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考试题整理
- 格式:pdf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13
计量地理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计量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数据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地理空间数据的收集B. 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C. 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2.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数据的存储方式通常采用()。
A. 矢量数据格式B. 栅格数据格式C. 混合数据格式D. 以上都不是3. 空间分析是计量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
A. 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B. 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C. 预测地理现象的发展趋势D. 所有以上选项4. 地理空间数据的精度通常分为()。
A. 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B. 空间精度和属性精度C. 测量精度和分析精度D. 地理精度和时间精度5. 地理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
A. 测量误差B. 数据处理误差C. 人为误差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6. 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包括遥感、________、________等。
7.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是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管理、________。
8. 空间插值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克里金插值等。
9. 地理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比例尺问题。
10. 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技术包括地图制作、________和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
答: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
GIS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支持复杂的空间查询和分析,以及生成各种地图和图表,为决策提供支持。
12. 解释什么是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并举例说明。
答: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是指在不同尺度上观察同一地理现象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例如,城市尺度的交通流量分析与国家尺度的交通流量分析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分析结果。
四、论述题13. 论述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衣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2、奥地利学者(贝特朗菲)首次提出系统的概念。
3、聚类分析统计量大致可分为两类(相似系数)、(距离系数)。
4、当形状率Fr>1/2时,区域形状(较紧凑),区域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便捷;当Fr<1/2时,呈(带装或长带装),中间没有吸引带。
5、地理数据变换的目的是(去伪存真)、(易识规律)、(减小边幅)、(便于建模)。
6、根据地理系统要素分析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可分(直接采样)、(累计采样)、(特征采样)。
7、判别分析是根据地理对象的一些数量特征,来判别其类型归属的一种统计方法,若当Y (B)> Y(A), Y>Y(C),归为(A)类;Y<Y(C),归为 (B)类。
8、(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两个地理要素呈直线相关时的相关程度和方向的度量指标;按相关程度可分(完全相关)、(零相关)、(统计相关)。
9、地理要素的分类特征值中,集中性的代表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0、绝对离散度的代表值主要包括(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
11、根据地理数据的划分性质,通常可分为(定型数据、定量数据)。
12、鲍顿首次提出计量革命,汤姆森艘次提出GIS,钱学森首次提出“数量地理学”的设想。
13、判别分析的准则:(费歇准则、贝叶斯准则)。
14、地理数据的来源:(野外调查、室内化验分析)。
二、填图题1、三元分类图2、线性规划求解法3、平均中心与中项中心4、判断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 (2)(正偏态); (3)(负偏态)5、判断下图的偏态系数Sk类型(1)(sk =0); (2)(sk >0 ); (3)( sk <0 ) Me=Lme+(N/2-Fm-1)h/fm6、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 =Me =Mo );(2)( > Me>Mo); (3)( <Me<Mo )7、添下表并计算中位数的大小。
计量地理学(8)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质量标志;2. n-2;3. 99.73%;4. t 检验法; 5. STDEV ;8.标准化;9.最大相似性 10. 累积百分率 6.下降;7.F(X1)≤F(X2)二,1.B;2.D;3.A;4.B;5.C;6.D;7.C;8.B;9.A;10.D 三,1.AD;2.BC;3.ABD;4.BD;5.AC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 1.趋势面:是一种光滑的数学曲面,它能集中地代表地理数据在大范围内的空间变化趋势, (1 分)趋势面与实际面上的地理曲面不同,它只是实际曲面的一种近似值. 分)因此实 (1 际曲面应包括趋势面和剩余曲面两部分. 分) (1 2.众数:是一个地理观测(或调查)系列中出现频数(或次数)最多的数. (1 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分)它在频数分布曲线上的位置正居最高点上. 分) (1 (1 3.F 分布:若 F=ξ/η,其中ξ和η相互独立,则ξ= x1 / f 1 , η= x 2 / f 2 , X1 为具有自由度2 22为 f1 的变量,X22 为具有自由度 f2 的 x2 变量,称变量 F 服从 F-分布.4.