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禁毒教育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12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5篇【篇1】小学禁毒教育教案一、活动主题:抵制毒品参与禁毒主题班会教案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2、认识我们身边常见毒品的种类3、探究青少年成为吸毒高危人群的原因4、青少年如何学会自我保护,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三、活动方式:1、通过创设一个关于禁毒的访谈节目,让几个学生来充当嘉宾,教师充当节目主持,结合一些媒体素材2、学生讨论、发言3、禁毒相声小品表演4、教师小结归纳四、准备工作:开班会课前,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在学生中选出几个合适的人选扮演不同的角色,要他们熟知该角色应该掌握的资料;排练相声小品。
五、活动过程:(一)创设节目场景1、班主任主持带出节目主题,介绍嘉宾(生甲乙丙扮)2、观看《毒品不是儿戏》的专题节目3、针对我国青少年吸毒的严峻形势,请嘉宾(生甲扮)谈谈吸毒对于青少年的危害。
4、现场观众讨论“你对毒品的看法”5、请嘉宾(生乙扮)介绍常见的毒品种类6、请嘉宾(生丙扮)说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7、禁毒相声表演《清醒》8、介绍远离毒祸的十条“法宝”,并欣赏20***年香港禁毒活动的主题曲《不可一、不可再》(二)班主任小结归纳六、《毒品不是儿戏——禁毒主题班会课》教学实录一、设计活动节目的场景,师(主持人),生甲乙丙(特邀嘉宾)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今天我们将在这里进行一个名为“毒品不是儿戏”——禁毒专题节目。
那么,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来了三位禁毒方面的专家,他们分别是:公安局禁毒科的张警官、戒毒所的熊医生,还有社区服务中心的曹社工;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全体学生鼓掌)在节目的开始,先让我们来看一段短片。
【插播《毒品不是儿戏》专题节目】师:通过刚刚的影片,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现在青少年吸毒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那么到底吸毒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具体有哪些危害呢张警官,请您为我们说一下,好吗生甲(张警官):好,青少年吸毒的危害主要有四点。
五年级禁毒教育教案第一篇:五年级禁毒教育教案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3、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二、重点难点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学生的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2、吸毒毁灭家庭3、吸毒危害社会(二)、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B 毒品的危害;C 吸毒成瘾的途径;D 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在上网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四)、教师总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时刻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毒品这东西一碰都不能碰。
(五)、作业:写一篇禁毒宣传观后感500字以上第二篇:五年级二班禁毒教育教案五年级二班禁毒教育教案刘晓菊教学目的:教育学生认识毒品,远离毒品,提高防范毒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毒品知识;2、毒品的危害;3、面对吸毒人员,如何保护自己。
教学时间:2007年9月15日教学过程:一、从案例引出课题一个戒毒所的女医生掉进毒窟就不能自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千万别把生命当儿戏,千万别沾第一口!二、毒品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前面讲了王医生用自己的生命做了一个可悲、可叹又可笑的实验,猴子染上毒品后也力竭而死,可见毒品对人体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毒品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破坏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血液系统,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五年级禁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健康成长》单元《拒绝》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自觉抵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宣传海报。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模型和宣传海报,让学生对有直观的认识。
接着,讲述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危害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的危害,包括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让学生明白是一切美好生活的终结者。
3.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自觉抵制。
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情景剧表演(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所学内容编排情景剧。
通过表演,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拒绝,健康成长板书内容:1. 的危害个人:损害身体健康,影响学习和生活家庭:导致家庭破碎,亲人痛苦社会:破坏社会和谐,危害社会稳定2. 自觉抵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离,拒绝诱惑积极参与禁毒宣传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禁毒宣言要求: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的认识,以及如何自觉抵制。
答案:是人类的公敌,它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阻碍我们的成长进步。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深知的危害,决心自觉抵制,健康成长。
2. 作业题目:家庭禁毒公约要求:与家人一起制定一份家庭禁毒公约,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共同认识到的危害,明确家庭禁毒的责任和义务,提出具体的禁毒措施。
答案:家庭禁毒公约1. 我们家庭成员共同认识到的危害,决心抵制,维护家庭幸福。
2023远离毒品主题教案七篇2023远离毒品主题教案(精选篇1)一、教育目标:1、了解毒品知识,增强学生禁毒意识,提高学生自觉抵御毒品的能力;2、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从而自觉远离毒品,自觉抵制毒品,学会自我保护;3、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重点: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形式深刻认识安全、法制、禁毒的重要意义,增强安全、法制、禁毒意识。
教育难点:1、充分认识安全、法制的重要意义。
2、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
