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提出议案的一般程序
- 格式:ppt
- 大小:407.00 KB
- 文档页数:7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制度【最新版】目录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和议事制度的法律依据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制度1.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3.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活动原则和基本工作程序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事制度1.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事规则2.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的具体程序四、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和议事制度的意义1.体现人民当家作主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3.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正文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和议事制度的法律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和议事制度,规定在现行宪法和其他几部有关的法律中。
宪法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织、职权、活动原则和基本工作程序,专门委员会的组织和职责,作了规定。
1982 年 12 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一部基本法律,它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的组织制度、议事规则作了具体规定。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制度1.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若干委员组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产生,任期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相同,即五年。
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部分职权,主要包括:解释宪法、法律;制定和修改法律;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决定国家的重要事项等。
3.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活动原则和基本工作程序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工作,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程序包括:议题的提出、议程的安排、会议的召开、议案的审议、决定的作出等。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事制度1.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包括:议题的提出、议程的安排、会议的召开、议案的审议、决定的作出等。
根据宪法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关于立法权限的划分,1989年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中关于立法议案的提出、审议、发言、表决等的规定,根据这些规定,我国的立法程序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提出法律草案。
提出法律草案要由有提案权的主体实施。
具体情况如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人民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议案提出后,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立法议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列入议程。
列入议程的议案,提案人和有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工作部门应提供有关资料,提案人应提出关于立法议案的说明。
第二阶段是审议立法议案。
立法议案提出后,即进入审议或讨论立法议案的阶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第24条规定:“列入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关于该法律案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审议,并由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
”法律委员会实际上承担着审议的组织工作和综合工作,立法议案最终要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律草案进行统一审议,并向主席团或常委会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立法草案的修改稿,对主要的不同意见应在审议结果报告中加以说明。
立法议案在提交审议前,可以将草案公布,广泛征求意见。
各专门委员会审议立法议案涉及到专门性问题时,可以邀请有关代表和专家列席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
我国审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立法议案的具体程序是:立法议案先经过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是否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议程。
2012司法《法理学》辅导:立法程序立法程序,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及认可法律的法定步骤和方式。
我国的《立法法》对当代中国立法的程序进行了基本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即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
1.法律议案的提出提出法律议案(又称立法议案),是立法程序的开始。
法律议案是指依法享有法律议案提案权的机关或个人向立法机关提出的关于制定、修改、废止某项法律的正式提案。
法律议案一经提出,立法机关就要列入议事日程,进行正式审议和讨论。
提出法律议案的关键是谁享有法律议案的提案权。
在我国,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个人和组织享有向国家权力机关提出法律议案的提案权:(1)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
依照法律规定,全国人大代表30人以上或一个代表团可以提出法律议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0人以上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
(2)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
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
(3)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
2.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审议是指立法机关对已经列入议事日程的法律草案正式进行审查和讨论。
审议法律草案,是保证立法质量、体现立法民主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法律更加完备和成熟。
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法律草案的审议,一般经过两个阶段:一是由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其中包括对法律草案的修改、补充;二是立法机关全体会议的审议。
法律草案审议的结果有以下几种:(1)交付表决;(2)搁置;(3)终止审议。
3.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是立法机关以法定多数对法律草案表示最终的赞同,从而使法律草案成为法律。
这是法的制定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步骤。
表决时除了通过外,还可能产生另外一种结果,就是没有获得法定数目以上人的赞同,即不通过。
法定立法的程序规定是怎么样我国的现代立法程序的价值体系主要由正义、效率和秩序等构成的,那立法程序是怎么规定的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法定立法的程序规定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法定立法的程序规定提出法律草案提出法律草案要由有提案权的主体实施。
具体情况如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人民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议案提出后,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立法议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列入议程。
列入议程的议案,提案人和有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工作部门应提供有关资料,提案人应提出关于立法议案的说明。
审议立法议案立法议案提出后,即进入审议或讨论立法议案的阶段。
立法议案在提交审议前,可以将草案公布,广泛征求意见。
各专门委员会审议立法议案涉及到专门性问题时,可以邀请有关代表和专家列席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
中国审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立法议案的具体程序是:立法议案先经过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是否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议程。
如果决定了,则提交人大会议主席团,由主席团决定是否正式列入议程。
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立法议案时,先由提案人作该法律草案的说明,然后由各代表团进行讨论,由法律委员会进行综合和修改,并向主席团作审议报告。
