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工具的发展从算筹,算盘到计算器

计算工具的发展从算筹,算盘到计算器

计算工具的发展从算筹,算盘到计算器
计算工具的发展从算筹,算盘到计算器

计算工具的发展从算筹、算盘到计算器

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夏宏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多种渠道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了解数学在中国的悠久历史,感

受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激发爱国热情。

2、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认识算筹、算盘,知道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

分的名称;知道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初步了解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常用键的功能。

3、知道如何用算筹、算盘、计算器表示一些数,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整理的资料。

2、小棒、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已经初步了解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出示课题《计算工具的发展》。

你们都知道了哪些计算工具?

(出示最基本的三种计算工具:算筹、算盘、计算器。)

下面我们就请你们把小组合作的成果向大家做一个展示、介绍。

二、交流:

按照计算工具的发展顺序逐一介绍,要求:

1、简单介绍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

2、各组成果展示、介绍。

老师组织各组学生进行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加以提炼、指导或作补充介绍。

要求学生对三种计算工具重点了解:

算筹:了解算筹表示数的方法:一位数有两种表示方法——横式、纵式;多位数用纵横相间的方法表示数,“0”用空位。

算盘:了解算盘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定位点的重要性,会读算盘上表示的数,会在算盘上拨出给定的数。

尝试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并进行一些尝试练习。

各组学生交流之后,分别请学生说说听了介绍后的收获及疑问,并进行学生间相互解答。

三、师生共同整理、小结:

运用课件对这三种计算工具再加以补充介绍、加深了解。

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古人怎样用算筹记数、计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又先后发明了算盘、计算器。因为算盘有着它特有的优点,所以延用至今,计算器的使用便利,让更多的现代人青睐,而且功能越来越多。

四、反思、总结:

通过学习计算工具的发展史,你有什么收获与想法?

总结:通过这次的学习活动,我们了解的计算工具的发展,而且还明白了学习本领的途径有许许多多,通过同伴的合作能使我们的学习活动更有意义。今天你们的表现很精彩,相信未来新一代计算器的发明家会在我们这些小朋友中产生!

教学设计说明

在学本节知识之前,我用二周时间以“计算工具的发展”为主题,让学生独立的搜集信息,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接着我又根据学生对其中主要的三种计算工具——算筹、算盘与计算器的喜好,请小朋友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就共同感兴趣的一个计算工具作进一步的探究与了解,伙伴合作,群策群力,把大家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筛选,许多小组请教老师、请教家长,上网查寻、图书查阅,把搜集到的资料有的制成了小报、有的制成了演示文稿……

本节课是对《计算工具的发展》这一内容搜集整理汇编后的成果展示与交流,并对学生的展示作一评价。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感受数学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并对算筹、算盘、计算器有初步的了解。

从学生的前期准备中,我深深体验到了学生的强烈探究欲望与浓厚的学习兴致。当高旻昱同学学会了如何使用动画效果时,高兴得拉着我去看她的作品,从她的灿烂笑容中我看到了学生学到本领后的愉悦。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

小组的合作,又让学生体验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学会分工、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

本课时的教学,为学生搭建了表现自己的舞台,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各显其能:展示自己的作品,解说自己的搜集、研究内容。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与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疑问请大家一起解决,同学的疑问全班一起攻克。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相信学生的收获会很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倾听的好习惯,这样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计算器计算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胡明权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 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具:算盘、计算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些计算工具。你知道哪些计算工具? 2、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3、介绍古代计算工具: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的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介绍算筹: 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是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 二、新授: (一)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介绍算盘的组成: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如下图:(略)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是骨制或木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得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用算筹表示数有纵、横两种形式。 学生介绍算盘由来和特点 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的由来和特点。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 (1)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3、介绍计数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教学内容: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教材第23~27页内容、教材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1.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2.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工具的历史 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二、新课讲授 1、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

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噼里啪啦的算帐”。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

第10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最新教案)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 【教学内容】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教材第23~27页内容、教材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1.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2.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算盘、计算器。 【复习导入】 计算工具的历史 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新课讲授】 一、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从算筹到计算器