二、活动方式: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 学生讨论; 创设情景;老师小结归纳。
准备工作:1、观看有关法制教育、安全事故等专题教育的vcd,并让学生查找资料并准备发言稿。
2、准备学习资料《远离毒品,关爱生命》。
3、开展“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禁毒教育五个一系列活动,即读一本关于禁毒教育的书,听一场禁毒禁烟教育讲座,看一部禁毒教育片,参观一次禁毒教育图片展览,书写一篇法制禁毒教育心得体会。
4.准备“远离毒品,关爱生命”禁毒签名横幅、小品等。
教学理念:1、以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交流,始终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地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不断地提高创造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评价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2、以问题教学模式为主,以学定教。
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探究、发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3、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资料由教师学生共同准备,教学尽量活动化、趣味化和直观化,以求完成“目标高,立意新,内容实,形式活,效果佳”的教学优化效果。
三、教学过程:一、教师开场白导入课题:注重安全法制教育,杜绝毒品危害(一)禁毒教育同学们知道6月26日是什么日子 ? 学生回答:国际禁毒日1、以聊天的形式引入,然后展示一系列精美的图片,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放松心情,活跃课堂气氛,为下面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
禁毒班会课教案(9篇)禁毒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篇一为加强校园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深入了解禁毒常识以及毒品的危害,树立防毒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潜力。
我班组织开展了主题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教育活动。
透过禁毒宣传班队教育活动,使学生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坚决做到不与吸毒的人交朋友,真正从行动上拒绝毒品。
认识到只有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才能创造完美的未来。
一、活动目的:1、使同学了解毒品对社会、家庭、个人的危害,从而珍惜宝贵的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2、激发同学的社会职责感,使每位同学以后对有关毒品的言行等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二、活动准备1、同学查找毒品相关历史资料、毒品危害的资料以及禁毒法的相关资料。
2、负责讲解的同学把收集的资料作成幻灯片展示,全班一齐讨论。
三、活动过程导入:一百多年前,林则徐为什么要进行硝烟运动此刻白色恶魔依然危害着人类,请看下列几组数字: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1991年为14.8万,1996年上升到52万,1999年为68.1万,2000年达86万,2002年底达100万人,2003年已达105万人。
1999年全国涉毒的县(市、区)达2081个,2002年达2148个县市(区)。
据统计,9月底,我市吸毒人员登记在册的有31191名,其中温州市占全省的53%。
而且,吸毒人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75%。
那么什么是毒品请学生把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__)、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构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__、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
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
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有一位吸毒者这样形容毒品害人的感受,他说:“都说地狱有18层,谁要是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死后就会被打入18层地狱,受尽下油锅、割舌头、挖眼睛、掏心窝等酷刑,永世不得再生。
五年级禁毒主题教育课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健康成长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二、教学重点:1. 的危害。
2. 如何抵制。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了解的危害。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的危害。
3. 游戏法:通过游戏,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
4. 观看视频法:观看禁毒教育视频,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五、教学内容:1. 的危害:介绍的种类、危害以及对身体、心理的影响。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的危害。
3. 如何抵制:讲解如何抵制的诱惑,自觉抵制。
4. 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5. 禁毒宣誓:组织学生进行禁毒宣誓,表达自觉抵制的决心。
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的危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的危害,让学生了解的严重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的危害。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的认识和防范方法。
5. 游戏环节:设计禁毒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何抵制的诱惑。
6. 观看视频:播放禁毒教育视频,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7. 法律法规:讲解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8. 禁毒宣誓:组织学生进行禁毒宣誓,表达自觉抵制的决心。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3. 游戏环节:评价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抵制的决心。
4. 观看视频:观察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的反应,了解学生的防范意识。
5. 禁毒宣誓:检查学生的禁毒宣誓内容,确保学生理解并自觉抵制。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禁毒志愿者或警察来校进行禁毒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的危害。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学设计五年级(一)班教学目标:1、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
2、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
教学重难点:1、知道什么是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