直通性:直通性是运输网的重要特征之一(1 分) ,节点的直通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环中节点与网络中其它环路节点的联结情况, 分) (1 ,运输流在节点上与网络中其它节点的联结情况. 分) (1 5. 方差分析:把平方和与自由度同时进行分解(1 分) ,用F 检验法对整个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方法,称为方差分析. 分) (2 五.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1.(1)分布范围在 0-1 之间; 分) (1 (2)越趋于 1,曲线相关程度越密切①等于 1,两个要素完全曲线相关②等于 0,两个要素完全无曲线相关; 分) (2 (3)Ryx≥r(1 分) (4)Ryx 与 Rxy 不相等(1 分) 2.计算步骤: 1)计算基准点 I 点到各点的全部距离 rih 2)计算基准点到边界的最短距离 rb 3)选出rh≤rb 距离,并从小到大排列, 4)列出各点的最短距离距阵 5)计算各级最临近距离. 六,1,原命题错误, 分) (2M 0 = Lm 0 +f m +1 260 ×h = 5+ × 1 = 5 + 0.5 = 5.5 (2 分) 260 + 253 f m 1 + f m 12. 原命题正确(2 分) ,原因解释(6 分)∑ ∑ ∑ ∑x = 6 + 5 + 8 + 1 + 4 + 7 + 6 + 3 + 3 + 7 = 50 y = 12 . 6 + 10 . 4 + 18 . 5 + 3 . 0 + 8 . 1 + 16 . 3 + 6 . 2 + 6 . 6 + 16 . 8 = 110 . 8 x 2 = 6 2 + 5 2 + 8 2 + 1 2 + 4 2 + 7 2 + 6 2 + 3 2 + 3 2 + 7 2 = 294y 2 = 12 . 6 2 + 10 . 4 2 + 18 . 5 2 + 3 . 0 2 + 8 . 1 2 + 16 . 3 2+ 12 . 3 2 + 6 . 2 2 + 6 . 6 2 + 16 . 8 2 = 1465 . 00 ∑ xy = 6 × 12 . 6 +5 × 10 . 4 + 8 × 18 . 5 + 1 × 3 . 0 + 4 × 8 . 1+ 7 × 16 . 3 + 6 × 12 . 3 + 3 × 6 . 2 + 3 × 6 . 6 + 7 × 16 . 8 = 654 . 9γ ==[n ∑ [ 10x2∑ xy ∑ x ∑ ( ∑ x ) ][n ∑ yn2y2(∑ .82y)2]10 × 654 × 294 50. 09 50 × 1102][ 10.8 110× 1465]答:因为 r=0.987,所以二者高度正相关. 七. 论述题(每题 9 分,共 18 分) 1. 2.三年滑动平均法的计算结果与原始数据的误差小.(1 分)(数据共 4 分,错一个扣 0.5 分, 扣完为止)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农业总产值 7662.1 8127.0 9084.7 10995.5 15750.5 20340.9 22353.7 23788.4 24541.9 24519.1 8301.26 9412.27 11943.57 15695.63 19481.70 22161.00 23561.33 24283.13 10329.96 12865.72 15705.06 18645.8 21355.08 23108.8 三年滑动平均五年滑动平均八,综合应用题(每题 15 分,共 15 分) 评分标准:每步 2 分,最短路径 1 分解:首先给 v1 标上 P 标号 P(v1)=0,表示从 v1 到 v1 的最短路径为零.其它点(v2,v3,…,v7)标上 T 标号T(vj)=+∞(j=2,3,…,7) . 第一步:① v1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1,v2),(v1,v3),(v1,v4)∈E,而且 v2, v3,v4 是 T 标号,所以修改这三个点的 T标号为T(v2)=min[T(v2),P(v1)+w12]=min[ +∞,0+2]=2T(v3)=min[T(v3),P(v1)+w13 ]= min[ +∞,0+5]=5 T(v4)=min[T(v4),P(v1)+w14 ]= min[ +∞,0+3]=3 ② 在所有 T 标号中,T(V2)=2 最小,于是令 P(V2)=2. 第二步: ①v2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2,v3),(v2,v6)∈E,而且 v3, v6 是 T 标号,故修改v3 和 v6 的 T 标号为: T(v3)=min[T(v3),P(v2)+w23]=min[5,2+2]=4T(v6)=min[T(v6),P(v2)+w26]=min[+∞,2+7]=9 ② 在所有的 T 标号中,T(v4)=3 最小,于是令 P(v4)=3.第三步:① v4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4,v5)∈E,而且 v5 是 T 标号,故修改 v5 的 T标号为: T(v5)=min[T(v5),P(v4)+w45]=min[+∞,3+5]=8 ② 在所有的 T 标号中,T(v3)=4 最小,故令 P(v3)=4.第四步:① v3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3,v5),(v3,v6)∈E,而且 v5 和 v6 为 T 标号,故修改 v5 和 v6 的 T 标号为: T(v5)=min[T(v5),P(v3)+w35]=min[8,4+3]=7T(v6)=min[T(v6),P(v3)+w36]=min[9,4+5]=9 ② 在所有的 T 标号中,T(v5)=7 最小,故令 P(v5)=7.第五步:① v5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5,v6),(v5 ,v7)∈E,而且 v6 和 v7 都是 T 标号,故修改它们的 T 标号为: T(v6)=min[T(v6),P(v5)+w56]=min[9,7+1]= 8T(v7)=min[T(v7),P(v5)+w57]=min[+∞,7+7]=14 ② 在所有 T 标号中,T(v6)=8 最小,于是令:P(v6)=8① v6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6,v7)∈E,而且 v7 为 T 标号,故修改它的 T 标号为: T(v7)=min[T(v7),P(v6)+w67]=min[14,8+5]=13 ② 目前只有 v7 是 T 标号,故令: P(v7)=13. 从城镇 v1 到 v7 之间的最短路径为(v1,v2,v3,v5,v6,v7),最短路径长度为 13.。
