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分类鉴赏
- 格式:ppt
- 大小:280.00 KB
- 文档页数:29
诗歌题材分类鉴赏赠友送别诗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喻显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借酒抒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阳关三叠》)借物衬情: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二首》借景抒情: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唐诗人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古诗中有许多送别诗的意象杨柳、杨花或柳絮、春草、水、春色、送别之地悼亡游仙诗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儿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一、悼念亡妻深情二、游仙形式的词多为表现在现实中的不得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借梦来抒发自己胸中的不平之气。
把屈原的《离骚》、庄子的《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豪放派的特色。
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等即景抒怀诗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
如何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
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
再次,要领略“抒怀”的艺术技巧。
诗歌题材分类鉴赏送别怀人诗诗题标志:送、别、赠、酬常见意象:柳、酒、月、水、长亭、南浦、舟、灞桥、阳关等常见情感: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柳永《雨霖铃》2、离别后的思念和牵挂。
李清照《醉花阴》3、对友人的安慰和鼓励。
高适《别董大》4、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志向。
《芙蓉楼送辛渐》5、抒发对人生的感概。
韩琮《暮春浐水送别》常用技法:1、寓情于景只有写景句,没有抒情句,感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2、烘托不直接写诗人的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写眼前之景有伤别之意来烘托。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3、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诗人借明丽清新之景反衬自己的哀伤之情。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苏轼《浣溪沙》4、虚实结合常借助想象之景(对写)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与关切。
候馆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平芙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高考真题练习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歌后两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指出实景:首句一个凉字,生动地写出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渲染了一种朋友离别的凄清气氛。
这是实写。
诗歌三四句以忆字领起,诗人借助想象,虚构了一个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虚幻境界,扩大了诗歌意境,深化诗歌的主题。
规律总结:看到诗题判类别,送别酬赠诗中填。
意象常有柳酒月,离别安慰在心间。
反衬虚实来烘托,送别怀人最黯然。
爱情闺怨诗题材含义: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特定的心理状态。
诗题标志:诗题含有怨、怀、思、别、忆、望夫、妇怨、闺怨、幽恨等。
古代诗歌的分类1、按体裁可以作如下分类:(1)古体诗:古体诗,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
“歌”、“歌行”、“引”、“曲”、“呤”等诗歌也属古体诗。
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仄和用韵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
注意:①先秦时期产生较早的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四言如《诗经》、五言如《古诗十九首》、六言如屈原《离骚》。
②乐府诗,源于西汉。
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
标题中有的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
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规定。
①绝句,从形式上看是四句。
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
②律诗,从形式上说—般为八句。
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
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多至百韵的。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
其特点:调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数(字数有规定),字有定声(用声非常严格)。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词以两宋成就最高。
(4)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散曲主要指元杂剧和金、元时期大发展的北散曲,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
小令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南方的称南曲,作为一种剧曲产生,包括杂剧和传奇中的曲子。
高考古诗鉴赏(一)诗歌的分类(按照诗歌的题材和体裁分类)诗歌的分类:1、体裁:从诗歌的格律(形式)上来分。
2、题材:从诗歌所写的生活领域(内容)来分。
一、从体裁上分:从广义概念而言,古诗词可分为诗、词、曲三类。
古诗分为:古体诗(古风、古诗)、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今体诗可分为律诗(五律、七律)和绝句(五绝、七绝)(律诗可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1、看朝代:近体诗出现在唐代之后,唐代之前的必为古体诗。
2、看字数和句数:近体诗基本为五言和七言,句数基本为四句或八句。
3、看押韵:古体诗押韵自由;而律诗押韵位置固定,即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
4、看对仗:若前面条件都符合,且是八句,那么分析三四句和五六句,看是否对仗,律诗一定是对仗的。
)二、常见的诗歌从题材上分为:1、写景(抒情)诗2、即事(咏怀)诗(叙事咏怀诗)(包括送别诗、羁旅诗、闺怨诗、感时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田园(山水)诗6、边塞(征战)诗7、哲理诗等。
高考古诗鉴赏(二)诗歌的分类(思乡怀人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思乡怀人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久戍边关宦游不归之人的思念、离愁、哀怨,战乱频仍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抒写情感的方式或手法: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如何表达: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望月、大雁、羌笛、柳、关山、客居、佳节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鉴赏示例1】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