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海淀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9
2019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卷★祝考试顺利★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 O 16 I 1271.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银器表面锈蚀物成分大多数为氧化银、氯化银、硫化银等,除此外还常会有银合金里所含铜质的腐蚀产物。
对于锈层含较多绿锈的,可以考虑使用甲酸溶液,甲酸能有效的分解含铜矿化物,而对银不起作用;对于银器表面变色较深,锈层较厚重的,要考虑用电化学还原的方法处理,涉及到了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B.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主要原理是通过施加外力使器物恢复原状,未涉及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古画水洗除尘是用羊毛排笔蘸温水淋于画上,等画完全浸透进水,在用毛巾蘸干画上的水分,如此进行多次,直到毛巾中挤出的水由污黄浑浊变得澄清透明为止,说明基本将画中的污渍清除干净,未涉及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木器表面擦拭烫蜡是蜂蜡本身的熔点很低,可以用吹风机对固体蜂蜡吹一会,会有稍微融化,此时把软化的蜂蜡大致涂到木头上,再用吹风机的热风吹涂好蜂蜡的木器,使蜂蜡融化,完全覆盖木器,然后用棉布把多余的蜂蜡擦掉,再用热风吹,使蜂蜡更好的渗入木头当中,未涉及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2.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 碱性:NaOH>LiOHB.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C. 酸性:HClO4> H2SO4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 > HI【答案】B【解析】【详解】A.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Li,则碱性:NaOH>LiOH,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B.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与元素周期律无关,故B符合题意;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 S,则酸性:HClO4> H2S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D.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Br >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 > HI,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2019年海淀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分析(含逐题分析)迈思麦田初高中辅导资深教师叶敏2019年的海淀一模已经结束,此次的一模化学题,总体难度适中,学生在高考前检查自己在复习中出现的知识漏洞。
在知识板块分布上,叶老师做了以下的统计。
选择题部分板块题号主要知识点分值化学与生活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6元素周期律7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比较6化学物质及其变化8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6有机化学9分子式、官能团鉴别、顺反异构6化学反应原理10、11化学键、催化剂、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与能量12化学实验探究12浓硝酸的性质、实验设计6问答题部分板块题号主要知识点分值有机化学25官能团及其性质、同分异构体、有机合成与推断17化学反应原理26电子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原电池12化学工业运用27电解池、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原理、基本计算13化学实验探究28盐类的水解、物质的检验、电化学、离子反应、化学平衡16从两个部分的板块统计上看,本次一模题目在板块设计上与往年类似,主要知识点均有涉及,总体难度比较适中,没有特别多的让考生摸不着头脑的题目出现。
但本次的试题叶老师感觉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比较重视学生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在题型分类过程中能够看出,涉及到化学反应原理类的题目所占的分值得到了37分,其他类型的题目中对于化学原理的问题也多有涉及。
在选择题部分,整体题目表现为难中有易,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比如7、8、9、11题都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课本基础内容的理解能力,只要在熟悉相关概念的和鉴别方法的基础上,不会容易出错。
10、12题考得比较灵活,都是给了相应的科学探究背景让学生答题,一般此类题目的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利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作答,这两题的选项中有明显的错误,降低了学生的选择难度。
在填空题的部分,今年的一模对于基本原理的非常的细致,尤其26、27题提高了电化学和化学平衡原理的题目比重,加强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分析能力。
