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中医治疗与康复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肿瘤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肿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肿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在肿瘤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肿瘤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肿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肿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肿瘤诊疗工作的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开设专业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病房(原则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总床位数的3%),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可以开设病房。
第八条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安全防护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第九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肿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中药离子导入仪、电针治疗仪、微波热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配备射频肿瘤治疗仪、介入治疗设备、体腔热灌注治疗仪、免疫治疗系统等相关设备。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制定中医特色治疗(如外治及非药物治疗)等肿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
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肿瘤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肿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肿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在肿瘤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肿瘤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肿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肿瘤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肿瘤诊疗工作的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开设专业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应当开设病房(原则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总床位数的3%),二级中医医院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病房。
第八条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安全防护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第九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肿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达到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见附件1)要求。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制定中医特色治疗(如外治及非药物治疗)等肿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第十二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应占70%以上,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肿瘤康复的中药养生传统护理促进康复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然而,中药养生传统护理在肿瘤康复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药养生传统护理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疗效成为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通过介绍中药养生传统护理的定义、原理以及常用方法等方面,探讨中药养生传统护理在肿瘤康复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中药养生传统护理的定义与原理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养生和康复是相辅相成的。
中药养生传统护理是指通过中草药、针灸按摩等传统方法,达到调理身体、促进康复的治疗手段。
中药养生传统护理的原理基于中医五行学说和阴阳平衡的理念,通过调理气血、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功能等方面,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从而促进肿瘤患者的康复进程。
二、中药养生传统护理在肿瘤康复中的作用和意义1. 缓解肿瘤康复期的身体不适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疗等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身体不适症状。
中药养生传统护理通过调理脾胃、温中散寒等方法,能够缓解这些不适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风险肿瘤患者的免疫力常常受到损害,容易导致肿瘤复发。
中药养生传统护理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
3. 改善心理状态,促进康复心态肿瘤康复过程中,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中药养生传统护理能够通过调理气血、调整情绪等方法,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康复心态的建立提供支持。
4. 辅助治疗,减少治疗副作用放化疗等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对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药养生传统护理通过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等方法,有助于减少治疗副作用,提升整体疗效。
三、中药养生传统护理常用方法1. 中草药调理中草药是中药养生传统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肿瘤类型,选择适合的中草药进行调理,可以通过煎汤、蒸服等方式进行服用。