计量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物理量是:A. 地壳运动B. 震级C. 震源深度D. 地震波传播速度答案:B. 震级2. 以下哪个地震带不是世界上四大地震带之一?A. 太平洋地震带B. 印度洋地震带C. 地中海地震带D. 大西洋地震带答案:D. 大西洋地震带3. 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于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A. 周期计B. 地震带C. 地震仪D. 地磁仪答案:C. 地震仪4. 在地理中,经度是用来表示:A. 地球的形状B. 地球的大小C. 地球的纬度D. 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答案:D. 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5. 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来测量高度差?A. 放大镜B. 测距仪C. 望远镜D. 倾斜仪答案:D. 倾斜仪6. 对于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纬度,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纬度可以大于90°B. 纬度的单位是度和分C. 纬度越大,离赤道越近D. 纬度是指东西方向的角度答案:C. 纬度越大,离赤道越近7. 以下哪种工具可以用来测量地面的垂直位移?A. GPSB. 倾角仪C. 遥感技术D. 雷达测距答案:B. 倾角仪8.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呈现的一种工具。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GIS的主要用途?A. 地图制作B. 空间分析C. 场地勘测D. 地理统计答案:C. 场地勘测9. 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来测量地球上某一点的海拔高度?A. 测距仪B. 电子红外水平仪C. GPSD. 倾斜仪答案:C. GPS10.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陆地测量常用的测量方法?A. 光电距离测量法B. GPS测量法C. 激光扫描测量法D. 遥感技术测量法答案:D. 遥感技术测量法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1. 地震烈度是以什么为基础的?答案:地震烈度是以地震对人类造成的破坏程度为基础的。
2.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是哪一年成立的?答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2001年成立。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相关关系按自变量的多少分为(A )正相关与负相关 (B )单相关与复相关(C )线性相关与非线性相关 (D )不相关、完全相关与不完全相关2.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的依存关系是(A )单相关 (B )线性相关 (C )非线性相关 (D )复相关3.若y 随着x 的变化而等比例变化,则y 与x 的关系是(A )单相关 (B )线性相关 (C )非线性相关 (D )复相关4.若两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反,则属于(A )线性相关 (B )非线性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5.若∣r∣在0.3~0.5之间,则表明两变量(A )无直线相关 (B )显著相关 (C )低度相关 (D )高度相关6.r 的取值范围是(A )<1 (B )>l (C )(一1,+1) (D )[一1,+1]7.在回归分析中,要求两变量(A )都是随机变量 (B )自变量是确定性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C )都是确定性变量 (D )因变量是确定性变量,自变量是随机变量8.r =0表示(A )不存在相关关系 (B )存在平衡关系(C )两变量独立 (D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9.已知xy L 是yy L 的1.5倍,x σ是y σ的1.8倍,则r 为(A )0.83 (B )0.8 (C )0.9 (D )0.9210.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 c =56+8x,这意味着(A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 (B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平均增加8%(C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平均增加8元 (D )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元二、多项选择题1.判断相关关系的方法有(A )定性判断 (B )相关表 (C )相关图 (D )相关系数 (E )标准差系数2.2cx bx a y ++= 表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A )单相关 (B )复相关 (C )线性相关 (D )非线性相关 (E )二元相关3.x y 450-= 表示变量间的关系是(A )单相关 (B )复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E )线性相关4.bx a y += 中的b 是(A )截距 (B )斜率 (C )回归系数(D )相关系数 (E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数5.下列哪些关系是相关关系(A )圆的半径长度和周长的关系 (B )农作物收获和施肥量的关系(C )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关系 (D )产品产量与单位成品成本的关系(E)家庭收入多少与消费支出增长的关系6.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的(A)r和b都无计量单位(B)r是无名数,b是有名数(C)b可反映变量间的相关方向(D)b可反映变量间的相关程度(E)b是无名数,r是有名数7.回归分析的特点有(A)两个变量是不对等的(B)必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C)两上变量都是随机的(D)因变量是随机的(E)自变量是可以控制的量(F)回归系数只有一个8.直线回归分析中(A)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C)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D)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E)对于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线性相关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9.直线回归方程y c=a+bx 中的b 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A)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B)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C)可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D)可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E)可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三、计算题(2)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说明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以上问题均保留四位小数)。
