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太空移民不是梦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9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太空移民不是梦》教案鄂教版【三维目标】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感情;3、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课前预习】1.《太空移民不是梦》是一篇科普文章,你知道科普文章有些什么点吗? 2.通过阅读文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你认为太空移民会不会实呢?你有没有好的建议呢?3.运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步骤】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你知道科普说明文中的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吗?提示:科学小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短小性。
它讲的道理小,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产生作用等又是很大的。
它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之一瞬,旁征博引,广采杂收,尺幅千里,纵横驰骋,及时明快地反映科学上的新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
它像一个“快镜头”,摄取着科学大海上壮丽的浪花,其晶莹闪烁,小中见大,引人入胜。
它又像一首不讲什么道理的小诗,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知识性。
它要普及一定的科学知识,把科学王国里的最新信息传递给读者,内容的重心是在科学方面。
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严正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通过这具体的事例,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等规律。
文学性。
它要以优美的画面、富于诗意的形象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科学的内容。
它避免教科书式的平板、枯燥的说教,而常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故事、对话、清淡的散文形式,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思想性。
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启示,发人深省。
所写的自然科学内容,往往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科学,烘托出现实社会的一般,并给人一种现实的“社会感”。
2.本课需要积累的词汇:深邃:①幽深:庭院深邃。
②精深;深奥。
③深沉。
势在必行:行,做。
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尊崇:①尊敬推崇。
②庄严高大,用以形容庙宇、官阙等建筑。
③显贵。
驾驭: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
《太空移民不是梦》【三维目标】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感情;3、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课前预习】1.《太空移民不是梦》是一篇科普文章,你知道科普文章有些什么点吗?2.通过阅读文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你认为太空移民会不会实呢?你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3.运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步骤】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你知道科普说明文中的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吗?提示:科学小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短小性。
它讲的道理小,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产生作用等又是很大的。
它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之一瞬,旁征博引,广采杂收,尺幅千里,纵横驰骋,及时明快地反映科学上的新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
它像一个“快镜头”,摄取着科学大海上壮丽的浪花,其晶莹闪烁,小中见大,引人入胜。
它又像一首不讲什么道理的小诗,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知识性。
它要普及一定的科学知识,把科学王国里的最新信息传递给读者,内容的重心是在科学方面。
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严正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通过这具体的事例,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等规律。
文学性。
它要以优美的画面、富于诗意的形象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科学的内容。
它避免教科书式的平板、枯燥的说教,而常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故事、对话、清淡的散文形式,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思想性。
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启示,发人深省。
所写的自然科学内容,往往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科学,烘托出现实社会的一般,并给人一种现实的“社会感”。
2.本课需要积累的词汇:深邃:①幽深:庭院深邃。
②精深;深奥。
③深沉。
势在必行:行,做。
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尊崇:①尊敬推崇。
②庄严高大,用以形容庙宇、官阙等建筑。
③显贵。
驾驭: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
迄今:至今。
羁绊:(书)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太空移民不是梦》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感情3.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作者介绍卞毓麟,天文学家,科普作家,教授。
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在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工作至今。
是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天体物理学报》常务副主编。
从70年代开始,他一直活跃在科普第一线上,其科普著译已达300余万字。
曾先后获得中国科普作协、中国天文学会、北京市、北京天文学会等多方表彰,1996年在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被选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
他的治学和写作座右铭:分秒必争,丝毫不苟;博览精思,厚积薄发。
1976年卞毓麟从事天文研究工作的第十一个年头,也是从这一年起,卞毓麟开始了他的科普创作。
1977年,《科学实验》连载了卞毓麟的科普长文《星星离我们多远》此文新意迭出,因此一经刊出便受到读者的科普界的好评。
他在此基础上扩充改写的同名读物于1980年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并于1987年荣获中国科协、新闻出版署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同获此奖的另一篇千字短文《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于1987年被译成世界语,1988年起被收入全国统编初中《语文》课本,1989年被评为《北京晚报》“科学长廊”专刊十年优秀作品一等奖。
有关资料太空移民宇宙深邃,太空缥缈,令人神往。
古往今来,“上九天揽月”、移居“天上人间”,都是神话故事抑或科学幻想的永恒主题。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迈入太空时代。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漫步月球。
当前,人口增长、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我们的蓝色家园日益不堪重负。
科学家设想,为了摆脱危机,人类可以乘坐巨大的太空“诺亚方舟”离开地球,到宇宙空间去找寻出路。
21世纪中后叶,人类将在地球-月球-火星轨道附近,陆续兴建一批“太空港”,作为太空运输的中转站。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7《太空移民不是梦》教学设计鄂教版【三维教学目标】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感情;3、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感情2、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太空移民不是梦》是一篇科普文章,你还知道哪些科普文章吗?2、通过阅读文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你认为太空移民会不会实呢?你有没有好的建议呢?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卞毓麟,1943年7月生,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至1998年3月,1998年4月到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现任版权部主任,1999年4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兼职教授,现为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卞毓麟从事科普创作20多年,参与编著、翻译的科普图书有70余种,发表的科普文章约400篇,累计字数近400余万。
他的读者从刚识字的娃娃到非本行的科学家都有,读过《语文》课本中那篇饶有趣味的短文《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的中学生们,都能说出“卞毓麟”。
他的科普佳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色彩,如《恐龙•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等,无不描绘着科学与文化一个个闪光的交点。
他曾多次获得表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他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在1996年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他又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的称号。
2、科学小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短小性。
它讲的道理小,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产生作用等又是很大的。
它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之一瞬,旁征博引,广采杂收,尺幅千里,纵横驰骋,及时明快地反映科学上的新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