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在地质历史上的成煤期共有14个,其中有4个最主要的成煤期,即广泛分布在华北一带的晚炭纪——早二叠纪,广泛分布在南方各省的晚二叠纪,分布在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和西北地区的早中侏罗纪以及分布在东北地区、内蒙东部的晚侏罗纪—早白 垩纪等四个时期。
它们所赋存的煤炭资源量分别占中国煤炭资源总量的26%、5%、60%和7%,合计占总资源量的98%。
上述四个最主要的成煤期中,晚二叠纪主要在中国南方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其他三个成煤期分别在中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形成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
在全国2100多个县中,1200多个有预测储量,已有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1100多个,占60%左右。
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 的49.25%,其次为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依次为西南 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 东北地区,占2.97%。
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81.6%。
储量丰富,分布面广,品种齐全。
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
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
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东北三省占1.6%,华东七省占2.8%,江南九省占1.6%。
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12%、褐煤占13%。
其中,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
动力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
中国煤炭质量,总的来看较好。
已探明的储量中,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占20%以上;硫分小于1%的低硫煤约占65%-70%;硫分1%-2%的约占15%-20%。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
根据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程度、矿床数量、分布面积、煤种品种、资源结构及矿业区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将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域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以及陕甘宁、西北和江南地区,其中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
华北地区以山西、内蒙古和河北为主要产煤省份,东北地区则以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为主要产煤省份。
此外,西南地区以四川、云南和重庆为主要产煤省份,陕甘宁地区以陕西和甘肃为主要产煤省份,西北地区以新疆和宁夏为主要产煤省份,江南地区以湖南和江西为主要产煤省份。
二、煤炭资源分布特征1. 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由于交通条件相对薄弱,煤矿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
2. 东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逐渐减小,但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在我国煤炭资源总储量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但由于该地区的煤矿主要分布在工业城市周边,交通便利,因此其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
3. 华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煤炭开采长期以来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华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乱采滥采、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包括地表破坏、水质污染等问题。
4. 江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煤矿规模较小、开采条件较差。
江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由于地势平缓、水系发达,该地区的煤矿规模较小,开采条件较差。
5. 西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相对较小,但煤种多样化。
西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相对较小,但由于地处喀斯特地貌,地质条件复杂,煤种种类多样化。
三、煤炭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决定煤炭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构造条件、煤层赋存形式等。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具有丰富的燃料价值。
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资源储量以及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
其中,华北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包括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份。
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
而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此外,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也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分布。
总体来看,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南北分布不均衡的特征。
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较为稀缺,而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则相对较为丰富。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特征对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二、煤炭资源的资源储量我国煤炭资源的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国家之一。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煤炭探明储量已超过1300亿吨,其中,位于华北地区的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拥有绝大部分的煤炭储量。