计量地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A 地理数据采集B 地理数据教学方法C 地理数据描述D 地理数据的处理答案:D 参考课本P26页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C 算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D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答案:B 参考课本P33页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A 人口数量B 村庄河流的分布C 国内生产总值D 土地面积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5. 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 )、__________循环变动(C )和不规则变动(I )。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C 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参考课本P72-P73页6. 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回归分析B.时间序列分析C.相关分析D.系统聚类分析答案:C参考课本P95页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 A.主成分分析法 B.马尔可夫预测法 C.灰色模型分析法 D.趋势面分析发答案:B 参考课本P108页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A.RBF神经网络方法B.克里格插值法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 参考课本P141页9. 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A.明确问题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C.分层计算特征值D.层次总排序答案:C参考课本227—230页10. 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A.边集 B. 子图 C. 关联边 D. 基础图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A.连线数目B.结点数目C.网络中亚图数目D.回路数答案:D 参考课本P281页12.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A 人口数量B 村庄河流的分布C 国内生产总值D 土地面积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二、填空题1.锡尔系数,就说明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说明收入分配越均衡。
填空:1.1967年计量地理学课本出现,作者是加里森。
2.计量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学派:(1)依阿华的经济派(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3.历史上特别推崇计量地理学的人物:英国的乔莱哈格特美国帮吉德国克里斯泰勒4.历史上反对计量地理学的人物:英国的史密斯和奥格登5.地理发展历史:2000多年6.地理学历史发展中曾有的学派:(1)区域学派(2)人地关系学派(3)景观学派7.舍弗尔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8.层次分析法步骤:(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3)构造判断矩阵(4)层次单排列(5)层次总排序(6)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9.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方法:(1)乐观法(2)悲观法(3)折衷法(4)等可能性法(5)后悔值法10.风险形求值分析方法:(1)最大可能法(2)期望值决策法及其矩阵运算(3)树型决策法(4)灵敏度分析法(5)效用分析法11.趋势拟合方法:平滑法(移动平滑法、滑动平滑法、指数平滑法)、趋势线法(直线型、指数型、抛物线型)、自回归模型12.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加法模型、乘法模型名词解释1.最小二乘法:指通过最小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的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利用最小二乘法可简便的计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2.洛伦兹曲线: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3.基尼系数:通过对人口和收入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作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集中化指数而得到的一个判断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4.秩相关系数:又称等级相关系数,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
计量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计量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计量地理学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分布特征的基本概念是:A. 空间异质性B. 空间关联性C. 空间尺度D. 空间模式2. 在GIS中,以下哪项不是空间数据的常用类型?A. 矢量数据B. 栅格数据C. 网络数据D. 文本数据3. 地理空间分析中,用于识别空间数据聚集趋势的方法是:A. 空间插值B. 空间聚类C. 空间平滑D. 空间回归4. 下列哪项不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A. 数据采集B. 数据管理C. 数据可视化D. 数据加密5. 空间统计分析中,用于衡量空间数据分布均匀性的指标是:A. 空间自相关指数B. 空间异质性指数C. 空间聚集指数D. 空间均匀性指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 解释什么是空间插值,并简要说明其在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 描述空间自相关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给定一组空间数据点,其坐标和值如下表所示,请计算该数据集的空间平均值和空间方差。
| 点号 | X坐标 | Y坐标 | 值 || - | | | - || 1 | 10 | 20 | 5 || 2 | 15 | 25 | 7 || 3 | 20 | 30 | 9 |2. 假设你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城市人口分布的研究,你收集到了以下数据:- 城市A的人口密度为1000人/平方公里- 城市B的人口密度为500人/平方公里- 城市A的面积为100平方公里- 城市B的面积为200平方公里请计算两个城市的总人口,并比较它们的人口规模。