2018-2019海淀高三理综一模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 O 16 I 1271.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B C D银器用除锈剂见新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古画水洗除尘木器表面擦拭烫蜡A. AB. BC. CD. D2.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 碱性:NaOH>LiOHB.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C. 酸性:HClO4>H2SO4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 > HI3.下列实验沉淀的过程中,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 B C D实验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将SO2通入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将Cl2通入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将生石灰投入饱和Na2CO3溶液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A. AB. BC. CD. D4.辣椒素是影响辣椒辣味的活性成分的统称,其中一种分子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子式为C18H27NO3B. 含有氧原子的官能团有3种C. 能发生加聚反应、水解反应D. 该分子不存在顺反异构5.我国科学家在绿色化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利用双催化剂Cu和Cu2O,在水溶液中用H原子将CO2高效还原为重要工业原料之一的甲醇,反应机理如下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CO2生成甲醇是通过多步还原反应实现的B. 催化剂Cu结合氢原子,催化剂Cu2O结合含碳微粒C. 该催化过程中只涉及化学键的形成,未涉及化学键的断裂D. 有可能通过调控反应条件获得甲醛等有机物6.三氯氢硅(SiHCl3)是光伏产业的一种关键化学原料,制备反应的方程式为Si(s)+3HCl(g)SiHCl3(g)+H2(g),同时还有其他副反应发生。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化学参考答案2019.4第I卷(选择题共42分)共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阅卷说明:1. 不出现0.5分,最低0分,不出现负分。
2. 简答题文字表述中划线部分为给分点。
3.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5.(17分)(1)醛基和溴原子(-CHO、-Br)(2分)(2)取代反应(2分)(3)ab (一个1分,错选扣1分,最低0分)(2分)(4)(2分)(5)(2分)(6)(2分)(7)H:I:J:(各1分,共3分)(8)或或(结构合理给分)(2分)26. (12分)(1)O H(1分)(2)ii.2OH === 2 Fe2++ O2+ 2H+(2分)(3)从图1可知,0~20 min,40~50℃,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应该加快(1分);但是50℃时,温度升高羟基自由基发生猝灭(或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导致c(·OH)下降(1分),所以,温度从40℃上升到50℃,反应速率不基本不变。
(2分)(4)①正(2分)②O2 + 2e- + 2H+ === H2O2(2分)③Fe2+ + H2O2+ H+ === Fe3+ + H2O + ·OH (1分)(答案合理给分,如H2O2 === 2·OH )C6H6O + 28·OH === 6CO2 + 17H2O (2分)27.(13分)(1)2 NaCl + 2H2O C12↑ + H2↑+ 2NaOH (2分)(2)bcd(2分)(正选2个无错选得1分;选4个得1分;其余如选3个错选1个不得分)(3)①碘元素和氯元素处于同一主族(VIIA),二者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ICl中共用一对电子(划线为2点,答出1点即得1分),由于碘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1分),碘原子得电子能力弱于氯原子,故共用电子对偏离碘原子,使得碘元素显+1价(2分)Fe2+②Na++IO3—+ Cl2 + H2O=== NaIO4↓+ 2H++2Cl—(2分)(碱性环境不得分,NaIO4拆写或NaIO3未拆的给1分)(4)①ClO- + 2H+ + 2I-=== I2 + Cl- + H2O(1分),10 min时pH越低,c(H+)越大,反应速率加快(或ClO-氧化性增强),c(I2)越高(1分),吸光度越大。
2019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化学试题详解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粘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A 项氧化铁即三氧化二铁,红棕色。
瓷器青色一般不来自氧化铁。
故A错。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答案】B【解析】分子中存在双键,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B正确;分子中存在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错;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多,且不存在亲水基团所以不易溶于水,D错。
9.实验室制溴苯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Na2CO3的作用是吸收HBr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答案】D。
【解析】溴苯常温下为液体,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分液,得到无色的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向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答案】D。
【解析】由图像可知第一层中HCl均以分子形式存在,A正确。
2018-2019海淀高三理综一模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 O 16 I 127A B C D7.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碱性:NaOH>LiOHB.热稳定性:Na2CO3>NaHCO3C.酸性:HClO4>H2SO4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 > HI8.下列实验沉淀的过程中,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子式为C18H27NO3B. 含有氧原子的官能团有3种C. 能发生加聚反应、水解反应D. 该分子不存在顺反异构10. 我国科学家在绿色化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利用双催化剂Cu和Cu2O,在水溶液中用H原子将CO2高效还原为重要工业原料之一的甲醇,反应机理如下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CO2生成甲醇是通过多步还原反应实现的B.催化剂Cu结合氢原子,催化剂Cu2O结合含碳微粒C.该催化过程中只涉及化学键的形成,未涉及化学键的断裂D.有可能通过调控反应条件获得甲醛等有机物原料,制备反应的方程式为Si(s)+3HCl(g)SiHCl3(g)+H2(g),同时还有其他副反应发生。