2. 针灸按摩针灸按摩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代表,对于肿瘤康复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中医护理在肿瘤患者康复中的整体思路在肿瘤患者的康复中,中医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护理以整体思路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疗法,旨在促进患者身体的自愈能力,提高康复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护理在肿瘤康复中的整体思路入手,探讨其在康复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中医学强调“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肿瘤患者康复过程中,中医护理注重整体护理,通过调理患者的整体平衡,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中医护理的整体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辩证施护:中医护理强调针对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运用中医辩证方法,分析患者体质及其与肿瘤康复的关联,从而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比如,对于气虚体质的患者,应重点调理气血,增强体质;对于痰湿体质的患者,应注意调理脾胃功能,减少湿气的产生。
二、药食同源:中医认为食物和药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药食同源的理念贯穿于中医护理的康复过程。
通过合理搭配药膳,既可起到药物的疗效,又可为患者提供维持营养的补充。
比如,采用补益类的中药食谱来调理患者体质,同时结合药物疗法,可提高康复效果。
三、中药疗法:中医护理运用中药疗法在肿瘤患者的康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药具有优点,如疗效温和、副作用小等,在康复过程中可以与放化疗相结合,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中药疗法主要包括中药汤剂、中药贴敷、针灸、艾灸等。
具体应用中,中医护士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科学合理的选药和剂量。
四、调理情志:情志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密切相关,情志稳定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护理将情志的调理视为康复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疏导患者的情绪,舒缓焦虑和压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康复效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中医护理措施,中医护理还注重防病治未病的理念,通过养生保健,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在肿瘤患者康复中的整体思路不仅仅关注疾病的表现和症状,更注重调理患者整体身心健康,提高康复的整体效果。
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肿瘤科规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肿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肿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在肿瘤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肿瘤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肿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肿瘤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肿瘤诊疗工作的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开设专业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应当开设病房(原则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总床位数的3%),二级中医医院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病房。
第八条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安全防护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第九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肿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达到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见附件1)要求。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制定中医特色治疗(如外治及非药物治疗)等肿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第十二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应占70%以上,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WHO在2003年4月3日发表《世界癌症报告》预测2020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
无论从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现症病人数来说,恶性肿瘤都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面对如此严重的肿瘤状况,我们该如何是好呢?到底怎么治疗好呢?关于恶性肿瘤的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
但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防止肿瘤中,发扬中医传统理论,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提出中医治疗的原则(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等),并归纳了相应的治疗手段,同时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如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去研究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原则和手段,还研制了许多中医肿瘤治疗药物,开发了不少中医治疗肿瘤技术,使得中医防治肿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应用中医理论来指导癌症治疗,能从患者全身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着眼于癌症病灶本身从而采用了“微分子八纲辨证康复体系”疗法。
