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旧七大手法
- 格式:doc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9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QC旧七大手法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SPC)。
QC新七大手法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亲和图)、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网络图法。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 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品管七大手法品管七大手法又称新旧QC七大工具(手法),由日本总结出来。
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
旧QC七大手法偏重于统计分析,针对问题发生后的改善,新QC七大手法偏重于思考分析过程,主要是强调在问题发生前进行预防。
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
除了新旧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
品管七大手法是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初级统计管理方法。
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直方图、排列图、检查表、层别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
其实,质量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之上的组织性的质量管理;二是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的质量控制。
组织性的质量管理方法是指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人员工作方式的角度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之上,主要内容有制定质量方针,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QC小组活动,各部门质量责任的分担,进行质量诊断等。
数据分层法检查表是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原因分析的一种工具,其格式可多种多样,这种方法虽然较单,但实用有效,主要作为记录或者点检所用。
数据分层法就是将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因为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困素区别开来,则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
数据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多种方式进行。
例如,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进行分层,按使用设备的种类进行分层,按原材料的进料时间,按原材料成分进行分层,按检查手段,按使用条件进行分层,按不同缺陷项目进行分层,等等。
数据分层法经常与上述的统计分析表结合使用。
数据分层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处理相当复杂的资料,就得懂得如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地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旧品管七大手法口诀:检查集数据柏拉抓重点散布看相关鱼骨追原因分层作解析直方显分布控制找异常1.检查表1.1定义: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也称之为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组成要素1.确定检查项目;2.确定检查的频度;3.确定检查的人员。
1.2种类1.2.1记录用查检表目的是用来收集数据资料,做进一步统计整理用。
作法是将数据分类为数个项目别,用符号、划记或数字记录的表格或图形。
制作步骤①决定所要收集的数据及希望把握的项目;②决定查检表的格式;③记入记号并整理成数次分配表。
1.2.2点检用查检表目的是确认检核作业过程中的状况,以防止作业疏忽或遗漏。
其主要功用在于确认作业执行、设备仪器保养维护的实施状况或预防事故发生,以确保使用时安全。
制作步骤①将需要点检的项目逐一列举出来,并空出要记入记号的空栏;②检点有顺序要求的需注明编号;③必须检点的项目,尽可能分类层别。
1.3查检表制作应注意的事项1)明确制作查检表的目的;2)决定查验的项目;3)决定查验的频率;4)决定查验的人员及方法;5)相关条件的记录方式,如作业场所、日期、工程等;6)决定查验表格式;7)决定查验记录的方式;如:正、+++、√、◯、△。