当反应体系的压强为0.05 MPa时,分别改变进料比[n(HCl)∶n(Si)]和反应温度,二者对SiHCl3产率影响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SiHCl3的产率B.制备SiHCl3的反应为放热反应C.温度为450 K,平衡常数:K(x)>K (y)>K (z)D.增加HCl的用量,SiHCl3的产率一定会增加12.某实验小组同学把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迅速投入热的浓硝酸中,发生剧烈反应,同时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
经查阅资料可知浓硝酸分解产生NO2和O2。
为了探究“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的原因,该小组同学用右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硝酸分解产生的V(NO2):V(O2)=1:1B.红棕色气体的产生表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能使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的主要气体是氧气D.以上实验不能确定使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的主要气体一定是NO225.(17分)“点击化学”是指快速、高效连接分子的一类反应,例如铜催化的Huisgen环加成反应: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该反应设计、合成了具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F并研究其水解反应。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化学参考答案2019.1第I卷(选择题,共42分)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阅卷说明:1.化学方程式评分标准:(1)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全部正确得1分,有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写错即为0分。
(2)配平、条件均正确得1分,不写条件或未配平均不得这1分,但不重复扣分。
(3)不写“↑”或“↓”不扣分。
其余要求参看具体答案说明。
2.简答型填空题评分标准:划线部分为给分点,所有给分点答全给满分,漏答或答错要扣分,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15.(13分)(1)羧基(或—COOH)1分(2)取代反应1分(3)OHCH32分CH2OH2分(4)2分(5)I J K2分2分1分16.(9分)(1)FeCl 2 1分 (2)a b 1分 (3)2FeCl 3 + mH 2OFe 2(OH) m Cl 6-m + mHCl 2分(4)阳极 1分Fe - 6e - + 8OH - === FeO 42- + 4H 2O 2分 (5)4FeO 42-+10H 2O === 4Fe(OH)3↓ + 3O 2↑ + 8OH - 2分(Fe 2O 3或水合物,合理正确给分)17.(8分)(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5个 1分N 的大 1分(23OH+ CO 32- + 4HCO 3- + 2分(3)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反硝化菌活性随之增强,对NO 3-的降解(或反硝化作用)速率也加快 1分 (4)①甲醇是反硝化反应的反应物(还原剂),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1分 ② 5X10-5 2分18.(8分)(1)辛酸的量增加,会有更多的甘油三酯生成,导致产物中甘油二酯的产率降低 2分 (2)甘油分子有3个羟基,故硅胶对甘油的吸附能力也较强,降低了体系中反应物甘油的浓度,从而使合成甘油二酯的酯化反应平衡逆向移动,降低了甘油二酯的含量 2分 (3)A 1分 (4)①50℃ 1分②催化合成甘油二酯反应的脂肪酶,长时间处于高温下活性(选择性)下降,导致甘油二酯含量下降,副反应产物含量增加 2分19.(12分)(1)① 2H + + 2e - == H 2↑ 2分② Fe 2+ + 2e - == Fe 和Fe + 2H + == Fe 2+ + H 2↑(FeCl 42-合理正确给分,各1分)2分③其他条件相同时,pH=0,pH较小,c(H+)较大]时,阴极H+优先于1 mol·L-1 Fe2+放电产生H2,而pH=4.9,pH较大,c(H+)较小时,阴极1 mol·L-1Fe2+优先于H+放电产生Fe 2分或整体回答:由pH=0变为pH=4.9,c(H+)减小,H+放电能力减弱,Fe2+放电能力增强(2)①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始终未见变蓝1分FeCl42- - e- === Fe3+ + 4Cl-(或写为:FeCl42- + 2Cl- - e- === FeCl63-)1分②随着溶液pH的越低,c(H+)升高,抑制水解平衡Fe3+ + 3H2O Fe(OH)3 + 3H+正向移动,难以生成Fe(OH)31分或正向回答:随着溶液pH的增大,c(H+)减小,有利于水解平衡Fe3+ + 3H2OFe(OH)3 + 3H+正向移动,生成Fe(OH)3(3)可改变条件1:改变c(Cl-) 1分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2 mol/L FeCl2溶液和n(n>0)mol/L 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的溶液作为电解液[c(Fe2+)= 1 mol/L,c(Cl-)>2 mol/L],观察阳极“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上的现象2分可改变条件2:改变电压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电压(或改变电压),观察阳极“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上的现象20.(8分)(1)Ca(OH)2优先与SO2发生反应,Ca(OH)2 + SO2 === CaSO3↓+ H2O,由于Ca(OH)2的量太少,很快消耗完,所以浆液的pH迅速下降至6. 8 2分(2)A 1分(3)①上清液中溶解的SO2存在平衡:SO2 + H2O H2SO3H+ + HSO3-,30~40 min 时,溶液中的SO2发生反应II,由于反应II生成可溶性的Zn(HSO3)2,c(HSO3-)增大[或c(H+)增大],上述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上清液中c(SO2)升高2分②HSO3—H+ + SO32—SO2 + H2O H2SO3H+ + HSO3-2HSO3— + O2 === 2H+ + 2SO42—(写出其中的2个,各1分)2分③Zn(HSO3)2 + O2 === ZnSO4 + H2SO4(Zn(HSO4)2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给分)1分11。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化学2019.05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6页,共24道小题,满分45分。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画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i 28 Cl 35.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1.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分,缺铁会引起贫血。
