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外对管的原理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921.06 KB
- 文档页数:3
红外对管使用说明1. 红外对管的概述红外对管(Infrared Detector,简称IR)是一种能够感测红外线辐射并输出电信号的器件。
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红外传感、红外遥控以及红外通信等方面。
本文将对红外对管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2.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电效应。
当红外辐射照射到管子的光敏区域时,管子内部产生电压信号。
红外对管内部通常由光敏电阻、电压比较器和输出电路组成。
3. 红外对管的使用方法3.1 连接电路首先,将红外对管的接收端和发送端分别与电路板上的相应引脚连接。
注意在连接时要遵循正确的极性,一般红线为正极,黑线为负极。
3.2 供电红外对管通常需要外部供电,可以通过直流电源或电池进行供电。
确保供电电压与红外对管的额定电压一致,以免损坏设备。
3.3 设置工作模式红外对管一般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例如连续工作模式和脉冲工作模式。
根据需求设置合适的工作模式,并通过电路板上的开关或控制接口进行设置。
3.4 防护措施在使用红外对管时,需要避免与其他光源产生干扰,以免影响正常工作。
同时,要注意保护红外对管的光敏区域不受外界杂光照射,避免误判。
4. 红外对管的应用领域红外对管由于其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1 红外传感红外对管可以用于温度检测、人体感应、烟雾传感等领域。
例如,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红外对管可以通过感知人体的红外辐射来实现自动照明和安防监控功能。
4.2 红外遥控红外对管常用于电器遥控器中,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来实现对电器设备的遥控操作。
用户只需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红外对管就能够感应到红外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通过电路实现相应的功能。
4.3 红外通信红外对管在无线通信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可以实现手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电脑与电视之间的文件传输等。
5. 红外对管的注意事项5.1 温度环境红外对管对温度环境比较敏感,应确保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使用。
红外线发热管的工作原理
红外线发热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一个导线,通过导线产生的电阻热效应来发热。
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会发生局部发热,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将热能以红外线的形式辐射出去。
红外线发热管通常由导线、绝缘材料和外壳组成。
导线是红外线发热的关键部分,常用的材料包括钽、铂铑合金等。
绝缘材料用于保护导线,防止电流泄漏和短路,同时还能够提高导线的发热效果。
外壳则用于固定导线和保护发热管。
当红外线发热管通电时,导线中的电流会产生电阻,导线就会自身产生热量。
这是因为导线的电阻与导线材料的电阻率、导线截面积和导线长度有关。
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阻力会导致电子碰撞产生热能,从而升高导线的温度。
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时间,可以控制红外线发热管的温度。
高电流和长时间的通电会使红外线发热管的温度升高,反之则会降低温度。
红外线发热管可以通过加热物体、室内或室外空间,用于加热、烘干、消毒、烧结等多种应用。
红外对管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是一种基于红外线传感技术的装置,主要用于检测和测量周围环境中的红外辐射。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发射红外辐射:红外对管内部有一个红外辐射源,通常是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
当电流通过这个二极管时,它会发射出红外光线,通常在近红外区域(约700纳米到1毫米的波长范围内)。
2. 接收红外辐射:红外对管内部还有一个红外接收二极管,它专门用于接收周围环境中的红外辐射。
这个接收二极管通常被设计成高敏感度和高响应速度,以能够尽快捕获到红外辐射。
3. 电信号转换:当红外辐射照射到接收二极管上时,它会产生一定的电流。
这个电流被红外对管内部的电路所测量和转换,以产生与输入红外辐射强度成正比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4. 数据处理和输出:红外对管的输出信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处理和利用。
通常情况下,输出信号会被传输到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中,用于进一步处理、判断和决策。
例如,在一个红外测温仪中,输出信号可以被转换为温度值并显示在仪器的屏幕上。
