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汉字来历的小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26.96 KB
- 文档页数:4
汉字的故事一二年级一、汉字的起源。
1. 结绳记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文字。
那时候,如果要记住一件事情,就会在绳子上打结。
今天打了一只猎物,就在绳子上打一个大结;如果是采摘了一些果子,就打一个小结。
但是,这种方法很不精确,时间久了,人们可能就忘记这些结代表什么了。
2. 仓颉造字。
- 传说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
他有一双非常厉害的眼睛,能看到鸟兽的足迹。
他发现这些足迹各有不同的形状,于是就受到启发,开始创造文字。
他把看到的各种事物的形状画下来,慢慢地就形成了最早的汉字。
文字的产生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古代很多人智慧的结晶,仓颉可能是对汉字的形成做出了比较突出贡献的人。
二、象形字。
1. 日。
- 这个字就像太阳的样子。
我们看甲骨文里的“日”字,就是一个圆圈中间加一个点,圆圈代表太阳的形状,中间的点可能是表示太阳的光芒或者是太阳这个天体的中心部分。
现在的“日”字虽然变得更简单、更规整了,但我们还是能看出它最初象形的影子。
2. 月。
- 甲骨文的“月”字就像弯弯的月牙儿。
因为月亮有时候是弯弯的,像镰刀一样,所以古人就按照月亮的这个形状画出了“月”字。
后来经过演变,变成了现在我们写的这个样子,但还是能让人联想到弯弯的月亮。
3. 山。
- 甲骨文的“山”字就像三座山峰连在一起。
你看,中间高两边低,很形象地表现出了山的样子。
现在的“山”字,中间的一竖就像是最高的山峰,两边的竖就像是旁边的山峰,简单又明了。
三、会意字。
1. 明。
- “明”字是由“日”和“月”组成的。
日代表太阳,月代表月亮。
太阳和月亮都能发光,它们的光加在一起就很明亮,所以“明”这个字的意思就是明亮。
这就是会意字的特点,把两个或者几个字的意思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意思。
2. 休。
- “休”字是由“人”和“木”组成的。
想象一下,一个人干活累了,靠在大树旁边休息,这就是“休”字的含义。
这个字很好地体现了会意字通过组合部分来表达整体意义的特点。
汉字的故事关于汉字的故事(附历史起源)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汉字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哦!)▼目录▼汉字的故事篇1“风”在甲骨文中看上去像一只传说中的凤凰。
此字实为凤凰的凤的本字,象形。
而“风”这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既难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又难以描画出具体的形状,因而将“凤”字借用为“风”。
如甲骨文中的“大风”就是“大凤”,“小凤”就是“小风”,“不凤”就是今天不刮风。
到了小篆时代,人们将“凤”字还给了“凤凰”,而造了一个“風”字,“風”为“风”的繁体字。
《说文解字?风部》:“风,八风也。
……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
从虫,凡声。
”《六书故?动物四》:“天地八方之气吹嘘鼓动者命之曰风。
”可见“风”的本义就是指自然界空气流动的现象。
古人认为“风”动而虫生,因此用“虫”作“风”字的意符,“凡”字作声符,新造“风”字。
《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其意思是大地发出来的`气叫做风。
由于“风”与“空气”关系密切,因而引申出“风气”、“风俗”的意思。
如《吕氏春秋?音初》:“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
”高诱注:“风,风俗。
”其意思是:因此听到那个地方的音乐就可以了解那里的风俗,考察那个地方的风俗,就可知道那里人的志趣。
由于“风”指“风俗”,因此引申指“民间歌谣”。
如《诗经》中的诗分为“风”、“雅”、“颂”三类。
自《周南》至《豳风》合称为十五国风,收诗160篇。
宋朱熹《诗集传?国风一》:“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风”指民歌、民谣。
历史上关于“风”字的故事也不少。
宋代大散文家范仲淹在浙江做地方官时,在富春山上的钩台上造了一座严子陵的祠堂。
祠堂落成后,范仲淹为之写了《严先生祠堂记》一文。
记中写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文章写好后,将此文送给友人李泰伯看,李看后赞不绝口,随后对范仲淹说:“如果诗中改动一个字,那就更完美了。
汉字小故事1.“木”字的故事:相传远古时代,人类使用的唯一工具是石头。
有一天,一位聪明的人发现了木头的用途,从此人类开始使用木头制作工具。
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发现,人们创造了“木”字,将它作为木头的象征。
2. “水”字的故事:古代有一位农民,他在田地里挖井时不小心挖穿了一条水脉,水涌出来灌溉了田地,让庄稼蓬勃生长。
后来,人们把这个农民的名字和“水”字联系在一起,创造了“水”字,意味着生命源泉和灌溉万物。
3. “火”字的故事:相传在古代,天空一片黑暗,人们都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
有一天,一个聪明的人发现了火的用途,让人类从黑暗中解脱出来,开始生活在温暖的光明中。
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发现,人们创造了“火”字,将它作为火的象征。
4. “山”字的故事:传说中,太阳神盘古的身体化作了大地和山山水水,山就是其中之一。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神明,创造了“山”字,将它作为山的象征。
5. “田”字的故事:古代有一位智慧的农夫,他发现平整的土地比崎岖不平的土地更适合种植庄稼,于是他将土地平整,开垦成了田地。
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发现,人们创造了“田”字,将它作为耕耘和丰收的象征。
6. “人”字的故事:相传古代的人类是由黄帝和蚩尤两位神明所创造。
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神话,创造了“人”字,将它作为人类的象征。
7. “鸟”字的故事:古代有一位猎人,他发现鸟儿可以飞翔,于是他开始捕捉鸟儿。
后来,他发现鸟儿可以为人类带来美好的音乐和观赏价值,于是他放弃了捕鸟,开始保护它们。
为了纪念这个转变,人们创造了“鸟”字,将它作为飞翔和美好的象征。