从算筹到计算器 教学目标: 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感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之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和骄傲。 2(认识算筹、算盘。 3(了解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算盘、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简单介绍古今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二、认识算筹: 1. 认识算筹: 师:在我们中国用来帮助计算的工具,从古至今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三千多年前的古代去看一看~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小棒帮助计算了。他们用小棒表示数字。我们来看。 媒体演示:介绍用小棒表示数字的方法——横式和纵式。 2. 认识用算筹表示的数。 师:古代用小棒帮助计算,我们把小棒这个工具就作——算筹。表示一个多位数用竖式和横式交替表示。如452就可以这样表示。 452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一定要横式和竖式交替使用吗, 那752可以怎样表示,1845又可以怎样表示呢, 3. 认识用算筹计算的过程。 师:那我们怎样利用算筹计算呢,我们来看一看。452,752=

媒体演示: 二. 介绍算盘: 1. 认识算盘的组成部分 1) 师:到了大约一千四百年前,我国由算筹发明了算盘,算盘可以帮助人们更方便地计算。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算盘。 出示:算盘 师:这就是古代人民的一个伟大的发明——算盘。你看到的算盘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你知道它的名称可以说出来,说不出名称的可以指出来。在同学的汇报中介绍:筐、梁、档、上珠(顶珠)、下珠(底珠)、定位点各部分的名称。 2. 在算盘怎样表示数 1) 师:用算盘记数时,拨珠都要往梁上靠,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确定某一档为个位后,从它向左各档依次表示十位、百位、千位…… 2) 练习(49页的练习) 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 全班一起讨论一个,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3) 探究8、80在算盘上有什么区别,体会它的重要性。理解定位点与算珠共同确定算盘上的数。 4) 在算盘上拨出或画出下列各数。 231 (随答) 1056 4580 70149 3. 在实物算盘上算70149+23867 师:在算盘上进行加法计算,也是从个位加起的。通过使用算盘计算,体会用算盘的便利。 4、学生交流事先收集到有关算筹、算盘的信息,感受到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成就辉煌。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应用》同步练习 一、填空。 1、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2、算筹计数有()和()两种方法。 3、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然后再拨数。 4、算盘的两种功能:()和() 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先后出现了()、()和() 6、目前,速度最快的()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7、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 二、判断。 1、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1。() 2、算盘每颗下珠代表5。() 3、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梁。() 4、CE键是清屏键。() 5、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 6、算盘上的空档表示0.() 三、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 四、根据下图写出计算工具的名称。 ()

() () ()()() ()

答案 一、填空。 1、算筹 2、纵式横式 3、5 1 个位 4、计算计数 5、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6、计算机 二、判断。 1、× 解析: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5。 2、× 解析:算盘每颗下珠代表1。 3、√ 4、√ 5、√ 6、√ 三、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 (1)329000 (2)936000 (3)603900 解析:根据算盘中十珠子所表示的数,一个下珠在个位上表示1,在十位上表示10,在百位上表示100…,一个上珠个位上表示5,在十位上表示50,在百位上表示500…,同一档上的珠子表示的数之和表示该位上的数字. 四、解答题。 算盘算筹机械计算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计算器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从算筹到计算器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从算筹到计算器从算筹到计算器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2. 能力目标: 认识算筹、算盘,感受到计算工具的发展。 3. 情感目标: 知道算盘和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教学重点: 知道算筹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1. 学生交流相关的信息。 2. 教师作简要的概括。 我国祖先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了算筹这一计算工具,用小竹棍表示不同的数。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不断探索,发明了珠算,继而取代了算筹,并传到了西方。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知识的积累,计算工具不断更新,英国人甘特发明了计算尺。德国、美国、日本相继发明了机械计算机、程控计算机、微型电子计算器,这些计算器使用至今。 二、认识算筹。 1. 算筹的纵式和横式。 纵式:

横式: 1 2 3 4 5 6 7 8 9 2. 用算筹表示数。 (1)教师报一个数,学生摆一个数。 (2)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 3763 703 9410 小结:从个位起,按数位顺序依次纵横相间。用空位表示0。三、认识算盘 1. 出示算盘,介绍算盘的结构。 框、梁、档、定位点、上珠、顶珠、下珠、底珠。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用空挡表示0。 2. 教师演示: 拨3、5、7、9、10等。(教师指导指法:拨上珠用中指、拨下珠用拇指和食指)。如有 条件可让学生练习。 3. 师:能不能用算筹或算盘来计算。 四、尝试计算 . 用算筹计算452+367 1 你是怎样算得, 从高位算起,452先加300、再加60,最后加7。 2. 算盘计算452+367 先在算盘上拨上一个加数452,从高位加起。百位4+3=7,十位5+6=11,1进到百位, 十位剩下1,个位2+7=9。 哪一种计算起来方便, 算盘计算起来方便。 3. 再计算7621+984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算盘、计算器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算盘、计算器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7页及做一做,第28页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数。 2.利用生活情景引入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会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数运算的规律。 3.在利用计算工具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体验转化的思想方法。 4.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教学难点】 1.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 2.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数运算的规律。 【教学准备】 PPT课件、算盘、计算器。 : 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1,2,3,4,5, : 认识算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节课我就抓住了计算工具的文化发展史这根纽带,营造了一种数学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充分地体验、感悟、思考。整节课的安排上,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定位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上。让学生进一步去探究更新的计算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足之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对于算盘的相关知识还掌握得不太到位,有部分学生对于算盘的用途还不是十分清楚。 [再教设计]下次教学中,让学生收集相关的知识,再全班交流。这样能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并且缩短课堂上对计算工具的认识的时间。

