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会计核算指引
- 格式:docx
- 大小:11.01 KB
- 文档页数:8
增值税核算规范为了规范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及应交税费表的增值税部分的填制,现就增值税的会计核算规范阐明如下:一、科目设置及目的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同时,在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等专栏。
其中,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属于借方专栏;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属于贷方专栏。
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分别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欠交增值税款和待抵扣增值税的情况,确保企业及时足额上交增值税,避免出现企业用以前欠交的增值税抵扣以后月份未抵扣的增值税。
账务处理时,如果发生某事项的抵减项目,应当用红字登记,例如销售退回发生的销项税额减少,应当在贷方用红字登记而不能用蓝字在借方登记。
这样,在填制报表时,就可直接从账本上取数字,借方专栏统计借方发生额、贷方专栏统计贷方发生额。
二、会计核算(一)企业上交本月应交增值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收到退回多交的增值税,用红字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企业缴纳以前月份欠交增值税时,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月份终了,企业应进行应交增值税的结转。
也就是要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项下的转出未交增值税或者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结转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当月没有缴纳当月增值税金,即当月“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没有发生额时:A.如果当月“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现借方余额的,将除“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外的其他明细科目转平,借方余额留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即为企业的留抵数。
例如,当月“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发生额为0,当月“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方发生额为80万元,当月“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借方发生额为100万元,则结转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0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出现借方余额20万元为企业的留抵数,即留待以后月份抵扣的数额。
增值税会计核算指引一、前言增值税是一种按照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征收税金的一种税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值税已逐渐成为主要的税收收入来源之一。
为了规范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提高税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制定本增值税会计核算指引。
二、基本概念1. 增值税纳税人:指依法应当缴纳增值税的单位或个人。
2. 增值税应税项目:指按照国家规定,应当纳税的货物销售、劳务报酬以及特定的进口货物和技术服务。
3. 增值税税率:根据货物和劳务的不同,确定适用的税率,一般分为一般税率和特殊税率。
4. 增值税专用发票:是用于开具增值税税额、销售额、购买额等的凭证。
三、会计核算步骤1. 增值税销售额的核算根据纳税人的实际销售情况,将实际销售额与增值税税率相乘,计算出销售额中的增值税金额,并在会计账簿中记录。
同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备日后的核对与申报使用。
2. 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核算纳税人在购买货物和接受劳务时,应当保存购买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合同等。
通过核对这些凭证,计算出进项税额,并在会计账簿中记录。
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买货物或接受劳务支付的增值税,可以用于抵扣销售额中计算出的增值税金额。
3. 增值税应缴税款的计算与申报根据纳税人的销售额和购买货物的进项税额,计算出应当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申报和缴纳。
应缴税额等于销售额中的增值税金额减去进项税额。
4. 增值税的会计凭证根据增值税的核算情况,在会计账簿中开具相应的会计凭证,包括增值税销售额凭证、进项税额凭证、增值税应缴税款凭证等。
5. 增值税核算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了保证增值税核算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纳税人应当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会计核算。
同时,应严格按照税法和相关政策执行,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四、会计核算的注意事项1. 准确填写增值税专用发票,包括销售方和购买方的信息以及购买货物和接受劳务的金额和税额。
2. 及时记录和登记会计账簿,确保增值税的核算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并便于日后的查验和申报。
企业会计准则增值税核算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增值税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确认应纳税额:根据增值税计算公式,应纳税额等于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是根据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进项税额是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支付或负担的增值税税额。
2. 确认销售额:销售额是不含税销售额,即未包含增值税税额的销售额。
3. 计算适用税率: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和商品类型,适用税率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增值税税率有13%、9%和6%。
4. 会计处理:在会计处理中,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增值税进行适当的记录和报告,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增值税核算方法,并确保与会计准则的要求保持一致。
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会计师或税务专家。
预缴环节的增值税会计核算预缴环节的增值税会计核算 单位业务简单通过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或者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来核算企业增值税预缴业务。
如果单位业务复杂,从总体上建议在应交税费科目下面区别一般计税和简易计税核算相关业务,对于预缴业务也可以在此之下进一步设置明细科目。