【疗法与原理】微分子生物介入体系:“微分子生物介入”是利用自身血液中细胞通过培植对患者自身细胞进行医学基因剔除以及优化重组等,运用体外基因工程培养细胞免疫修复活性,定向生成高纯度自体细胞免疫修复因子,注射人体来定向修复全身免疫系统细胞,这种自体细胞免疫修复因子DNA和染色体与患者自身一致,可直接吸收,对免疫缺陷细胞起到置换修复作用和自身免疫系统整体激活.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身体一定是阴阳失衡,五行不和,导致了气血津液的紊乱,而致气郁血滞、痰浊成积,积而成癌。
“微分子八钢辩证康复体系”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扶正祛邪、通调气机、固本补虚、袪积消癌的方法,辨证施治,统筹兼顾,药理直接作用癌细胞进行灭癌。
八钢辩证:八钢辨证消癌疗法是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钢对癌症患者的病位外内、病势浅深、虚实属性,以及致病因素与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对比状态等进行分析辨别的辨证方法。
诊断作用:八钢辨证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取得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病势的轻重、机体反应的强弱、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等情况,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是中医辨证的基该方法,各种辨证的总纳,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到执简驭繁,提纳挈领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和应用肿瘤,作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和患者所关注的焦点。
肿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的出现,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和应用,以帮助更多人了解这一治疗方式。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怎么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将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身体的平衡和调和,而西医则侧重于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就是将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1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可以综合运用中西医的各种治疗方法,如手术、药物治疗、中药治疗、中医针灸、中医按摩等。
这种综合的治疗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应对肿瘤,因为不同患者的肿瘤病情各异,而综合治疗能够因材施治,提供针对性更强的疗法。
对于早期肿瘤,可能仅需要手术切除;对于晚期肿瘤,放疗和化疗可能更为合适;而中药治疗、针灸、按摩等中医治疗方法则可以辅助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适。
2.改善免疫功能改善免疫功能这种治疗方式常常包括中药治疗,其中许多中药被广泛应用以提高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
肿瘤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免疫系统的抑制,这使得肿瘤细胞更容易生长和扩散。
通过中药治疗,患者的免疫系统可以得到增强,增加了身体对抗肿瘤细胞的能力。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如增加免疫细胞的活力,提高抗体水平,以及促进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
这种免疫增强作用有助于抵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身体负担。
3.预防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专注于治疗肿瘤本身,还极为重视预防和复发的管理。
中医的调养方法能够帮助患者维持身体的平衡,减少复发的风险。
肿瘤的发展往往与身体的不平衡有关。
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可以识别出患者体内的不平衡因素,并采用中药、饮食调理、锻炼等方式来调整体内平衡。
谈谈中医如何治疗各类癌症肿瘤(精彩好文)导读:听过涂华新老师经方讲座的医生朋友都非常熟悉这样一句话“我们中医科的治疗范围——小到癌症,大到感冒”。
在中医经方人眼中,癌症病人的体质是相对稳定的,远不像感冒发烧这样的病人病情瞬息万变。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涂华新先生在临床运用小建中汤治疗食道癌、胃癌病人的舟状腹,听到平台上的医生以抵当乌头桂枝汤治疗病人难忍的癌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妇人子宫肌瘤,经方治疗肿瘤疾病成功的病案不胜枚举。
那么,我们就来更加深刻地了解一下中西医治疗肿瘤疾病的机理及中医经方治疗肿瘤疾病的优异之处。
听到说治癌治瘤,很多人要说,治癌首选西医手术切除,后期用中药慢慢调理。
首先我们来谈谈西医治癌是否可行?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先生,除了大同天下救中国的誓言外,因早年曾做过医生(当然是西医),故他本人对糖尿病、不孕症等),或是细胞基因突变(比如癌症、肿瘤等)。
西医治病所采用的手段就是:用抗生素、西药对细菌病毒进行杀灭,对缺少的元素进行添加或补充,对生长的器官肿瘤或癌灶进行手术切除或放化疗清除。
先来谈第一个问题,西医把相当多的疾病病因完全归咎于细菌、病毒的感染,一心想研发杀菌灭毒的药物,拿白老鼠等小动物做试验,有效了就拿来给人治病。
事实上,细菌、病毒是人体生病后的滋生物,大部分人并非感染细菌、病毒才生病的。
一个健康的人,气血流畅,抵抗力强,一般细菌、病毒根本无可奈何,因为人体自身有防御系统——免疫系统。
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军队,即帮助我们抵抗外界的侵入(例如细菌、病毒等),又能镇压内乱(细胞癌变等)。
当免疫力很好的时候,人就不容易生病,即使是感染到细菌病毒也能很快自身恢复。
西医的化学药片、抗生素之类的治疗手段,等于是外来的军队,而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军队。
抗敌本是军人的职责,现在从外面请了职业杀手,军队、军人就不用工作了。
长期下来军人就忘了本职,甚至变得敌我不分了。
所以,长期服用西药、抗生素之类的手段,就产生了抑制免疫系统(immune suppression)的副作用,免疫力就会越来越低,当然就越来越容易生病。