此外,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煤炭资源总储量已超过5000亿吨,位居世界首位。
这些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为我国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我国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煤矿开采体系。
煤炭产能持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煤炭开采的效率逐步提升。
同时,我国也在加大清洁技术的应用和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方面不断探索。
然而,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等,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环保要求的提升,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煤炭、清洁煤炭等议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章习题1. 中国能源结构、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及生产格局、能源发展战略是什么?P1答:中国能源结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油气资源总量偏少。
(富煤、贫油、少气)煤炭资源的分布:东少西多,南贫北丰,相对集中。
生产格局:北煤南运,西煤东调。
能源发展战略: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
2. 煤炭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答:煤炭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烟雾等。
3. 何谓洁净煤技术?有哪些研究内容?答: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
洁净煤技术的主要包括:煤炭开采、煤炭加工、煤炭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等。
如:选煤,型煤,水煤浆,超临界火力发电,先进的燃烧器,流化床燃烧,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烟道气净化,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燃料电池等。
4. 煤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P4答:煤化学是研究煤的生成、组成(包括化学组成和岩相组成)、结构(包括分子结构和孔隙结构)、性质、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广义煤化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煤炭转化工艺及其过程机理等问题。
第二章习题1. 煤是由什么物质形成的?P6答:煤是由植物生成的。
在煤层中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植物化石和炭化了的树干;煤层底板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根化石、痕木化石等植物化石;在显微镜下观察煤制成的薄片可以看到植物细胞的残留痕迹以及孢子、花粉、树脂、角质层等植物残体;在实验室用树木进行的人工煤化试验,也可以得到外观和性质与煤类似的人造煤。
这就有力地证实了腐植煤是由高等植物变来的。
2. 按成煤植物的不同,煤可以分几大类? P12答:按成煤植物的不同,煤主要分为腐植煤、腐泥煤、腐植腐泥煤。
腐植煤:高等植物腐泥煤:低等植物腐植腐泥煤:高等植物+低等植物3. 简述成煤条件。
P20-21答:煤的形成必须具备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等条件。
古植物: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古气候: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古地理:沼泽和湖泊古构造:合适的地壳升降运动4. 由高等植物形成煤,要经历哪些过程和变化?P22答:由高等植物形成煤,要经历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两个过程。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一)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东北赋煤区以下白垩统煤层为主。
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区分布着规模不等的聚煤盆地40 余个,如伊敏、霍林河、胜利、扎赉诺尔、大雁等,煤层厚度巨大,平均可采煤层总厚达60余m,常有巨厚煤层发育,但侧向不甚稳定,结构复杂。
大兴安岭以东的东北地区,各聚煤盆地煤层层数增多,煤层总厚明显减小,含煤6-20层,可采煤层总厚在20m左右。
东北赋煤区部分含煤盆地煤层发育的基本特征含煤盆地含煤地层时代可采煤层层数可采总厚(m)中厚煤层层数煤层结构煤层稳定性煤层间距(m)三江-穆棱河早白垩世5-222."04-76. "583-10 简单较稳定25鹤岗早白垩世30103."015 较复杂较稳定20铁法早白垩世1225."56-8 中等较稳定20阜新早白垩世2022."9-35."82-4 中等较稳定5抚顺早第三纪4-661."25 中等稳定30沈北晚第三纪4-1210."842 较简单较稳定-不稳定10东北第三纪聚煤盆地规模相对较小,多沿深大断裂带呈串珠状展布,如沿密山-抚顺断裂带分布的虎林、平阳镇、敦化、桦甸、梅河、清源、抚顺、永乐等盆地,沿依兰-伊通断裂带分布的宝泉岭、依兰、五常、舒兰、伊通、沈北等盆地,含煤性较好,常有巨厚煤层赋存,在抚顺、沈北等盆地煤层最厚可达90 余m。
如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
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 6 省(自治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82."1%,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
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 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5."5%,资源十分贫乏。