这里的“铁”是指A.铁原子B.铁元素C.铁单质D.铁离子2.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柠檬汁(2~3)B.牙膏(8~9)C.西瓜汁(5~6)D.橘子汁(3~4)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木炭B.铁丝C.蜡烛D.红磷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倾倒液体C.点燃酒精灯D.称量NaCl固体6.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A.2H B.2H+C.H2O D.2H27.唐贞观年间用“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来赞誉美酒。
香飘十里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ab c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盐酸用于除铁锈C.金属用于制作导线D.氧气用于急救9.“捕捉”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用于制备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B.甲醇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C.反应的方程式为CO2 + H2CH3OH + H2OD.生成的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依据下列实验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回答10~11题。
①②③④温度10℃10℃30℃30℃固体种类KNO3NaCl KNO3NaCl固体质量30g 30g 40g 40g水的质量100g 100g 100g 100g10. ①~④所得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①和④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质质量:①=②B. 溶液质量:②>③C. 溶质质量分数:③>④D.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①=③12.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化学2019.0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P 31 Cu 64第I卷(选择题,共42分)本部分共14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请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材料在人类文明史上起着划时代的意义,下列物品所用主要材料与类型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陶瓷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作用材料与类型存在对应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铜奔马主要材料是铜,铜单质属于金属材料,存在对应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宇航员的航天服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存在对应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D、光导纤维成分是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复合材料,不存在对应关系,故D符合题意。
2.家用暖气片大多用低碳钢材料制成,一旦生锈不仅影响美观,也会造成安全隐患。
下列防止生锈的方法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A. 在暖气片表面镀锡B. 在暖气片表面涂漆C. 在暖气片表面涂铝粉D. 非供暖期在暖气内充满弱碱性的无氧水【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铁比锡活泼,破损后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加速铁的腐蚀,存在安全隐患,故A符合题意;B、表面涂漆,避免铁与空气接触,可以防止铁生锈,不存在安全隐患,故B不符合题意;C、铝比铁活泼,保护铁不生锈,对铁起保护作用,不存在安全隐患,故C不符合题意;D、充满弱碱性的无氧水,避免构成原电池,保护铁不生锈,不存在安全隐患,故D不符合题意。
3.常温下,将2种一元酸HX和HY分别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实验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Y为强酸B. HX溶液的pH=1C. 甲的混合液中c(X-) = c(Na+)D. 乙的混合液中c(Na+) > c(Y-)【答案】A【解析】【分析】无论哪组溶液都是恰好完全反应,都生成正盐,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以及混合后的pH,判断HX和HY 是强酸还是弱酸。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化学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0分)1.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B C D银器用除锈剂见新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古画水洗除尘木器表面擦拭烫蜡A. AB. BC. CD. D2.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 碱性:NaOH>LiOHB.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C. 酸性:HClO4>H2SO4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HI3.下列实验沉淀的过程中,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 B C D实验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将SO2通入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将Cl2通入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将生石灰投入饱和Na2CO3溶液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A. AB. BC. CD. D4.辣椒素是影响辣椒辣味的活性成分的统称,其中一种分子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子式为C18H27NO3B. 含有氧原子的官能团有3种C. 能发生加聚反应、水解反应D. 该分子不存在顺反异构5.我国科学家在绿色化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利用双催化剂Cu和Cu2O,在水溶液中用H原子将CO2高效还原为重要工业原料之一的甲醇,反应机理如下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CO2生成甲醇是通过多步还原反应实现的B. 催化剂Cu结合氢原子,催化剂Cu2O结合含碳微粒C. 该催化过程中只涉及化学键的形成,未涉及化学键的断裂D. 有可能通过调控反应条件获得甲醛等有机物6.三氯氢硅(SiHCl3)是光伏产业的一种关键化学原料,制备反应的方程式为Si(s)+3HCl(g)⇌SiHCl3(g)+H2(g),同时还有其他副反应发生。
