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 格式:ppt
- 大小:8.82 MB
- 文档页数:169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1.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锤炼高尚品格的重要途径。
2.私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蔽性;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3.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5.社会道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6.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要求,体现这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助人为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7.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功德: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8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9.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0.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11.如何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12.如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13.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14.(1)婚姻:只有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家庭: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教案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课程导入:随着文明的发展进步,现代社会逐渐形成三大生活领域:家庭生活、职业生涯与公共空间。
在个人进入不同的生活领域后,便以相应的身份和角色,享受社会权利,承担社会义务。
本章将重点探讨公共空间、职业和家庭生活中,个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公德、职业素养和家庭美德,从而在道德的引导下,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获得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职业、事业的成功。
第一节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应的三大道德领域: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以案论理:公共秩序对公共生活的意义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就是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配搭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基本特征是: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
(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图片展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这是关于社会公德基本内涵的准确概括。
试问:我们校园里的大学生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不够好?怎样才能做好?(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讨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也需要道德吗?图片展示网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得出结论: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做为重要条件,而且也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社会公德的内容,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积极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教育大学生认真对待爱情,文明恋爱,处理好爱情与友谊、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文明恋爱;做道德的守护者。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演示,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时数:3课时五、教学内容问题一: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问题二:大学生应确立怎样的恋爱观?问题三: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六、教学过程:问题一:当你在教室里准备静心学习时,却有人高声喧哗、打闹;当你在宿舍就寝时,却有人将音响声音调大;当你正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进餐时,有人在你面前吐痰,你是什么感受?一、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
列宁曾经说过,即使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存在着“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化的要求就越高。
公共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在这些要素中,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不仅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要受到影响,社会的生产活动也无法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