主席团通过后,再提交大会表决。
主席团如果有不同意见,可提交大会审议。
中国审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立法议案的程序是: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提交常委会全体会议审议,或决定先交由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由常委会全体会议审议。
在司法考试有关国家机构的考查中,全国⼈民代表⼤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常重要的内容,要记忆和理解的东西也⽐较多。
该部分要关注的考点包括以下⼏点: ⼀、全国⼈民代表⼤会 (⼀)性质和地位 国家权⼒机关。
(⼆)组成和任期 1、全国⼈⼤的组成: (1)全国⼈⼤由省、⾃治区、直辖市的⼈民代表⼤会和军队选出的代表以及特别⾏政区的代表组成。
(2)我国实⾏地域代表制和职业代表制相结合,以地域代表制为主的代表机关组成⽅式。
(3)全国⼈⼤的代表名额总数不超过3000名,由全国⼈⼤常委会确定各选举单位代表名额⽐例的分配;农村每⼀代表所代表的⼈⼝数应4倍于城市每⼀代表所代表的⼈⼝数。
2、全国⼈⼤代表的任期:每届5年。
(三)职权 1、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2、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基本法律”主要包括:民事法律、刑事法律、诉讼法、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治法、有关特别⾏政区的⽴法。
3、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的重要领导⼈。
(1)由全国⼈⼤选举的国家机关⼯作⼈员的范围包括:国家主席、副主席;全国⼈⼤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民法院院长;⼈民检察院检察长。
(2)由全国⼈⼤决定的国家机关⼯作⼈员的范围包括: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的⼈选;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其他组成⼈员的⼈选。
(3)全国⼈⼤有权罢免的⼈员包括上述(1)(2)中的⼈员。
4、决定国家的重⼤问题,⽐如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5、监督权,⽐如改变或者撤销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6、应当由国家权⼒机关⾏使的其他职权。
(四)会议制度和⼯作程序 举⾏会议是全国⼈⼤最主要的⼯作⽅式。
会议有常规会议、临时会议、密秘会议。
常规会议每年举⾏⼀次。
1、全国⼈⼤会议的召集主体 (1)常规会议:由全国⼈⼤常委会负责召集。
2023年全国“两会”学习试题测试卷(含答案)2023年全国“两会”学习测试卷姓名:单位:得分一、单选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1、【单选】全国两会指的是哪两个会议?(C)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2、【单选】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C)?A. 和平共处、互相监督、肝胆相照、互惠互利B. 和平共处、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D.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互惠互利3、【单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C)A.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B. 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和设立C.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D. 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4、【单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
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C)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A. 1岁B. 2岁C. 3岁D. 4岁5、【单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A)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A. 国家公园B. 森林公园C. 湿地公园D. 自然保护区6、【单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铸牢(C)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A. 中华民族大团结B. 中华民族一家亲C.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多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的专门委员会中,不包括(BD)A.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B. 外事委员会C. 农业与农村委员会D. 军事委员会8、【单选】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在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两法”,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确保未成年人依法得到(A)保护。
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立法活动必须遵守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1)提案。
全国人大主席团、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各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表,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事项的议案。
(2)审议。
是否将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表共同提出的法案列入议程,由国会主席团决定,或在提交议程之前,先提交有关委员会审议。
对考试意见。
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和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应当决定将议案或提案提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还是由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后提交报告,然后由主席团决定。
决定将其提交大会投票。
法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时,由主席会议决定是否将其提交常务委员会审议,或者先交由专门委员会审议并提交。
报告,然后再决定是否将其提交给常务委员会审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通过法律程序审议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议案时,法律草案应当在会议召开前一个月分发给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代表大会或提案国必须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作出解释。
在各代表团审议过程中,发起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并回答问题;有关组织机构应当根据代表的要求介绍情况。
(3)通过。
全国人大审议的议案,凡未在审议过程被提案人撤回或经主席团决定停止审议的,都要进行表决,“由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宪法和宪法修正案须经全体代表2/3赞成方为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议案,由它的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4)公布。
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案,皆以国家主席令形式公布,并同时宣布生效时间。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宪法学》2028-2029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6)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宪法的首要功能是( )。
A.保障公民权利
B.规范国家权力
C.维护国家统一
D.促进经济发展
2.下列哪个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 )。
A.普选制
B.分权制
C.代议制
D.法制
3.我国的宪法监督实施制度属于( )。
A.附带性审查制
B.事后审查制
C.事先审查制
D.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结合制
4.亚洲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宪法是( )。
A.德国魏玛宪法
B.大日本帝国宪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苏俄宪法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A.少数服从多数
B.集体行使职权
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平等原则
6.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 )。
A.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B.所有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C.全体人民均有选举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提请常委会讨论决定的事项,要依照法定程序,集体讨论、集体决定。
在充分审议讨论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
为了保证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宪法赋予的职权,1987年专门制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2009年4月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完善了议事程序。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集体行使职权,必须通过召集和举行会议,依照法定程序,作出决定。