1.4检查表记载的项目5H1W1标题:目的何在 What2对象、项目:为什么 Why3人员:由谁做? Who4方法:何种方法? How5时间:什么时间?时间间隔多久? When6制程别、检验别:在什么地点?什么场所? Where7结果的整理:合计、平均、统计分析8传迁途径:谁需要了解?要报告给谁?1.5检查表的应用检查表制作完成后,要让工作场所的人员(使用者)了解,并且做在职训练,而在使用查验表时应注意下列事项并实时反映。
1、搜集完成的数据应立即使用,并观察整体数据是否代表某些事实?2、数据是否集中在某些项目,而各项目间的差异为何?3、某些事项是否因时间的经过而有所变化?4、如有异常,应马上追究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品管旧七大手法1.概述现代企业专门重视治理,但只有将治理.改善.统计方法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连贯运用,才能在整体上发挥成效,今天所讲的QC手法确实是如何灵活运用统计方法来发觉咨询题,分析咨询题,达到解决咨询题,改善质量目的的方法.QC手法最初显现于日本,日本之因此在战后迅速崛起,与日本企业重视质量是紧密相关的,日本货质量好是世界公认得,日本的品保手法就成了世界研究和效法的对象.日本企业发明的QC七大手法所应用的统计方法都专门简单,但专门有效,接下来我们就来掀开她的奇异面纱……2.QC七大手法浅讲(1).依照事实与数据发言----图表(Graph),检查表(Checklist),散布图(Scatter Diagram)(2)分析缘故与结果的关系,以探讨潜在性的咨询题----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agram)(3).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独用平均数来考虑,应了解事物都有变差存在,须从平均数与变异性来考虑----直方图(Histogram),操纵图(Control Chart)(4.)所有数据不可能仅考虑平均,须从数据来龙去脉,考虑适当分层----层不法(Stratification)(5).并非对所有缘故都要采取措施,而是先从阻碍较大的2~3项来采取措施,即所谓重点治理----柏拉图(Pareto Diagram)检查表(Check List)1.定义:检查表是使用简单且易了解的标准化表格或图形来记录数据或点检提供量化分析或比对检查,2.分类:(1).记录用检查表(2).点检用检查表3.检查表制作的注意事项1)明确制作目的2)决定检查的项目3)决定检查的频率4)决定检查人员及方法5)相关条件的记录方式,如:场所,时刻,工程……6)决定检查表的格式7)决定检查记录的符号4.检查表的制作方法1):点检用检查表的制作方法(1)列出每一需要检查的项目(2)非列不可的项目是什幺?(3)有顺序要求时,注明序号,依序排列(4)如可行尽量将机械类不.人员,工程不……等加以分开,利于分析(5)先用用看,如有不符需求处,加以改善后,才正式付印2)记录用检查表的制作方式(1)决定期望把握的项目和所要收集的数据(2)决定检查表的格式(3)决定记录的符号(4)决定收集数据的方法5检查表记录的项目(1)标题:目的是什幺? WHA T(2)对象.项目:为什幺? WHY(3)人员:由谁作?. WHO(4)方法:何种方法? HOW(5)时刻:何时?频率? WHEN(6)过程类不,检查站:何地? WHERE(7)结果整理:(8)传送途径:谁要了解?要报告给谁?6.检查表的制作注意事项(1).并非一开始就要求完美,可先行参考他人的示例,仿照出新的,使用时有不理想再作改善(2).越简单越好,容易记录,看图,以最短的时刻将现场的资料记录下来(3).一目了然,检查的事项应该清除陈述,使记录者在记录时能明了所记录的内容(4).以Team Work的方式,大伙儿集思广益,切忌不可遗漏重要项目(5)设计可不能让使用者记录错误的检查表,以免阻碍统计分析的真实性层不法(Stratification)1.定义:为区不我们所收集的数据中,因各种不同的特点儿对结果产生阻碍,而以个不特点加以分类.统计,此类统计分析的方法称为层不法2.层不的分类1)部门不;2)过程区域不:3)操作员不;4)机械.设备不;5)作业条件不;6)时刻不;7)原材料不;8)测量(人.法.设.环……)不;9)检查(人.法.设.环……)不;10)环境.气候不;11)地区不;12)制品不;13)其它……3.层不法的实施步骤1).选定调查的对象2).设计收集资料的窗体3).设定资料的收集点并培训职员如何填写窗体4).记录及观看所得的数据5).整理数据,分类绘制应有的图表6).比较分析与最终推论4.层不法使用注意事项1).第一确定分层的目的2).检查表的设计应该针对所怀疑对象而设计3).数据的性质分类应该清晰详细记载4).依各类可能缘故加以分层,以找出真正缘故5).分层所得结果应该与计策相连接,并付诸实际行动5.层不法的运用方法对QC手法上的图表均可运用层不法加以分类对比分析1)推移图的层不2)直方图的层不3)操纵图的层不4)柏拉图的层不5)特性要因图的层不6)散布图的层不6.实例特性要因分析图(Characteristic Diagram)1.定义:所谓特性要因图确实是当一个咨询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缘故)的阻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2.特性要因图的分类1)缘故追求型2)计策追求型3.如何绘制特性要因图1)确定特性2)绘制骨架3)大略记载各类缘故4)依据大要因,找出中要因5)要更详细列出小要因6)圈出最重要得要因7)记载所依据的相关内容4.绘制时注意事项1)特性注明”为什幺”才会激发联想2)特性的决定不能使用含混不清或抽象的主题3)收集多数人的意见,可运用脑力激荡原则4)层不区分5)无因果关系的,不予归类6)多加利用过去收集的资料7)重点应放在解决咨询题上,并依结果提出计策,方法依5W2H8)以事实为依据9)依特性要因图分不制作不同的特性要因图5.特性要因图的应用1).改善分析用2).制定标准用3).治理用4).质量治理方法导入及培训5).