总的来说,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结为发射红外辐射、接收红外辐射、电信号转换和数据处理等几个基本步骤。
通过这
些步骤,红外对管能够检测和测量周围环境中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电信号输出。
关于红外对管应用于车灯自动校正项目总结目的:车灯就好比人的眼睛,对于车辆来说非常重要。
正常的开启或关闭关乎到车主能否安全驾驶车辆到达目的地。
为驾驶员提供照明,在天气不好或是夜间时候提供良好的视野。
本项目在于运用水平仪器与红外对管相结合,针对车身相对对平面变动时进行自动校正车灯光强分布。
红外对管原理:红外对管是红外线发射管与光敏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头配合在一起使用时候的总称。
红外线发射管也称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属于二极管类。
它是可以将电能直接转换成近红外光(不可见光)并能辐射出去的发光器件,主要应用于各种光电开关及遥控发射电路中。
红外线接收管是将红外线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特殊材料的PN结,和普通二极管相比,在结构上采取了大的改变,红外线接收管为了更多更大面积的接收入射光线,PN结面积尽量做的比较大,电极面积尽量减小,而且PN结的结深很浅,一般小于1微米。
红外线接收二极管是在反向电压作用之下工作的。
没有光照时,反向电流很小(一般小于0.1微安),称为暗电流。
当有红外线光照时,携带能量的红外线光子进入PN结后,把能量传给共价键上的束缚电子,使部分电子挣脱共价键,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简称:光生载流子)。
它们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参加漂移运动,使反向电流明显变大,光的强度越大,反向电流也越大。
这种特性称为“光电导”。
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在一般照度的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电流叫光电流。
如果在外电路上接上负载,负载上就获得了电信号,而且这个电信号随着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红外线接收管有两种,一种是光电二极管,另一种是光电三极管。
光电二极管就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光电三极管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同时,也把电流放大了。
因此,光电三极管也分为两种,分别别是NPN型和PNP型。
红外发射管一般有以下几类:按照峰值波长主要为:850nm,870nm,880nm,940nm,980nm就功率而言:850nm>880nm>940nm就价格而言:850nm>880nm>940nm现在市场上使用较多的是850nm和940nm850nm发射功率大,照射的距离较远,主要用于红外监控器材上;而940nm 主要用于家电类的红外遥控器上。
红外对管的原理及应用文库1. 红外对管的原理红外对管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接收红外线信号的电子元件。
它基于红外辐射的特性来工作,能够接收并转换红外线信号为电信号。
红外对管通常由发射管和接收管组成。
1.1 发射管原理红外对管的发射管一般是由红外发射二极管构成,它能够将来自电源的电流转换为红外辐射。
红外发射二极管在正向电流流过时会发出红外线,而当没有电流通过时则停止发射红外线。
1.2 接收管原理红外对管的接收管一般是由光敏二极管构成,也称为红外接收二极管。
光敏二极管能够将接收到的红外线转换为电流,当红外线照射到光敏二极管时,它的阻值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电流输出。
2. 红外对管的应用红外对管由于其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等特点,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红外对管应用:2.1 遥控器红外对管在遥控器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
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线信号来控制电视、空调、音响等家电产品的开关、音量和频道等功能。
2.2 红外安防系统红外对管也广泛应用于红外安防系统中。
通过将红外对管安装在安防设备中,可以实现对入侵者的感知和监测。
当有人或物体进入监控区域时,红外对管会感受到红外线的变化并触发警报。
2.3 红外测温红外对管在工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红外测温。
通过测量物体表面散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可以非接触地测量物体的温度。
这在高温环境下或需要远距离测温的场合十分有用。
2.4 自动门系统红外对管也常被用于自动门系统中。
红外对管可以监测人体或车辆的接近,并触发门的开启或关闭。
这带来了便利性和安全性,避免了人工操作或不必要的接触。
2.5 机器人导航在机器人导航中,红外对管被用于实现避障和位置感知。
