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讲义01总论
- 格式:ppt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64
《会计学原理》讲义第一章会计概说第一节会计概说正如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无论是营利性质的企业,还是非营利性质的事业、行政机关、非盈利性质的社会团体等单位,均设有“会计”工作岗位,配有会计人员。
只要有经济活动的地方,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经营,都在开展着从简单到复杂的会计核算活动。
与此相适应,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专业教育,甚至是职业教育,都设有会计专业,共同为社会培训和输送着不同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
“会计”作为一种工作,在现代经济管理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有的学科群体中,“会计”作为一门科学,也正备受关注;而作为一项职业,毋庸说,“会计”职业显然是经济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行当,会计的职业道德以“诚信”为准则,会计信息以真实、及时为基本要求,会计人员及其所开展的会计活动因此得到社会的信赖和尊重。
这一切都说明:社会非常需要会计,社会非常重视会计。
一、会计行为探源会计是人类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的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
人类要生存,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
生产物质资料的目的,在于向人类社会提供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过程同时也是消费过程,所以,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生产过程中,人们通过使用劳动工具,耗用劳动资料,投入劳动量,花费劳动时问,生产出劳动产品,必然十分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会自觉地将生产过程的内容记录下来,盘算、比较其生产耗费(所费)和生产成果(所得)的数量损益。
如果生产所得不足以抵补生产所费(称为亏损),这种生产纯粹在消耗社会财富,或者说是对社会财富的浪费,毫无经济效益可言,应立即停止;如果生产所得在抵补生产所费后还有结余(称为盈利),则生产有了经济效益。
结余部分如仅够供给生活消费,则只能按原有规模重复进行简单再生产,社会不能发展;结余部分如在满足生活消费后还有多余作为追加生产投资,则可按更大的规模进行扩大再生产,社会由此向前发展。
可见,社会发展的程度取决于所能扩大的规模即生产过程经济效益的好坏。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的产生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
在生产中,人们一方面所得,另一方面所耗,人们共同的愿望是消耗的最少,而得到的最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就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和分析,以便对生产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会计由此产生。
在原始社会,由于没有文字,人们利用绘图记事、结绳记事、刻石记事等方法对生产活动进行简单的记录,这就是会计的萌芽。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会计的发展阶段1、古代会计奴隶社会的西周时期出现的——司会;封建社会的宋朝初期出现的——四柱清册;明朝时期出现的——用货币计量各种收入和支出;清朝时期出现的——龙门账。
都属于古代会计。
2、近代会计是从运用复式簿记开始的。
至20世纪50年代以前。
3、现代会计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制度。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的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乃至任何一个单位,都不能没有会计。
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展,会计也就越重要。
二、会计的概念与特点我国会计界对会计的理解有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一是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一种社会活动。
其实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会计既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而生产离不开管理,管理离不开会计。
(一)会计的概念基于以上的认识,一般将会计定义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要点:1、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的基本职能 3、会计对象 4、会计本质(二)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能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3、对经济活动具有促进、控制、考核和指导作用三、会计的职能与作用(一)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12”。
3、明末清初,我国设计了“龙门账”,是我国复式记账方法的最初形式。
4、人类会计方法的演进,经历了由单式簿记向复式簿记转化的过程。
5、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的《数学大全》一书对借贷复式记账作了系统的介绍。
(二)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或: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定期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特点(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二)对经济活动事项的核算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三)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相结合(四)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三、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其含义(一)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核算主要采取货币形式,从价值量方面连续、系统、综合、全面地反映主体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即进行事后核算。
(二)实施会计监督要求各项经济业务必须遵守国家财政、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同时还应遵守企业单位的经营方针、政策。
其内容包括合法性监督和合理性监督两个方面。
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两项基本职能的关系:核算职能是会计监督职能的基础,监督职能则又贯穿于核算的全过程(是保证),两者相辅相承,既独立要求,又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四、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与监督的内容。
即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或:会计的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企业会计对象的内容1、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资金运动)经过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周而复始地循环周转。
︽会计学原理︾讲义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含义(本质)及其作用(一)会计的含义会计理论界三种观点:1、核算工具论:古代数学家从记账、算账、报账、用账与服务相结合的角度作出了“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这一结论。
这一定义仅仅表现了会计的核算职能,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未涉及到会计的监督职能。
这种观点逐渐被淡化乃至被淘汰。
2、信息系统论:80年代初,由我国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为代表提出的这种观点。
他认为:会计首先是一个系统,会计的功能是将输入的数据转换为信息,这种信息论让货币表现为财务信息。
这是一种侧重于会计的结果而得出的结论。
3、管理活动论:在80年代初,由我国会计学家杨纪婉、阎达五两位教授为代表提出的这一观点。
他们认为:会计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它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这是一种侧重于会计的过程而得出的结论。
(二)会计的本质会计的本质即会计的含义。
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整套专门的方法,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通过参与决策、分析评价业绩、预测经济前景等活动,谋求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经济信息系统)。
(三)会计的作用正面作用——(1)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信息;(2)加强经济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3)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和完整;(4)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以便于其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消极作用——会计信息的失真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刻契记数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办公室编印的《云南西盟大马散仇族社会经济调查报告》第157页介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伍族的这块木刻,上方刻着三个刀口,第一个表示借债人,第二个表示中间人,第三个表示债权人;下方八个刀口表示借债数目。
会计学原理第1章总论会计学原理主要内容第一章总论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第四章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第五章制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第六章账户的分类第七章成本计算第八章会计凭证第九章会计账簿第十章财产清查第十一章财务报告第十二章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1.会计的产生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会计产生初期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是生产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生产的发展其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2.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会计并不是在生产活动发生伊始就产生的,而是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劳动成果有了剩余,才产生的。
对生产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它产生的根本动因。
二、会计的发展历程1.萌芽阶段:自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到奴隶社会繁盛时期为止。
这一时期称之为会计的萌芽阶段,或者称之为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
2.古代会计阶段:从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到15世纪末,标志为会计职业的产生。
3.现代会计阶段:时间大约从15世纪开始到20世纪40年代末。
标志是产生了复式记账法。
第二节会计的含义一、会计的含义(一) 两种会计观点1.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是为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 代表性人物:余绪缨、葛家澍、唐予华。
2.会计管理活动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会计不仅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
” 代表性人物:杨纪琬、阎达五。
(二)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它也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属性会计的属性是指会计的性质。
会计所涉及的内容使会计既有技术性,又有社会性。
会计学原理讲义整理教学内容会计学原理讲义整理学习建议理解会计基本理论;要处理好原理与具体方法、具体业务处理的关系;第一章总论§1.1 会计的演进及其含义一、会计的演进●会计实践和会计理论的发展是反应性的,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西汉、三国时期: 单式记账唐宋: “四柱清册”,平衡关系:“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反映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明末清初: “龙门账”和“四脚账”,复式记账,平衡关系: “进-缴=存-该” , 反映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
●西方●意大利13—15世纪, 复式借贷记账法●英国和法国18—19世纪工业革命ASB(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中心FASB(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73年成立, 其文告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AAA(美)(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美国会计学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协调冲突,通用性。
二、现代会计的含义AAA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做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进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程序。
●会计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
AICPA(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会计是一项服务活动,其功能在于提供有关经济主体的数量信息(主要具有财务性质以便作出经济决策)。
●强调财务信息FASB●会计是计量、处理、传递有关一个经济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依据财务信息,报表使用者可以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比较AAA与FASB:财务信息系统合理的经济决策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会计是一个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