一、采用一般计税时方法时,项目部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时,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预缴税金 贷:银行存款 同时项目部需要交纳增值税附加,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贷:银行存款 按照实际缴纳的预缴税额计提营业税金及附加,账务处理如下: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二、采用简易计税方法时,项目部预缴税款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 贷:银行存款 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贷:银行存款 按照实际缴纳的预缴税额计提营业税金及附加,账务处理如下: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三、期末将相关科目明细余额,和其他余额,结转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注意:会计科目的设置,可以结合具体单位业务专门设置,可以与上述示例不一样。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审计师财务会计考点: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审计师财务会计考点: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导语: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未交增值税应交税费借方: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交增值税产品应纳税额贷方: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按经营规模和会计核算水平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一般纳税人(一)进项税额1.正常按照增值税票计入进项,特殊的有两种。
(1)运费:按运费的7%作为进项税额,运费的93%记入原材料等的成本。
(2)购入农产品,按照销售发票上买价的13%入进项税额,买价的87%计入成本。
2.不得抵扣进项的情形:外购用于非应税、免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非正常损失的货物的进项不得抵扣。
借:原材料/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二)进项税额转出外购用于非应税、免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非正常损失的货物,进入企业时先予抵扣的(即先计入进项税额的),现在要做进项税额转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在建工程等贷: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例题2-多】购入货物即能认定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项目有( )A.购进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B.购入货物用于集体福利C.购入货物用于免税项目D.购入货物用于产品生产E.购入货物用于工程项目【答案】BC(三)销项税额1.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率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率——价外税2.视同销售:▲总结:委托代销、受托代销、所有自产和委托加工的情况、外购用于投资、分配、捐赠。
销售额:当月同类→最近同类→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3.混合销售与兼营▲比较:混合销售:一个业务——看主业,主业是销售的交增值税,主业是劳务的交营业税。
兼营:不同业务——能分别的分别算,不能的征增值税。
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在建工程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四)出口退税(了解)1.原理:出口部分的销项税额不交,退的是买进该货物缴纳的进项税额。
会计制度增值税核算方法一、增值税增值税是指按照货物和劳务的增值额扣除预先付款或已付款的一种间接税。
在我国,增值税是非常重要的税种之一,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行纳税申报和缴纳。
二、增值税核算方法在会计制度中,增值税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进项税额抵扣法,另一种是差额税计算法。
2.1 进项税额抵扣法进项税额抵扣法是指企业在购买货物或接受劳务时,支付的应税金额中已经包含了销售者向税务机关缴纳的增值税。
企业在核算时,可以将已支付的进项税额作为抵扣款项减去应该缴纳的增值税。
这就是进项税额抵扣法。
进项税额抵扣法的核算步骤如下:1.购买货物或接受劳务时应记录发票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价、数量、金额等信息,同时应检查发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根据所购买的货物或接受的劳务的进项税税率和税额,计算出进项税额,填写进项税额账户。
3.在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的时候,同时记账进入应交增值税账户,同时计算出销项税额。
4.应按照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额计算出应纳税额,将其填入应纳增值税账户。
5.最后,在纳税申报时,将应纳增值税账户上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与前期留抵的进项税相减,得出应交纳的增值税税额。
2.2 差额税计算法差额税计算法是指企业在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时,按照实际销售收入和相应的税率计算增值税所得出的差额。
这种方法是最为简便的一种核算方法。
差额税计算法的核算步骤如下:1.记录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的收入、商品名称或劳务名称、收入款的实际金额以及所适用的税率等信息。
2.根据所适用的税率,计算出应交纳的增值税额,并填写入应交增值税账户。
3.在纳税申报时,将应纳增值税账户上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填报到申报表中。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增值税的核算时,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财务人员必须对企业购入货物和接受劳务,以及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的情况进行记录和核对。
2.发票必须要真实有效,在记录进项税的时候,需仔细核对,请勿记录虚开发票。
3.记录销售收入时,必须要按照实际交易金额记录。
增值税会计处理指南
一、增值税概述
1.增值税是一种按商品劳务转让或进口环节对增值行为课征的流转税。
2.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点为商品交付或劳务完工时。
3.增值税一般纳税义务人为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二、进项税额抵扣
1.纳税人购进货物或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支付或负担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
2.进项税额凭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3.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准予从下期的销项税额中抵扣。
三、销项税额计算
1.销项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
2.适用税率分为17%、13%、9%、6%、5%等几种。
四、纳税申报
1.增值税纳税申报分为一般纳税申报和简易征收办法申报。
2.一般纳税人应按期进行纳税申报,申报周期为季度或月度。
3.小规模纳税人可适用简易征收办法,按照一定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五、账务处理
1.销项税额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核算。
2.进项税额在"应交税费-已抵扣进项税额"科目核算。
3.增值税实际交纳数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实交数)"科目核算。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增值税会计处理指南概述,具体操作细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补充完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会计核算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科目设置一般纳税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多栏式)进行核算。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分别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
另外一般纳税企业还会设置“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三栏式),在期末时,把应交未交税费转到该科目中。
小规模纳税企业的增值税,应当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不需要再设置专栏。
2.一般纳税企业购销业务的会计处理【例1】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期购入一批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600万元,增值税额为102万元。
