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之时空定位·必修(二)
- 格式:doc
- 大小:3.33 MB
- 文档页数:3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专题总结高中历史是我国中学教育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历史知识不仅是考试的内容,也是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史的重要工具。
其中必修二专题涵盖了诸多内容,如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等,其知识点繁多、明细复杂,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掌握和总结,下面将进行必修二专题的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必修二专题中的重点,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的时间段。
其中,周朝、秦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等历代王朝的兴衰和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化,都需要我们了解。
1.周朝周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起点,其思想文化、科技发展、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化,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和文化特色。
周朝的成立是在商朝衰落后,周武王率领的周军依靠“革命”的力量,推翻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的封建制度。
2.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伟大的王朝,它的统治者秦始皇在位期间改革开明、统一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统一的制度和法律,创造了以兵戈征服民族和地域的历史性事件。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战争的第一次,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3.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王朝之一,其在文化、科技、政治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这时期的汉武帝更是推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如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推广汉字、取消私学、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开拓外交等。
此外,汉朝的文化和艺术等方面也有着极高的成就,如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文物都是汉朝的遗产。
4.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盛世的时代之一,其在文化、科技、军事、地理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惊人的成就。
唐朝的繁荣和兴盛不仅体现在民间文化艺术方面,也体现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
在这个时代,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国际贸易更是达到了巅峰。
5.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被称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与前面的唐朝不同,宋朝在快速发展市民经济的同时,也在进行全面的文化建设。
历史高考必修2知识点中国历史是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必修2以中国历史为主题。
本篇文章将围绕历史高考必修2的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文化交流与对外关系1. 丝绸之路: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包括商业、文化和科技交流等方面。
2. 扬雄、班固的著作《法言》和《汉书》:探讨这两部著作的重要性,包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对国家治理的贡献。
二、政治与社会制度的变革1. 秦朝的统一和制度变革:介绍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实施的改革措施,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西汉的兴亡和王莽新朝:探讨西汉的兴盛,以及王莽新朝的起因、发展和失败原因。
三、经济与文化的变革1. 黄河流域的农业与手工业发展:深入分析黄河流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对经济和文化的贡献。
2. 西域文化和佛教传入:讲述西域文化和佛教传入的背景、传播途径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与对比1. 儒释道三教的传入与发展:探讨佛教、道教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 西学东渐:分析近代欧洲科学、哲学、政治和社会制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启蒙思想的作用。
五、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与事件1. 司马迁和《史记》: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以及《史记》的特点和地位。
2. 张骞和西域通商:讲述张骞的西域通商活动,以及对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六、历史上的重要战争和和平事件1. 秦朝的统一战争:深入分析秦朝的统一战争,包括重要战役和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2. 西汉的匈奴战争和和亲政策:探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以及和亲政策对边疆稳定的作用。
以上是历史高考必修2的知识点概述,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准备历史高考,提升历史素养。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时空定位·通史概览中外历史纲要一、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二、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秦朝: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郡县两级,文书行政制度;官员选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考核实行上计制,御史参与审核;设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两广地区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2)西汉:汉武帝设立中朝,丞相权力被削弱;地方机构为郡县两级制;察举制分为常科和特科;汉武帝设刺史,巡行郡国;颁布《九章律》和《二年律令》;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设置河西四郡。
(3)东汉:尚书台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被削弱;东汉晚期,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经济与社会生活】(1)秦: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修筑驰道、直道、五尺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开凿了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2)西汉:修建龙首渠,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文化交流与传播】(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及贸易繁荣,外来物种如苜蓿、葡萄、胡桃、胡瓜、胡萝卜传入内地;太学是西汉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关键能力·精准特训熟记2大知识清单——落实备考基础清单一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秦的统一:秦国相继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2)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皇帝制: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②中央: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分掌具体事务。
③地方:郡县制全国推广,设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④文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必修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课型分析:复习课三、高考目标定位: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着重考查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突出考查三大区域集团化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重点考查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性质,同时考查经济全球化的条件和双重作用(“双刃剑”),还要考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史实及正确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四、课时安排:5课时(姊妹课)五、学习内容及程序:(一)时空定位(二)知识梳理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世界货币体系)(1)背景【合作探究1】依材料分析其背景(资料P156)材料一: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各国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空前激烈的经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Ⅱ摘编在二、三十年代的大危机中,由于没有制度性的协调平台,各国以邻为壑的危机对策不仅大大加深了危机,而且也成为导致新的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章百家《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思考》背景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实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西欧实力削弱;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成为头号强国材料三:1943年发表的《罗斯福的世界蓝图》,提出在战后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世界的设想。