机器人通过发射红外线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从而得知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 总结红外对管作为一种能够接收和转换红外线信号的电子元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在遥控器、红外安防系统、红外测温、自动门系统和机器人导航等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是一种应用于人体感应和非接触温度测量等领域的红外传感器。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红外辐射检测:红外对管利用其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将被测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转化为电信号。
当被测物体(如人体)的温度不同于周围环境时,会产生不同的红外辐射能量。
2. 热电效应:红外对管内部的红外辐射会导致半导体材料表面温度的变化。
半导体材料具有热电效应,即在温度变化下会产生电势差。
这样,红外辐射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将转化为电信号。
3. 电信号转换与放大:红外对管的电信号需要经过转换和放大才能被接收器或其他设备处理。
一般来说,红外对管内部会有相应的电路进行信号转换和放大,以使输出信号能够被准确地检测和分析。
4. 接收和处理:放大后的电信号将通过导线传输到接收器或其他设备,以进行后续的处理。
接收器可以根据电信号的强弱、频率等特征,判断被测物体的存在、移动方向、温度等信息。
总的来说,红外对管根据被测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然后通过转换和放大的过程,将这些信号转化为可供分析和处理的形式,以实现人体感应和温度测量等功能。
红外发射接收对管的资料红外线传感器原理:红外线又称红外光,它具有反射、折射、散射、干涉、吸收等性质。
任何物质,只要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都能辐射红外线。
红外线传感器测量时不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因而不存在摩擦,并且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等优点。
红外线传感器包括光学系统、检测元件和转换电路。
光学系统按结构不同可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两类。
检测元件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热敏检测元件和光电检测元件。
热敏元件应用最多的是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受到红外线辐射时温度升高,电阻发生变化,通过转换电路变成电信号输出。
光电检测元件常用的是光敏元件,通常由硫化铅、硒化铅、砷化铟、砷化锑、碲镉汞三元合金、锗及硅掺杂等材料制成。
红外线传感器常用于无接触温度测量,气体成分分析和无损探伤,在医学、军事、空间技术和环境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采用红外线传感器远距离测量人体表面温度的热像图,可以发现温度异常的部位,及时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见热像仪);利用人造卫星上的红外线传感器对地球云层进行监视,可实现大范围的天气预报;采用红外线传感器可检测飞机上正在运行的发动机的过热情况等。
红外线特点: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6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红外线传感器依动作可分为:(1) 将红外线一部份变换为热,藉热取出电阻值变化及电动势等输出信号之热型。
(2) 利用半导体迁徙现象吸收能量差之光电效果及利用因PN 接合之光电动势效果的量子型。
热型的现象俗称为焦热效应,其中最具代表性者有测辐射热器 (Thermal Bolometer),热电堆(Thermopile)及热电(Pyroelectric)元件。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一、工作原理红外对管是一种常见的红外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
具体而言,红外对管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
1. 发射器发射器通常使用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其外部电流通过二极管,将电流转化为红外光。
红外光具有较高的频率和短波长,适用于传感器应用。
2. 接收器接收器是由光敏电阻构成的。
当红外光照射到光敏电阻上时,光敏电阻的电阻值会发生变化。
接收器将这个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供后续电路处理。
3. 工作方式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射器发射红外光,接收器接收红外光,并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通过测量接收到的红外光的强度变化,可以检测到外部的物体或者障碍物。
二、应用领域红外对管由于其便捷和灵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运动检测与安防红外对管可以用于运动检测和安防系统。
当有物体靠近或者经过红外对管时,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强度会发生变化,从而触发警报或者相应的反应。
2. 手势识别红外对管也可以用于手势识别。
通过分析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强度的变化,可以识别手势的动作,实现例如控制电视、音响等家电的功能。