从算筹到计算器

1从算筹到计算器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第52页 【教学目标】 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2、认识算筹、算盘,在交流、认识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的同时,向学生介绍 算筹表示数的方法、用算筹进行数的计算。算盘的发明、发展过程、曾经广泛、长期的使用,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等辉煌的历史,以及微型计算器的出现。 3、知道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教学重点】 关于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教学难点】 关于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教学过程】

)介绍算盘的历史: 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要成就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算盘最早的国家。算盘,是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的。“筹算”就是运用“

2 计算器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第5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 2、通过比赛,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快捷。通过媒体演示,使学生认 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通过实践,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 3、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并学会客观的运用数学的方法, 增强估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意图】 电子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是本册书新增加的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层出不穷,因此计算机、计算器这些新时代的高科技产品进入课堂是历史的必然。计算器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计算迅速准确,使用计算器,可以把学生从烦琐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这样既减轻了中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灵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因此通过一幅计算器的外型结构图,逐渐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数字键,四则运算键,清除数字键),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使学生学会这些按键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

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3~25页情境图及第26页例1、例2和做一做。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认识和使用计算器,教材以计算工具的发展为契子,营造计算工具演变文化发展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后安排了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经历使用计算器计算——猜想规律——计算器验证——发现规律的过程,学会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核心能力 在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用计算器探究规律,培养观察、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感受计算工具独特的数学文化魅力。 2.通过介绍计算器,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四)学习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学习难点 探索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名师教学课件、教具算盘、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预习课本第24~26页内容。 (2)运用互联网,查出算盘上的每个珠子表示什么数字?

(3)在算盘上拨出10572、319645、1000001、987654321这些数字,并写出它们的读法。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出示题目 第一组:25×20 45+55 360÷36 1900-100 第二组:123456+98552 3698×46201 36952872÷2332 同学们能快速算出第二组算式的得数吗?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类似的大数,当计算比较复杂时,可以使用计算工具——计算器。从古至今,人类都使用了哪些计算工具呢?它们发展的历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初步认识、了解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复杂题目计算,用计算器会比较快捷。】 2.问题探究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学生介绍知道的计算工具。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出示课本第23页情境图,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设计意图:从古到今完整的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感受计算工具独特的数学文化魅力。】 (2)认识算盘 (出示实物)你都在哪见过算盘?你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介绍算盘的框、梁、档、珠子。 问题1:你知道算盘的1颗上珠表示几?1颗下珠表示几? (出示两种算盘图)根据图示,教师介绍这两种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备课教案-第1单元-4 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2课时)

4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 第1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课时目标导航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材第23~25页) 1.使学生知道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认识算盘,了解珠算的计算方法。 2.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 重点:介绍数字键和运算键。 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 教师准备:算盘、计算器、课件PPT。 学生准备:算盘、计算器。 一、情景引入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的产生,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计算工具。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计算工具的发展。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 目前,速度最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2.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 (2)认识算盘。 这是一个算盘,它的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3)算盘的记数方法。 算盘上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记数前先要确定某一档作个位,定位是用算盘记数的特殊要求,再从个位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与整数的数位顺序一致。 使用算盘时,只有把算珠拨到靠梁时,才表示算盘上有数,算珠都靠框时,表示没有数。下图表示1~9各数。

