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床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6.94 MB
- 文档页数:10
道床名词解释
"道床"是一个术语,主要用于铁路建设领域,特指铁路线路上的轨道基础结构。
下面是对"道床"的名词解释:
道床是铁路线路中的一部分,它是铺设轨道的基础结构。
它位于铁轨下方,起到支撑轨道和传递载荷的作用。
道床的主要功能是保证轨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以便列车能够安全运行。
道床一般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1.路基:道床的下方是路基,是为轨道提供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地
基层。
路基通常由石方、土方或其他材料构成,具有一定的排水和抗沉降性能。
2.路基垫层:路基上方是路基垫层,它位于道床与路基之间,可
以起到分散载荷、保证路基稳定性和排水等作用。
常见的路基垫层材料包括碎石、砂砾和砂土等。
3.轨枕:轨枕是铺设在道床上的横向支撑构件,用于支撑和固定
轨道。
它可以由木材、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制成,将铁轨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保证铁轨的几何稳定性。
4.道石:道石是位于轨枕下方的石块,用于增加道床的稳定性和
排水性能。
道石可以通过填充在轨枕之间的空隙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
5.道床填料:道床填料位于轨枕和轨道之间,填充在轨枕之间的
空隙中,用于提供更好的承载性能和减震效果。
常见的道床填料包括碎石、砂砾和碎石混凝土等。
道床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线路类型、列车速度等因素,以确保铁路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道床的质量对铁路运营和列车行驶的舒适性有重要影响。
轨道的道床分类标准
轨道的道床通常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道床分类标准:
1. 按材料分类:
- 木质道床:使用木材构建的道床,适用于较低速、较轻载荷的铁路。
- 石质道床:使用石材构建的道床,适用于较高速、较重载荷的铁路。
- 混凝土道床:使用混凝土构建的道床,适用于高速、大型列车的铁路。
2. 按结构形式分类:
- 斜面道床:道床两侧设置斜坡,用于排水和稳定道床。
- 直立道床:道床两侧垂直,适用于较平坦的地形。
- 抱石道床:在道床表面设置石块或石条,用于排水和稳定道床。
3. 按功能分类:
- 防震道床:通过采用特殊结构和材料,提高铁路线路的抗震性能。
- 降噪道床:通过采用吸音材料和特殊结构,减少列车噪音的传播。
- 高速道床:为适应高速列车的要求,采用特殊材料和结构设计。
以上是常见的轨道道床分类标准,具体的分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细分。
道床厚度的名词解释道床是铁路轨道上的一部分,是支撑轨道的基础结构之一。
它位于轨枕和隧道衬砌之间,承受着列车荷载以及地震等外力的作用。
其中,道床厚度是指道床的垂直高度,即道床底面至轨底板上表面的距离。
为了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和稳定,道床厚度的合理设计至关重要。
首先,道床厚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轨道的强度和稳定性。
若道床厚度过小,将无法承受列车撞击及轮压荷载,容易导致轨道变形、轨枕断裂甚至轨床沉降等问题;而道床厚度过大,除增加工程建设与维护成本外,还会增加列车运行的噪音和能耗。
其次,道床厚度的选择也与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地区的地质特征、气候条件以及频繁发生的地震等都会对道床厚度的选择产生影响。
例如,处于地震多发区的铁路线路需要考虑地震荷载对道床的作用,应适当增加道床厚度以提高抗震能力。
此外,道床厚度的设计还应考虑轨道与土壤之间的热量传导。
随着列车的行驶,轨道与环境产生的热胀冷缩会导致轨道长度的变化。
而道床作为轨道与土壤之间的隔离层,应该能够充分承受这种热胀冷缩的影响,以防止轨道变形或破坏。
因此,道床厚度的设计应考虑合理的热胀冷缩系数,并通常会有一定的余量以应对温度变化的影响。
在实际的铁路工程中,道床厚度的选择是通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来确定的。
一般而言,设计者会根据列车荷载、地质条件、环境因素和可行性等方面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标准或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得出合理的道床厚度。
从实践经验来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铁路工程中,关于道床厚度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中国铁路的现行设计标准中规定,普通线和重载线的道床厚度应不小于700毫米,而主要通过客运列车的高速线的道床厚度一般不小于800毫米。
而在一些欧洲国家,如德国和法国,普通线的道床厚度常可达900毫米以上。
这些标准的制定通常基于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情况,并考虑到实际运营和维护成本的平衡。
最后,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对道床厚度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高速列车的出现带来了更严格的道床厚度要求,以保证列车在高速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整体道床整体道床(integratedbed)由混凝土整体灌筑而成的道床,道床内可预埋木枕、混凝土枕或混凝土短枕,也可在混凝土整体道床上直接安装扣件、弹性垫层和钢轨,又称为整体轨道。