当反应体系的压强为0.05MPa时,分别改变进料比[n(HCl):n(Si)]和反应温度,二者对SiHCl3产率影响如图所示。
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化学2019.0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I 1276.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B C D银器用除锈剂见新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古画水洗除尘木器表面擦拭烫蜡7. 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碱性:NaOH > LiOH B.热稳定性:Na2CO3> NaHCO3C.酸性:HClO4> H2SO4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 > HI8.下列实验沉淀的过程中,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的是A. 分子式为C18H27NO3B. 含有氧原子的官能团有3种C. 能发生加聚反应、水解反应D. 该分子不存在顺反异构10. 我国科学家在绿色化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利用双催化剂Cu和Cu2O,在水溶液中用H原子将CO2高效还原为重要工业原料之一的甲醇,反应机理如下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CO 2生成甲醇是通过多步还原反应实现的B. 催化剂Cu 结合氢原子,催化剂Cu 2O 结合含碳微粒C. 该催化过程中只涉及化学键的形成,未涉及化学键的断裂D. 有可能通过调控反应条件获得甲醛等有机物 11. 三氯氢硅(SiHCl3)是光伏产业的一种关键化学原料,制备反应的方程式为 Si(s)+3HCl(g)SiHCl 3(g)+H 2(g),同时还有其他副反应发生。
当反应体系的压强 为0.05 MPa 时,分别改变进料比[n (HCl)∶n (Si)] 和反应温度,二者对SiHCl 3产率影响如右图所 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SiHCl 3的产率 B .制备SiHCl 3的反应为放热反应C .温度为450 K ,平衡常数:K (x)>K (y)>K (z)D .增加HCl 的用量,SiHCl 3的产率一定会增加12. 某实验小组同学把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迅速投入热的浓硝酸中,发生剧烈反应,同时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
经查阅资料可知浓硝酸分解产生NO 2和O 2。
为了探究“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的原因,该小组同学用右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序号 实验I 实验II集气瓶中所盛气体O 2加热浓硝酸 产生的气体现象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浓硝酸分解产生的V (NO 2):V (O 2)=1:1B .红棕色气体的产生表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 .能使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的主要气体是氧气D .以上实验不能确定使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的主要气体一定是NO 225.(17分)“点击化学”是指快速、高效连接分子的一类反应,例如铜催化的Huisgen 环加成反应: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该反应设计、合成了具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F 并研究其水解反应。
合成线路如下图所示:已知:(1)化合物A的官能团是________。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关于B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利用质谱法可以鉴别B和Cb.B可以发生氧化、取代、消去反应c.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中含有碳碳三键(4)B生成C的过程中还有另一种生成物X,分子式为C3H6O,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组峰,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6)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7)为了探究连接基团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设计了单体K,其合成路线如下,写出H、I、J的结构简式:(8)聚合物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6.(12分)羟基自由基(·OH,电中性,O为-1价)是一种活性含氧微粒。
常温下,利用·OH处理含苯酚废水,可将其转化为无毒的氧化物。
(1)·OH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 pH=3时Fe2+催化H2O2的分解过程中产生·OH中间体,催化循环反应如下。
将ii补充完整。
i. Fe2+ + H2O2 + H+ === Fe3+ + H2O +·OHii. ___ + ___ === ___ + O2↑ + 2H+(3)已知:羟基自由基容易发生猝灭2·OH === H2O2。
用H2O2分解产生的·OH脱除苯酚,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不同温度下,苯酚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
0~20 min时,温度从40℃上升到50℃,反应速率基本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
图1 图2(4)利用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可以在电解槽中持续产生·OH,使处理含苯酚废水更加高效,装置如图2所示。
