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5
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内容秋冬季是传染病高发的时期,各种病毒和细菌在寒冷的气候下更容易传播,因此秋冬季的传染病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措施、常见传染病的防治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预防措施1. 注意室内通风。
秋冬季室内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容易造成病原体在空气中滞留,因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病菌的能力,有助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3. 做好个人卫生。
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是预防传染病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尤其是在接触动物、垃圾、公共场所后,要及时用肥皂洗手,并用流动的水彻底冲洗干净。
4.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秋冬季节身体抵抗力下降,饮食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摄入,提高身体免疫力。
5. 避免接触禽类和野生动物。
禽类和野生动物是传染病的潜在媒介,尽量避免接触,以免感染病菌。
二、常见传染病的防治1. 流感流感是秋冬季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乏力等。
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对于易感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更应及时接种疫苗。
2.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秋冬季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包括感冒、咽炎、支气管炎等。
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关键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易感染的部位。
3. 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痢疾、腹泻等,常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保持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注意饮食中的水源卫生,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4.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其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
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三、个人卫生习惯1.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以防止病菌通过手部传播给他人。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随着时间推移,天气变冷、气候干燥,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麻疹、肺结核、伤寒、痢疾、甲型肝炎。
所以每同学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轻者影响研究和生活,重者可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
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
本病好发于冬季,人群普遍易感。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3.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早期被称为猪流感。
人群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
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等,有些还会出现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最明显症状是,体温突然超过39度,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
如果个体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加上自身免疫力低的话,患者一旦感染,会直接引发很多并发症,甚至于危及生命。
4.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
临床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
5.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沾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熏染。
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
多发生在冬末、初春季节。
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
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
接种水痘疫苗是防备这种沾染病的有效措施。
6.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学校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秋冬季节是传染病高发季,例如,呼吸道、肠道和虫媒传染病等都容易在秋冬季节发病,尤其是学校作为学生聚集地,如果发生传染病,不仅会对正常教课秩序造成阻碍,还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为此就要加大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力度,并做好防控工作。
一、秋冬季学校常见传染病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秋冬季节最为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其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原因是流感病毒。
被病毒感染上的患者一般会在3天左后的时间发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发热、头痛、流涕、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发热症状会持续3天左后的时间,还有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该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就可以传播,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发病,该病没有什么易感人群,任何人群都可能被感染。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属于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原因是脑膜炎双球菌。
感染上该病的患者通常会在初期出现和感冒类似的症状,等到病菌侵入到脑脊液后,则会出现头痛加重、颈部强直或昏迷休克等症状。
感染该病的患者或带有病菌的患者都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给其他人,感染该病后会在4天左右出现症状,小年龄段儿童是该病的易感人群。
1.麻疹感染麻疹病毒后的患者会在10天出现症状,通常经过10天的治疗就可以痊愈。
患上该病的患者在出疹前三天一般会出现高烧,还会伴随着咳嗽、流泪、口腔出现灰白色小点等症状,等到出现疹子后发烧度数还会上升,并会在全身大部分区域出现红色斑丘疹,等到疹子出现3-4天后,患者的体温会慢慢的下降,皮疹也会慢慢消失,最终在皮肤上留下一些棕色色素沉着。
感染该病的患者通过呼吸道飞沫就可以将疾病传播给其他人,但是染病患者痊愈后却很少有人再次感染。
没有感染过该病而且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是最容易感染的,其中6个月到5岁幼儿是最容易染病的人群。