## 四、论述题(20分)论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监测和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请注意,本试题仅为示例,实际考试内容和格式可能有所不同。
考生应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复习。
1、计量运动2、地理数据3、随机型决策问题4、主成分分析1、计量运动主要集中在美国的几种大学,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主要有、和。
2、近代地理学中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学派,其中的区域学派是由首倡,哈特向继承和发展而形成的;和创建了人地关系学派;由提出,帕萨格、苏尔等阐发的景观学派。
3、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和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他们之间空间联系的关系。
4、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以及、和。
5、在决策问题中,决策者所面临的每一种客观条件称为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称为;每种方案在每种客观条件下的所获得的报酬或者需要付出的损失称为;而依照某种决策准则,使决策目标取得最优值的那个方案称为。
6、决策树,是树型决策法的基本结构模型,它由决策点、、、和结果点等要素构成。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1、下表中给出了中国西部地区某城市2000年家庭月收入的抽样调查结果,试计算其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9分)见书上数据。
2、假设某地区有G1-G5五个农业区,各农业区之间的距离矩阵为:试用最短距离法对这G1-G5五个区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画出聚类过程谱系图。
答题要求:分步骤写清楚聚类过程。
3、某企业为了生产一种新产品,有三个方案可供决策者选择:一是改造原有生产线;二是从国外引进生产线;三是与国内其他企业协作生产。
该种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大致有高、中、低三种可能,据估计,其发生的概率分别是0.3、0.5、0.2。
表中给出了各种市场需求状况下每一个方案的效益值。
请用树型决策法画出决策树并确定该企业究竟应该选择哪一种方案下图是一个城镇体系的交通网络,V1 ,V2,…,V8,代表每个城镇,各边旁的数字代表连接城镇之间相应路段的长度(单位:10km),假设各顶点的载荷分别代表相应城镇的人口数(单位:万人),即a(V1)=4,a(V2)=5,a(V3)=6,a(V4)=3,a(V5)=5,a(V6)=7,a(V7)=4,a(V8)=3,试用网络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拟建一个急救中心,为整个城镇体系服务,试问这个急救中心应该建在哪一个城镇?(2)拟建一个综合货物配送中心,为整个城镇体系服务,试问这个配送中心应该建在哪一个城镇?。
计量地理学期末考试样卷参考教材《计量地理学》——徐建华主编测绘-zzh 风中飞雪整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1、近代主要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计量运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学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 A 依阿华的经济派C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派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 3 页B 威斯康星的统计派D 由赫特纳首倡的区域学派2、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A 2 0 世纪40 年代末到50 年代末B 20 世纪50 年代末到60 年代末C 20 世纪60 年代末到70 年代末 D 20 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末答案:A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5—6 页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 A. 区域联系 B. 地理范围 C. 地理属性)。
D. 空间联系答案:D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19 页4、下列地理数据哪一组分别属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A. 某种土壤或植被的分布区B. 居住区C. 海拔高度D. 森林覆盖率土地面积各种地理区域的界线土壤侵蚀强度黄石市行政区答案:A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20 页5、当相关系数rxy>0 时,表示两要素之间存在()关系。
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 D.都可能答案:A 参考教材第47 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6、下列两组数据(1,3,5,7,;2,4,6,8)(10,12,18,20 ,16, 14,15,17)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 A 0.53 B 0.43 C 0.63 ) D 0.73答案:B 参考教材第47 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7、下列哪一种距离不能用于聚类分析的距离的计算。
()A.绝对值距离B.明科夫斯基距离C.欧几里德距离D.最短距离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4 页8、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
()A.总和标准化B.标准差标准化C.极小值标准化D.极差的标准化答案:C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3 页9、Geary 系数与Moran 指数存在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答案:B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21 页() C.随机关系 D.没有关系10、下列哪一类模型不属于不属于地统计学三大模型()A.有台基值模型B.无台基值模型C.抛物线模型D.孔穴效应模型答案:C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38 页二填空题1、空间相互作用分析,主要是定量地分析各种“地理流”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的________。