说明:“5”一般不用5颗下珠表示,而是用一颗上珠表示,“10”一般不用一颗上珠和五颗下珠表示,也不用两颗上珠表示,而用十位上的一颗下珠表示,这一点与十进制计数法是一致的。 (4)珠算拨珠方法。 用拇指拨上1、2、3、4。 用食指拨去1、2、3、4。 用中指拨上5,拨去5。 用拇指和中指联合拨上6、7、8、9,再用食指和中指同时拨去6、7、8、9。 (5)提问:你能分别写出教材第24页算盘表示的数吗? 展示:第一个算盘表示:602 第二个算盘表示:534067 第三个算盘表示:35215862 3.认识计算器。 电子计算器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工具。它的体积小,便于携带,计算迅速、准确。电子化的计算手段,已经广泛地被采用,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已全面取代珠算。 (1)了解计算器的外观。 老师出示计算器,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2)提问:说一说,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计算器,在哪儿见过?做什么用的? 说明:这些计算器虽然大小、功能、形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一个最基本的计算功能。 (3)认识计算器的面板。 ①看一看,计算器上都有什么,是干什么用的? ②学一学,对照教材第25页,认识各键的功能。 键名功能 ON/C开关及清除屏键开机或清除屏幕 AC清除键清除当前输入的全部数据 DEL删除键删除当前输入的一个数据 OFF关机键停止所有计算,关闭计算器电源 0~9数字键输入所需要的数据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计算工具的认识(I)卷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计算工具的认识(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9题;共19分) 1. (2分)很久以前,还没有计数符号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常用的计数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刻痕计数。 2. (3分)我国最早使用并且至今仍然使用的计算工具是________。 3. (1分) (2020二下·京山期末) 算盘里一颗上珠表示________:一颗下珠表示________。 4. (7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先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 (1分)目前,速度最快的________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6. (1分)根据下图写出计算工具的名称。 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③ ________

④ ________ ⑤ ________ ⑥ ________ ⑦ ________ 7. (1分)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8. (2分)下面的计算工具你认识吗? ________ 9. (1分)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9题;共19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1从算筹到计算器word教案(1)

从算筹、算盘到计算器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认识算筹、算盘,知道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初步了解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常用键的功能。 2. 能力目标: 知 知道如何用算筹、算盘、计算器表示一些数,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3. 情感目标: 经历从多种渠道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了解数学在中国的悠久历史,感受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1. 学生搜集整理的资料。 2. 小棒、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已经初步了解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出示课题《计算工具的发展》。 你们都知道了哪些计算工具? (出示最基本的三种计算工具:算筹、算盘、计算器。) 下面我们就请你们把小组合作的成果向大家做一个展示、介绍。 二、交流: 按照计算工具的发展顺序逐一介绍,要求: 1. 简单介绍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 2. 各组成果展示、介绍。 老师组织各组学生进行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加以提炼、指导或作补充介绍。要求学生对三种计算工具重点了解: 算筹:了解算筹表示数的方法:一位数有两种表示方法——横式、纵式;多位数用纵横

相间的方法表示数,“0”用空位。 算盘:了解算盘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定位点的重要性,会读算盘上表示的数,会在算盘上拨出给定的数。 尝试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并进行一些尝试练习。 各组学生交流之后,分别请学生说说听了介绍后的收获及疑问,并进行学生间相互解答。 三、师生共同整理、小结: 运用课件对这三种计算工具再加以补充介绍、加深了解。 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古人怎样用算筹记数、计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又先后发明了算盘、计算器。因为算盘有着它特有的优点,所以延用至今,计算器的使用便利,让更多的现代人青睐,而且功能越来越多。 四、反思、总结: 通过学习计算工具的发展史,你有什么收获与想法? 总结:通过这次的学习活动,我们了解的计算工具的发展,而且还明白了学习本领的途径有许许多多,通过同伴的合作能使我们的学习活动更有意义。今天你们的表现很精彩,相信未来新一代计算器的发明家会在我们这些小朋友中产生!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用计算器计算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使用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 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用具 算盘、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视频: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1.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2.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课件演示】(算筹图片)动画:算筹的知识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模版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课程名称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授课人 学校名称 教学对象 四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9课时的内容,介绍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并重点向学生介绍了两种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目的是告诉学生算盘、电子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使用方法;以及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能够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二、学情分析 纵观本节课的内容,在数学课中,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们很少看到理论这样居多的,但是分析四年级的教材,使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数学课中,并不是一味、简单的学习计算,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还是有必要了解的。本节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数学课堂中他们喜欢上的一节课,只要认真听讲,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理念: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而本节课又是集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一体的课,因此在本节课学习之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并在