3. 自动照明红外对管还可以用于自动照明系统。
通过检测到人体的存在,红外对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自动开启或关闭照明设备,实现节能的效果。
4. 自动门窗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机场等,红外对管也常常被用于自动门窗的控制。
当有人靠近时,红外对管感应到信号的变化,从而触发门窗的打开或关闭。
5. 温度测量通过调整红外对管的特定指标,还可以将其用于温度测量。
当红外对管接收到物体所发射的红外光时,可以通过测量其信号的强度,来估计物体的温度。
三、总结红外对管是一种常见的红外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
通过发射器发射红外光、接收器接收红外光,并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可以实现对物体或障碍物的检测。
由于其广泛应用于运动检测、手势识别、自动照明、自动门窗等领域,红外对管在现代科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电路红外对管是一种常见的红外接收器件,广泛应用于红外遥控、红外测距、红外反射传感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电路。
一、红外对管的基本原理红外对管是一种具有红外敏感元件的光电转换器件。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红外光的吸收和转换。
当红外光照射到红外对管上时,红外光被红外敏感元件吸收,并产生电流信号。
通过对这个电流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红外光的检测和测量。
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电路主要包括信号检测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以及输出电路等部分。
1. 信号检测电路红外对管的信号检测电路主要用于检测红外光的存在与否。
它通常由一个光敏二极管和一个电阻组成。
当红外光照射到光敏二极管上时,光敏二极管产生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电压信号可以检测到红外光的存在。
2. 放大电路红外对管输出的电流信号比较微弱,需要经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
放大电路通常采用运放作为放大元件,通过调节运放的增益大小,可以实现对红外光信号的放大。
3. 滤波电路由于红外对管对其他频段的光也有一定的响应,为了减少干扰和提高检测精度,需要在电路中加入滤波电路。
滤波电路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滤波器件,如电容、电感等,来滤除非红外光信号。
4. 输出电路红外对管经过信号检测、放大和滤波等处理后,最终需要输出一个电压或电流信号。
输出电路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电路设计,如电压输出、电流输出或开关输出等。
三、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场景1. 红外遥控红外对管广泛应用于遥控器中,用于接收和解码遥控器发送的红外信号。
当用户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键时,遥控器会发送一个特定的红外信号,红外对管接收到这个红外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解码电路解码后,可实现对电视、空调、音响等家电的遥控操作。
2. 红外测距红外对管还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距离。
通过发射红外光,并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可以计算出物体与红外对管的距离。
这种红外测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门、机器人导航、智能驾驶等领域,实现对物体距离的快速测量和定位。
红外对管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工作原理是基于物质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的特性。
该器件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
红外发射管是由半导体材料构成的二极管,通过与电流的结合,产生了红外辐射。
当向红外发射管中通入电流时,材料内部的载流子受到激发,能级跳跃会产生光子发射,这些光子的波长通常在红外范围内。
发射管的物理结构和材料的选择决定了辐射的频率范围。
红外接收管也是一种半导体器件,作为感应红外辐射的元件。
当被探测物体发射红外辐射时,接收管的光敏元件会感应到红外光,并将其转化为电压信号。
接收管的结构和阈值电压决定了其对红外辐射的敏感度。
当接收管接收到足够强度的红外辐射时,会产生电压信号输出。
在红外对管中,发射管和接收管通常被放置在一个密封的壳体中。
当被测物体发射红外辐射并被接收管感应到时,接收到的信号会通过电缆或无线传输到接收器进行处理。
接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和频率来确定被测物体的特性,例如温度、运动速度等。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基于红外辐射的物理特性,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红外遥控器、红外测温仪、红外安防系统等。