货款已经支付,材料已经到达并验收入库存。
该企业当期销售产品收入为1 200万元(不含应向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符合收入确认条件,货款尚未收到。
假如该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7%,不交纳消费税。
根据上述经济业务,企业应作如下账务处理(该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材料核算,原材料入库分录略):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1)借:材料采购 6 0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020 000贷:银行存款 7 020 000(2)销项税额=1200×17%=204(万元)借:应收账款 14 04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12 0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 040 0003.一般纳税企业购入免税产品的会计处理【例2】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期收购农业产品,实际支付的价款为200万元,收购的农业产品已验收入库,款项已经支付。
增值税会计核算指引一.科目设置:1.二级科目的设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准确反映增值税的发生、缴纳、待抵扣进项税额和检查调整情况,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和“增值税检查调整”四个二级明细科目。
2.三级科目的设置:为准确反映增值税的销项、进项、已交、退税、出口退税、进项转出等情况,应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二级明细科目下,设置9 个三级明细科目,包括:(1)“进项税额”;(2)“已交税金”;(3)“减免税款”;(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5)“转出未交增值税”;(6)“销项税额”;(7)“出口退税”;(8)“进项税额转出”;(9)“转出多交增值税”。
二.明细科目的核算内容及账务处理:1.“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和当月实际已缴纳的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方发生额,反映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缴纳的增值税额、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多交的增值税额、出口货物退税。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抵扣的增值税,尚未抵扣的增值税,可以抵顶以后各期的销项税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缴纳的增值税,月终应将尚未缴纳的增值税转至“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结转后本二级明细科目无余额。
本科目的九个三级明细科目的核算内容及账务处理为:(1)“进项税额”的帐务处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科目,核算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劳务而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①企业在国内采购货物: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材料采购、商品采购、原材料、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购入货物发生的退货,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②企业接受投资转入的货物:借: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原材料等科目贷:实收资本等科目③企业接受捐赠转入的货物:借: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原材料等科目贷:资本公积④企业接受应税劳务:借: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其他业务支出、制造费用、委托加工材料、加工商品、经营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应付帐款、银行存款等科目⑤企业进口货物:借: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材料采购、商品采购、原材料等科目贷:应付帐款、银行存款等科目⑥企业购进免税农业产品:借: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材料采购、商品采购等科目贷:应付帐款、银行存款等科目⑦企业购入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固定资产贷:应付帐款、银行存款等科目⑧企业购入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购入货物及接受应税劳务直接用于非应税项目,或直接用于免税项目以及直接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其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直接计入购入固定资产、货物及接受劳务的成本⑨实行简易办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货物及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增值税额,应直接计入有关货物及劳务的成本。
⑩企业购入货物取得普通发票(不包括购进免税农业产品),直接按照发票金额计入有关货物及劳务的成本。
(2)“已交税金”的帐务处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明细科目,核算企业当月上交本月的增值税额: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贷:银行存款(3)“减免税款”的帐务处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明细科目,核算企业兼营减免税项目按规定享受的减免税。
会计处理为: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额)贷:补贴收入①对纳税人生产、经营减免税产品、商品已抵扣的购进原材料、辅料、购进货物及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应作进项税额转出。
纳税人兼营免税项目无法准确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按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占当月全部销售额(指增值税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乘以当月全部进项税额的公式计算,即:当月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二当月全部进项税额X (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当月全部销售额)计算出的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作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处理为:借:产品(商品)销售成本(免税商品)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②对于实行增值税后采取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税后返回等形式减免的增值税,因在税收上已作正常的进项抵扣和缴纳增值税,因而其收到的退还减免税不在“减免税款”明细科目核算,但应设置“补贴收入”科目,核算收到的退税或返还的税款,发生时会计处理:借:银行存款贷:补贴收入(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款”的帐务处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明细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情况。
会计处理为: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对确因出口比重大,在规定期限内不足抵减的部分可按有关规定给予退税,企业在收到退税时:借:银行存款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转出未交增值税”的帐务处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核算企业当月发生的应缴纳的增值税额。
月终,“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二级明细科目的贷方合计数额大于借方合计数额的差额即为企业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额,由于当月的应纳税额通常在次月缴纳,因而应通过“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处理。
