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的近期并发症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但是手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本文主要探讨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防治处理。
一、术后感染术后感染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恶露异常等症状,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预防感染非常重要,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并在手术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
二、输血并发症剖宫产手术中需要输血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或因输血导致感染等并发症。
预防输血并发症可以从以下多方面入手:合理判断输血指征,尽量减少输血量、输血速度,注意血液质量和保存时间,选择血型匹配合适的血液制品等。
三、血管送血不足血管送血不足是因为子宫切除后血管伤口难以完全止血,导致产妇出现明显的腹痛、贫血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在手术中严格止血、缝合等措施,术后给予补血和抗感染治疗。
四、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切口裂开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产妇失血、休克等危险情况。
主要预防措施是严格控制手术操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技术水平高的医生进行手术,并且术后需要进行有效的休息和治疗。
五、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身体检查,排除患者自身存在的风险因素,如心脏病、高血压等,手术中需要严格控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如术中长时间卧床不动等。
总之,剖宫产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需要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把握,术后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并保证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和安全。
剖宫产现状及临床分析剖宫产,是指通过腹壁切口和子宫切口,将胎儿取出的一种分娩方式。
一般情况下,剖宫产是在严格医疗指征下进行的,包括胎儿发育异常、胎位异常、母体疾病等情况。
然而,近年来剖宫产的比例逐渐增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剖宫产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一些优势和风险。
首先,我们来看看剖宫产的现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剖宫产率平均水平为25%,而在一些地区甚至高达40%以上。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剖宫产率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剖宫产率已经达到了36.7%。
这一数据引发了专家和学者们的担忧,因为剖宫产对母婴双方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那么,为什么剖宫产率在不断增加呢?首先,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剖宫产的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现代医疗设备和手术技术的发展,使得剖宫产的风险大大降低,可以更好地保障母婴的安全。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疾病的产妇,剖宫产也是较为安全的分娩方式。
同时,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产妇选择剖宫产是为了更好地安排工作和家庭生活。
此外,医生和患者对于自然分娩风险的担心,也导致了剖宫产的增加。
然而,剖宫产的高比例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剖宫产的费用要远远高于自然分娩,给家庭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剖宫产过程中需要使用麻醉药物,对母体和胎儿都有一定的风险。
麻醉药物可能对产妇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而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此外,剖宫产还存在较高的术后感染和恶露滞留的风险,对产妇的康复和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剖宫产作为一种分娩方式,在一定的医疗指征下是必要的,可以有效保障母婴的安全。
然而,随着剖宫产比例的不断增加,我们应该重视其中的问题和风险。
应加强对产妇的心理和生育教育,提供全面的生育知识,帮助产妇正确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监管和管理,严格控制非必要的剖宫产。
品。
参考文献[1]屈松柏,李家庚,主编.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M].第l版412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628.638.[2]刘同寿,逢淑英;心律平治疗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1995年06期:52浅析剖宫产近期并发症刘秀玲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412。