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与加强中医医院肿瘤科规范化建设与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肿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得参考与依据、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肿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与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在肿瘤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与技术开展肿瘤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与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肿瘤科得指导与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肿瘤科得建设与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得保持与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得场所、设施、设备、药品与技术力量,以保障肿瘤诊疗工作得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开设专业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应当开设病房(原则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总床位数得3%),二级中医医院有条件得可以开设病房。
第八条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建筑格局与设施应当符合安全防护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第九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得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肿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达到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见附件1)要求。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制定中医特色治疗(如外治及非药物治疗)等肿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其相应得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第十二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应占70%以上,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她类别得执业医师。
肿瘤防治目录1.概述2.肿瘤临床表现与诊断3.肿瘤治疗4.癌症疼痛和姑息治疗5.肿瘤康复知识点一:概述一、肿瘤的定义与分类(一)肿瘤定义生物机体内的正常细胞在众多内因(包括遗传、内分泌失调和营养不良、精神紧张等)和外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了质的改变,使细胞生长平衡失调,失去正常控制,从而具有过度增长的能力而形成肿瘤。
附表:肿瘤发展的几个阶段阶段特点癌前病变细胞已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仍然不是癌,可以双向发展原位癌(一般称为0期)细胞刚刚发生恶变(如上皮层)浸润癌(一般用T代表)细胞已由发生的部位向深处(如黏膜下)浸润局部或区域性淋巴结转(一般用N代表)细胞由发生的组织沿淋巴管转移到淋巴结移远处播散(一般用M代表)肿瘤细胞随血液转移到远处器官如肝、肺、骨和脑等(二)肿瘤分类(良性、恶性、交界性)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分化分化好,异型性小分化差,异型性大镜下无或少核分裂象多见核分裂象生长缓慢较快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有包膜,分界清楚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无包膜,边界不清区分他们的关键是异型性的大小!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继发很少发生坏死、出血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转移不转移常转移复发切除后很少复发手术切除后较多复发影响较小较大1)恶性肿瘤分类某些恶性肿瘤仍沿用传统名称“瘤”或“病”,如:1.恶性淋巴瘤;2.精原细胞瘤;3.白血病;4.霍奇金病。
类别名称良性肿瘤….瘤(如脂肪瘤)恶性肿瘤源于上皮组织癌源于间叶组织肉瘤胚胎性肿瘤母细胞瘤2)命名命名依据举例根据其组织及器官来源部位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股骨肉瘤等根据不同细胞形态肺鳞状细胞癌与肺腺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与子宫颈腺角化癌,胃腺癌与胃类癌等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及低(未)分化癌,如胃高分化腺癌、肺未分化癌等二、肿瘤病因癌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一)外在因素(二)内在因素总结如下表:①已确认为人类致癌物的化合物化合物诱发肿瘤部位化合物诱发肿瘤部位工业性接触石棉胸、腹膜α(或β)萘胺膀胱石棉加吸烟肺、胸、腹膜联苯胺(4,4-二氨基联苯)膀胱苯骨髓4-氨基-及4-硝基联苯膀胱芥子气呼吸系统双-(氯甲基)醚肺药物性接触双-(2-氯乙基)-硫化物呼吸道N,N双-(2氯乙基)-2萘胺膀胱氯乙烯肝间充质己烯雌酚阴道烟垢、沥青、油类皮肤、肺嗜好品铬化合物肺纸烟烟雾肺、泌尿道、胰腺镍化合物肺、鼻窦槟榔、嚼烟颊黏膜②物理因素物理因素相关肿瘤X线防护不当皮肤癌、白血病吸入放射污染粉尘骨肉瘤、甲状腺肿瘤紫外线皮肤癌石棉纤维肺癌滑石粉胃癌烧伤深瘢痕的存在容易癌变③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相关肿瘤EBV 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单纯疱疹病毒、乳头瘤病毒宫颈癌C型RNA病毒白血病、霍奇金病乙肝病毒肝癌HP 胃癌日本血吸虫大肠癌华枝睾吸虫肝癌埃及血吸虫膀胱癌(二)内在因素因素举例内分泌失调性腺激素分泌功能失调遗传因素结肠多发性息肉精神心理因素忧郁、失望和难以解脱的悲哀是促发肿瘤的因素之一三、肿瘤病理1.肿瘤分期分期特点pT原发肿瘤pTis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层的癌pT0手术切除物的组织学检查未发现肿瘤pT1pT2pT3pT4原发肿瘤逐级增大pT X手术及组织学检查皆不能确定肿瘤的浸润范围pN局部淋巴结pN0未见局部淋巴结转移pN1pN2pN3局部淋巴结转移逐级增加pN4邻近部位局部淋巴结转移pN x淋巴结转移情况未能确定pM远处转移pM0 无远处转移证据pM1有远处转移pM x不能确定有无远处转移2.肿瘤分类同前3.肿瘤分型如:食管癌分为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及缩窄型,大肠腺瘤分为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混合型腺瘤等。
肝血管瘤的中医诊治肝血管瘤(中医名为:肝症瘕)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肿瘤,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则可以引起食欲不振、嗳气、胁胀痛等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学症瘕范畴。
中医古籍对症瘕颇多认为是七情内伤,导致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瘀积日久,则成症瘕。
本病的病因以气滞血瘀者为多件,或因饮食失节,脾虚失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滞脉络,与血气相结聚积而成症瘕。