整体道床具有维护工作量少、结构简单、整体性强及表面整洁等诸多优点,在国内外铁路上均已大量使用。
中国于1957年开始铺设整体道床。
但另一方面,由于整体道床是连续现浇的混凝土,一旦基底发生沉陷,修补极为困难。
因此要求设计和施工的质量较高,同时也应将整体道床尽可能铺设于隧道内或石质路基等坚硬的基础之上。
中国早期铺设的整体道床多采用素混凝土,为了增强整体道床的抗裂性能,近年来已更多地采用钢筋混凝土。
中国整体道床主要有三种结构形式:支承块侧沟式整体道床、整体灌筑侧沟式整体道床及中心水沟式整体道床。
整体道床主体结构修筑于坚硬围岩隧道内的支承块侧沟式整体道床的结构见图1,它由预制的支承块和就地灌筑的道床混凝土组成。
道床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并配置钢筋以防止裂纹扩展。
支承块预制采用C50混凝土,支承块上承轨槽依所采用的扣件设计,支承块底部有伸出钢筋,与道床混凝土连成整体。
整体灌筑侧沟式整体道床的结构见图2,它与支承块侧沟式整体道床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没有支承块,道床全部为现浇混凝土,整体性强但要求施工精度更高。
中心水沟式整体道床的结构见图3,可采用短木枕和支承块。
中心水沟严重削弱了道床截面,水沟中易出现沿沟底纵向的裂纹,因此现在已不常用。
图1支承块侧沟式整体道床图2整体灌筑侧沟式整体道床整理者:w h f 512@163.c o m图3中心水沟式整体道床此外,整体道床还有以下一些附属结构应当注意。
排水整体道床的排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许多整体道床都是由于排水不畅,致使基底长期浸于水中而产生下沉,引起道床严重下沉并开裂。
在地下水轻丰富的隧道内,需采用双侧沟及中心暗沟等排水。
当地下水中含有腐蚀性化学成分时,还应注意在道床混凝土中加人相应的防腐剂。
道床工作的原理道床是指铁路、地铁等轨道交通线路上的基础设施,一般由轨道、轨枕、道石、砟石等组成。
道床工作的原理是为了保证轨道的稳定性、平整度、强度以及降低噪音和振动,确保运营的安全和舒适性。
道床工作主要包括选址、设计、建造和维护四个阶段。
首先,在选址阶段,需要选择良好的地质条件和地面承载能力,以确保道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土壤质量等因素,并进行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评价。
其次,在设计阶段,需要综合考虑轨道的线路特点、设计速度、运行负荷、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道床的类型和结构。
常见的道床类型有平直线道床和曲线道床。
对于平直线道床,道床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轨枕和道石的支撑来分散车轮与轨道之间的载荷,并通过砟石层的填充来调整轨道的水平度和纵向坡度。
对于曲线道床,需要通过道枕的盲孔或者铰接来实现轨道的倾斜调整,以保证列车在曲线行驶时的平稳性。
然后,在建造阶段,需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道床施工。
首先进行地基处理,包括填筑或者开挖。
填筑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土石材料,并进行均质和压实。
地基处理完成后,进行道床的垫层建设,包括道基和砟石层的铺设。
道基负责承受轨道的垂直荷载,通常由石方组成,石方的选择需要考虑勾结性、抗击碎性和抗水蚀性。
砟石层则负责调整轨道的水平度和纵向坡度,砟石材料通常选择角砾石或者碎石。
最后进行轨枕和轨道的铺设,轨枕通过木质或混凝土材料固定轨道,保证轨道的稳定性。
最后,在维护阶段,道床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工作,以保持其良好状态。
道床维护的原理是根据车辆运行的实际情况,及时检测道床的损坏和变形,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常见的道床维护工作包括轨泊调整、轨枕更换、道石填平和砟石补充等。
总结起来,道床工作的原理是通过选址、设计、建造和维护四个阶段,为铁路、地铁等轨道交通提供稳定的基础设施。
它通过合理的选址和设计,施工建设以及定期维护,保证了轨道的稳定性、平整度、强度以及降低噪音和振动,为乘客提供安全和舒适的出行环境。
道床
在有砟轨道中,用碎石、卵石或砂等道砟材料组成的轨道基础称为道床。
它将轨枕的荷载均匀地传递到路基上,防止轨枕的纵向和横向移动,并为轨道提供良好的排水、通风条件,以保持轨道干燥,使轨道具有足够的弹性。
道床不仅要能够承受轨枕传递的各种力的作用,保持轨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要便于进行养护。
道床材料一般用坚韧的玄武岩或花岗岩碎石。
碎石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能互相挤紧,防止松动。
我国铁路道床所用碎石粒径有3种规格:20~70 mm的用于新建道床和道床的大修及维修,15~40 mm的用于道床维修,3~20 mm的用于道床垫碴起道。
道床材料也常用规定级配的筛选卵石、天然卵石、矿渣或砂子等,但这些材料修筑的道床质量较差。
粗砂、中砂一般仅做垫床之用,垫床一般只在繁忙干线的碎石道床与路基面之间铺设。
道床的厚度和宽度是根据铁路等级确定的,我国铁路道床厚度为25~50 cm。
道床可以是单层的或双层的,铁路正线上一般采用双层道床,下面的一层称为垫层,可以防止翻浆冒泥,其厚度一般不小于20 cm。
不易风化的砂石路基可以不铺垫层。
道床顶面的宽度取决于轨枕长度。
我国铁路在使用混凝土枕的线路上规定道床宽度为3.1 m。