03随着医学的进步,剖宫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改进、更新,剖宫产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虽然它解决了一些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降低了围生期母婴死亡率,但是它也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剖宫产率,虽然它改善了母婴的预后,但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剖宫产毕竟是一种非生理性的分娩方式,当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再盲月提高剖宫产率,不但不能降低用生几死亡率反而会使其增加,故盲目以为剖宫产是解决产科困难分娩的最好方法的观点是错误的。
更何况剂宫产术后有诸多并发症,对产儿均有一定危害。
本文就剖宫产近期并发症做一讨论。
1割宫产近期并发症1.1对母亲的近期并发症(1)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
(2)产褥期感染增加,产褥期感染增加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手术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泌尿道感染。
(3)手术损伤。
剖宫产手术损伤包括:膀胱损伤、输尿管损伤、子宫切口撕裂、肠道损伤。
(4)产后疼痛增加。
(5)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增加。
(6)留院天数增加。
阴道分娩一般留院4’5日出院,而剖宫产一般留院6’8日。
1.2对新生儿的近期并发症(1)肺透明膜病变;(2)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剖宫产儿P PH的发生率5倍于阴道产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往往是缺氧所致。
(3)新生儿损伤:剖宫产造成的产伤临床并不少见,主要是皮肤切伤和骨折。
2剖宫产近期并发症的分析2.1对母亲近期并发症的分析2.1.1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的原因(1)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增加。
剖宫产切口如子宫破裂一样,能使宫缩减弱和消失,子宫收缩乏力导致血窦开放,出血增加。
剖宫产病例分析剖宫产是一种通过腹壁切口进入子宫,将胎儿和胎盘从子宫内取出的方法,常被用于高风险孕产妇或胎儿出生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对剖宫产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可能影响产妇和胎儿的并发症。
1. 剖宫产的常见适应症剖宫产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产妇骨盆异常,如前置胎盘或骨盆狭窄;- 胎儿异常,如臀位、横位或骶尾位;- 孕妇患有疾病,如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期高血压;- 先前试产不成功或出现并发症。
2. 剖宫产的并发症尽管剖宫产是一项常见的手术,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术后感染:由于手术切口可能会被细菌感染,因此需要进行术后抗生素治疗。
- 出血:手术中,剖宫产会切断子宫和其他组织的血管,导致术后出血的风险。
- 呼吸问题:新生儿可能会面临呼吸困难,需要接受特殊的护理和监测。
- 子宫瘢痕:剖宫产手术可能会导致子宫的瘢痕形成,对于以后的孕产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风险。
3. 剖宫产的疾病分析剖宫产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胎儿窒息、产妇盆腔造成的损伤等疾病的发生。
然而,它本身也引发了一些特定的疾病和并发症,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警惕。
3.1 剖宫产后腹腔感染剖宫产手术中,由于切口进入了腹腔,细菌容易进入切口,导致感染。
这一并发症的症状通常在术后一周内出现,如发热、脓液渗漏或切口红肿。
防止感染的关键是术后规范使用抗生素、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合理使用引流管以及术后适当的愈合。
3.2 子宫瘢痕破裂剖宫产手术后,子宫瘢痕破裂是一种潜在的、但相对较少见的并发症。
这种并发症通常发生在子宫收缩力过强的情况下,会导致子宫破裂。
妇女在剖宫产术后应定期进行产后检查,以便及时检测子宫瘢痕破裂的风险。
3.3 呼吸系统并发症剖宫产可能增加新生儿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风险,例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肺炎。
这些并发症通常需要新生儿特别的监护和治疗,以确保他们的呼吸系统能够健康运作。
4. 剖宫产的注意事项剖宫产手术虽然很常见,但仍然需要我们在术前和术后注意以下几点:- 了解手术风险:产妇需要充分了解剖宫产手术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和并发症。
33例剖宫产术后近期并发症分析云南麻栗坡县医院妇产科,云南麻栗坡663600【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近期并发症,探讨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1月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常见的剖宫产术后近期并发症有产后出血、术口脂肪液化、产褥感染,脏器损伤等,这些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产妇的健康。
结论:剖宫产术后近期并发症种类较多,为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妇产科医生应当重视围产期保健工作,做好产前检查。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91-02随着麻醉、输血、手术、抗感染等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剖宫产率逐渐升高。
然而,由于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剖宫产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剖宫产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防治成为了广大妇产科医生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1月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形成如下报告。