2、知道怎样预防毒品,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禁毒公益广告导入:1、师:同学们,通过这个广告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畅谈自己看到的。
二、认识毒品:1、课件出示:罂粟花师:同学们,看,这花美不美?师: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对,它的名字叫罂粟。
有人说罂粟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但就在它美丽的外表下流出的却是罪恶的浆液。
使多少人为之失去了如花的生命。
出示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毒品,说一说吸食这些毒品的危害。
师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了解毒品的危害请欣赏小品《毒招》。
通过小品你看懂了什么?学生发言。
课件出示吸食毒品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说感受?学生交流、讨论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学生发言。
假如有人向你提供毒品时,你会怎么做?学生发言。
7、课件出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8、师带领学生读宣誓词。
我要一直努力的加油活着,人活着就好象使用电池一样•什么时候电池没电了,•生命也就停止了•可是电池用光了还可以交换呀•生命却不可能来的那么简单•为什么在我们那么珍惜生命的同时•有些人还要自己去舍弃它呢•看到那样的人真让人感到悲伤•生命是多么的宝贵呀•那是神赐予我们的宝物•直到生命疲倦为止三、班主任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
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向告诉大人或报警,不能置之不理,因为禁毒、防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五年级禁毒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五年级禁毒教案Fpg淤泥二小五年级禁毒教案班主任:黄爱琴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の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の危害性。
情感觉悟目标: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の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能力目标: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の意识和能力2、运用网络查找资料の能力要求学生围绕进制下列内容搜集资料A毒品の种类;B 毒品の危害;C 吸毒成瘾の途径;D 吸毒成瘾の原因,如何预防;E 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の有关条款。
网址提供:3、结合社会现象の理论联系实际の能力和分析能力二、重点难点1、认识毒品及毒品の危害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三、教学方法观看VCD谈观后感上网查找资料及讨论总结四、教具FpgFpg 多媒体网络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学生の观看VCD《毒魔缠身》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の危害激发学生学习の兴趣。
教师总结毒品の危害1、吸毒摧残人生对身体の危害自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2、吸毒毁灭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3、吸毒危害社会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二)、进入专门の禁毒网,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
A毒品の种类;B 毒品の危害;C 吸毒成瘾の途径;D 吸毒成瘾の原因,如何预防;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の有关条款。
网址提供:青少年远离毒品网北京禁毒在线广东禁毒网湖南禁毒网(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在上网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の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の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の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の影响。
五年级远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健康成长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1. 的定义和种类2. 的危害3. 防范的方法4. 法律法规5. 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1. 的危害2. 防范的方法3. 法律法规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的危害、法律法规等内容。
2. 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认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一、的定义和种类1. 的定义:是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性的物质。
2. 的种类:鸦片类、大麻类、可卡因类、致幻剂等。
二、的危害1. 对身体的危害: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
2. 对心理的危害:会导致依赖、成瘾,使心理素质下降。
3. 对社会的危害:会导致犯罪、家庭破裂、社会不安定。
三、防范的方法1. 自觉抵制:遇到,要坚决拒绝,不沾染。
2. 谨慎交友:不与吸毒、贩毒人员交往。
3. 了解信息:关注禁毒资讯,提高防范意识。
四、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犯罪进行严厉处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吸毒、贩毒等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禁毒工作方针、政策。
五、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禁毒展览,了解的危害。
2. 开展禁毒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抵制。
3. 制作禁毒手抄报,宣传禁毒知识。
4. 开展禁毒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禁毒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危害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对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意见。
3. 学生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五年级远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健康成长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认识,遵守法律规定,拒绝。
二、教学重点1. 的危害性2. 如何抵制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2. 案例分析3. 小组讨论4. 视频播放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危害案例及视频资料3. 小组讨论问题清单4. 学生手册或作业本教案内容:第一课时:认识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危害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问题。