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知识点的认识】1、中国煤炭的分布: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 6 省.2、中国石油分布特点:①陆上:东北(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吉林油田);华北(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冀东油田);西北西南(西南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青海油田、吐哈油田);华中(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②海上:渤海(蓬莱 19﹣3 油田)、东海(春晓油气田)、南海(莺歌海盆地).3、中国天然气分布特点:天然气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陆上西部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柴达木、准噶尔盆地,东部的松辽、渤海湾盆地,以及东部近海海域的渤海、东海和莺﹣琼盆地,目前这 9 个盆地远景资源量达 46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资源总量的 82%;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6.21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 93%;剩余资源量 40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剩余资源量的 81%.【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布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例:我国自然资源中,煤炭是丰富的省区是山西省,第一和第二大油田分别是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南方地区以有色金属矿居主多,青藏地区以清洁能源居多.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地区,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分析:能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既是世界能源资源大国,也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加速发展能源工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目前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解答:北方地区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分别是国内第一、第二大油田,它们的石油产量要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山西是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份.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比如云南东川和江西德兴的铜矿、江西大余的钨矿、贵州铜仁的汞矿、云南个旧的锡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的锑矿和常宁水口山的铅锌矿,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高值和低值中心都分布在北纬 22°~35°之间,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能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而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青藏高原的水能、太阳能、可燃冰、天然气、地热能等 5 种能源都是洁净无污染的能源,青藏高原被喻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这里年日照时间超过 3000 小时,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故答案为:山西省;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有色金属;清洁能源;青藏地区;四川盆地.点评:考查我国能源的分布,要理解记忆.【解题思路点拔】熟记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概况.可结合自然资源分布图理解记忆.。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一、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中的主体地位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
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煤炭资源总量为5.0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
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65%以上。
专家预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十年内,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和稳固的,2010年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60%左右,到2050年煤炭所占比例不会低于50%。
因此,我国将实行“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实行油气并举,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并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进行补充”的国家能源战略。
二、我国煤炭资源概况1、煤炭资源量(1)煤炭资源总量根据第二次全国煤田普查结果,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等18个省的煤炭资源量达4.74万亿吨(排名前四位分别为新疆16210亿吨、内蒙古12053亿吨,山西6830亿吨、陕西292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3.6%,而该线以南的14个省只有0.32万亿吨,仅占全国的6.4%。
客观地质条件形成的这种不均衡分布格局,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长期发展态势。
(2)煤炭资源探明储量截至2008年,我国煤炭保有探明储量为12464.03亿吨。
内蒙1、山西、新疆、陕西、贵州五省保有探明储量10148.25亿吨,占全国的81.4%。
如果再加上宁夏、青海、甘肃,七省探明储量占全国的比重接近85%。
这些省煤炭资源往往又集中分布在几个大型聚煤盆地中,从而为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2、煤资源分类及地理分布我国煤炭资源质量差异较大,烟煤、无烟煤比例较大,其中烟煤储量最高占总量的75%。
我国虽然煤炭齐全,但真正具有潜力的是低变质烟煤,而优质无烟煤和优质炼焦用煤都不多,属于稀缺煤种。
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采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国家之一,其矿产资源的分布非常广泛。
本文将就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采进行详细探讨,带您了解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状况。
一、能源矿产资源1. 煤炭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华南和西南地区。
其中,华北地区的煤炭储量最为丰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来源。