红外光电对管红外光电对管是一种常见的光电传感器,其主要功能是将红外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红外光电对管通常由发射管和接收管组成,它们分别负责发射和接收红外光信号。
红外光电对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光的特性实现光电转换。
发射管内部注入一定电流,当电流通过时,产生一定的电场,使发射管发射红外光。
接收管则通过接收红外光来产生电流。
当红外光照射到接收管上时,光能被光敏材料吸收,使材料内部的电子跃迁,产生电荷。
这些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输出。
红外光电对管具有很多特点和优势。
首先,它可以实现非接触式的检测,不受被测物体表面的涂层、颜色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红外光电对管对环境光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可以在光照强烈的环境下正常工作。
此外,红外光电对管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可以在纳秒级的时间内完成光电转换。
红外光电对管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红外光电对管可以用于物体检测、计数器和编码器等方面。
在安防领域,红外光电对管可以用于红外对射、红外对射幕帘等方面,实现对入侵者的检测和报警。
在消费电子领域,红外光电对管可以用于智能手机的距离传感器、遥控器等方面。
在医疗领域,红外光电对管可以用于体温检测、血氧测量等方面。
红外光电对管的使用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由于红外光电对管对环境光的抗干扰能力较强,所以在使用时要尽量避免强光直射。
其次,红外光电对管的使用温度一般在-25℃至85℃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可能会影响其性能。
此外,红外光电对管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与水或其他液体接触,以免损坏。
红外光电对管是一种常见的光电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式检测、抗干扰能力强、快速响应等特点。
它在工业自动化、安防、消费电子、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强光直射和超出温度范围,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红外对管应用和识别红外对管是红外线发射管与光敏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头配合在一起使用时候的总称。
红外线发射管在LED封装行业中常用的波段有:850NM、875NM、940NM,不同波长的红外发射管的应用也有所不同。
850NM波长的红外发射管发射功率大,照射距离远,主要用于红外线监控设备;875NM波长的红外发射管主要用于医疗设备;940NM波长的红外发射管主要用于红外线控制设备,例如遥控器、光电开关、光电计数设备等。
红外对管的外形与普通圆形的发光二极管类似,初接触红外对管者较难区分发射管和接收管,本文介绍三种简单的识别方法。
一、外观分辨法红外发射管一般都是透明状的,可以清晰的看到内部的结构,在没有使用过的情况下,通常长脚为正极,短脚为负极。
红外接收管是把红外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电子元器件,红外接收管的外观大多数都是黑色不透明的树脂封装的,看不到内部的结构。
红外接收管的长引脚是正极,短引脚是负极。
二、三用表测量法用500型或其他型号指针式三用表的1kΩ电阻值,测量红外线对管的极间电阻,可鉴别红外线对管。
判据一:当红外对管的端部不受光线照射,用表针交换法测量时,发射管的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当黑色表笔接正极)时,电阻小(1kΩ~20kΩ)的为接收管;判据二:黑表笔接负极(短针脚)时,电阻较大的是发射管,电阻小并且测量时三用表指针随着光线强弱变化而摆动的是接收管。
这种红外发射和接收对管在小车、机器人避障以及红外循迹小车中有所应用,所以我提供一个原理图给大家作为学习了解之用,如图所示。
红外避障、循迹原理图在图中,发射控制和接收检测都是接到单片机的 IO 口上的。
三、电阻测试法将一个LED和一个电阻与被测的对管串联,其中电阻起到限流的作用,其阻值为220~510Ω,LED是用来显示被测红外管的工作状态。
用遥控器(电视遥控器等)对着被测管按下遥控器的任意键,LED亮时,被测管是红外接收管,不亮则是红外发射管。
红外对管使用说明红外对管是一种常见的红外传感器,它可以用来检测环境中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红外对管通常由发射管和接收管组成,两者配合工作以形成一个闭环电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红外对管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注意事项和一些应用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红外对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红外对管的基本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中的发射管会发射出红外辐射,而接收管会接收周围环境中的红外辐射。
当有物体进入红外对管的侦测范围内,物体会阻挡红外辐射的传播,导致接收管接收到的红外辐射量减少,从而改变了闭环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信号。