2. 学生分享对的认识和看法。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教师讲解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3. 小组讨论:如何识别和防范侵害?三、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2. 教师强调远离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时刻保持警惕。
第二课时:抵制,健康成长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学生分享对危害的感悟。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抵制,包括自我防范、拒绝诱惑、寻求帮助等方法。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抵制的理念。
3. 案例分析:身边人抵制的成功经验。
三、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2. 教师强调依法自律,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抵制。
第三课时:法律法规,守护成长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违法行为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法规。
2. 学生分享对法律法规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教师讲解与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明确违法行为的后果。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依法抵制的意义。
3.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法律法规防范侵害?三、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2. 教师强调依法自律,自觉抵制,守护健康成长。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五年级禁毒主题班会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健康成长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1. 的危害性。
2. 如何抵制。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禁毒宣传材料。
3. 教学视频或动画。
二、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的定义和种类,引发学生对的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的理解和看法。
步骤二:学习危害(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视频或动画,详细介绍的危害,包括对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影响。
2. 学生讨论的危害,分享自己的感受。
步骤三:学习如何抵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抵制,如拒绝、远离、报告违法行为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如何抵制的经验和方法。
步骤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2. 学生讨论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重点内容,强调的危害和抵制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的危害,提高全家人的防范意识。
2. 学生写一篇关于抵制的日记,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危害的认识程度。
2. 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班会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禁毒展览,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的危害。
2. 开展禁毒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举办禁毒主题的黑板报比赛,提高学生对禁毒的宣传意识。
最新五年级禁毒教育优秀教案1、毒品的认识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毒品,知道其危害,并能自觉预防.教学重点:认识常见毒品,了解危害.教学难点:了解毒品的危害,并能自觉抵制教学准备:宣传短片及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毒品的定义和范围毒品,通常指能使人成瘾的药物,种类很多,各国因其流行的种类不同而设定其范围.我国在1990年12月28日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根据当时的情况将毒品定义为"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国际禁毒公约将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两大类进行国际管制,它们有时候被统称为"精神活性药物".这些药物如果滥用即是毒品.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条件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从社会属性讲,如果为着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时的药品就成为了毒品."毒品"、"吸毒"是我国的习惯讲法,而国际上习惯只讲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二、认识毒品人们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6、7世纪传入中国.从很早时候开始,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与生产.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会有鸦片的出现.作为一种商品,它既有使用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药品,它既有医疗使用的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全国人大党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第一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被称为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我国是一个曾遭受毒品严重危害的国家,历史上的毒祸曾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几乎使中国陷入亡国的境地.今天,毒品死灰复燃,再次向我们发起了挑战.由于毒品在我国死灰复燃的时间相对较短,预计毒品的蔓延还将有一段发展时期.三、毒品知多少?毒品一般是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成瘾性的药品.根据1990年12月28日我国第7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明确规定毒品为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现简介如下.鸦片又称阿片.为罂粟未成熟果实的浆汁干燥而成,可用于治疗疼痛及止泻等.其提取物吗啡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几乎对一切剧痛均有效.将吗啡进一步加工,即可得到臭名昭著的海洛因,俗称白粉.以吗啡为例,若连续应用两天左右,每4小时1次,即可成瘾,停药后会产生一系列痛苦的反应.罂粟壳俗称大烟壳,为罂粟的干燥果壳.它原是一味中药,可用于治疗久咳、久泻、脱肛、便血及胃痛等症,但不宜多服、久服,否则容易成瘾.某些见利忘义的摊主、饭店经理竟将它放在火锅内或牛肉汤中煮汁,让顾客上瘾,以招徕“回头客”.