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3)
- 格式:pptx
- 大小:10.38 MB
- 文档页数:27
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教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遗传的概念和实质,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2. 让学生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理解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让学生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在遗传中的表现。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遗传的概念和实质1. 遗传的概念2. 遗传的实质3. 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二课时:遗传变异的概念和作用1. 遗传变异的概念2. 遗传变异的作用3. 遗传变异的类型第三课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1.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的概念2.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在遗传中的表现3.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的应用第四课时:基因的传递1. 基因的分离与组合2. 基因的连锁与交换3. 基因的传递规律第五课时:实验与探究1. 实验一:观察植物的遗传特征2. 实验二:观察动物的遗传特征3. 探究: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的作用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等方式,掌握遗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小组讨论、探究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遗传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验操作技能。
五、教学资源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内容第五课时:实验与探究(续)1. 实验三:观察植物的杂交现象2. 实验四:观察动物的杂交现象3. 探究:遗传图解的绘制与分析七、教学内容第六课时:人类遗传病1. 人类遗传病的概念2.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3. 人类遗传病的预防与治疗八、教学内容第七课时:生物技术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1. 基因工程的概念与原理2. 基因工程技术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3. 基因治疗的原理与实例九、教学内容第八课时:生物多样性与遗传资源保护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2. 遗传资源保护的意义与措施3. 我国遗传资源保护的政策与实践十、教学内容第九课时:复习与拓展1. 复习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2. 分析与讨论遗传问题案例3. 拓展遗传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领域十一、教学内容2.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3. 布置课后作业十二、教学资源1. 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一、染色体和基因1. 人体细胞中包含有 46 条染色体,其中 23 条来自母亲,23 条来自父亲。
2. 染色体中包含了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基因。
3. 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特征的分子,它决定了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
二、遗传的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a. 孟德尔首次发现了遗传规律,提出了显性和隐性等概念。
b. 他的实验结果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遗传的变异1. 突变a. 突变是基因发生变异的一种方式,它可能会导致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发生改变。
b.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利的,甚至是对生物没有影响。
四、遗传与环境的关系1. 遗传和环境一起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2. 某些基因会表现出显性或隐性的特征,而受到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显性或隐性的表现发生改变。
五、遗传的应用1. 遗传工程a.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生物体进行基因改造,进而获得更好的生产性能或抗病性能。
b. 遗传工程技术的应用对人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人类基因组计划1.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项目,旨在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完整的测序和分析。
2. 该项目为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七、遗传学的伦理问题1. 遗传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克隆技术等可能会引发道德和社会争议。
2. 在遗传疾病的筛查、干细胞疗法等方面,需要平衡科学发展和伦理道德的关系。
八、遗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 遗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至关重要。
2. 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遗传资源,意味着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结语: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了生物的遗传规律、遗传变异、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等重要内容。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遗传学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医学、农业、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也要认识到,遗传学研究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关注。
第二十二章第一节生物的遗传第三课时2.一对夫妇生男孩和生女孩的可能性一样吗?为什么?精讲点拨人类的性别决定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染色体在男、女的体细胞中是相同的,这些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还有一对染色体在男、女的体细胞中有显著的差别,这对染色体通常称为性染色体。
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为XX,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为XY,Y染色体比X染色体小得多。
一.分析子女性别的形成观察人类性别决定示意图(图22-8),分析子女的性别是如何形成的。
人类主要的遗传病遗传病主要是由遗传物质——染色体或DNA上的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
色盲、白化、血友病等都是人类常见的遗传病。
人类常见的遗传病还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病、先天性聋哑等。
白化者体内缺少黑色素,其主要特征是皮肤、毛发都呈白色,怕光,视力较差。
血友病患者的血液里缺少一种能够促使血液凝固的重要物质,当患者受伤出血时,血液不能凝固,如不能及时抢救,最终可能因出血过多而死亡。
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患者的红细胞呈弯曲的镰刀状,携氧能力差。
患者在剧烈运动时容易发生严重缺氧而导致意外。
色盲不能正确分辨颜色,常见的红绿色盲不能正确分辨红色和绿色。
红绿色盲的男孩,其母亲可能是色盲或者色觉正常的但带有色盲的基因;红绿色盲的女孩,其父亲一定是色盲,母亲可能是色盲或者色觉正常但带有色盲的基因。
你能看出图22-9中是什么数字吗?色觉正常的人辨别红、黄、蓝、绿灯颜色,有少数人却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某几种颜色,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色盲。
那么,色盲是如何发生的呢?图22-9 色盲测试图二、分析色盲的遗传方式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色觉正常基因是显性基因,它们都位于X染色体上。
亲代的红绿色盲是怎样遗传给子代的?可以用卡片的摆放来表示。
与同桌合作,完成卡片摆放活动。
通过活动分析:男孩患红绿色盲的可能性较大。
因为,红绿色盲的基因只有只有X染色体上可能带有隐性基因,Y染色体上不可能带有色觉基因。
男孩若患红绿色盲,只需要来自母亲的一条X染色体上带有红绿色盲基因;女孩若患红绿色盲,必须来自父母父母双方的两条X染色体上都带有红绿色盲基因。
第1节生物的遗传(第3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编排是从比较亲子代的特征开始的,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
先引导学生观察人体的几种特征,通过问题的讨论,了解性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然后逐步探讨基因的传递、性状的控制、人类的性别决定和人类的遗传病等内容。
以基因为线索,步步深入和扩展,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本节课是本节内容的第三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探究人类的性别决定和人类主要的遗传病,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情分析】由于这部分内容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所以学生的探究兴趣比较高,但由于这节内容所涉及的概念与新知识较多,会让学生有点混淆不清的感觉,所以教师要采用步步复习、步步引入、步步铺垫的方式逐步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课下调查、阅读文本、观察图片,能够认识到人的性别与基因的关系,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通过阅读文本、观察课件及图片,能够分析色盲症的遗传方式,举例说出人类主要遗传病,并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和遗传病的预防。
【教学重点】人类的性别决定、色盲症遗传方式【教学难点】人类的性别决定、色盲症遗传方式【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遗传图解、PPT课件、相关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课下做基因卡片、课前预习【教学内容】【板书设计】第1节生物的遗传(第3课时)一、人类的性别决定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男性为XY 女性为XX二、人类主要的遗传病红绿色盲症为伴性遗传。
人类常见遗传病主要有:色盲、白化病、血友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病。
三、遗传病的预防主要措施:禁止近亲结婚、婚前检查、遗传咨询等。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处理的比较好的地方是:1.把一个比较枯燥的、理论性很强的学说型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处理,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浑浊的思路变得清晰。
2.学生参与面广。
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探究过程,使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
苏科版初二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知识点知识点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生物的性状:遗传学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大鼠生长激素基因rarr;转基因超级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5、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
4、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新子间传递的“桥梁”。
5、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6、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如人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7、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单存在)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3、基因组成是Dd的,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d(隐性基因)和D(显性基因)互不影响,各自独立遗传。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5、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