通过测量这个信号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是否有物体进入了红外对管的侦测范围内。
在使用红外对管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首先,红外对管在工作时需要与外部电路连接,因此需要注意正确连接发射管和接收管的引脚,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其次,在安装时需要注意红外对管的侦测范围和侦测角度。
红外对管的侦测范围和角度是固定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型号和安装位置,以确保能够准确侦测到目标物体。
此外,红外对管对环境光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因此在使用时需要避免暴露在强光源或日光下,以免影响侦测效果。
红外对管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实例。
首先,红外对管可以用于安全防护系统。
在门禁系统中,我们可以将红外对管安装在门框上,当有人或物体通过门框时,红外对管可以及时侦测到,并触发相应的安全措施,如报警或开启门禁机制。
其次,红外对管也可以用于自动照明系统。
例如,在走廊或过道中安装红外对管,当有人靠近时,红外对管可以感知到并自动开启照明设备,提供足够的光照。
此外,红外对管还可以用于自动门、无人机导航、智能家居等领域。
总之,红外对管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红外传感器,通过发射管和接收管的配合工作,可以侦测环境中的红外辐射并转化为电信号。
在使用红外对管时,需要注意正确连接电路、选择适合的型号和安装位置,并避免暴露在强光源下以免影响侦测效果。
关于红外对管的原理及应用1. 红外对管的原理红外对管是一种能够探测和发射红外光的器件,其工作原理基于红外光的吸收和辐射特性。
1.1 红外光的特性红外光属于电磁波谱中的一部分,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通常波长范围为0.75 - 1000微米。
红外光具有以下特性:•红外光在大气中的传播损失较小,不受大气污染的影响。
•红外光能够穿透许多透明材料,如玻璃和塑料。
•红外光的能量较低,不会引起明显的光学伤害。
1.2 红外对管的结构红外对管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发射器和接收器。
发射器用来发射红外光,接收器用来接收红外光。
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通过一个隔离结构进行隔离,以防止光的互相干扰。
1.3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3.1 发射器的工作原理发射器通常使用红外电二极管作为发光源。
当发射器接收到电流时,电流会通过电二极管产生电发光现象,从而发射红外光信号。
1.3.2 接收器的工作原理接收器通常使用红外光电二极管作为光感器。
当红外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上时,会产生光电效应,从而产生电流信号。
根据接收到的电流信号,可以判断红外光的强度和波长。
2. 红外对管的应用红外对管由于其独特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2.1 安防系统红外对管可以用于构建安防系统,用于检测入侵或者监控区域。
通过安装红外对管,当有人或者物体进入监控区域时,红外对管可以感知到红外光的变化,并发出警报信号。
2.2 运动检测红外对管可以用来进行运动检测。
在运动检测中,红外对管可以感知到人或者物体的活动,并通过触发相应的装置来进行反应,如开启灯光或者报警。
2.3 遥控器红外对管广泛应用于遥控器中。
通过发射红外光信号,红外对管可以将遥控器输入的指令传输给接收器,从而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
2.4 温度测量红外对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
由于物体的热量会辐射红外光,通过接收红外光的强度和波长变化,可以非接触地测量物体的温度。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是一种常见的红外线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基于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
红外对管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应用,例如红外遥控器、红外感应器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红外线。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长于可见光,但短于微波。
红外线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们可以通过红外线来感知物体的温度、距离等信息。
红外对管利用了这一特性,通过发射和接收红外线来实现物体的检测和测距。
红外对管通常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
发射器会发射一束红外线,而接收器则会接收这束红外线。
当有物体遮挡住红外线时,接收器会接收到较少的红外线,从而产生一个信号。
通过检测这个信号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存在,以及物体的距离和位置。
在红外对管的工作过程中,发射器会不断地发射红外线,而接收器则会持续地接收红外线。