此属违法犯罪行为.大麻是一种草本植物,也曾作过药用,它的雌花与树脂则为含有大麻素的毒品,少量食用可使人产生一种梦幻感,看到的物体变得鲜艳明亮,具有很强的引诱力.成瘾后会使人惊恐或产生攻击行为.可卡因从古柯树叶中提取的一种局部麻醉药,常用于手术麻醉,一旦成瘾,会因幻觉而自残,如感到有许多虫子在皮肤内骚动,不堪忍受,于是不惜用刀将皮肤切开,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或产生迫害、嫉妒妄想,以致用暴力进行“报复”.此外,“冰毒”、致幻剂、苯丙胺类兴奋剂(如摇头丸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也属于毒品之列.2、吸毒的危害教学目标: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犯罪.教学重点:了解吸毒的危害.教学难点:了解毒品的危害,并能自觉抵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1、吸毒对社会的危害(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2、吸毒对身心的危害(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3、吸毒对人体的三大危害(1):身体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身体依赖性: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2):精神依赖性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这是许多吸毒者在一而在、再而三复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医、药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3):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我国目前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属于阿片灯药物.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阿片受体,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人在吸食海洛因后,抑制了内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种戒断反应的痛苦,反过来又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冰毒和摇头丸在药理作用上属中枢兴奋药,毁坏人的神经中枢.3、珍惜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情感觉悟目标: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能力目标: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2、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3、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教学难点: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世界禁毒日:1、每年的6月26日是什么日子?2、你知道为什么要设立世界禁毒日?二、什么是毒品:1、观看资料片,了解毒品的种类:各类毒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将毒品分为六大类:吗啡型药物(包括鸦片、吗啡、可卡因、海洛因和罂粟植物等)是最危险的毒品;可卡因、可卡叶;大麻;安非它明等人工合成兴奋剂;安眠镇静剂(包括巴比妥药物和安眠酮);精神药物,即安定类药物.2、毒之花——罂粟花:罂粟原生于地中海东部山区及小亚细亚埃及等地.在古埃及,罂粟被人称之为“神花”.古希腊人为了表示对罂粟的赞美,让执掌农业的司谷女神手拿一枝罂粟花.古希腊神话中也流传着罂粟的故事,有一个统管死亡的魔鬼之神叫做许普诺斯,其儿子玛非斯手里拿着罂粟果,守护着酣睡的父亲,以免他被惊醒.罂粟属草本植物,一般秋种夏收,高4尺至5尺,叶大而光滑,花大而艳丽,有红、黄、白、粉红、紫等色.在美丽的花朵下却蕴藏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阿片.阿片是植物罂粟未成熟的果实被刀割后流出的汁液,二三天后,这种牛奶状乳胶逐渐变干,颜色由白变黑,这就是鸦片.公元一六二四年,即明朝天启年间,荷兰人把鸦片和烟草混合吸食的方法传入中国内地,鸦片传播开来.多少年来,人们出自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和对快乐的追求,千方百计的寻求着解除肉体、精神痛苦的药品,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在带给人类短暂的虚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痛苦.三、毒品的危害1、吸毒摧残人生对身体的危害、自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2、吸毒毁灭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3、吸毒危害社会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四、如何预防:1、吸毒成瘾的途径:2、吸毒成瘾的原因:3、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五、想和做:1、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2、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3、我们在交友、选择活动场所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4、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时候,你该怎么做?5、小结:根据你们的回答,老师概括出五个方法:(1)直截了当——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2)金蝉脱壳——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3)主动出击——立刻提出反建议.(4)秘密报案——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5)及时告知师长——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六、教师总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也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这东西一碰都不能碰.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向告诉大人或报警,不能置之不理,因为禁毒、防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时刻记住:“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学后记:4、远离毒品从小做起教学目标: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毒品对社会的危害太大了,要求小学生从小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辨别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特别是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的不良影响.教学重点:教育学生从小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难点:提高自我辨别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特别是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的不良影响.