将当月发生的应缴未缴增值税自“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会计处理为: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6)“销项税额”的帐务处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明细科目,核算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按规定税率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① 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包括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借: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应付利润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发生的销售退回,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② 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应缴增值税:借:在建工程等科目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产品销售收入③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应缴增值税:借:长期投资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产品(商品)销售收入④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消费等,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应缴增值税:借: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等科目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产品(商品)销售收入⑤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应缴增值税:借:营业外支出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产品(商品)销售收入⑥随同产品出售但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按规定应缴的增值税:借:应收帐款等科目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其他业务收入⑦企业逾期未退还的包装物押金,按规定应缴纳的增值税:借: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营业外收入(7)“出口退税”的帐务处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明细科目,核算企业收到的出口货物退回的进项税额退税款。
会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应收出口退税款等科目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出口货物办理退税后发生的退货或者退关补缴已退回税款的,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8)“进项税额转出”的帐务处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明细科目,核算企业购进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以及其他改变用途等原因,其进项税额,应相应转入有关科目。
会计处理为: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等科目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9)“转出多交增值税”的帐务处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科目,核算企业于月度终了将本月实际多交的增值税(指“应交增值税”借方中“已交税金”明细科目余额大于“应交增值税”贷方合计数的余额)自“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会计处理为:借:应交税费一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2.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核算月终后应交未交纳增值税及多交纳增值税。
本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
月份终了,企业应将当月发生的应缴未缴增值税额及多交的增值税额自“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转入本科目;将当期“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科目贷方大于借方的余额或贷方余额大于当期“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科目的借方余额的差额转入本科目。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可在以后各期抵减应交增值税,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为次月应交增值税。
当月上交上月的增值税时会计处理为:借:应交税费一未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3.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仅适用于辅导期一般纳税人,核算尚未交叉稽核比对的专用发票抵扣联、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以及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以下简称增值税抵扣凭证)注明或者计算的进项税额。
■取得增值税抵扣凭证后,借记“应交税金一待抵扣进项税额”明细科目,贷记相关科目。
交叉稽核比对无误后,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一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
经核实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红字借记“应交税金一待抵扣进项税额”,红字贷记相关科目。
4.“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科目核算增值税检查后的帐务调整,借方发生额反映检查后应调增帐面进项税额或调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
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贷方发生额反映检查后应调减进项税额或调增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全部调整事项入帐后,应结出本帐户余额,并对余额进行帐务处理:(1)若本帐户余额在借方,应全部视同留抵进项税额,按借方余额数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会计处理为: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2)若本帐户余额在贷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帐户有借方余额且等于或大于这个贷方余额,应按贷方余额数作会计处理为:借: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3)若本帐户余额在贷方,且“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帐户无借方余额,应将“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科目的贷方余额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会计处理为:借: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4)若本帐户余额在贷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帐户有借方余额但小于这个贷方余额,应将这两个帐户的余额冲出,其差额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会计处理为:借: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年末处理:1.当“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年末余额等于零时,应将其所属的三级明细科目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全部对冲结转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