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采用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的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煤矿类型。
2. 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是中国的重要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东北和西南地区。
其中,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区之一。
我国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利用水平井、多支井等新的钻探技术,加速了资源的开采速度。
二、金属矿产资源1. 铁矿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铁矿石的主要产区有四川、贵州、云南、辽宁等地。
铁矿石的开采主要采用露天或地下开采的方式,其中露天开采在我国更为常见。
2. 铜矿石中国的铜矿石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云南、新疆和四川等地。
我国铜矿石开采采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露天开采在云南地区较为常见。
3. 铝矾土铝矾土是中国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广西和贵州等地。
铝矾土的开采主要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通过清洗分选、氧化还原等工艺进行加工,生产铝金属。
4. 钨矿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矿石生产国,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广东等地。
钨矿石的开采主要采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以地下开采为主。
三、非金属矿产资源1. 磷矿石中国的磷矿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
磷矿的开采主要采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进行选矿加工,提取磷酸盐等化学产品。
2. 盐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盐生产国,盐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辽河平原等地。
盐矿的开采主要采用溶解采矿、湖盐采矿等方式,通过蒸发和结晶等工艺生产食盐和化工盐。
3. 石灰石中国石灰石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和贵州等地。
1、分析中国能源工业布局特点及依据中国的能源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
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及西部,而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带。
一、煤炭工业媒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工业的分布特点是北多南少。
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
我国煤炭资源具有藏量丰富、品种齐全、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黄河中下游的山西、内蒙古、陕西三个省区的煤炭储量占全国2/3,而且开发条件也是北方煤田优于南方煤田。
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煤炭工业的布局特点:1、以山西为中心,集中布局的煤炭基地。
从地区分布看,煤炭开发经历了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逐步推进过程,形成了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2、大型、特大型煤矿区是煤炭生产基地的主体。
从产业所属结构看,中国以国有重点、地方国有、乡镇煤矿相结合,但以大型、特大型煤矿为主体。
3、煤种结构趋向于炼焦煤、动力煤、化工用煤并重。
从煤种结构看,动力煤、化工煤的开发比重正逐渐提高,从而改变着以炼焦煤为主的煤种结构。
二、石油、天然气工业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远景良好。
陆地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环渤海、西北三大地区的陆相湖盆,其中松辽盆地的大庆油田的保有储存量占全国近一半;沿海大陆架部分的油气资源以东海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黄海较差,现阶段的布局特征为:1、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分布广泛。
从地区20多个省区,形成一批大型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
2、石油、天然气生产集中在三大油气生产区。
东北松辽油气田产区,本地区所产的油通过输油管道及铁路线运往关内或出口,天然气供当地消费。
华北及环渤海油气区,天然气大部分供当地消费,四川天然气基地,是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产品主要供当地消费。
三、水电产业我国的水电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南、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这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能够提供强大的动力。
四、核电及其他新能源由于中国的煤炭、水电资源多集中在西部、东南沿海能源短缺,核电对解决这地区的能源不足问题和能源结构改善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矿产资源特点(一)能源矿产资源中国能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结构不理想,煤炭资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
煤炭资源的特点是:蕴藏量大,但勘探程度低;煤种齐全,但肥瘦不均,优质炼焦用煤和无烟煤储量不多;分布广泛,但储量风度悬殊,东少西多,北丰南贫;资源赋存东深西浅,露采煤炭不多,且主要为褐煤;煤层中共伴生矿产多。
油气资源的特点是:石油资源量大,是世界可采资源量大于150亿吨的10个国家之一;资源的探明程度低,陆上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占全部资源的1/5,近海海域的探明程度更低;分布比较集中,大于10万平方千米的14个盆地的石油资源量占全国的73%,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
其他能源矿产,如地热,油页岩等在中国也比较丰富。
(二)金属矿产资源中国属于世界上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
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金属矿产在中国基本上都有探明储量。
其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钒、钼、铌、铍、锂,居世界第四位的有锌,居世界第五位的有铁、铅、金、银等。