1.资料本组研究病例是2009年9月至2012年1月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其中33例产妇出现术后近期并发症。
这33例产妇的一般资料为:年龄最小19岁,年龄最大41岁,平均年龄27±2.6岁;经产妇7例,初产妇26例。
2.方法分析33例发生剖宫产术后近期并发症的产妇的相关资料,对剖宫产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病原因、构成、手术指征、治疗措施等进行探究。
采用spa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3.1剖宫产指征。
分析33例发生剖宫产术后近期并发症产妇的手术指征,发现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合并外科疾病、胎盘因素、产力及产道异常、盆骨因素、脐带因素、胎位异常、瘢痕子宫、多胎妊娠、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以及社会因素是行剖宫产术的主要指征。
3.2剖宫产术后近期并发症的类型。
本组研究发现剖宫产术后近期并发症主要包括:产后出血、术口脂肪液化、产褥感染、脏器损伤等。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但也伴随着一些并发症的风险。
其中最常见的是产褥期感染,其发病率与多种因素相关。
为了预防感染,需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及时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无菌操作。
另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是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其影响因素包括全身因素、切口类型和操作。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孕妇围手术期管理,缝合不宜过紧过密,注意手术时机的把握。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多发生在产后1周至数周,可能是由于子宫切口愈合不佳所致。
处理原则是加强宫缩,控制感染,无效时可施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但预防仍然是关键。
肠梗阻也是一种可能的并发症,其发生原因包括手术麻醉及镇痛影响肠蠕动恢复或进食过少发生低钾血症,以及增大的子宫影响肠管正常排列位置或术后粘连所致。
预防措施包括术中操作注意防止肠粘连,术后早期活动及饮食,促进肠蠕动。
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栓塞也是一种可能的并发症,其发生原因包括妊娠期血液多呈高凝状态、增大子宫的压迫使盆腔及下腔静脉血流缓慢、剖宫产麻醉时,下肢静脉扩张,血流缓慢,手术操作损伤血管壁等。
预防措施包括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增加下肢、盆腔血液循环,对于高危人群合理使用肝素类药物抗凝。
最后,围生期子宫切除发生率也会随着剖宫产次数增加而增加。
因此,在必要时应考虑其他分娩方式,以减少子宫切除的风险。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是分娩的23倍,主要原因是无法控制的子宫出血、子宫复杂裂伤和感染。
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在手术前制定详细的救治措施,并在术前发现凝血功能异常时提早纠正,以尽可能减少子宫切除的几率。
⑴盆腔粘连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粘连的形成与腹膜纤维蛋白沉积和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有关。
手术中应尽量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避免组织干燥。
在关腹前吸净腹腔积血,以防止血液中纤维蛋白析出引起粘连。
手术切口部位应用透明质酸,术后加强抗炎、抗感染可减少盆腔粘连的发生。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1.术后感染:剖宫产手术切口位置是外部开口的,因此容易受到细菌污染。
术后感染的风险可以通过在手术过程中采取保持术区清洁的措施来降低。
此外,术后应进行切口护理,定期更换创口敷料,严密观察切口是否红肿、渗液或有其他异常现象,如有必要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2.出血:剖宫产手术会导致子宫内膜剥离和血管断裂,容易引起出血。
手术中应细致地止血,术后要密切观察产妇的阴道流血情况。
如果出现阴道流血过多、血压下降等严重情况,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或进行输血治疗。
3.血栓形成:剖宫产术后,由于产妇长时间卧床不动,血液回流减慢,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为预防血栓形成,产妇可以进行下肢按摩、翻身或者穿着弹力袜等措施来促进血液循环。
在有高血栓风险的产妇中可以考虑使用抗凝剂。
4.呼吸系统并发症:剖宫产术后,由于术中全麻、术后疼痛等因素,产妇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等。
为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术后应加强呼吸康复训练,提醒产妇做深呼吸、咳嗽、翻身等动作。
5.尿潴留:剖宫产术后,由于术中使用膀胱镇痛以及麻醉药物的影响,产妇容易出现尿潴留。
为预防尿潴留,术后应定期进行排尿训练,如有必要可以行导尿。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外,剖宫产术后还可能会出现其他并发症,如伤口裂开、排尿疼痛、乳汁不通畅等。
为了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还有一些预防措施可以采取:1.术前评估:医生应在手术前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了解产妇的病史、家族史、体检等,以提早发现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出预防措施。
