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豪宅专题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5.84 MB
- 文档页数:38
超高层住宅开发的研究与思考超高层住宅开发的研究与思考——宇鹏——深圳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土地的稀缺是显而易见的,但纵观深圳房地产住宅市场上,虽然各种类型的建筑产品层出不穷,但是,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深圳的超高层住宅属稀缺类!目前市场上的超高层住宅供应仅一个(纯住宅)港丽豪园,而且开发的不是很成功。
深圳的许多超高层建筑都是写字楼,住宅皆以小高层、高层为主流,似乎与深圳住宅用地的稀缺不相映衬。
许多国际大都市,比如与深圳隔了一条河的香港,超高层住宅比比皆是,北京、上海、广州超高层住宅的开发也接二连三,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深圳的超高层住宅将风声水起,引领深圳住宅楼市的风骚!本文对超高层住宅开发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旨在与同行交流,共同研讨深圳超高层住宅开发中需关注的课题。
全文排序如下:◆主要结论◆超高层建筑的界定◆超高层住宅建筑部分特点◆部分开发环节技术难点的研究与思考▲成本核算▲结构系统▲垂直交通设计▲消防弱电系统▲节能、环保措施及其他◆深圳市场超高层住宅物业研究与思考▲东海港丽豪园▲擎天华庭主要结论:◆超高层建筑的界定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划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划。
联合国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分为四类:(1)9~16层(最高为50米);(2)17~25层(最高到75米);(3)26~40层(最高到100米);40层以上(即超高层建筑)。
根据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凡是超过100米的均为“超高层公寓”。
(本文把40层以上楼定为超高层)◆超高层住宅建筑部分特点●结论:虽然超高层住宅建筑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但是通过国内外近些年对超高层建筑的开发研究实践,在建设开发上,技术条件已经具备。
故而对于超高层住宅的开发更多需要思考的是技术难点的优化解决方案及市场导向的相关方面。
◆部分开发环节技术难点的研究与思考●结论一:成本的增加势必使得开发物业销售价格上扬,同时也使得项目开发获取得利润率降低,所以,在开发成本和销售价格不可控的情况下,缩短超高层住宅物业的开发销售周期是保证利润率的一个关键。
关于超高层住宅的研究一、有关概念1、规范中明确的定义、概念的条文。
不同规范的定义(1)、超高层住宅——高度超过100米的住宅。
高层住宅——≥10层的住宅。
(2)、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划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划。
联合国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分为四类:(1)9~16层(最高为50米);(2)17~25层(最高到75 米);(3)26~40层(最高到100米);40层以上(即超高层建筑)。
2、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的总结(1)根据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在我国民用高层建筑分为四类:10-18层住宅,19层-100米住宅,100米以上的住宅。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注:建筑高度指地面到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间,排烟机房和楼梯间出入口不计入建筑高度。
)3、超高层住宅设计三需要应用什么特殊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简称《高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当地规范(例如《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06)二、平面布局的形式1、核心筒形式核心筒比较多采用”二室合一“的形式,就是消防电梯前室和剪刀梯的一个前室合并,剪刀梯的另一个前室为一个单独的前室。
关于超高层住宅设计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却是有限的,所以,超高层因其独有的特性被地产开发商们尤为的亲睐,超高层的建造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同等面积下的土地利用率,本文对国内现有超高层住宅做了一定的总结,对超高层住宅的设计的未来发展做了一些趋势性的研究,希望能为正在推进中的超高层设计起到一些指导与借鉴作用。
标签:超高层;住宅设计;地标型;主动型一、分类来看超高层住宅纵观目前为止已建成的超高层住宅,从建设条件上来看,可分如下几类:用地容积率并不高,但可能拥有绝佳的景观资源,或城市资源,为达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将建筑高度拔高,可以把这类归纳为主动型超高层住宅;还有一类,没有绝佳的资源,也并非因为高容积率,目的可能是通过高度提高地块影响度,主动解决销售问题的规划手段,那么暂把这类超高层住宅归纳为地标型。
1.主动型超高层住宅为充分利用稀缺的景观资源,和城市核心地块的配套资源,将高度拔高,这类超高层是积极和充分挖掘土地价值的一种开发模式,将积极解决城市化问题与提高居住品质相统一的方法。
容积率高,周边往往拥有价值较高的资源。
那么这类项目拔高建筑高度,目的是集中利用稀缺资源,而非单纯解决高容积率和地标效应等。
这类项目定位较高,针对的客户往往是高端人士,或投资目的,他们更看重整体品质、自然及社会资源,以及资源的稀缺性所带来的未来升值空间。
对于这类超高层,列举如下几个案例:世茂滨江花园,地处陆家嘴板块,比邻黄浦江一线江景。
容积率2.9,典型楼栋(5号楼)的建筑层数有55层,168m 高。
定位为纯豪宅,三梯两户,一部独立货梯为佣人使用。
与该项目类似的,在陆家嘴板块有多个超高层豪宅项目,如盛大金磐、中粮海景壹号和汤臣一品等均为超高层豪宅,但容积都在3.0左右,高度也均匀分布在120~150m之间。
还有上海华侨城苏河湾,北苏州路,150m 高,临苏州河,高区可俯瞰外滩、黄浦江。
整个项目按酒店化标准设计,全部为大户型。
超高层住宅调研报告怎么写超高层住宅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分析超高层住宅的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和潜在风险,以及其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收集和分析相关报告、研究论文等。