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行气疏肝、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但在具体治疗中应分辨气滞、血瘀之偏重。
如血瘀,就采用:羚羊骨、水牛角、牛黄、赤芍清热凉血止痛;柴胡、黄皮核、素磬针等理气开郁;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走窜经络。
如气滞,就采用:柴胡、郁金、黄皮核、素磬针等行气解郁;配丹参、红花、三棱、莪术、大黄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通络止痛。
采用经多年铁氏祖方临床实践成果首创:“活血化瘤系列”与“清肝解毒颗粒”制剂疗效更佳。
症瘕之症,与一般的气滞血瘀病症不同,其往往淤积日久,非单纯行气活血之法可以奏效,故在选用药材时,在用行气、活血药的同时,配炒山甲、皂角刺、川足,不仅能软坚散结,而且能通络止痛,具有独当一面的功效。
肝血管瘤的治疗偏方:组成:党参30g,赤芍、枳壳、郁金、白术、鳖甲各15g,当归、柴胡、茯苓、鸡内金、淫羊藿、山茱萸各12g,三棱、莪术各10g,丹参、何首乌各20g。
疗效:经服药1个月后自觉症状减轻,食欲增加,精神佳。
继以上方随症加减调治3个月,经ct复查肿块比前缩小1/3。
后以上方加工成药散间断服至1年。
经省某医院彩超检查:肝脏右后叶见1个椭圆形结节状肿物,回声约 2.2cm×1.7cm,肿块周边尚清晰,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呈较强回声。
提示:右肝结节型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肝血管瘤。
随访近2年,患者体健,能正常工作。
组成:柴胡、郁金、赤芍、白芍、枳壳、甘草、丹参、刘寄奴各10g,鳖甲6g。
加减:肝质硬者,加三棱、莪术、黄芪;神疲乏力者,加党参、茯苓、白术;结石者,加大黄、金钱草;胁胀痛者,加丝瓜络、金橘叶。
【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经中医药适宜技术干预情况。
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5月,抽取该时间段内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抽签法将以上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后并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67%相比对照组30.00%明显较低(P<0.05)。
两组护理后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等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护理前明显较高(P<0.05)。
两组护理前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等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后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等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
结论:中医药适宜技术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中,可减少不良反应,可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提倡使用。
【关键词】恶性肿瘤;中医药适宜技术;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健康域中医恶性肿瘤出现肿块、疼痛、溃疡、出血等临床表现,对机体会产生较大影响和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当前医学技术飞速发展,临床对恶性肿瘤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和化疗。
这些常规措施虽然对治疗效果的提升起到一定作用,但副作用大,让患者承受巨大的痛苦。
中医护理干预力度加大,并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康复中,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信心,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和不良心理,得到患者高度认可[1]。
对此,本研究以我院2019年2月~2020年5月收入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其经不同方式干预的情况,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5月,研究对象源于该时间内我院收入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
采用抽签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7岁~76岁,平均(56.54±6.54)岁;胃癌7例,肝癌5例,结肠癌5例,直肠癌4例,食管癌7例,胰腺癌1例,肺癌1例。
《肿瘤中医治疗与康复标准》
北京复生康中医研究院制定并发布
引言
中医肿瘤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中医肿瘤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确切的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建国以来,中医肿瘤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无数被宣判死刑的晚期患者经过中医的治疗得以康复并重新走向了工作岗位,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中医认识的不断加深,中医已开始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外肿瘤患者开始选择中医治疗,中医的国际化趋势已经形成,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肿瘤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还不高,据卫生部门统计,目前平均五年存活率仅25%左右,每年去世的肿瘤患者约200万左右,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的存活期不超过五年,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化疗至今不能解决肿瘤的转移和复发问题,远期疗效普遍欠佳,中医在治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许多肿瘤患者在寻求中医治疗时普遍感到迷惘和无从选择,有鉴于此,我们编制了《肿瘤中医治疗与康复标准》,为肿瘤患者提供进行中医治疗时的参考,在编制的过程中,结合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并参考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中医诊疗指南》,同时注意吸收国内外的新进展,新成果,为肿瘤患者提供中医标准化处理策略与方法,对肿瘤患者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和可参照性,为今后的康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起草人:张明
2011年12月
一,治疗方案
目前,中医已成为与手术并列治疗肿瘤的二大手段之一,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中西医结合,做到方案规范,合理,肿瘤治疗的实质是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问题
