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资料:儿童保健学二部分儿童高危因素的筛查与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8.20 MB
- 文档页数:131
宝宝健康全家幸福——高危儿筛查与早期干预一、什么是高危儿高危儿不是一类疾病或综合征,而是泛指一类具有导致脑发育障碍(包括脑瘫、生长迟缓、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小儿特殊群体。
因为高危儿最终出现儿童发育异常(特别是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的概率远高于没有高危因素的小儿,所以需要特别的监测和健康管理。
高危儿一般包括:(1)早产儿(胎龄<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克);(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3)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低血糖;(4)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5)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病(如先天愚型、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6)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感染(如风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等)二、如何对高危儿进行监测和管理?需要建立以高危儿为中心的监测和管理网络,包括儿童保健门诊筛查与跟踪、家庭监测、早期干预。
一次检查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儿童的预后,需要对儿童进行动态的监测管理。
具体如下:儿童保健门诊:定期对高危儿进行检查,判断儿童目前所处的健康状态。
婴儿出生后6个月以内每月检查一次,6个月后每2-3个月检查一次。
发现异常情况可增加检查次数。
检查内容除了健康体检常规项目外,应对脑损伤表现进行检查,包括运动发育、神经反射、姿势、肌张力和感知觉等方面的检查。
常见的方法有: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定(简称NBNA)、简易高危儿筛查法、0-1岁20项神经运动检查和丹佛发育筛查测验(简称DDST)等。
检查连续两次正常,并年满1岁,之后便可同正常儿童一样做常规的健康体检。
家庭监护:家长在护理婴儿时如发现有以下10项中任何一项,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就诊检查:(1)护理婴儿时手脚经常用力伸直或屈曲,好像“很有力”;(2)满月后头老往后仰,扶坐时竖不起头;(3)3个月还不能抬头;(4)4个月紧握拳,手不松开,拇指内收;(5)5个月俯卧位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6)6个月扶立时尖足(7)7个月不能发ba、ma音;(8)8个月不能独坐;(9)头和手频繁抖动;(10)整日哭闹、张口、喂养困难。
儿童保健高危儿童管理测试题及答案儿童保健是每个家庭都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危儿童来说,保健工作更加重要且需要更加专业的管理。
本文将通过提供一些儿童保健高危儿童管理的测试题及答案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第一部分:儿童保健的基本知识1. 什么是儿童保健?儿童保健是指通过预防、诊断和治疗来确保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一系列健康服务。
2. 高危儿童是指哪些儿童?高危儿童是指出生时具有某些健康问题或具有导致健康问题的特定因素的儿童,例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缺陷等。
第二部分:高危儿童的管理1. 高危儿童是否需要特殊的保健管理?为什么?是的,高危儿童需要特殊的保健管理。
因为他们的身体或心理状况可能较为脆弱,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的监测和干预。
2. 高危儿童的管理包括哪些方面?高危儿童的管理包括定期的健康评估,营养咨询和补充,疫苗接种,疾病预防措施,早期康复等方面。
第三部分:高危儿童管理的测试题及答案1. 高危儿童每年需要进行几次健康评估?答案:高危儿童每年需要进行至少4次健康评估。
2. 高危儿童营养补充的原则是什么?答案:高危儿童营养补充的原则是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营养咨询和补充,例如低体重儿需要额外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补充。
3. 高危儿童疫苗接种的时机和种类与正常儿童有何不同?答案:高危儿童的疫苗接种时机和种类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需要更加严格地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接种。
4. 对于早产儿,早期康复的目标是什么?答案:早产儿的早期康复的目标是通过早期训练和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发展潜力,尽可能减少后遗症和功能障碍。
5. 高危儿童的疾病预防措施包括哪些方面?答案:高危儿童的疾病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感染源,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结语:儿童保健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高危儿童来说,保健工作尤为关键。
通过对高危儿童管理的测试题及答案的了解,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高危儿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照顾他们的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高危儿筛查,管理实施方案高危儿筛查,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高危儿是指儿童在出生后或发育过程中有潜在危险因素,容易出现育龄期或非育龄期的疾病或残疾的儿童。
高危儿的筛查和管理是早期发现和干预高危因素,提高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高危儿的筛查,可以尽早确定高危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早期干预,降低高危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本方案旨在明确高危儿筛查和管理的内容、方法和责任,提高高危儿的筛查效果和管理水平。