碎石道床的边坡坡度为1∶1.75。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将沥青砂浆灌注在普通道床里把道砟固结起来,或用沥青混凝土压实层做道床底部,再用沥青胶砂作为调整层的沥青道床,逐渐在一些运输繁忙的铁路线上试用。
由于这种道床有利于提高道床的承载能力和线路稳定性,并有利于道床防水和防脏,减少了线路维修工作量,因此受到各国铁路部门的重视。
整体道床与碎石道床简介道床是铁路或公路的基础工程之一,其作用是承载轨道或路面,为运输工具提供平稳的行车路面。
传统的道床材料主要有整体道床和碎石道床两种。
整体道床由钢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构成,而碎石道床则采用碎石铺设方式,由一层厚度较大的碎石组成。
本文将对整体道床和碎石道床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情况进行介绍,并进行比较分析。
整体道床特点•整体道床由钢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构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由于道床材料的坚固性,整体道床能够有效承载和分散轨道或路面上的荷载,提供稳定的行车路面。
•整体道床施工简单,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预制混凝土块可以减少施工时间,并提供更高的施工质量保证。
优点1.强度高:整体道床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和荷载,对于重载铁路或高速公路来说,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能力。
2.稳定性好:整体道床的坚固性可以确保轨道或路面的平整和稳定,减少因路面变形引起的维护和修复工作。
3.维护成本低:整体道床的施工相对简单,维护成本相对较低,能够节约维护经费。
4.长寿命:整体道床由耐久的建筑材料构成,能够经受住长期使用和自然环境的考验,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5.施工质量可控:整体道床采用预制混凝土块的施工方式,能够减少施工工期,并提供更高的施工质量保证。
缺点1.施工周期长:相比于碎石道床,整体道床的施工周期较长,需要更长的施工时间。
2.施工成本高:整体道床的施工成本较高,会对项目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
3.对施工条件要求高:整体道床需要较高的施工条件和设备要求,对施工单位的资金和技术实力要求较高。
碎石道床特点•碎石道床由一层较厚的碎石组成,支撑轨道或路面。
碎石可分为不同粒径的级配,以满足道床的要求。
•碎石道床可以有效排水,减少因积水引起的路面破坏。
•碎石道床施工简单,能够适应各种地形条件。
优点1.施工周期短:碎石道床的施工周期相对较短,能够缩短工期,提高项目进度。
2.施工成本低:碎石道床的施工成本相对较低,能够节省项目经费。
道床与轨道变位道床与轨道变位是铁路工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分别指的是铁路轨道的基础部分和轨道的偏移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床和轨道变位的定义、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一、道床道床是支撑铁路轨道的基础结构,它位于轨枕和地基之间,起到分散载荷、保证轨道稳定的作用。
道床的主要材料是石子、碎石、砂土等,其厚度一般在30cm左右。
道床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分散载荷,减小对地基的压力,保护地基不受破坏;二是保证轨道的平整度和纵向稳定性,提供良好的行车条件。
道床的建设对保证铁路线路的平顺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铺设铁路轨道时,必须对道床进行严格的设计和施工,以确保道床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轨道变位轨道变位是指铁路轨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的偏移现象。
轨道变位主要分为两种情况:水平变位和垂直变位。
水平变位是指铁路轨道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的偏移,主要原因有列车荷载、温度变化、地震等。
水平变位会导致轨道几何形状的变化,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列车脱轨等事故。
垂直变位是指铁路轨道在垂直方向上发生的偏移,主要原因有列车荷载、水平变位等。
垂直变位会导致轨道高低不平,影响列车的平顺性和行车安全。
三、道床和轨道变位的影响道床和轨道变位对铁路线路的安全性和平顺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道床不稳定会导致轨道变位,进而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
道床的不均匀沉降会引起轨道水平和垂直变位,使轨道几何形状发生变化,严重时可能导致列车脱轨。
轨道变位会使列车行驶时产生冲击和振动,影响列车的平顺性和乘客的舒适度。
同时,轨道变位还会增加列车的能耗,降低行车速度,给铁路运输带来不便。
四、道床和轨道变位的解决方法为了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和平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道床和轨道变位问题。
对道床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及时排除道床上的杂物和积水,补充石子和碎石等材料,保持道床的平整和稳定。
采用新型的道床材料和技术,如采用聚合物材料替代传统的石子和碎石,可以提高道床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