8. “月”字的故事:相传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分辨时间,一位聪明的人发现月亮的运行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分辨时间,于是他制作了一个月份的日历。
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发现,人们创造了“月”字,将它作为月亮和时间的象征。
导语: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中石器时代,人类由许多比较小而分散的母系氏族集团所组成。
那时候,人们借助有声语言就可以满足生活和交际上的需要。
到了新石器时代,产生了新的共同生活的形式——部落以及后来的部落联盟。
这些部落和部落联盟,以城邦为中心,人口增加,交际频繁,复杂而庞大,有声语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了。
书面语言便应运而生。
当然,这书面语言也只不过是约定的原始文化符号。
那时候,不同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种种刻划符号问世了,长于书写的第一批知识分子出现了,中国的汉字就这样诞生了。
那么,究竟是谁创造了汉字呢?篇一:关于汉字的来历小故事中国的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大约四千多年前就有了。
汉字有很多种,如:甲骨文、金文、小篆、草书、行书、楷书等……而且,汉字是世界上用的也算是世界通用的文字。
日本、韩国等很多国家都有学习我国的一些汉字来发明的。
然而,学汉字的人越来越多了。
中国的汉字这么出名,更别说中国的书法作品了。
比如: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都是在国际上小有名气的!!你或许会问,那汉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仓颉造的字,因为当时人多事杂,又要经常打仗,用结绳记事,刻木为号的传令办法实在难以应付。
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仓颉一早起来到山上去打猎,只见满山遍野白雪皑皑,山川树木全被大雪覆盖。
仓颉转了一座山,也未见到一个猎物。
正准备下山回去突然从树林里窜出来两只山鸡,在雪地上觅食。
山鸡走过后,在雪地上留下了两行长长的爪印。
接着,又有两只小鹿也窜出树林,发现人后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
仓颉看得出神,把打猎的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他把山鸡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对比,发现形状不一样。
于是他想,把鸡爪印画出来就叫鸡,把鹿蹄印画出来就叫鹿。
世界上任何东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画出来不就成了字吗!从这以后,仓颉每日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创造象形文字。
不久,人、手、日、月、星、牛、羊、马、鸡、犬这些字都造出来了。
汉字的有趣小故事
一、“鲜”字的来历。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人,一个是打鱼的,一个是放羊的。
有一天啊,他们在集市上碰到了。
打鱼的呢,就拿出自己刚捕到的鱼,那鱼还活蹦乱跳的,新鲜得很。
放羊的呢,也赶着自己肥肥的羊。
这时候啊,打鱼的就想尝尝羊肉,放羊的呢也想尝尝鱼肉。
于是,他们就商量着交换,你给我点鱼,我给你点羊肉。
这一交换啊,他们发现这种组合又美味又新鲜。
后来人们就把鱼和羊组合在一起,造了个“鲜”字,表示新鲜、美味的意思呢。
二、“歪”字的故事。
从前有个小调皮鬼,他总是不按规矩来。
有一天啊,他看到家里正正方方的桌子,就想搞点恶作剧。
他用力一推,那桌子就倾斜了,不再是端端正正的了。
他爸爸看到了,就说:“你看你,把桌子弄歪了。
”后来啊,人们就根据这个意思,把“不”和“正”组合在一起,变成了“歪”字,表示不正、倾斜的意思。
就像那被小调皮鬼弄歪的桌子一样。
三、“休”字的趣味。
在古代啊,有很多人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干活。
有一个农夫,他在田里干了一天的活,累得腰酸背痛的。
这时候呢,他走到一棵大树下,靠着树干就坐下了。
他闭上眼睛,享受着大树下的阴凉,感觉特别舒服。
旁边的人看到这个场景,就想到了一个字。
你看啊,一个人靠着树木,这就是“休”字,代表休息的意思。
这就好像是一幅画,画里的人在大树下好好休息呢。
汉字趣味故事简短在古代,汉字是以图案为基础的。
每个汉字都含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一些有趣的汉字故事,让我们一起探索汉字的奇妙之处。
一、"人"字的来历我们先来看看"人"字的来历。
相传,在古代的草原上,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它的头部像人,身体像马,四脚强壮有力。
这种生物生活在人们的想象中,被崇拜为神圣的存在。
后来,人们开始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捕捉这种生物。
他们在草原上挖了一个巨大的陷阱,用精心制作的夹子诱使这种生物跌入陷阱。
人们取得了胜利,这个陷阱成为了他们捕捉这种生物,进而成为捕捉其他动物的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这个陷阱称为"人",因为这个陷阱和这种生物的词形非常相似。
而"人"这个字也就因此诞生了。
二、"山"字的寓意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山"字的寓意。
"山"字由三个"山"组成,它是如此的形象,仿佛一座座连绵起伏的群山。
在古代,山是与地势相比相对较高的地方。
人们把这些高地作为避难所,远离了洪水、野兽和其他危险。
因此,"山"成为了人们寻求安全的象征。
"山"字内蕴着人们追求平安安宁的愿望,也代表了困难和挑战。
三、"水"字的由来"水"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字。
它由三个波浪线组成,形状就像水流动的波纹一样。
这个字形非常形象地表达了水的特点。
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
水带给人们生命和希望,同时也带来了破坏和灾难。
因此,"水"字成为了象征生命、希望和变化的字。
四、"木"字的象征意义"木"字的形状非常有趣。
它由两个小点和一根垂直的线条组成,就像一棵树木的形象。
在中国古代,树木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和汉字有关的故事大全一、仓颉造字的传说相传在黄帝时期,黄帝的史官仓颉负责管理牲口和食物等物资的数量。