二、筛查内容高危儿的筛查内容主要包括孕期、出生时、新生儿时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期的影响儿童健康的危险因素。
具体包括:1.孕期筛查:母亲的孕期疾病史、家族遗传疾病史、母亲用药史等。
2.出生时筛查:出生时低体重、早产、胎膜早破等。
3.新生儿时期筛查: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黄疸等。
4.婴幼儿期筛查:呼吸道感染、肠胃疾病、过敏性疾病等。
5.学龄前期筛查:发育迟缓、智力发育异常、行为问题等。
6.青春期筛查:青少年早熟、心理问题、性学问题等。
筛查内容充分考虑了不同阶段儿童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旨在全面评估高危儿的风险水平,为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三、筛查方法高危儿的筛查方法可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种。
1.定性方法:根据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进行判断。
具体包括:询问法、观察法、体格检查法等。
例如,对于新生儿黄疸筛查,可通过观察皮肤黄疸程度进行初步判断。
2.定量方法:利用具体的检查工具进行定量评估。
具体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进行血常规检查、进行心电图检查、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等。
例如,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可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进行定量评估。
筛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筛查内容的特点和筛查对象的特点,综合考虑可行性和准确性。
四、筛查管理高危儿的筛查管理是指对筛查出的高危儿进行定期随访和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定期体检、病情监测和干预措施的制定。
筛查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1.健康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高危儿的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度,增强高危儿的保健意识,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高危因素。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高危儿专案管理要点今年8月份我院对各乡(镇)卫生院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进行了督导,并结合2010年10月份以来各乡镇卫生院上报的高危儿筛查和追踪管理情况看,各地对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高危儿专案管理工作还很不规范。
一、各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情况(一)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情况因妇幼卫生公共项目重点放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大部分的儿童系统管理工作,但工作发展不平衡,有派人参加《2010年福建省儿童保健医师培训班》学习的卫生院,在开展儿童系统管理中工作做得较好,儿童保健门诊工作量较大的有城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岩前、桃溪、万安、中山等卫生院,其余卫生院儿保门诊体检量少或无。
大部份乡镇还是没有按新的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办法规范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二)对高危儿筛查和追踪管理方面各乡镇卫生院儿保科因门诊体检数少,筛查的高危儿数也较少,高危儿筛查率低,并且单一。
普遍存在无高危儿筛查登记表,高危儿专案管理表薄卡填写不规范。
各乡(镇))上报的高危儿筛查及追踪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填写表格不规范,有缺项、漏项,如未填写患儿姓名、保健指导内容、联系电话等。
2.对高危儿诊断的疾病名中有出现“营养不良”等不属于高危儿的疾病范畴。
3.保健指导内容无填写或填写不规范,没有起到对高危儿进行针对性指导。
4.对高危儿转归后未能及时结案转归。
5.部分乡(镇)还在使用旧版的体弱儿管理表等现象。
二、规范儿童系统管理和高危专案管理工作要求(一)使用新的体检表《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指导手册》已于2010年9月份重新制定并下发。
要求全部按省卫生厅的要求,统一使用新的《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18月龄以内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18月龄以上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男童年龄别体重曲线图》、《女童年龄别体重曲线图》,还没有使用新的体检记录表应尽快更换使用。
(二)规范填写健康体检表记录1、《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要注意填写访视的时间、次数。
一、前言高危儿是指在孕期、分娩期和新生儿期可能存在各种健康问题的儿童。
为保障高危儿健康成长,提高儿童保健水平,本计划旨在加强儿保科高危儿管理,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工作目标1. 提高高危儿早期识别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2. 加强高危儿家庭支持,提高家庭保健意识。
3. 建立健全高危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危儿信息共享。
4. 提升儿保科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高危儿诊疗能力。
三、具体措施1. 高危儿早期识别(1)加强孕期、分娩期和新生儿期的健康检查,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重点关注。
(2)建立高危儿筛查制度,对新生儿进行早期筛查,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诊断。