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于几个地区,如铁矿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冀北和山西等3大地区,铝土矿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贵州、广西等省区,钨矿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锡矿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南;部分矿产储量大,质量高,在国际上具备较强竞争力,如钨、锡、铝、锑、稀土等;许多重要矿产质量欠佳,铁、锰、铝、铜等矿产,贫矿多,难选冶矿多;中小型矿床所占比例大,大型、超大型矿床所占比例小。
(三)非金属矿产资源中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产品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全国现有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产地5000多处。
大多数非金属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丰富,其中菱镁矿、石墨、萤石、滑石、石棉、石膏、重晶石、硅灰石、明矾石、膨润土、岩盐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磷、高岭土、硫铁矿、芒硝、硅藻土、沸石、珍珠岩、水泥灰岩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大理石、花岗石等天然石材,品质优良,蕴藏量丰富;钾盐、硼矿资源短缺。
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1)华北地区(主要是山西地区)1.大同矿:年产量千万吨以上,属弱粘结煤,主要品种为块、末煤、其煤质较好,适合于窑炉和锅炉烧用。
2.泉矿:属于无烟煤,主要品种为块、末煤,适合工业烧白灰、烤粮、制气等,可做民用型煤的原料。
3.汾西矿:属于主焦煤、主要品种为洗精煤、适用于炼钢、煤气等行业。
4. 山西地方矿:属于弱粘结煤,主要品种为原煤,适用各行业的锅炉用煤。
原煤质量比较好,含块率30%—40%,尤其各公司有筛选设备,可以加工,加工出的块率作品煤销售,粒、末可以搞配煤,便于销售。
2.西北地区:a) 乌达矿:属于肥焦煤,主要品种为原煤、混煤,适用于锅炉用煤。
b) 海勃湾矿:属于焦煤,主要品种为洗精煤,适用于钢铁行业用煤。
c) 包头矿:属于气煤,主要品种为块、混煤,适用各行业锅炉用煤。
3.东北地区:其中,辽宁省地区统配矿:(1)抚顺矿物局:属于气煤、长焰煤,其品种有洗精煤、洗大、中块煤、洗混小块煤、洗末、洗粉、原煤等。
适用于各种窑炉、锅炉用煤。
(2)阜新矿物局:属于长焰煤,其品种有洗中块、洗粒、洗末、洗粉、原煤等。
适用于窑炉、锅炉用煤。
(3)北票矿物局:属于肥焦煤,其品种为洗精煤。
适用于炼钢、煤气专项用煤。
(4)沈阳矿物局:属于肥焦、无烟、褐煤。
沈阳四周皆被沈阳矿物局各煤矿包围着,其品种很少适用于我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煤,如沈北有四个矿清水矿、大桥矿、蒲河矿、前屯矿,其四个矿品种皆为褐煤。
由于市场经济的形势,以质论价,难以销售。
质量较差的如大桥、清水矿从九四年就已关闭停产。
沈南有林盛矿、红菱矿,都属于肥焦煤,原则上经洗加工成为洗精煤,为炼钢、煤气专项用煤:原煤、副产品可以单烧或搞配煤。
在辽阳境内,还有西马矿属于无烟煤:烟煤,适用于水泥、白灰、民用型煤等用煤。
在本溪境内采屯矿、牛心矿等都属于无烟煤、贫瘦煤。
计划经济时期,指标分配我市100多万吨,由于计划分配,市场煤价比较便宜,搞型煤有“三阳”,其中“两阳”就是沈阳矿物局所生产品种。
煤炭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特点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
然而,煤炭资源并非均匀分布在地球上,其形成与分布特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 形成过程煤炭是由古代植物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热力作用形成的。
在地质历史上,大片的沼泽和森林覆盖了地球的表面。
这些植物在死亡后,受到水分和氧气的限制,无法完全分解。
随着地壳运动和地质变化,这些植物遭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温度变化,逐渐转化为煤炭。
2. 分布特点煤炭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到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的影响。
全球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家,其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西南地区。
在华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省份。
这里的煤炭储量巨大,质量较好,适合开采和利用。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该地区的煤炭资源面临着严重的衰竭和枯竭的问题。
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和江苏等省份。
这里的煤炭储量较大,但质量相对较差,含硫量高,不适合直接燃烧。
因此,该地区的煤炭主要用于化工和电力行业,通过洗选等方式提高利用价值。
西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和四川等省份。
这里的煤炭储量较大,同时质量较好,含硫量相对较低。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该地区的煤炭开采和利用相对滞后。
但随着交通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西南地区的煤炭资源将逐渐得到开发利用。
此外,煤炭资源还分为烟煤、无烟煤和褐煤等不同品种。
烟煤是质量最好的煤种,主要用于炼焦和发电;无烟煤质量次于烟煤,主要用于燃烧和化工;褐煤质量最差,含水量较高,多用于供热和发电。
3. 问题与挑战煤炭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带来了经济利益,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首先,煤炭开采和利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包括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
其次,煤炭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地区之间的能源供需矛盾,增加了能源运输和价格成本。
最后,煤炭资源的枯竭和衰竭问题迫使我们寻找替代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招专业人才上一览英才
中国煤炭资源特点
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
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
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
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
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
2)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
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
