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教学设计 - 北冥有鱼
- 格式:docx
- 大小:28.04 KB
- 文档页数:4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简介:《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被誉为“道家经典三十三篇”之一。
其中,有两则寓言最为人熟知,分别是《逍遥游》和《北冥有鱼》。
在校内教学中,学生了解《庄子》寓言的内涵与意义,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道德观念。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庄子》《北冥有鱼》的寓言中,领悟到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高洁的思想内涵,懂得自我反省,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权利。
3、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来加深对父母和师长的感恩和遵从之情,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准和人生素养。
二、教学活动:1、导入环节:通过卡片认知游戏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水生动物教师先将卡片图案展示于黑板上,学生可以通过图片中的水生动物的颜色、体形及其一些特征,来判断图案名称。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启发式讲解:各种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2、分析故事情节:课堂上,老师介绍《北冥有鱼》寓言的情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做出主题词:大海,北冥,鲸鱼,小鱼,上天问道,士君子3、生动讲解辞章:老师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辞章,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结构,把握故事蕴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在道家哲学思想中,鲲是一只巨大的鲸鱼,它与其他海洋生物比较,体型极为庞大,历经千年而不死。
同时,鲲寓意生命力、正气、永恒之物。
4、师生共读原文:通过学生之间的轮流朗读,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教师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加强一些语感、语重心长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个人感受表达:学生了解完整寓言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问或,请他们谈论一下,对“鲤鱼跳龙门”中的谦虚、努力、追求等高洁品质怎样看待,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情。
教案:庄子《北冥有鱼》【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和他的主要思想。
2.理解《北冥有鱼》中的寓言意义。
3.分析寓言的含义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北冥有鱼》中的寓言含义。
2.分析庄子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1.分析寓言中的道家思想。
2.进一步理解庄子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复习上节课讲的庄子的主要思想和《庄子》中的几则寓言。
2.提问学生是否有了解过海洋生态的知识,以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介绍庄子的生平和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他的主要思想。
2.分析《北冥有鱼》这则寓言,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寓意。
三、思考讨论(30分钟)1.提问学生对寓言中的鱼的理解,以及寓言可能代表的含义。
2.引导学生思考《北冥有鱼》中关于自然、生命和人类的关系的问题。
3.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归纳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个人表达(20分钟)1.召集每组一个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2.让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议和补充讨论。
3.汇总学生的观点和理解,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生态保护、环境污染等话题进行讨论和策划一个宣传活动。
3.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介绍他们的策划方案。
【课堂小结】1.复习了庄子的主要思想。
2.分析了《北冥有鱼》这则寓言的寓意。
3.学生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
4.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5.进一步加深了对庄子思想的理解。
【课后作业】1.完成《北冥有鱼》的阅读理解和思考题。
2.调查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环境问题的看法以及你为环境保护能做些什么。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品析语言,感受“鲲鹏”的宏伟形象及庄子散文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3.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1.品析语言,感受“鲲鹏”的宏伟形象及庄子散文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的深意。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认识大鹏板书:书写小篆“鹏”,学生猜是何字?——是何意?鹏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大的一种鸟,由鲲变化而成。
《说文》曰:“凤飞,群鸟从以万数。
”“鹏”左边的“朋”象征群鸟之王的地位。
在西藏的佛教塑像中,所有忿怒相的佛像头顶上,都飞有大鹏金翅鸟;很多藏族人都会随身佩带大鹏金翅鸟的佩章,相信这样可获得吉祥、智慧与力量。
二、读出文言的味道(一)齐读原文:1.圈点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字?预设:也、其、而、之、则2.这些字是否多余,去掉之后读一读?——有的多余能去掉,有的不能(二)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1.积累一组虚词(1)“之”鲲之大:助词,相当于“的”《谐》之言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其”其名为鲲:代词,代指前面的“鱼”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代指前文的“大”(3)“而”化而为鸟、怒而飞: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2.积累一组特殊句式(1)“……也”“……者也”“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和肯定(2)“……邪”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去掉之后进行对比朗读,发现文言虚词的妙处:使句式更整齐,使节奏更舒缓,使语气更强烈,使意蕴更深刻(三)朗读指导:句首上扬,句中停顿,句末延长。
……(提炼出典型句子,读出文言的味道)三、细读,探究大鹏之形象(一)圈点出文中描写大鹏的动词。
化而为鸟:变化怒而飞:振奋其翼若垂天之云:悬挂徙于南冥:迁徙水击三千里:拍打抟扶摇而上:盘旋飞翔去以六月息:离开/凭借(二)还原大鹏——试着凭借这一组,以第一人称“我”并加上肢体动作对这组动词进行演读。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3.体会大鹏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激情导入,第二板块整体感知,第三板块研读赏析,第四板块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动画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
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电影导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教师: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文章不厌百回读,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齐读。
标志出不认识的字词。
2教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有没有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有没有把握不准的节奏?学生:北冥鲲鹏抟徙齐谐正色邪教师: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对学生朗读情况做出评价。
3划分节奏学法指导。
(1)根据句首语气词。
(2)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字。
(3)根据句首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
根据此法,齐读文章。
【过渡语】:本文讲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通过疏通文意来辨读。
目标导学二: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翻译句子学法指导:(1)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
(2)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21 《庄子》二则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第21课预习卡。
第1课时教学《北冥有鱼》第1课时教学《北冥有鱼》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背诵课文,把握鲲鹏的形象,想象庄子笔下雄奇瑰丽的浪漫景象。
一、激趣导入师:毕业季,我们常用“鹏程万里”来祝福别人。
“鹏”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奇伟的意象。
我们学过李清照的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白也写过类似的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毛泽东也有词句:“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这些诗词中的“鹏”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章——《北冥有鱼》。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从吟诵“鹏”的诗词导入,让学生在头脑里初步形成大鹏的印象,吸引学生走进课文,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预学展示,走近作者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北冥.(mínɡ)鲲.(kūn)抟.(tuán)齐谐.(xié)徙.(xǐ)邪.(yé)3.示范朗读,读准节奏师: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自己读不顺的地方,在课文中标注节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4.疏通文意,积累词汇(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方注释,口头翻译,圈画出不能准确把握的词句。
(2)提出疑难,全班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并分类归纳整理,做成资料卡片。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北冥有鱼》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的第一篇,是新增加的一篇课文。
本文作者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大鲲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均“有所待”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可庄子生活在离我们遥远的战国时代,况且庄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寓意深远,理解起来难度非常大。
所以,对于本文的学习,不必求之过深,感受到文中的魅力即可。
三、教学目标1. 把握文章,积累常用文言句式词语,理解鲲鹏的形象特征。
2. 通过诵读,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 领悟“鹏”的文化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1. 欣赏文中雄奇瑰丽的想象。
2. 引导学生了解“鹏”的文化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
——于丹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冥有鱼》。
二、介绍作者(出示课件)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所有的思想及作品主要集中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想象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擅长通过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郭沫若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庄子》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出示教学任务(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做)有味的朗读、有味的分析、有味的欣赏、有味的联读四、有味的朗读(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反复三遍)学习文言文没有更多的巧妙的方法,首先是把它读好,读好之后才可以做其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