一,肿瘤的中医治疗方案
1,肿瘤中医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1)早期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原则是指肿瘤患者确诊后,或手术,化疗后即开始进行的中医治疗,与手术,化疗并不矛盾,早期的
规范治疗是最佳治疗时机,意义非常重大,可以提高治愈率,防止以后出现转移,复发和剧烈疼痛,治疗过晚或不规范会失去机会,导致病情发展,治疗难度增大,使存活率降低
(2)考虑远期疗效
中医治疗主要以治愈和远期疗效为主要目的,不能因近期的症状缓解而盲目乐观,如果放松警惕,忽视治疗,会导致病情发展,影响预后,应制定一个长期治疗计划
(3)系统,规范
二,规范的中医治疗方案
规范的治疗方案:攻补兼施,辩证论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中医诊疗指南》:“早期以攻为主,中期攻补兼施,晚期以补为主,辩证论治”,这里的早期除指西医确诊的早期以外,如果晚期患者症状不明显也可以按早期治疗
三,疗程
1,治疗期
肿瘤患者确诊后的2-3年内为中医治疗期,非常关键,决定存活期,治疗不能中断,否则病情会继续发展
2,巩固期
治疗期后的2-3年内为巩固期,此时的治疗如有中断,病情有可能复发或出现转移附:卫生部2011年发布了《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等常见恶性肿瘤的诊疗规范,肿瘤患者可在网上查询,参考
二,治疗方法
目前,中医治疗肿瘤分辅助治疗和治疗两大方法
1,辅助治疗
可以改善症状,减轻手术,化疗的毒副作用,以补法为主,对肿瘤的治疗作用不明显,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差,如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均属于辅助治疗
2,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以治疗肿瘤为主要目的,以攻法为主,可以杀灭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坏死,脱落,排出,可以使肿瘤缩小或完全消失,达到治愈的标准治疗方法决定疾病的治疗方向和预后,治疗方法决定用药
一,攻法
以根治肿瘤为目的,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控制病情的发展,远期疗效好,可以达到治愈的标准,攻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1,以毒攻毒疗法
以毒攻毒是中医治病的主要疗法,《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食。
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目前,以毒攻毒代表性药物,治疗白血病的砒霜制剂,于2000年9月经美国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进入临床应用,标志着以毒攻毒疗法在国际医学界首次得到了承认,有毒中药如果掌握好用量,毒副作用小,疗效突出
2,排毒排瘤疗法
排瘤疗法是在以毒攻毒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医新一代抗癌疗法,《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篇》:“石瘕何如?歧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之”,排瘤疗法在《黄帝内经》的指导下,可以直接将肿瘤排出,进一步提高了有效率和治愈率,有的肿瘤患者治疗2-3天后即可排出肿瘤
二,补法
属于辅助治疗,调理,气功,食疗,心理疗法同属此类疗法,临床中,攻补两种疗法一般结合起来应用,标本兼治
三,抗癌中药
中医治疗肿瘤用药应体现出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特色,抗癌中药主要包括汤药和中成药两大类
一,汤药
汤药属于辅助治疗,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不如中成药,主要用于改善症状,适用于病情比较复杂,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如肿瘤患者晚期出现乏力,行动困难,腹水,腹胀,食欲不好等等,汤药属于水溶液,易于被肠胃吸收,所以见效快,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不如中成药,这是因为许多具有特效抗癌成分的中药不能用水煎煮,只能加工成中成药服用,汤药一般以3-7天为一个疗程,疗程不宜过长,如果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无法及时调整
二,中成药
属于治疗用药,远期疗效好,但改善症状不如汤药抗癌中成药主要包括丸,散,丹,胶囊之类,中成药主要含有特效抗癌成分,适用于肿瘤患者症状较少的治疗,服用方便,药效持久,远期疗效好,但中成药因剂型关系,吸收较汤药慢,所以在改善症状方面不如汤药迅速,选择抗癌中成药应遵循以下原则
1,体现个体化治疗特色,能够随症加减
肿瘤患者的病情往往变化很快,因此,抗癌中成药的使用也要辩证论治,体现个体化治疗特色,能够根据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最好为每一位患者单独制定,如果患者病情复杂,症状较多,一般15-20天为一个疗程,如果患者体力,食欲较好,症状较少,可30-45天为一个疗程
2,对癌细胞的杀灭能力要强
抗癌中成药要求对癌细胞的杀灭能力要强,在短时间内可以控制病情发展,使肿瘤细胞坏死,脱落,或排出
3,提取有效成分的中成药疗效差,有的毒副作用较大
抗癌中药复方制剂(指未经提取有效成分的中药复方制剂)疗效肯定,而提取有效成分的中药,如各种中药注射液,口服液,浓缩胶囊,片剂,浓缩丸之类,疗效不如复方制剂,这是因为每一味中药的成分都非常复杂,有的一味中药成分即有几十种之多,目前,关于中药治病究竟是哪些成分在起作用还不清楚,一位中药的成分即如此复杂,几味或几十味中药组成的复方有效成分就更不清楚了,提取的中药也可能是将真
正的有效成分去掉,而保留了无效成分,导致疗效更差,有的中药注射液提纯度不高,杂质含量高,毒副作用较大,肿瘤患者应慎重使用
4,保健品及“国药准字”属辅助治疗用药
根据国家《药品管理法》的规定,保健品及“国药准字”属辅助治疗用药
三,汤药和中成药应结合使用
在临床中,汤药和中成药经常同时使用,标本同治
四,疗效判定标准
中医治疗肿瘤疗效判定标准与西医有很大不同,
西医判定疗效主要看肿瘤的变化,缩小或增大,不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中医疗效的判定除观察肿瘤本身的变化以外,更重要的是关注患者全身状况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医疗效分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两大部分
1,近期疗效
患者经过中医治疗几个月至一年以内,肿瘤未见增大,或有增大但最大直径不超过20%(1),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
(1)根据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协会(EORTC),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NCIC)2000年联合制定并实施的《肿瘤疗效评定新标准1.0版》(RECIST))
2,远期疗效
(1)治愈,肿瘤完全消失,存活五年以上
(2)长期带瘤生存,患者经过中医治疗1年以上,肿瘤缩小,没有出现新的转移灶,或肿瘤未见增大,或有增大但最大直径不超过20%,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如存活五年以上亦属治愈
远期疗效患者注意事项
1,间断治疗可导致病情发展
长期带瘤生存患者如果中断治疗,病情可能发展,影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