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3)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
中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
在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在辽宁,炼焦煤大多在黑龙江;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在四川,而炼焦煤主要集中在贵州。
4)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少露天开采效率高,投资省,建设周期短,但中国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
新疆和云南。
中国能源资源总体分布规律1. 煤炭资源分布规律-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
从地理区域来看,总体呈现“北多南少”的格局。
北方地区煤炭储量丰富,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是中国煤炭储量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三个省份的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比重很大。
例如,山西素有“煤海”之称,其煤炭储量大、煤种全、煤质优。
- 从东西方向看,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煤炭资源相对较少,但在山东、河北等地也有一定规模的煤炭储量。
这种分布格局与地质构造、古植物分布和沉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地质历史时期,北方地区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煤炭的形成,如沼泽相沉积广泛发育,大量的植物遗体堆积并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煤炭。
2. 石油资源分布规律- 中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在东北,大庆油田是中国著名的大型油田,它的发现和开发对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华北地区的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也是重要的石油产区。
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石油资源丰富。
- 总体上,石油资源分布在陆相沉积盆地中。
这些盆地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有利于石油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地质条件。
例如,在沉积盆地中,存在丰富的有机质源岩,经过长时间的埋藏、热演化等过程,形成了石油,并在合适的构造部位如背斜构造等聚集起来。
3. 天然气资源分布规律- 天然气资源与石油资源分布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海域。
在中西部地区,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是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地区。
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储量巨大,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地主要就来自这里。
四川盆地是中国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区之一,其天然气资源丰富且开采历史悠久。
- 在海域方面,南海海域天然气资源潜力较大。
天然气的分布与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等因素有关。
在一些封闭或半封闭的海相沉积盆地中,有大量的有机质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和地质作用形成天然气,并在合适的地质构造圈闭中储存起来。
4. 水能资源分布规律- 中国水能资源分布与地形和降水分布密切相关。
煤炭储量分布煤炭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它在国家经济、工业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煤炭储量非常丰富,但由于储量的地域分布不均,一些地区的煤炭资源会比其他地区更加的丰富。
对煤炭储量的分布进行了解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本文将对煤炭储量分布进行详细的分析。
1. 煤炭储量概述在地质意义上,煤炭是一种以过去的植物为主要原料的沉积物,经过长时间的高温高压处理,形成了煤炭储层。
煤炭储量是指地球上储存的煤炭总量,是煤炭资源的重要指标。
目前全球的煤炭储量大约在1万亿吨左右,其中中国的煤炭储量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
2. 中国煤炭储量分布概述中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和东北部分,尤其是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份,这些地区的煤炭储量是全国最丰富的。
此外,华北、华东、华南、西北等地区也有一定数量的煤炭储量。
在中国煤炭储量中,探明煤炭储量占28%,有前景的煤层储量占61%,潜在煤炭储量占11%。
3. 煤炭储量分布不均的原因中国煤炭储量地域分布不均,这主要跟煤炭储层的形成条件有关。
首先,煤炭储量与古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有很大的关系。
在地理上,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都是沉积中心和盆地,这些区域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积累了大量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在经过约2亿年的沉积、碳化、变质作用后形成了丰富的煤炭储层。
其次,不同区域的煤炭储量分布也与构造活动有关。
沉积活动和构造变形等地质过程影响着煤炭储备的分布。
例如,陕西的煤炭储量就多分布在断层破碎带上。
4. 中国煤炭储量分布的意义了解煤炭储量的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有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如果我们不了解煤炭储量分布情况,就难以制定科学的开发计划,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恶化等问题。
其次,了解煤炭储量分布也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应该加强煤炭开采和利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长。
在资源较为贫乏的地区,则应该发展其他产业,避免对煤炭过度依赖。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一、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中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
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煤炭资源总量为5.0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