1.常委会会议的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相对固定,一般在双月的下旬召开。
每次常委会的会期,根据会议议程多少确定,一般为5天左右。
另外,如有特殊需要时,可以临时召集常委会会议。
常委会会议由委员长召集并主持。
委员长可以委托副委员长主持会议。
常委会会议必须有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参加,才得举行。
这里的“过半数”,是指必须多于半数,少于或等于半数,不能举行常委会会议。
这是因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讨论决定的问题,都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必须有多数委员出席,才能使各方面的意见和主张得到充分体现,使常委会作出的决定具有更广泛的民主基础和权威。
同时,依照法律规定,常委会表决议案,必须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如果没有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参加会议,就无法作出决定。
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要按时出席常委会会议,包括全体会议、分组会议和联组会议。
这既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
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会议的,要履行请假手续。
常委会实行列席制度。
常委会举行会议时,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不是常委会委员的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常委会副秘书长、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一人,列席会议。
全国人大代表经邀请可以列席会议。
列席会议人员有发言权,但没有表决权。
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代表依法履职创造条件,邀请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从原来的每次10名左右增加到30-40名左右。
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就是指具有立法权限的国家机关创制规范性法律文件所遵循的制度化的正当过程,是限制立法者恣意进而使立法活动彰显和实现程序正义的制度设置,也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协调利益冲突、规制社会秩序及配置社会资源的合法路径和正当法律程序。
其中,“制度化的正当过程”凸显了立法程序的制度本色和程序理念。
因而,这个定义比较全面地把握住了“程序”与“立法”这两个关键词的涵义,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周延性和普适性。
在中国,是指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有权立法的行政机关制定宪法、法律、法令(以上统称为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行为规范。
在法制健全的国家,这种行为规范被逐步完善并上升为法律——立法程序法。
立法程序为立法活动而存在和设立,离开实体的程序将没有存在的意义;同样,立法活动也离不开特定的程序,否则立法活动将无法开展。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是中国立法工作全面繁荣时期,立法程序也走向规范化、法律化。
1978年、1982年宪法,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和沿袭了1954年宪法的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向立法程序的法规化发展。
这两部宪法以及1982年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关于立法权限的划分,1989年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中关于立法议案的提出、审议、发言、表决等的规定,可以看作是关于立法程序的宪法性规定。
立法方面提出法律草案要由有提案权的主体实施。
具体情况如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人民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第三章人民代表大会会制度(板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程序、罢免程序以及代表的职权的有关规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员会的主要职权。
4、民族自治地方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主要职权。
5、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资格规定。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表决程序。
二、重要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教学方法面授四、教学时数30分钟五、教学步骤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板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重点)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
第二、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
第三、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具有相对低成本和较高可接近性的机构。
第四、丰富内涵也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
第五、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
二、人民代表大会必须接受和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宪法的基本精神之一是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
2、中国共产党对人大领导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上。
第一,在宪法层次;第二,在具体运作的各个环节上。
三、人民代表大会是实行人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集中制性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民主集中制表现在为人民代表与大会以及与人民代表大会内部其他组织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3、“民主集中”在大会期间大致经历两个层次的运作:第一层次是代表小组、代表团的民主集中过程;第二层次是主席团对各代表团的“民主集中”过程。
第二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板书)一、代表的任职资格:按照法律规定。
二、代表职权(一)、会内职权:1、提出议案权;2、提出建议、批评意见的权利;3选举和决定任命投票权;4、提出人事罢免案的权利;5、提出质询案和进行询问权利;6、调查提议权;7、表决权;8、负责权。
人大代表提案的过程是什么?
首先说明一点人大代表提交的是议案政协委员提交的叫提案。
人大代表一般是在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或开会时提交议案。
形成的议案必须联署以个人名义提交的只能作为建议。
人大代表向人大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须经立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付有关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人大代表有权常年提出议案(质询案),包括有权要求成立调查委员会调查相关问题。
人大代表的议案由各专委会审议。
各专委会按需要每2-6个月举行一次会议。
议案按提出的时间顺序列入相关的专委会(即使议案人未参加该专委会)的议程。
对前述假设,当议程进行到该议案时,通知议案人参加讨论,直至讨论结束,形成结论(决议草案)。
这种参与专委会的方式为“临时参加”。
人大代表有权监督自己的议案或者他人的议案及时被专委会讨论。
改变议案讨论顺序须有专委会全体成员多数同意。
人大代表有权获得与被列入全体会议或者专委会会议议程的议案相关的一切信息(包括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
一切县级部门都有义务提供上述信息。
属于国家秘密的,人大代表有义务保守秘密,相关讨论不向公众开放。
1。
人大代表怎样依法提出议案?
佚名
【期刊名称】《江淮法治》
【年(卷),期】2006(000)08S
【摘要】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期间。
可以依法向本级人大提出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这是代表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人大代表提出议案,首先要注意议案的形成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提议案的主体要符合法定资格或者法定代表人数。
按照全国人大组织法的规定.除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外.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大会提出议案: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乡级人大代表5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大提出议案。
【总页数】1页(P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
【相关文献】
1.改进人大代表议案工作提高议案提出和处理的质量 [J], 吴玉英
2.简论依法改进人大代表议案之提出与处理 [J], 吴玉英
3.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共1319件 [J], 徐丽;李国惠
4.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共973件 [J], 徐丽
5.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共986件 [J], 徐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