(3)对高危儿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 家庭支持(1)加强高危儿家庭健康教育,提高家庭保健意识。
(2)定期开展高危儿家庭随访,了解家庭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3)建立高危儿家庭支持小组,加强家庭间的交流与合作。
3. 高危儿信息管理系统(1)建立高危儿信息数据库,实现高危儿信息共享。
(2)定期更新高危儿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加强高危儿信息安全管理,防止信息泄露。
4. 业务水平提升(1)组织儿保科工作人员参加高危儿诊疗相关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分享高危儿诊疗经验。
(3)鼓励儿保科工作人员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
四、工作步骤1. 制定高危儿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措施和责任分工。
2. 建立高危儿筛查制度,开展新生儿早期筛查。
3. 加强高危儿家庭支持,提高家庭保健意识。
4. 建立高危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5. 组织业务培训,提升儿保科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6. 定期评估高危儿管理工作效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五、总结通过实施本高危儿管理工作计划,我们将不断提高儿保科高危儿管理水平,为高危儿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我国儿童保健事业做出贡献。
高危儿管理与干预试题答案一、高危儿的定义与分类高危儿指的是在胎儿期、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因各种高危因素而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儿童。
这些高危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早产、低出生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先天性感染、遗传代谢病等。
根据高危因素的性质和影响程度,高危儿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早产儿:出生时胎龄小于37周的婴儿。
2.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婴儿。
3. 缺氧缺血性脑病儿:出生前后因缺氧缺血导致的脑部损伤。
4. 先天性感染儿:在子宫内或围生期感染病原体的婴儿。
5. 遗传代谢病儿:患有遗传性疾病或代谢障碍的儿童。
二、高危儿的评估与监测对高危儿的评估与监测是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的关键。
评估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长发育监测:定期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评估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2. 发育评估:通过儿童发展筛查工具,如早期筛查发展问卷(ESDA)、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等,评估儿童的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认知和社交能力。
3. 营养评估:监测儿童的营养状况,包括喂养情况、营养素摄入、体重增长等。
4. 神经发育评估:对于有神经系统损伤风险的高危儿,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的评估,如肌力、肌张力、反射等。
5. 心理行为评估:对于年龄较大的高危儿童,评估其情绪、行为、注意力等心理行为发展情况。
三、高危儿的干预措施针对高危儿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常见的干预措施包括:1. 营养干预:为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提供强化营养,如母乳强化剂、特殊配方奶粉等。
2. 早期教育干预:通过早期教育项目,如亲子互动、语言刺激、认知训练等,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 物理治疗:对于有运动障碍的高危儿,提供物理治疗,如按摩、被动关节活动、功能训练等。
4. 药物治疗:对于某些遗传代谢病儿,提供特定的药物治疗,如酶替代疗法、代谢前体补充等。
5. 心理支持:为高危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高危儿童保健管理制度一、高危儿童的定义高危儿童是指由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手术和疾病等原因,使得其生长发育水平低于同龄健康儿童,因此更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
这类儿童需要加强保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干预和治疗。
二、高危儿童保健管理的重要性高危儿童保健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缺陷儿等高危儿童,他们的生长发育可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需要专门的保健和管理。
其次,及时的预防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高危儿童发生健康问题的风险,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三、高危儿童保健管理的内容1.体格检查:对于高危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常规的身高、体重、头围、体温等指标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干预。
2.生长发育评估:针对高危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运动能力、言语能力等,了解他们的发育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营养指导:高危儿童对于营养的需求更为特殊,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营养指导。
而且,饮食的科学搭配以及孩子吃饭过程中的仪态等方面也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关注。
4.心理健康干预:由于高危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较低,可能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