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65%以上。
专家预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十年内,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和稳固的,2010年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60%左右,到2050年煤炭所占比例不会低于50%。
因此,我国将实行“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实行油气并举,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并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进行补充”的国家能源战略。
二、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1、煤炭资源量
(1)煤炭资源总量
根据第二次全国煤田普查结果,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等18个省的煤炭资源量达4.74万亿吨(排名前四位分别为新疆16210亿吨、内蒙古12053亿吨,山西6830亿吨、陕西292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3.6%,而该线以南的14个省只有0.32万亿吨,仅占全国的6.4%。
客观地质条件形成的这种不均衡分布格局,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长期发展态势。
(2)煤炭资源探明储量
截至2008年,我国煤炭保有探明储量为12464.03亿吨。
内蒙1、山西、新疆、陕西、贵州五省保有探明储量10148.25亿吨,占全国的81.4%。
如果再加上宁夏、青海、甘肃,七省探明储量占全国的比重接近85%。
这些省煤炭资源往往又集中分布在几个大型聚煤盆地中,从而为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2、煤资源分类及地理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质量差异较大,烟煤、无烟煤比例较大,其中烟煤储量最高占总量的75%。
我国虽然煤炭齐全,但真正具有潜力的是低变质烟煤,而优质无烟煤和优质炼焦用煤都不多,属于稀缺煤种。
天山—阴山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以褐煤和低变质烟煤为主,中变质烟煤不多,高变质煤很少;天山—阴山以南、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包括西北地区大部、华北地区、河南和华东北部,分布着各种变质程度的烟煤和无烟煤,只有少量褐煤;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南地区,包括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大部和华东南部,以高变质煤为主,中变质烟煤和褐煤有分布,低变质烟煤很少。
三、我国煤炭行业主要特点
资源、产能和消费区域分布差异性明显,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格局。
1近年来,查明资源储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和新疆。
2008年全国保有煤炭探明储量比2007年增加659.58亿吨,其中内蒙古和新疆增加545.04亿吨,占全国增量的82.6%。
截至2010年,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已
经增加到7323亿吨。
1、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
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其资源总量为4.19万亿吨,占全国的82.8%;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等五省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比重达81%以上,而且煤炭齐全,煤质普遍较好。
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吨,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资源十分贫乏。
其中,上海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现有煤炭资源赋存;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天津、浙江分别只有6亿吨、4亿吨、1亿吨,海南省不足1亿吨。
不仅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不但开发成本大,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2、产能和消费区域不平衡问题比较明显。
各区域原煤产量及其占比(2012年1-8月)
地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东中南东北产量(亿吨)13.50 4.44 2.50 2.12 1.86 1.30 产量占比% 52.47% 17.25% 9.72% 8.25% 7.24% 5.07%
受资源分布先天性失衡影响,我国分地区产量失衡较为严重2。
2012年1-8月全国原煤产量25.74亿吨,其中华北、西北地区原煤
2截至2013年3月,总产能超过2亿吨的省份有山西、内蒙、陕西、贵州、河南,五省生产矿井产能占总产能的75%;总产能超过1亿吨(但不足2亿吨)的省份有四川、安徽、河
产量分别完成13.50亿吨、4.44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比重分别为52.47%和17.25%,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56、0.15个百分点。
而经济发达程度最高的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分别仅完成2.12亿吨和1.86亿吨,占比分别只有8.25%和7.24%,分别比上年下降0.09、1.3个百分点。
除个别年份因推行兼并重组影响外,2006年来一直延续这种区域变化趋势。
综上,我国煤炭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分布极不平衡。
西部资源比较丰富,但地区发展比较滞后,运输也不便利;东部较少,但市场需求大,运输条件比较好;北部资源集中;南部分散且较少,而需求较大。
因此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格局,目前煤炭长距离运输量大,煤炭货运量占国内货运总量的50%左右。
从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到东部和南部用煤中心沈阳、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分别为1270km、1890km、2740km和430km。
随着今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煤量日益增大,加之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运距还要加长,压力还会增大。
因此,运输已成为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北、山东、黑龙江五省;不足2000万吨产量的有广西、青海、北京。
而江苏、浙江、上海等华东地区和广东等中南地区消费量占比较大的区域产能较少,供需区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