当时没有文字,人们只能靠在绳子上打结来记数,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
随着部落的发展,事情越来越繁杂,这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经常出现混淆和记错的情况。
仓颉整日苦思冥想,想要创造出一种更好的记录方式。
有一天,他在野外看到鸟儿的足迹,这些足迹各不相同且有一定的规律。
他受到启发,开始依照万物的形状创造出了象形文字。
例如“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加一点,代表太阳;“月”字像弯弯的月牙。
仓颉创造的文字逐渐传播开来,人们的交流和生产生活变得更加有序,人类文明也因为文字的出现而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一字千金”的故事三、武则天造字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创造了一些新字。
其中最著名的是“曌”字。
武则天自认为自己像日月一样照耀天空,于是就把“日”“月”和表示天空的“空”字组合起来,创造了这个“曌”字,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武曌。
她还创造了其他一些字,这些字在当时的官方文书等方面有使用。
武则天造字反映了她的政治意图和对自身统治地位的强调,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汉字的可塑性和文化内涵,即汉字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和创意被创造和改变。
四、“推敲”的故事唐代诗人贾岛骑着毛驴作诗,他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但是他又觉得“推”字不太合适,也许用“敲”字更好。
于是他就在驴背上反复做着推和敲的动作,思索着哪个字更能准确地表达意境。
不巧的是,他的毛驴闯进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
韩愈问明缘由后,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他一起讨论起来。
韩愈认为“敲”字更好,因为在寂静的夜晚,敲门的声音更能衬托出环境的幽静。
从此,“推敲”就成了一个表示反复斟酌字句的词语。
这个故事表明古人在创作诗词时对汉字的运用非常讲究,一个字的选择能够极大地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
五、王献之练字的故事王献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汉字有趣历史小故事中国汉字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形成和演变。
本文将为你介绍几个有趣的汉字历史小故事。
1. 水: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
汉字“水”字的形状表现了水的流动,上面的横线表示水面,下面的一笔表示水流。
据传说,“水”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而“水”字的演变过程中,形状越来越简化,最终变成了现在我们常见的样子。
2. 木:木代表着大自然中的树木,也象征着生命力和繁荣。
汉字“木”字的形状与实际的树木形态相似,上面的横线是树干,下面的一笔是树根。
树木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将它们看作是神圣的存在,因此,“木”字也具有文化和宗教的含义。
3. 火:火代表着热能和热情,同时也是人类最早的工具之一。
汉字“火”字的形状形象地表达了火焰燃烧的样子,上面的两个点表示火焰,底部的曲线则是燃烧的燃料。
在古代,人们通过使用火来照明、加热和烹饪食物,火也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
4. 金:金代表着财富和权力,也象征着坚强和不可更改的事物。
汉字“金”字的形状与实际的金属矿石相似,上面的两个点表示两块金属,底部的弯曲线则是金属的形态。
在古代,人们将金作为财富的象征,它是货币、珠宝和工艺品的重要材料。
5. 马: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也是农耕和战争中的得力助手。
汉字“马”字的形状表现了马的外形特征,上面的一笔表示马的头部,下面的弯曲线是马的身体和尾巴。
在中国的历史上,马一直被视为贵族和军队的象征,马术也是一门重要的技能。
这些汉字历史小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形成与演变,也展示了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
通过了解汉字的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字,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让我们一起探索汉字的奥秘,并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瑰宝!。
汉字的来历故事(大全五篇)第一篇:汉字的来历故事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
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
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
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
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
比如鲁迅先生,他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
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门外文谈》。
也就是说,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
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
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仓颉造字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汉字创始人,被尊为“造字圣人”。
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
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