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提升教学活动效果。利用网络信息及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环节) 教学内容及课件、资源内容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及目标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第八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时教学设计

师:怎样用算筹计数呢? 算筹计数有纵式和横式两种方法。 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 (二)认识算盘: 1、出示算盘: (1)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算盘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的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 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 每颗代表一。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 再拨数。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说说对算 盘的了 解。 热情。 了解算盘 计数,让 学生感受 古代劳动 人民的聪 明才智。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观察有什么不同。 上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下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 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 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 下1颗珠子。 拨珠规则: 用拇指拨上1 2 3 4 用食指拨去1 2 3 4 用中指拨上5 拨去5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介绍计数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 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 在个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 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比较两种 算盘的不 同。 明确算盘 的功能。 学生介绍 了解算盘 的发展史

把各算盘上表示的数写出来。(右起第一位是个位) 判断 (三)计算器的认识 1、介绍古代计算尺和计算器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 2、介绍计算机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先后出现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使用方法。 牛刀小试,巩固训练 认识计算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无忧】《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算盘的使用》名校教案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算盘的使用 教材内容 教材第23~24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简单了解不同时期人类发明的计算工具及其发展历史。 2.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1.课前鼓励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计算工具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了解算盘基本的记数法,知道算盘这一传统计算工具的作用,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的意识,体会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 难点:掌握算盘的记数方法。 教具学具 算盘、计算器、多媒体课件、微视频。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咱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那从古至今,人类都有哪些计算的工具呢?它们发展的进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初步认识、了解计算工具。 (板书: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算盘的使用) 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师: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计算器、算盘……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播放一段计算工具发展历史的微视频) 师:通过学习,你又对计算工具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结合课件内容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地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课件视频内容: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

计算工具的认识

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课时1课时 分层教学目标下限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 2.在观察和操作中,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作用、结构和记数法,了解计算器的作用、优点以及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上限目标: 3.体验人类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感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二度备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体性教学个别化教学 一、认识算筹 (一)谈话引入 1.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 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2.课件出示 师: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出现了这样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你 知道这叫什么吗? (二)用算筹记数 1.师:对,这是算筹,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 13~14 cm,径粗0.2~0.3 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 料制成的。怎样用算筹表示1~9这九个数字呢?(出示课件)

2.师: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1、2、3、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试一试。3.课件出示 师:用算筹表示6,先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竖着的小棍表示1,这两根小棍加起来就是6,这里有了代数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记数方法中。那么7、8、9你会表示了吗?说一说。 4.师:怎样用算筹表示多位数呢?用算筹记数有两种摆法(课件出示:横式和纵式图)。 5.师: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课件出示:29),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 6.课件出示: 师:这个数是多少? 7.师: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只有九个数字,少哪一个?0的出现也经过了很长时间。起先没有0的记法,后来用“空一位”的方法表示0(课件出示:306的图),这个空位就是0,与我们现在写数中“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表示”一样。 ⒏课件出示:

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设计说明

《从算筹到计算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从算筹到计算器》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是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使用算筹、算盘、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三个片段,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初步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源于现实世界的各种需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感受到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提升自己的名族荣誉感。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初步了解中外数字发展的演变过程,感悟古人智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认一认,读一读等操作知道如何用算筹表示数,能看懂简单的算筹并学会运用算筹进行读数,记数,简单了解用算筹计算的过程; 3.通过观察,比较,体会算盘、计算器的产生是源于需要,激发探究精神和创造欲望。 重难点:知道算筹表示多位数的规则及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体会算盘、计算器的产生是源于需要。 二、说教法,学法 如今每个学生家里基本都有电脑或有相关书籍,因此课前让每个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古人计数和计算方法的发展演变资料,通过梳理,制作成一张小报。目的是让学生对古今中外计数方法和计算工具有初步的了解,学生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得到提升,在交流过程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搜集的资料是零散的,有1种或者有多种,在课上,教师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在课件上呈现,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能认清算筹表示的数。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观察,比较,体会算盘、计算器的产生是源于需要。让孩子了解从算筹到计算器经历的过程,脑中形成一条数的发展历史长河。 三、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主要说明课上四个重点环节设计意图。 1.尊重学生已有基础,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及运用算筹 由于课前有部分学生是搜集有关算筹的知识的,学生的理解和观察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通过课件上的图片,介绍,简单认识算筹的材料及历史。对学生来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教材第23~27页内容、教材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1.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2.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计算工具的历史 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新课讲授】 一、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