当有物体进入红外线的范围内时,接收器会接收到不同强度的红外线,从而产生一个电信号。
这个电信
号会被放大和处理,最终输出一个数字信号,用于控制其他设备的工作。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但却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将红外对管应用于红外遥控器中,通过发射和接收红外线来控制电视、空调等家用电器。
此外,红外对管还可以用于安防系统中,通过检测红外线的变化来实现对物体的监测和报警。
总的来说,红外对管利用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来实现物体的检测和测距。
其工作原理简单而有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红外对管的使用红外对管特性简介:直径:3mm,波长:940nm,工作电压:1.2V,工作电流:20mA,测量距离:<20cm。
波段为红外光,受可见光干扰小。
红外对管电路连接图(对不同型号红外对管,可适当调整电阻以达到相关电气参数)1、AD采样实现避障功能针对一些红外接收管容易受到可见光的影响,从而改变其阻值,容易造成系统的误判。
可以考虑采用上面的电路。
100-100k欧姆,是红外接收管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室内-阳光直射)的阻值的大小。
在正常的光线下通过IOA0口A/D采集到一个电压值作为一个参考电压。
当随着光线变化时,IOA0口读进来的电压值也就发生变化。
这个使用通过IOA4、IOA5、IOA6、IOA7依次选通,选择最接近参考值的电压作为判断电压。
该电路可以避免可见光带来的干扰,检测障碍物的距离在0-15cm。
效果不错。
缺点是引用占用IO口较多,操作较为复杂。
2、直流驱动避障电路直流驱动红外探测器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计算电路如图所示。
W1和R1及V1构成简单直流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调节W1可以改变发光管的发光光强,从而调节探测距离,NE555及其外围元件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其触发电平可通过W2 控制,接收管V2和电阻R2构成光电检测电路。
通过NE555第3脚输出的TTL电平可以直接驱动单片机I/O 口。
由于555输出信号为TTL电平,单片机检测方便。
缺点同样是容易受可见光干扰。
3、交流调制驱动避障电路LM567及其外围芯片构成音频检频器,其检频频率f0由R4、C5决定:。
其中f0为检频频率,当R4=10K,C5=222时,f0=41KHz。
这一振荡信号经过V3扩流后,驱动发光管,这样处理后可以保证发光频率与检频频率严格一致使LM567的输出仅与光强有关。
为进一步提升探测距离,我们还设立了一级交流放大器,其增益约为240倍,虽然这样大的放大倍数放大器的线性和稳定性会较差,但对于频率检测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红外对光管的原理及应用简介:红外线接收管是在LED行业中命名的,是专门用来接收和感应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光线的。
一般情况下都是与红外线发射管成套运用在产品设备当中。
详细可参阅:广州市光汇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说明。
特征与原理:红外线接收管是将红外线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特殊材料的PN结,和普通二极管相比,在结构上采取了大的改变,红外线接收管为了更多更大面积的接受入射光线,PN结面积尽量做的比较大,电极面积尽量减小,而且PN结的结深很浅,一般小于1微米。
红外线接收二极管是在反向电压作用之下工作的。
没有光照时,反向电流很小(一般小于0.1微安),称为暗电流。
当有红外线光照时,携带能量的红外线光子进入PN结后,把能量传给共价键上的束缚电子,使部分电子挣脱共价键,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简称:光生载流子)。
它们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参加漂移运动,使反向电流明显变大,光的强度越大,反向电流也越大。
这种特性称为“光电导”。
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在一般照度的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电流叫光电流。
如果在外电路上接上负载,负载上就获得了电信号,而且这个电信号随着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分类:红外线接收管有两种,一种是光电二极管,另一种是光电三极管。
光电二极管就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光电三极管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同时,也把电流放大了。
因此,光电三极管也分为两种,分别别是NP N型和PN P型。
作用:红外接收管的作用是进行光电转换,在光控、红外线遥控、光探测、光纤通信、光电耦合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如何选择红外线接收管:红外线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光电信号的放大倍率,一般的有1000-1300 1300-1800 1800-2500,这些对灵敏度有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