2.术中操作规范:医生和护士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剖宫产手术操作,遵循无菌原则,做到术区无菌。
3.术后密切观察:术后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和各种异常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处理。
4.运动康复:剖宫产术后,产妇需要适当进行康复运动,帮助身体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摘要】剖宫产术是一种常见的剖腹产手术,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通过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进行探讨。
在术后出血方面,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腹痛、血压下降等表现,及时输血和手术处理是关键。
子宫感染可能导致发热、恶露异常等情况,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
伤口裂开常表现为疼痛、恶臭等症状,需重新缝合伤口并做好伤口护理。
血栓形成可能引发肢体肿胀、发红等情况,预防血栓形成至关重要。
麻醉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调整麻醉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通过深入了解并及时处理这些并发症,可以提高剖宫产术后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建议医护人员在实践中充分留意这些并发症,以降低患者的风险。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防治处理、出血、感染、伤口裂开、血栓形成、麻醉并发症、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剖宫产术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通常用于促进胎儿的安全分娩。
剖宫产术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给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带来威胁。
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剖宫产术后,产妇可能会出现术后出血、子宫感染、伤口裂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产妇的恢复和生产结果。
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并发症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特点,探讨不同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概况剖宫产术是一种常见的剖腹产手术,在产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是患者及医护人员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子宫感染、伤口裂开、血栓形成以及麻醉并发症等,严重程度不同,处理方法也各有不同。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并与阴道分娩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共115例顺利生产的产妇,其中行剖宫产手术96例,阴道分娩19例,比较两种不同分娩方式生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42%)显著高于阴道分娩产妇(3.03%);剖宫产后共发生术后并发症8种,阴道分娩的产后并发症6种;剖宫产术后并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30.21%)高于阴道分娩孕妇(15.79%),两者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经随访1~6个月,剖宫产并发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生率(19.79%)高于阴道分娩孕妇(10.52%),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剖宫产手术术后易并发多种并发症。
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的医学指征,高度重视产后护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75-02剖宫产手术是经腹部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一种妇产科常用的方法, 其术式有子宫下段剖宫产、腹膜外剖宫产、子宫体部剖宫产和新式剖宫产。
随着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麻醉技术的不断完善,剖宫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患者对阴道分娩疼痛的恐惧,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其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加[1]。
因而如何预防和处理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2]。
本研究选择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住我科的共96例行剖宫产手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现将其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研究选择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住我科的共115例顺利生产的产妇。
其中行剖宫产手术96例,年龄在22~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32岁;初产妇67例,占69.79%,经产妇29例,占30.21%。
剖宫产的近期并发症及分析
作者:颜道雪,张桂芳,刘德义