5.预防接种:针对高危儿童,接种疫苗也是必不可少的。
保障他们免受各种传染病的侵害,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保障他们的健康。
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的做好高危儿童的复查和随访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干预。
四、建立高危儿童保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建立高危儿童保健管理制度,对于提高高危儿童的生存率、促进他们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定期的健康管理,可以发现和预防孩子的健康问题,降低孩子的疾病风险,保障他们的健康。
其次,通过对高危儿童的个性化管理,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生长发育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高危儿的筛查、评估与早期干预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山东省妇产医院何守森2014/5/101一、高危儿的概念◆高危儿(High-risk infants )通常指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内存在对其发育(主要指神经心理发育)可能产生有害影响不良因素的小儿。
高危儿所遭受的不良因素对机体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潜在损害,最终导致儿童发育异常(特别是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的概率远远高于没有高危因素的小儿。
◆高危儿概念的源流●高危妊娠—高危围产儿、高危新生儿、脑瘫高危儿、 ●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障碍高危儿预防医学 高危儿 — 高危状态健康状态 临床医学2014/5/103从胚胎开始形成到发育为成熟个体——全程 从体格、心理行为到社会能力发展——全面发育医学高危状态 疾病状态 预防医学社区卫生:低水平,广覆盖——基本服务,有问题转诊高危儿高危儿的三个状态◆高危儿不是一类疾病或综合征,而是泛指一类具有导致脑发育障碍高危因素的小儿特殊群体。
高危儿大致存在三种高危状态:●已经发生或存在着明确的病理损害如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需对这些原发损害进行治疗,原发病症急性期临床治愈后遗留近期或远期神经心理发育障碍的危险性较大,需要密切的监测或一定的早期干预。
●已经处在发育偏离状态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社会剥夺儿童。
但只要进行及时干预和特殊的呵护,通过自身追赶或自我修复往往能够恢复正常,未必一定会出现神经心理发育障碍。
●虽遭受过一定的高危因素,但没有显在的疾病征象,外观上和正常儿童没有分别,长期监测下来也只有少数在一定时间后可能出现发育障碍或功能异常。
高危儿筛查、管理的意义◆高危儿是高度混杂的异质群体,情况千变万化。
◆前期的高危因素与病理损害与后期发育障碍之间并不呈现明确的线性关系。
●前期高危因素病情严重的到后期不一定发生显在的异常,而一些前期高危因素不突出、症状不明显者后期也可发生显著的神经心理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
婴儿高危因素筛查及妇幼保健措施分析在婴幼儿发育过程中,一些潜在的高危因素可能会对其健康和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婴幼儿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并采取相应的妇幼保健措施,对于保障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婴幼儿的高危因素筛查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
在孕期,妇女的孕龄、孕前疾病、孕期并发症等因素都可能增加婴儿的高危风险。
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产妇、糖尿病、高血压等。
在分娩后,婴儿的出生体重、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也被认为是婴幼儿高危因素的重要标志。
因此,从孕期开始,对孕妇进行综合评估和筛查,对减少高危因素的影响至关重要。
如何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呢?现有的筛查手段和流程是多种多样的。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生化指标和临床数据,如孕妇的血糖、血压、胎儿心率、体重等,通过相关的计算模型来评估婴儿的风险。
另外,还可以结合妇科超声检查、胎心监测等手段,进一步明确高危因素。
而早产儿的筛查则通常以孕周计算为依据,通过测量宫颈长度、监测胎膜囊压力等方式,来预判婴儿的早产风险。
除了高危因素筛查,妇幼保健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孕妇来说,有规律的产前检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障胎儿健康的关键。
产前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孕妇的健康问题,并进行干预和治疗。
同时,孕妇应该遵循合理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心态。
同时,合理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减轻妊娠不适,促进胎儿发育。
此外,定期接种相关疫苗也是孕妇保护自己和胎儿免受感染的重要措施。
针对高危婴儿,及时采取适当的妇幼保健措施也非常关键。
对于早产儿而言,特别需要加强监护和护理,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和呼吸支持。
对于低出生体重婴儿,可以采取母乳喂养和营养增补等方法,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对于先天性疾病高危儿,早期的诊断和干预也尤为重要。
要想有效地进行婴幼儿高危因素筛查和妇幼保健措施,一个完善的医疗保健体系和政策非常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相关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供合理的经济支持和政策引导。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在高危因素筛查和干预方面的水平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