1.水痘水痘患者的发病原因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患上该病毒的患者会出现中低发热,之后还会出现很多红色斑丘疹,并迅速发展为小水泡,这时的小水泡还是清亮的,但是经过24小时后就会变浑浊、容易破溃,然后从水泡中心位置开始变干并结痂。
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引言:在秋冬季节,人们往往易受传染病的侵袭。
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详细介绍。
第一章:流感1.流感的传播途径a.空气飞沫传播b.直接接触传播c.隔空接触传播2.流感的防治措施a.接种流感疫苗b.定期洗手c.避免接触源d.戴口罩e.改善室内通风3.流感的症状与治疗a.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等b.休息、充分饮水、合理饮食c.如症状严重,需就医治疗第二章:感冒1.感冒的传播途径a.空气飞沫传播b.直接接触传播c.隔空接触传播2.感冒的防治措施a.避免接触感冒患者b.手部卫生要求c.改善室内通风d.加强免疫力3.感冒的症状与治疗a.症状包括流鼻涕、咳嗽、喉咙痛等b.休息、充分饮水、合理饮食c.如症状严重,需就医治疗第三章:肺结核1.肺结核的传播途径a.空气飞沫传播b.接触传播2.肺结核的防治措施a.定期体检b.定期洗手c.改善室内通风d.避免与患者过度接触3.肺结核的症状与治疗a.症状包括咳嗽、乏力、体重减轻等b.严格按疗程用药c.遵守医嘱,定期复查附件:1.流感疫苗接种指南2.感冒常见药物介绍3.肺结核防治宣传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染病防治法:指国家制定的旨在防止传染病传播、保护公众健康的法律法规。
2.疫苗管理法:指国家制定的规范疫苗研发、生产、销售和接种的法律法规。
3.洗手规范:指按一定步骤正确洗手,以保证手部卫生,减少传染病传播的规定。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秋冬季天气变冷、气温变化较大、气候干燥,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有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
我们要充分认识传染病的危害,加强防意识,减少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让我们健康快乐每一天。
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染性极强,容易造成暴发流行。
通常表现为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出现咳嗽、咽痛、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
流感的预防措施:1、个人锻炼。
合理地安排一些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爬山、打球、练太极拳、做中华通络操等都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
2、充分休息。
人的休息和睡眠状况会直接影响抵抗力水平,所以任何活动都应适可而止,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熬夜,感到身体疲劳时要及时安排休息,保持精力充沛才有能力抵御外邪。
3、日常饮食。
合理安排饮食也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荤多素少、热量过高、脂肪过剩的饮食对人体非常不利,会使消化系统功能减退,身体抗病毒的能力下降,让流感病毒乘虚而入。
所以要合理安排饮食,均衡地搭配蛋白质、糖分、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各种有助于增强体质的营养素,还可以多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因为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饮食一定要规律,不可暴饮暴食。
另外,还要注意多饮水,因为上火后更容易招致病毒侵袭。
4、防寒保暖。
冷暖交替比较频繁的时候,人体由于无法适应剧烈的冷暖变化,抵抗力就会下降,易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
因此人们需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秋冬季节早晚都比较寒冷,更要特别注意,如早晚适当添加衣服,夜间睡眠时换厚被等,睡眠时室温度在18℃—22℃为宜。
另外,既有助于室保暖,又有利于杀菌消毒,应充分利用,保证室接受日光充分照射。
5、个人卫生。
个人卫生在预防流感的过程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流感病毒很容易通过手部接触表面沾有病毒的物品后再接触口鼻而感染,专家称约一半的流感发病就是通过手部接触患病的,所以勤洗手、保持手部的卫生十分重要,平时还应尽量避免用手接触眼睛、口鼻等。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随着时间推移,天气变冷、气候干燥,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麻疹、肺结核、伤寒、痢疾、甲型肝炎。
所以每个人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传染病可以造成身体健康的危害,轻者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重者可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
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教育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要勤晒衣服和被褥。
本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应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
本病好发于冬季,人群普遍易感。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①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②勤洗手,使用肥皂、洗手液或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③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⑤每天开场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⑥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⑦预防接种是减少流感危害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手段,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3.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早期被称为猪流感。
人群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最明显症状是,体温突然超过39度,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
如果个体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加上自身免疫力低的话,患者一旦感染,会直接引发很多并发症,甚至于危及生命。
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的。
只要积极作好预防,也是比较安全的。
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4.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
临床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
预防:①在儿童集体机构或人群密集处易形成流行,因而应少去公共场所。
②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儿童睡眠充足③患厌食症者应早治疗以增强自身免疫力④可服中药板蓝根冲剂,连服三天⑤采用减毒活疫苗皮内注射,是最为可靠的预防措施之一⑥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必须立即将其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
5.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
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
多发生在冬末、初春季节。