,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
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有趣的汉字故事有哪些作为汉字的使用者,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汉字,但你是否知道这些汉字背后隐藏着一些奇妙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有趣的汉字故事!1. “美”字的起源中国的古代神话中,有一位美女叫做嫦娥,她通过吃下长生不老药,成为了长生不老的仙女。
她非常美丽,因此在她的名字中,就使用了“美”这个字。
后来这个字逐渐扩展到表示一切美好的物品、景象等。
2. “开”字的发展“开”字最早的形态是“开口”,它的下部是一个口字,表示启发、引导。
后来逐渐转变为“开门”、“开场”,表示开启、开始。
现在我们说的“开心”、“开朗”等都源于“开”的这一起源。
3. “福”字的谐音“福”字的谐音是“富”,因此在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福”字,希望招来好运、财富。
但有趣的是,在某些方言中,“福”字的发音与“符”字相似,因此有些人会将“福”字倒贴,来避免与“符”字相撞。
4. “爱”字的构成“爱”字由左右两个部分组成,左边的部分是“爫”,表示手的动作,右边的部分是“心”,表示情感。
因此,“爱”字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行动的汉字。
5. “客”字的来源“客”字的原始形态是“客气”,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客人”、“旅客”等含义。
有趣的是,在古代,客人常常经过长途跋涉才能来到目的地,因此我们现在用“远路”来表示来访或表示要出远门。
6. “龙”字的传说中国文化中的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神兽,有着保家卫国、降雨感应的重要意义。
因此,“龙”字通常被视为好运和祥瑞的象征。
据说,古代的一位皇帝曾经梦见一条巨龙钻进自己的床榻下,于是他下令在床榻的下面刻上“龙”字,以表示龙的神奇和尊贵。
7. “山”字的象形意义“山”字的构造和实际的山体形状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象形文字。
根据《说文解字》,山的本意是指山体或峰巅。
但是,这个字的含义逐渐扩展到表示王国、国度等。
8. “漫”字的起源“漫”字最初是用来描述水流的,表示水波迟缓而缓慢地远离岸边。
一些汉字来历的小故事
导读: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
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
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
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
这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
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从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国考古工作者多次发掘了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发现了早在6000年左右半坡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劾划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术作品。
半坡人的刻划符号多保留在彩陶上,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国文字。
近年来,中国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处遗址里发现了一批墓葬(距今已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在一些
陶尊上各刻有一个图象文字,共发现了10多个单字。
这些文字是按
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所以称为“象形字”。
字体的结构与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
因此,“象形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征。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
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
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
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
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
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
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
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
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
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
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
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
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
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
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一些汉字来历的小故事】
1.关于汉字来历的小故事
2.关于汉字的来历的小故事
3.汉字的来历故事
4.汉字的来历的故事
5.关于汉字的来历与故事
6.汉字来历的故事讲解
7.关于汉字来历的故事
8.汉字的来历故事
上文是关于一些汉字来历的小故事,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