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二、吸毒对社会的危害(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三、吸毒对身心的危害(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四、吸毒对人体的危害(1):身体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身体依赖性: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2):精神依赖性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这是许多吸毒者在一而在、再而三复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医、药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3):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我国目前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属于阿片灯药物.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阿片受体,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人在吸食海洛因后,抑制了内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种戒断反应的痛苦,反过来又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冰毒和摇头丸在药理作用上属中枢兴奋药,毁坏人的神经中枢.五、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只要做到以下几条,青少年就能有效地防止吸毒:(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5)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六、作业: 请为禁毒教育写二三条广告词七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社会,身心,人体的危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发现有人吸毒,以现有毒品犯罪时,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这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远离毒品,珍爱生命.5、禁毒教育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情感目标: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能力目标: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2、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3、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二、重点难点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学生的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1、吸毒摧残人生对身体的危害自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2、吸毒毁灭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3、吸毒危害社会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二)、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A毒品的种类;B毒品的危害;C吸毒成瘾的途径;D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在上网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6、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四)、教师总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这东西一碰都不能碰.。
小学五年级禁毒教育教学设计1、毒品的认识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毒品,知道其危害,并能自觉预防。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毒品,了解危害。
教学难点:了解毒品的危害,并能自觉抵制教学准备:宣传短片及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毒品的定义和范围毒品,通常指能使人成瘾的药物,种类很多,各国因其流行的种类不同而设定其范围。
我国在1990年12月28日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根据当时的情况将毒品定义为"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国际禁毒公约将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两大类进行国际管制,它们有时候被统称为"精神活性药物"。
这些药物如果滥用即是毒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条件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
从社会属性讲,如果为着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时的药品就成为了毒品。
"毒品"、"吸毒"是我国的习惯讲法,而国际上习惯只讲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
二、认识毒品人们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6、7世纪传入中国。
从很早时候开始,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与生产。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会有鸦片的出现。
作为一种商品,它既有使用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药品,它既有医疗使用的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
全国人大党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第一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被称为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
我国是一个曾遭受毒品严重危害的国家,历史上的毒祸曾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几乎使中国陷入亡国的境地。
今天,毒品死灰复燃,再次向我们发起了挑战。
由于毒品在我国死灰复燃的时间相对较短,预计毒品的蔓延还将有一段发展时期。
三、毒品知多少?毒品一般是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成瘾性的药品。
根据1990年12月28日我国第7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明确规定毒品为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现简介如下。
鸦片又称阿片。
为罂粟未成熟果实的浆汁干燥而成,可用于治疗疼痛及止泻等。
其提取物吗啡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几乎对一切剧痛均有效。
将吗啡进一步加工,即可得到臭名昭著的海洛因,俗称白粉。
以吗啡为例,若连续应用两天左右,每4小时1次,即可成瘾,停药后会产生一系列痛苦的反应。
罂粟壳俗称大烟壳,为罂粟的干燥果壳。
它原是一味中药,可用于治疗久咳、久泻、脱肛、便血及胃痛等症,但不宜多服、久服,否则容易成瘾。
某些见利忘义的摊主、饭店经理竟将它放在火锅内或牛肉汤中煮汁,让顾客上瘾,以招徕“回头客”。
此属违法犯罪行为。
大麻是一种草本植物,也曾作过药用,它的雌花与树脂则为含有大麻素的毒品,少量食用可使人产生一种梦幻感,看到的物体变得鲜艳明亮,具有很强的引诱力。
成瘾后会使人惊恐或产生攻击行为。
可卡因从古柯树叶中提取的一种局部麻醉药,常用于手术麻醉,一旦成瘾,会因幻觉而自残,如感到有许多虫子在皮肤内骚动,不堪忍受,于是不惜用刀将皮肤切开,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或产生迫害、嫉妒妄想,以致用暴力进行“报复”。