配合其它方法活用,更能得到成效6范例:鱼骨图柏拉图(Pareto Diagram)1.定义:依照所收集的数据,按不良缘故,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大比率的缘故,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2.柏拉图的制作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2).决定收集项目的期间3).依数据分类项目不,作数据整理,并作统计表4).记入图表用纸并依数据大小排列画出柱状图5).绘累计曲线6).绘累计比率7).记入必要的事项(目的.期间.工程.人员……)3.柏拉图的应用1).作为降低不合格的依据:A.全体不合格有多少?B.各种不合格占多少?C.降低那些不合格可将全体不合格率降低70%~80%以上.(真正阻碍不合格的大缘故只2~3项,只要对2~3项要紧缘故把握住,整个不合格就减掉大半了.2).决定改善目标,找出咨询题点3).确认改善成效4),应用于挖掘现场的重要咨询题点5).用于整理报告或记录6).可作不同条件的评判7).验证或调整特性要因图8).配合特性要因图使用4.能够整理成柏拉图的数据有:1品质方面;2:时刻方面—效率;3:营业方面;4:成本方面;5:交通方面;6:安全方面;7:选举方面;8:治安方面;9:医学方面5.范例柏拉图操纵图(Control Chart)1.定义:操纵图是一种以实际产品质量特性与依过去体会所研判的过程能力的操纵界限比较,而以时刻顺序表示出来的图形2.操纵图的原理1)质量变异的形成缘故:一样在制造过程中,不管是多幺周密的设备.环境,他的质量特性一定都会有所变动,绝对无法作出完全一样的产品,而引起变动的缘故可分为俩种,一种为偶然缘故(不可幸免得缘故,非人为得缘故,共同性缘故,一样性缘故,是属于操纵状态的缘故);一种为专门缘故(.可幸免得缘故,人为得缘故,专门性缘故,局部缘故等,不可让其存在,必须追查缘故,采取必要的行动,使过程复原正常操纵状态,否则会造成专门大的缺失)2)操纵界限的构成:操纵图是以常态分布中的三个标准差为理论依据.中心线为平均值,上下操纵界限为平均数加减三个标准差的值,以判定过程中是否有咨询题发生3.操纵图的种类1)计量值操纵图***2)计数值操纵图4.操纵图的绘制(X-bar—R)1).先行收集100个以上的数据,依测定的先后顺序排列2).以2~5个数据为一组,分成20~25个组3).将各组数据计入数据表字段内4).运算各组的平均数X-bar5)运算各组的极差R6.运算总平均数7).运算极差的平均数8).运算操纵界限9).绘制中心线及操纵界限,并将各点点入图中10).计入其它有关事项11).检查:制程是否在管制状态下;检讨制程能力操纵图的判定1)操纵状态的判定(1)多数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邻近(2)少数点子落在操纵界限邻近(3)点子的分布与跳动呈随机状态,无规则可寻(4)无点子超出操纵界限外2).可否延长操纵界限作为后续过程操纵的研判基准(1)连续25点以上显现在操纵界限内(2)连续35点中显现在操纵界限外的点子不超过1点(3)连续100点中,显现在操纵界限外的点子不超过2点3)检查判定的原则(1).应视每一个点子为一个分配,而非单纯的点(2)点子的变化代表过程的变化,(3)专门的一样检定原则A:3点中有2点在A区或A区以外(2/3A)B: 5点中有4点在B区或B区以外(4/5B)C:连续6点上升(下降)(6连串)D:有8点在中心线的俩侧,但C区并无点子(8缺C)E:连续9点在C区或在C区以外(9单侧)F:连续14点交互一升一降(14升降)G:连续15点在中心线上下俩侧的C区(15C)H:有一点在A区以外(1界外)5实例:直方图(Histogram)1.定义:直方图是将所收集的测定值特性值或结果值,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内所测定值依显现的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起来的图形(也叫柱状图)2.讲明名词1).次数分配:将许多数据按期差异的大小分成若干组,在各组内填入各值的显现次数2).相对次数:各组显现的次数除以全部次数3).极差(R):最大值减去最小值4).组距(h):极差/组数=组距5).算术平均数(X-bar):数据总和除以数据总数6)众数(M):次数分配中显现次数最多的值7).组中点(m):一组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3直方图的绘制:1).收集数据并记录(超过50个)2).找出最大与最小值3).求极差4).决定组数:k=1+3.32logN6)求各组上限与下限1)求组中点2)作次数分配表3)制作直方图4.常见直方图形状1).正常形2).缺齿形3).切边形4).离岛形5)高原形6)双峰形7).偏态形5.直方图的应用1).运算过程能力2).运算不合格率3).观看分配形状4).用以制定规格界限5)与规格或标准值比较6).调查是否混入俩个以上的不同群体7).研判设计时的操纵界限可否用于过程操纵7.过程能力:运算CPK与PPK散布图(Scatter Diagram)1.定义:用来表示一组成对数据是否有相关性2.散布图的作用1)能大致把握缘故与结果之间是否有关联及关联程度如何2)能检验离岛现象是否存在3)缘故与结果关联性高时二者可互为替代变量3.散布图的制作方法1).收集资料(至少30组以上)(成对数据)2).找出数据中最大与最小值3).预备坐标纸,划出纵轴.横轴的刻度,运算组距4).将各组对应数标示在坐标上5).须填上资料的收集地点.时刻.测定方法.制作者等项目4散布图的应用1).正相关2).负相关3).不相关4).弱正相关5).弱负相关总结以上所讲的七种手法可独立使用,也可与其它方法混合起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