2. 采访调研:与超高层住宅开发商、业主和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
3. 实地考察:参观已建成的超高层住宅项目,了解其设计和建设情况。
三、调研结果1. 超高层住宅发展现状调研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超高层住宅在许多发达城市成为主要的居住选择之一。
这种趋势主要受到城市土地有限和人口密度增加的影响。
超高层住宅已成为城市天际线的新标志。
2. 市场需求和影响因素超高层住宅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
他们对高档住宅、便利的生活设施和宽敞的空间有较高要求。
此外,交通便捷性、购物中心、教育资源等城市基础设施也是他们选择超高层住宅的考量因素。
3. 潜在风险和挑战超高层住宅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包括建筑安全、消防设施、物业管理等方面。
此外,人们也对超高层住宅所带来的城市交通压力、生态环境影响以及社区空间紧张等问题提出了关切。
四、调研结论1. 超高层住宅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和需要,但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确保建筑安全和生活质量。
2. 市场需求是超高层住宅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开发商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定位和服务。
3. 政府应加强对超高层住宅建设的监管和规范,确保建筑质量和居民安全。
4. 社会公众对超高层住宅的关注有所增加,需要加强信息透明度和社区参与,减轻社会矛盾。
五、建议1. 建立超高层住宅发展的标准和规范,包括建筑设计、消防安全、居住环境等方面。
2. 制定完善的物业管理制度,确保超高层住宅的日常运营和维护。
3. 加强社区参与和居民自治,提高超高层住宅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4. 加强相关部门的专业培训和监督,提高超高层住宅建设和管理水平。
六、参考文献1. XXX(年)XXX报告。
2. XXX(年)XXX研究。
超高层住宅调研报告总结超高层住宅调研报告总结本次调研主题是超高层住宅,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超高层住宅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下是对本次调研的总结报告。
一、现状分析1. 超高层住宅在国内的发展已经取得较大进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兴建超高层住宅项目。
大部分超高层住宅位于一线城市,但近年来二线城市也开始兴建超高层住宅项目,表明这一住宅类型逐渐普及。
2. 超高层住宅的设计、建造和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出现了更多的符合人居环境要求的优质超高层住宅项目。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住宅设计不合理、建造质量不达标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超高层住宅的规范和监管。
二、发展趋势分析1. 超高层住宅的建设规模将持续扩大。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需求量逐渐增加,超高层住宅将成为解决城市居住问题的重要手段。
2. 超高层住宅将趋向多元化和智能化。
未来的超高层住宅项目将更加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设计更加人性化,配备智能化设备和服务,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3. 超高层住宅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超高层住宅将引入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1. 政策因素是影响超高层住宅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规划、土地政策和建筑标准等政策的制定对于超高层住宅的发展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
2. 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也是影响超高层住宅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的设计理念、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超高层住宅的品质得到提升。
3. 经济因素对超高层住宅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经济的繁荣和投资的增加会促使超高层住宅项目增多,但经济周期的波动也会对超高层住宅市场产生影响。
四、建议1. 加强对超高层住宅的规范和监管,确保超高层住宅的设计、建造和管理达到标准要求,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 鼓励超高层住宅项目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超高层住宅开发的研究与思考超高层住宅开发的研究与摸索——宇鹏——深圳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土地的稀缺是显而易见的,但纵观深圳房地产住宅市场上,尽管各种类型的建筑产品层出不穷,然而,有一个专门奇特的现象,深圳的超高层住宅属稀缺类!目前市场上的超高层住宅供应仅一个〔纯住宅〕港丽豪园,而且开发的不是专门成功。
深圳的许多超高层建筑差不多上写字楼,住宅皆以小高层、高层为主流,看起来与深圳住宅用地的稀缺不相衬托。
许多国际大都市,比如与深圳隔了一条河的香港,超高层住宅比比皆是,北京、上海、广州超高层住宅的开发也接二连三,能够预见,不久的今后,深圳的超高层住宅将风声水起,引领深圳住宅楼市的风骚!本文对超高层住宅开发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摸索,旨在与同行交流,共同研讨深圳超高层住宅开发中需关注的课题。
全文排序如下:◆要紧结论◆超高层建筑的界定◆超高层住宅建筑部分特点◆部分开发环节技术难点的研究与摸索▲成本核算▲结构系统▲垂直交通设计▲消防弱电系统▲节能、环保措施及其他◆深圳市场超高层住宅物业研究与摸索▲东海港丽豪园▲擎天华庭主要结论:◆超高层建筑的界定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划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划。
