殖规模标准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以下简称养殖场)。
养殖场标准:年出栏量生猪≥500头,肉牛≥100头,肉羊≥300只,肉鸡≥3.5万羽,肉鸭≥3万羽,肉鹅≥1万羽;存栏量奶牛≥100头,蛋鸡≥2.5万羽,能繁母兔≥400只。
(二)养殖专业户。
按照《X省农业厅X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畜禽养殖场(小区)规模标准>的通知》(X农业〔X〕113号)确定养殖规模标准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以下简称养殖场)。
养殖专业户标准:年出栏量:500头﹥生猪≥50头,100头﹥肉牛≥10头,300只﹥肉羊≥150只,3.5万羽﹥肉鸡≥X羽,3万羽﹥肉鸭≥X羽,1万羽﹥肉鹅≥1000羽;存栏量:100头﹥奶牛≥5头,2.5万羽﹥蛋鸡≥500羽,400只﹥能繁母兔≥40只。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第一章总则1.1任务由来为全面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国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精神,环境保护部、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和《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要求各地抓紧组织开展禁养区划定工作。
省环保厅也制发了《关于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和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工作的通知》和《黑龙江省畜禽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
为此,市委、市政府责成市环保局、市畜牧兽医局牵头成立了哈尔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在各区市(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成果的基础上,与技术咨询单位配合,对所辖区域内禁养区情况进行整理、融合、对接,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结合各区市(县)的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成果和我市实际,最终拟定《哈尔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1.2工作目标1.2017年上半年完成区县(市)禁养区方案划定,在此基础上,下半年全面完成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总体划定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并报省环境保护厅、省畜牧兽医局备案。
2.2017年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所有畜禽养殖场(小区),切实解决禁养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
1.3划定依据1.3.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01);《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15.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6.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防治法》(201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0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03)《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第643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第588号令);《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第474号令)。
1.3.2执行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1.3.3技术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环办水体〔2016〕99号);《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773-2015);《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NY/T 682-2003);《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NYT1167-2006);《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1168-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GB/T 12343)。
1.3.4相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的通知》(环办水体〔2016〕99号);《环境保护部关于发布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环发〔2010〕151号);《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第7号令);《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黑政发〔2016〕3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程序管理办法的通知》(黑政办发〔2010〕13号);《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划定畜禽禁养区和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工作的通知》(黑环函〔2016〕67号);《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关于印发〈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黑环办〔2016〕215号);《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局哈尔滨市畜牧兽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畜禽禁养区划定工作的通知》(哈环函〔2016〕129号)。
1.3.5基础资料《道里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道外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南岗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香坊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平房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松北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呼兰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阿城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双城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五常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尚志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巴彦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宾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依兰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延寿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木兰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通河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方正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磨盘山饮用水水源地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1.4术语和定义1.畜禽:指国家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十一条规定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品种。
本方案所称畜禽主要包括猪、牛、鸡等主要畜禽,其他品种动物由各地区依据其规模养殖产生的环境影响予以确定。
2.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指达到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养殖规模标准的畜禽集中饲养场所(以下简称养殖场)。
3.畜禽养殖禁养区(简称禁养区):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规定,禁止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单元(以下简称养殖单元)的区域。
养殖单元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指国家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5.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6.风景名胜区: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且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7.国家公园:指国家为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
8.城镇居民区:指常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城镇建成区、工矿区、开发区、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等区域。
9.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生猪(出栏)500头以上;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肉牛(出栏)100头以上;蛋鸡(存栏)存栏量1万羽;肉鸡(出栏)5万羽;其他畜禽种类标准由各地区根据所辖区行业实际情况和环境管理要求提出意见,报省畜牧兽医和环保部门确定。
第二章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概况2.1饮用水源地禁养区根据各区市(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确定哈尔滨市共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13处。
其中道里区1处、道外区15处、香坊区5处、平房区1处、松北区37处、呼兰区13处、阿城区17处、双城区17处、五常市17处、尚志市10处、巴彦县13处、宾县16处、依兰县14处、延寿县11处、木兰县9处、通河县8处、方正县9处。
共有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206处,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7处。
全市饮用水水源地禁养区面积为996.410平方公里。
详见表2.1-1。
图纸详见图集中相关饮用水水源地禁养区图。
表2.1-1哈尔滨市饮用水源地禁养区统计表.doc2.2自然保护区禁养区根据各区市(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确定,哈尔滨市划定的自然保护区禁养区共有16处、面积为1238.63平方公里。
见表2.2-1。
图纸详见图集中各区县(市)自然保护区禁养区图。
表2.2-1哈尔滨市自然保护区禁养区统计表.doc2.3风景名胜区禁养区根据各区市(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确定哈尔滨市划定的风景名胜区禁养区共有6处、总面积为121.07平方公里。
详见表2.3-1。
图纸详见图集中相关风景名胜区禁养区图。
表2.3-1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禁养区统计表.doc2.4国家公园禁养区根据各区市(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确定哈尔滨市划定的国家公园禁养区共有12处、总面积为1319.41平方公里。
详见表2.4-1。
图纸详见详见图集中相关国家公园禁养区图。
表2.4-1哈尔滨市国家公园禁养区统计表.doc2.5城镇居民区禁养区根据各区市(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确定哈尔滨市城镇居民区禁养区为下辖9区9县(市)所划定城镇居民禁养区的范围。
全市城镇居民区禁养区面积为594.06平方公里。
详见表2.5-1。
图纸详见图集中各区县(市)城镇居民禁养区图。
表2.5-1哈尔滨市城镇居民禁养区统计表.docx2.6重点河流禁养区根据各区县(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确定哈尔滨市需要划定的重点河流为松花江、阿什河、呼兰河、拉林河、小黄河、蜚克图河、肇兰新河、运粮河、少陵河、泥河、漂河、海沟河、新民川河、玉泉河、大石河,跃进水库、红旗乡友谊水库,何家沟、马家沟、东风沟、庙台子沟、张家沟、房山沟、杨洪业大壕、金家大壕、曹家沟、信义沟、幸福沟、城南沟、三排干。
全市重点河流禁养区面积为733.00平方公里。
详见表2.6-1。
图纸详见图集中相关河流禁养区图。
表2.6-1重点河流禁养区范围表.docx2.7其他确需划定的禁养区根据各区市(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确定哈尔滨市其他确需划定的禁养区有1处,为南岗区哈南工业新城。
全市其他确需划定禁养区面积为2.94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详见表2.7-1。
图纸详见图集中相关的他确需划定的禁养区图。
表2.7-1哈尔滨市其他确需划定的禁养区统计表.docx第三章哈尔滨市畜禽禁养区划定结果3.1禁养区划定的类型与面积哈尔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类型共计7类,包括饮用水源地禁养区、自然保护区禁养区、风景名胜区禁养区、国家公园禁养区、城镇居民区禁养区、重点河流禁养区及其他确需划定的禁养区。
全市划定的禁养区总面积为4294.25平方公里,其中饮用水源地禁养区总面积为1116.75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禁养区总面积为1238.63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禁养区总面积为121.07平方公里、国家公园禁养区总面积为1319.41平方公里、城镇居民区禁养区总面积为594.09平方公里、重点河流禁养区总面积为733.00平方公里、其他确需划定的禁养区总面积为2.94平方公里、禁养区重复面积为831.64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