【关键词】剖宫产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剖宫产率的上升,既可降低高危孕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又可避免或降低剖宫产的并发症,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介入,使得剖宫产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
剖宫产毕竟是一种非生理性的分娩方式,当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再盲目提高剖宫产率,不但不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反而会使其增加,故盲目以为剖宫产是解决产科困难分娩的最好方法的观点是错误的[2]。
更何况剖宫产术后有诸多并发症,对产儿均有一定危害。
本文就剖宫产近期并发症做一讨论。
1剖宫产近期并发症
1.1对母亲的近期并发症(1)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
(2)产褥期感染增加,产褥期感染增加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手术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泌尿道感染。
(3)手术损伤。
剖宫产手术损伤包括:膀胱损伤、输尿管损伤、子宫切口撕裂、肠道损伤。
(4)产后疼痛增加。
(5)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增加。
(6)留院天数增加。
阴道分娩一般留院4~5日出院,而剖宫产一般留院6~8日。
1.2对新生儿的近期并发症(1)肺透明膜病变;(2)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剖宫产儿PPH的发生率5倍于阴道产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往往是缺氧所致。
(3)新生儿损伤:剖宫产造成的产伤临床并不
少见,主要是皮肤切伤和骨折。
2剖宫产近期并发症的分析
2.1对母亲近期并发症的分析
,能使宫缩减弱和消失,子宫收缩乏力导致血窦开放,出血增加。
可以说子宫收缩乏力是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有资料报道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宫缩乏力因素占36.55%;(2)子宫切口血管破裂出血,如子宫切口选择过高,或宫体部的直切口,均容易使纵向行走的血管断裂,增加出血机会。
根据资料报道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15.26%)是阴道分娩(7.5%)的2倍。
,而子宫下段处则无细菌生长以保持宫腔的无菌环境。
临产后,随着子宫收缩的加强,宫颈展开扩张,原寄生在下生殖道的细菌可上行,或胎儿经过产道时所致的裂伤,也是病原体入侵的门户。
实行剖宫产时由于子宫切处血管和淋巴管的暴露,以及术后切口组织缝合后凝血,使局部组织血供减少皆有利于细菌的侵入、繁殖,导致感染向子宫肌层和宫旁组织,甚至向盆腔深部蔓延。
另外,羊膜腔内的细菌也可直接污染腹膜。
有报道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致晚期大出血,严重者致化脓性腹膜炎,最终行次全子宫切除术[3]。
,上次剖宫产史,腹膜外剖宫产。
轻症者表现为一过性血尿,严重者则应酌情行修补术。
(2)输尿管损伤:妊娠期子宫常常右旋,术时若不注意,出现子宫切口偏左,向左撕裂,在撕裂缝扎时容易损伤到输尿管,甚至误扎输尿管。
(3)肠道损伤:包括肠功能损伤和肠管损伤,肠功能损伤多见于手术后动力性(麻痹性)肠梗阻,前者往往由于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
影响肠蠕动恢复所致;后者则为增大子宫影响肠管正常排列位置所致。
,术后肠功能未恢复前的肠胀气痛,在剖宫产者都有非常明显。
另外,剖宫产手术后因缩宫素的应用,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也较经阴道产者明显。
,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升高;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阻碍静脉血流回流,使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形成静脉血栓。
加之剖宫产麻醉时,下肢静脉扩张,血流缓慢,手术操作损伤血管壁。
术后产妇卧床时间相对较长,肢体活动少,静脉输液时间较长,这些因素均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2对新生儿近期并发症的分析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儿胸腹腔被产道挤压时对胎儿肺内、呼吸道液体可在出生后自口鼻流出,约20 ml或1/3肺液量,可减少新生儿湿肺及羊水、胎粪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选择性剖宫产,无宫缩,胎儿头胸壁未受挤压,娩出后新生儿受到大气压的刺激促使肺呼吸,易发生羊水或胎粪吸入,出现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学者称为剖宫产儿综合征。
若潴留在肺泡内的液体较多,出生后易发生湿肺,肺组织扩张程度较差;潴留在肺泡内的液体中的不能被蒸发的物质如纤维蛋白等可黏附在肺泡及支气管壁上,形成嗜伊红膜,称为肺透明膜病(简称RDS)。
有资料显示剖宫产儿围生期RDS 发生率是阴道围生儿的2倍[4]。
剖宫产新生儿皮肤损伤多见于头皮、脸部及臀部;新生儿骨折多发生于足位、臀位娩出时,手术者不恰当牵挂所造成,以股骨和肱骨骨折较多见。
国外资料报道剖宫产产伤的发生率2%~6%。
综上所述,剖宫产对胎儿不是最佳选择,剖宫产的近
期并发症对母儿均有危害。
选择剖宫产一定要有科学依据,应重视剖宫产率上升产生的弊端,提倡自然分娩,不可盲目剖宫产。
【参考文献】
1王莹.围生期子宫切除32例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3):168.
2Almeida EC,Nogueira AA,Camdidodos Reis EJ,et al.Cesarean section as a cause of chronic pelvic pain.Int Gynaecol Obstet,2002,79(2):101.
3朱丽萍,周冰华,华家增.上海市剖宫产现状调查情况分析.上海医学,1999,22(6):349.
4程蔚蔚,朱关珍.剖宫产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44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