联合国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分为四类:〔1〕9~16层〔最高为50米〕;〔2〕17~25层〔最高到75米〕;〔3〕26~40层〔最高到100米〕;40层以上〔即超高层建筑〕。
依照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凡是超过100米的均为〝超高层公寓〞。
(本文把40层以上楼定为超高层)◆超高层住宅建筑部分特点●结论:尽管超高层住宅建筑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然而通过国内外近些年对超高层建筑的开发研究实践,在建设开发上,技术条件差不多具备。
故而关于超高层住宅的开发更多需要摸索的是技术难点的优化解决方案及市场导向的相关方面。
◆部分开发环节技术难点的研究与摸索●结论一:成本的增加势必使得开发物业销售价格上扬,同时也使得项目开发猎取得利润率降低,因此,在开发成本和销售价格不可控的情形下,缩短超高层住宅物业的开发销售周期是保证利润率的一个关键。
大型高档住宅小区建筑立面研究报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型高档住宅小区作为人们理想的居住选择之一,其建筑立面不仅是建筑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展现小区品质和风格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对大型高档住宅小区建筑立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设计特点、材料选择、色彩搭配以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一、大型高档住宅小区建筑立面的设计特点1、独特性与个性化大型高档住宅小区的建筑立面通常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以区别于普通住宅小区。
设计师会充分考虑小区的定位、目标客户群体的喜好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创造出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建筑外观。
这种独特性不仅能够提升小区的辨识度,还能满足居民对于个性化居住环境的追求。
2、比例与尺度的协调性在建筑立面设计中,比例和尺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大型高档住宅小区的建筑通常会注重整体的比例关系,使建筑的高度、宽度、长度之间相互协调,给人以舒适、和谐的视觉感受。
同时,建筑的各个部分,如门窗、阳台、栏杆等的尺度也会经过精心设计,以达到美观与实用的平衡。
3、线条的简洁流畅简洁流畅的线条是大型高档住宅小区建筑立面的常见特点之一。
直线、曲线的合理运用能够营造出简洁大方、富有现代感的建筑形象。
避免过多复杂的线条和装饰,使建筑外观更加干净利落,符合现代人对于简约美学的追求。
4、层次感与立体感通过不同材质、色彩和构件的组合,大型高档住宅小区的建筑立面能够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例如,利用阳台、飘窗等突出部分与墙体形成的凹凸关系,增加建筑的光影变化,使建筑在不同的时间段展现出不同的魅力。
二、建筑立面材料的选择1、石材石材具有天然的纹理和质感,能够赋予建筑高贵、稳重的气质。
常用于大型高档住宅小区的建筑底层、门头、柱廊等部位,以提升建筑的品质感。
常见的石材有花岗岩、大理石等,其耐久性和美观性都较为出色。
2、玻璃玻璃的运用能够增加建筑的通透感和现代感。
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可以使室内外空间相互融合,拓展视野,同时也能为建筑带来良好的采光效果。
超高层住宅开发的研究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出现超高层住宅的开发和建设。
超高层住宅是指高于200米的住宅建筑,它们通常具有先进的技术和高度的安全保障,可以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的需求。
本文将从技术、环境和社会等方面进行超高层住宅开发的研究和思考。
一、技术方面超高层住宅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这包括结构和安全技术、电梯系统、供水和排水系统等。
结构和安全技术是超高层住宅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建筑本身的结构设计、地震、风荷载等自然灾害预防、消防设备和安全系统设计等。
电梯系统也是超高层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满足快速、安全、舒适的需求,同时保证电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供水和排水系统则需要考虑水流量和水压变化对系统运营的影响,确保住户日常使用不会受到影响。
二、环境方面超高层住宅的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需要进行考虑。
首先是建筑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超高层住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进行供暖、空调和照明等,如果没有合理的节能措施,则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次是建筑在施工和日常运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噪声的影响,如何保护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超高层住宅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社会方面超高层住宅建设对社会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
首先是住宅价格问题。
由于超高层住宅的建设成本较高,所以房价会相应地高于普通住宅。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需要付出更高的房价,也容易加剧城市贫富差距的问题。
其次是住房拥有率问题。
由于超高层住宅的房价较高,所以住房的拥有率不会很高,这也容易造成城市住房内部的分化和冲突。
四、超高层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超高层住宅的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趋势也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是超高层住宅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会越来越先进,建筑会越来越智能化、绿色化和节能化,同时在建筑材料和技术等方面也会有大量的创新。
其次是超高层住宅会更多地与城市的公共设施融合,形成更完善的城市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