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
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6.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预防:①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6岁时各加强一次。
②被动免疫: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
③综合预防措施: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
在麻疹流行期间,应大力宣传患者不出门,医药送上门,集体机构加强晨检检查,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
7.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发热后1-2天出疹,皮疹初见于面部,可一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手掌心、足心一般无疹,出疹持续1-5天,一般3天。
多见于冬春季节,可造成流行。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患儿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
人群易感性:好发于1- 5岁小儿,除1岁以内婴儿不容易感染外,其余年龄越小,发病比例越高,成人偶见感染。
与饮食、药物、虫咬或肠道寄生虫等因素有关。
预防措施:预防风疹病毒的关键是减少与风疹病人面对面的接触,不要与风疹病人面对面地谈话。
孕妇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
预防重点在先天性风疹,因为孕妇在怀孕早期感染风疹后,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
先天性风疹的可怕之处是导致胎儿的多发性畸形和流产、死产,胎儿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同,畸形表现不一。
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
8.肺炎:多由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
婴儿和儿童的主要肺炎病原体是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成人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
人群易感性:免疫力低下者或患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肺病,心血管疾病,肝病,糖尿,肾病,脾切除或功能障碍,等等以及老年人等。
预防措施: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居室保持清洁,空气新鲜。
冬春季节,年老体弱者应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感染。
对老弱体衰和免疫机能减退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脾切除者,注射肺炎免疫疫苗。
疾病恢复期应避免淋雨、受寒、醉酒等诱发因素。
9.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肺结核主要是由开放性的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播的带结核杆菌的气溶胶通过呼吸道传播。
如果有以下症候可自我判断是否患上了肺结核:①周身无力,疲倦,发懒,不愿活动②手足发热,不思饮食,白天有低烧,下午面颊潮红,夜间有盗汗。
③发烧,体力下降,双肩酸痛,女性月经不调或闭经。
④经常咳嗽,但痰却不多,有时痰中带有血丝。
⑤大量咯血,胸背疼痛⑥高热。
凡有①-④项能对得上号者,应及时检查,可能是初期患病,只要抓紧治疗可很快好转;凡有⑤-⑥项对得上号者,病情已较重,应去医院拍片确诊,抓紧诊治。
预防措施:当你有原因不明的低烧、消瘦、乏力、咳嗽、盗汗,又没有查到其他病因,应迅速到医院查检、确诊。
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全程用药,疗程不得短于半年,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
休息、充分营养、适当户外活动、增强全身抵抗力,仍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条件。
病人在排菌期间应适当隔离,保护家庭成员和集体人群的健康十分重要,特别是保护儿童。
10.痢疾:是由感染痢疾杆菌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伴全身中毒等症状。
痢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发病率高。
痢疾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轻型、慢性痢疾和健康带菌者易被忽视。
传播途径以粪、口感染为主,卫生习惯不良的小儿易患本病。
预防痢疾,应做到以下几点: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滋生地,消灭苍蝇。
加强饮食卫生及水源管理,人人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变质和腐烂食物,不吃被苍蝇沾过的食物。
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抵抗力降低。
如何预防秋冬季传染病(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搞好室内外卫生,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
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四害。
(二搞好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食物;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蒸透;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生吃瓜果要削皮,喝开水不喝生水,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三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家和拿钱钞后要洗手的良好习惯。
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勤洗手、勤洗澡、常刷牙,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四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病人的食具、用具要严格消毒,粪便和排泄物更要用漂白粉等消毒处理。
(五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1、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尽可能避免与确诊的呼吸道患者接触。
2、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受凉。
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体容易侵入。
3、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锻炼,如早操、晨跑、气功、散步、游泳、太极拳等。
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平时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提供机体抗病能力。
4、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补充营养。
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解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要注意饮食均衡,保证每天适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多喝温开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湿润。
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秋冬季肠道传染病。
(六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疫苗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流脑等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