已知a极主要发生的反应是O2生成H2O2,然后在电解液中产生·OH并迅速与苯酚反应。
① b极连接电源的________极(填“正”或“负”)。
②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③电解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7.(13分)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具有综合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电解结束后,能够脱去阳极液中游离氯的试剂或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a2SO4 b.Na2SO3c.热空气吹出 d.降低阳极区液面上方的气压(3)食盐水中的I—若进入电解槽,可被电解产生的Cl2氧化为ICl,并进一步转化为IO3—。
IO3—可继续被氧化为高碘酸根(IO4—),与Na+结合生成溶解度较小的NaIO4沉积于阳离子交换膜上,影响膜的寿命。
①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ICl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原因:________。
② NaIO3被氧化为NaI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在酸性条件下加入NaClO 溶液,可将食盐水中的I -转化为I 2,再进一步除去。
通过测定体系的吸光度,可以检测不同pH 下I 2的生成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吸光度越高表明该体系中c (I 2)越大。
①结合化学用语解释10 min 时不同pH 体系吸光度不同的原因:________。
②pH=4.0时,体系的吸光度很快达到最大值,之后快速下降。
吸光度快速下降的可能原因:________。
③研究表明食盐水中I -含量≤0.2 mg•L -1时对离子交换膜影响可忽略。
现将1 m 3含I -浓度为1.47 mg•L -1的食盐水进行处理,为达到使用标准,理论上至少..需要0.05 mol•L -1NaClO 溶液________L 。
(已知NaClO 的反应产物为NaCl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28.(16分)某实验小组对FeCl 3分别与Na 2SO 3、NaHSO 3的反应进行探究。
【甲同学的实验】装置(1)配制FeCl 3溶液时,先将FeCl 3溶于浓盐酸,再稀释至指定浓度。
结合化学用语说明浓盐酸的作用: 。
(2)甲同学探究实验I 的电极产物。
① 取少量Na 2SO 3溶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加入 ,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产生了24SO。
② 该同学又设计实验探究另一电极的产物,其实验方案为 。
(3)实验I 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乙同学的实验】乙同学进一步探究FeCl 3溶液与NaHSO 3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设计、完成实验并记录如下:(4)乙同学认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产生原因有两种可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②的可能原因。
HSO- 3 + 3SO2;②。
①Fe3++ 33SO-、OH-三种微粒会形成红色配合物并存在如下转化:(5)查阅资料:溶液中Fe3+、23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角度解释1~30 min的实验现象:。
(6)解释30 min后上层溶液又变为浅红色的可能原因:。
【实验反思】(7)分别对比I和II、II和III,FeCl3能否与Na2SO3或NaH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有关(写出两条)。
化学试题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2分)共7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阅卷说明:1. 不出现0.5分,最低0分,不出现负分。
2. 简答题文字表述中划线部分为给分点。
3.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5.(17分)(1)醛基和溴原子(-CHO、-Br)(2分)(2)取代反应(2分)(3) ab (一个1分,错选扣1分,最低0分)(2分)(4)(2分)(5)(2分)(6)(2分)(7)H: I:J:(各1分,共3分)(8)或或(结构合理给分)(2分)26. (12分)(1)O H(1分)(2)ii.2↑ + 2H+(2分)(3)从图1可知,0~20 min,40~50℃,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应该加快(1分);但是50℃时,温度升高羟基自由基发生猝灭(或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导致c(·OH)下降(1分),所以,温度从40℃上升到50℃,反应速率不基本不变。
(2分)(4)①正(2分)② O2 + 2e- + 2H+ === H2O2(2分)③ Fe2+ + H2O2 + H+ === Fe3+ + H2O + ·OH (1分)(答案合理给分,如H2O2=== 2·OH )C6H6O + 28·OH === 6CO2 + 17H2O (2分)27.(13分)(1)2 NaCl + 2H2O C12↑ + H2↑+ 2NaOH (2分)(2)bcd (2分)(正选2个无错选得1分;选4个得1分;其余如选3个错选1个不得分)(3)①碘元素和氯元素处于同一主族(VIIA),二者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ICl中共用一对电子(划线为2点,答出1点即得1分),由于碘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1分),碘原子得电子能力弱于氯原子,故共用电子对偏离碘原子,使得碘元素显+1价(2分)② Na+ +IO3—+ Cl2 + H2O=== NaIO4↓+ 2H+ + 2Cl—(2分)(碱性环境不得分,NaIO4拆写或NaIO3未拆的给1分)(4)① ClO- + 2H+ + 2I- === I2 + Cl- + H2O(1分),10 min时pH越低,c(H+)越大,反应速率加快(或ClO-氧化性增强),c(I2)越高(1分),吸光度越大。
(2分)Fe2+②c(H+)较高,ClO-继续将I2 氧化为高价含碘微粒,c(I2)降低,吸光度下降(1分)③ 0.1 (2分)28.(16分)(1)Fe3++3H23+3H+(1分),盐酸抑制氯化铁水解(1分)(2分)(2)①足量盐酸和BaCl2溶液(各1分,共2分)②取少量FeCl3溶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1分),产生蓝色沉淀(1分),证明产生了Fe2+(2分)(3)(或)(2分)说明:SO32- — 2e- + 2OH- === SO42- + H2O 不得分,题目中pH=9的溶液是由于SO32-水解,OH-来自于水的电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