此外,“冰毒”、致幻剂、苯丙胺类兴奋剂(如摇头丸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也属于毒品之列。
2、吸毒的危害教学目标: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犯罪。
教学重点:了解吸毒的危害。
教学难点:了解毒品的危害,并能自觉抵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1、吸毒对社会的危害(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
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2、吸毒对身心的危害(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
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
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
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
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
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3、吸毒对人体的三大危害(1):身体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
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
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
(2):精神依赖性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
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
这是许多吸毒者在一而在、再而三复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医、药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
(3):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我国目前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属于阿片灯药物。
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
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阿片受体,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
人在吸食海洛因后,抑制了内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这种戒断反应的痛苦,反过来又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
冰毒和摇头丸在药理作用上属中枢兴奋药,毁坏人的神经中枢。
3、珍惜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情感觉悟目标: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能力目标: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2、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3、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教学难点: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世界禁毒日:1、每年的6月26日是什么日子?2、你知道为什么要设立世界禁毒日?二、什么是毒品:1、观看资料片,了解毒品的种类:各类毒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将毒品分为六大类:吗啡型药物(包括鸦片、吗啡、可卡因、海洛因和罂粟植物等)是最危险的毒品;可卡因、可卡叶;大麻;安非它明等人工合成兴奋剂;安眠镇静剂(包括巴比妥药物和安眠酮);精神药物,即安定类药物。
2、毒之花——罂粟花:罂粟原生于地中海东部山区及小亚细亚埃及等地。
在古埃及,罂粟被人称之为“神花”。
古希腊人为了表示对罂粟的赞美,让执掌农业的司谷女神手拿一枝罂粟花。
古希腊神话中也流传着罂粟的故事,有一个统管死亡的魔鬼之神叫做许普诺斯,其儿子玛非斯手里拿着罂粟果,守护着酣睡的父亲,以免他被惊醒。
罂粟属草本植物,一般秋种夏收,高4尺至5尺,叶大而光滑,花大而艳丽,有红、黄、白、粉红、紫等色。
在美丽的花朵下却蕴藏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阿片。
阿片是植物罂粟未成熟的果实被刀割后流出的汁液,二三天后,这种牛奶状乳胶逐渐变干,颜色由白变黑,这就是鸦片。
公元一六二四年,即明朝天启年间,荷兰人把鸦片和烟草混合吸食的方法传入中国内地,鸦片传播开来。
多少年来,人们出自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和对快乐的追求,千方百计的寻求着解除肉体、精神痛苦的药品,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在带给人类短暂的虚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痛苦。
三、毒品的危害1、吸毒摧残人生对身体的危害、自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2、吸毒毁灭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3、吸毒危害社会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四、如何预防:1、吸毒成瘾的途径:2、吸毒成瘾的原因:3、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五、想和做:1、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2、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3、我们在交友、选择活动场所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4、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时候,你该怎么做?5、小结:根据你们的回答,老师概括出五个方法:(1)直截了当——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2)金蝉脱壳——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
(3)主动出击——立刻提出反建议。
(4)秘密报案——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师长——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六、教师总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也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时刻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毒品这东西一碰都不能碰。
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向告诉大人或报警,不能置之不理,因为禁毒、防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让我们时刻记住:“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后记:4、远离毒品从小做起教学目标: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毒品对社会的危害太大了,要求小学生从小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辨别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特别是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