1845年,杜鲁门总统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一、历史必修二简介历史必修二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必修课之一,主要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从秦朝到明朝的演变过程和相关知识点。
通过学习历史必修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了解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与影响。
本文将从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五个时期的知识点进行介绍。
二、秦朝1. 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通过政策制定和军事征服,统一了六国,并建立了严密的行政管理体系。
2. 郡县制度秦朝实行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有县,实现了较为有效的地方管理体系。
3. 秦代法律制度秦朝实行法家思想,通过推行严格的法律制度,确立了以法为准,以法制约人的原则。
其中著名的法律是《秦律》。
三、汉朝1. 汉武帝的改革汉朝的显著特点是汉武帝时期的改革。
汉武帝通过改革推动中央集权,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和统治力。
2. 科举制度汉朝建立起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打破了世卿世禄的制度,实现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士人的参政。
3. 丝绸之路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对中国经济和文化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唐朝1. 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实行皇帝统治制度,着重依靠宰相和才子来统治国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时代之一。
2. 唐朝的文化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诗人杜甫、李白等以及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有显著的发展和进步。
3. 唐朝的开放政策唐朝以开放政策著称,与外国交流频繁,促进了科技、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宋朝1. 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以文人治国著称,注重文化、艺术和教育的发展,政府重视士人的参政与才子的选拔。
2. 科技和思想的进步宋朝是中国科技和思想进步的时期之一,科技领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新,包括火药、活字印刷术等。
3. 南宋的发展和北方的侵袭宋朝在南京设立南宋,北方则遭受金朝、蒙古等外族的侵袭,最终导致南宋的灭亡。
【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预览·单元线索·复习策略·易错易混点】【时空定位·单元线索】【复习策略】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包含以下方面:自然经济的解体、不同资本类型的机器工业的出现以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善于运用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解决问题。
对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要注意紧密结合国内外时局的变化,运用全球史观深刻理解当时世界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近代不同阶段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可以运用现代化史观,构建起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评价。
3.注意复习方法的指导。
运用比较式复习方法,对比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从而理解近代企业的特点;运用小专题式的复习方法,可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陷入绝境等阶段作为一个小专题,以明确其发展的脉络,再联系到今天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
【易错易混点】1.中国近代工业化缺乏资本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是在列强的入侵下产生的2.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但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自然经济解体仅局限于东南沿海或沿江地区3.近代中国经济成分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走的是独特道路,不是在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而是在列强入侵下直接引进外国设备;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一直未发展起来;在工业布局上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等大城市,发展不平衡;技术力量薄弱,设备落后,规模小,经营管理缺乏经验,更没有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既有依赖性又存在矛盾。
【研究·考情动态】【命题规律】从考查的力度来看,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年年都有。
2010年新课标地区考查了6道题,2009年有5道题;2008年有5道题。
从考查的内容来看,高考试题注重对自然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与作用。
【必修二第六、七单元】资本主义调整与社会主义建设【预览·单元线索·易错易混点·复习策略】【时空定位·单元线索】【易错易混点】1、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即国家干预经济,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日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
2、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3、人民资本主义并不等于资本家放弃了所有股票,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5、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6、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7、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①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②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为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①前者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
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②后者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复习策略】:1、把握一条基本线索—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也不能适应所有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各国必然进行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
苏俄率先实现了突破,经历了充满挫折的探索,显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曲折性和艰巨性;罗斯福新政摒弃了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焕发了活力;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整和改革。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时空坐标】第1讲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纲标定位】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欧洲⎩⎨⎧①初步形成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②通过贸易和掠夺,西欧开始崛起。
③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美洲⎩⎨⎧①使当地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②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
(3)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黑奴贸易兴起。
(4)亚洲⎩⎨⎧①一些沿岸据点和岛屿遭侵占。
②大量白银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世界⎩⎨⎧①各洲建立直接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②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深化拓展】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史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
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4分)(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6分)(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8分)【考点】(1)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4)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1)第一问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入手,国际上老牌殖民国家逐渐衰落,英国逐步取得殖民优势,拥有广阔殖民地;而且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位置优越,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交通线上,便于其开展海外奴隶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