一、选择题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A 地理数据采集B 地理数据教学方法C 地理数据描述D 地理数据的处理答案:D参考课本P26页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C 算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D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答案:B参考课本P33页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A 人口数量B 村庄河流的分布C 国内生产总值D 土地面积答案:B参考课本P20页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答案:A参考课本P57页5. 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 )、__________循环变动(C )和不规则变动(I )。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 C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参考课本 P72-P73页6. 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回归分析B.时间序列分析C.相关分析D.系统聚类分析答案:C参考课本P95页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A.主成分分析法B.马尔可夫预测法C.灰色模型分析法D.趋势面分析发答案:B参考课本P108页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A.RBF神经网络方法 B.克里格插值法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 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参考课本P141页9. 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A.明确问题 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C.分层计算特征值 D.层次总排序答案:C参考课本227—230页10. 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A.边集 B. 子图 C. 关联边 D. 基础图答案:A参考课本P57页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A.连线数目 B.结点数目 C.网络中亚图数目 D.回路数答案:D参考课本P281页12.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A 人口数量B 村庄河流的分布C 国内生产总值D 土地面积答案:B参考课本P20页二、填空题1.锡尔系数,就说明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说明收入分配越均衡。
一、名称解释1. 计量地理学:2. 间隔尺度数据:3. 统计分组:4. 属性数据:5. 定性数据:6. 总体7. 中项中心8. 众数:9. 中位数:10. 偏度系数:11. 集中化指数:12. 数学模型13. 多样化指数:14. 物理模型15. 空间数据:16. 概念模型17. 峰度系数:18. “计量革命”:19. “4S”技术20. 计算地理学:21. 估计22. 罗伦次曲线:23. 采样误差24. 基尼系数:25. 最优中心26. 方差:27. 峰态数28. 次序量29. 锡尔系数:30. 假设检验31. 变异系数:32. 样本33. 非采样误差34. 比例量35. 间隔量36. 循环变动:37. 马尔可夫过程:38. 逐步回归分析:39. 复相关系数:40. 相关分析显著性检验,当可信度一定时,N越大,其临界相关系数_________________。
41. 战略决策模型:42. 状态转移过程:43. 长期趋势:44. 地理区45. 模糊综合评判法46. 秩相关系数:47. 地理类型48. 季节变动:49. 回归分析方法:50. 时间序列:51. 直接聚类法:52. 最优回归方程:53. 主成分分析:54. 马尔可夫预测法:55. 趋势面分析:56. 随机变动57. 偏相关系数:58. ARMA过程59. 灰色预测法:60. 趋势变动61. 时间哑元62. 聚类分析:63.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64. 时间序列分析:65. 判别分析66. ARIMA67. 有向图68. 地理学第一定律:69. 网络图70. 无向图71. 网络分析:72. 截:73. 区域化变量:74. 最小支撑树:75. 地统计学:76. 连通性77. 距离分析78. 节点79. 空间自相关:80. Moran散点图:81. 弧82. 强连通性83. 克立格插值法:84. 变异函数:85. 网络86. 直接消耗系数:87. 最优解:88. 静态投入产出模型:89. 可行解:90. 投入产出分析:91.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92. 数值模拟93. 四维同化94. AHP决策分析方法:95. 自然状态:96. 状态概率:97. 最佳决策方案:98. 益损值:99. 积累量00. 数字神经系统01. 系统动力学方法02. 辅助变量03. 地理专家系统04. 决策问题:05. 行动方案:06. 速率量07. 系统仿真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62分)1. 简述属性数据的类型2.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3. 地理建模过程中,针对复杂数据处理采用的措施4. 计量地理学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5. 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三种主要学派,即区域学派、人地关系学派、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
3、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依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4、计量地理学的应用:相互关系分析、趋势面分析、空间相互分析、分布型分析、网络分析(总共12点,只要写几点,其余自己看书)5、标准正态分布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与0的关系。
偏度系数:g1<0表示负偏,即均值在峰值左边;g1>0即正偏,均值在峰值右边,g1=0,对称分布。
峰度系数:g2=0表示标准正态分布,g2>0高于正态分布,g2<0低于正态分布。
6、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收入分配越均衡。
7、趋势拟合方法:㈠平滑法⒈移动平均法(公式,可能考计算,74页)⒉滑动平均法(同上)⒊指数平滑法(填空,75页的最后一段)8、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进行统计整理;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
9、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一、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二、不确定性三、多种时空尺度四、多维性10、地理数据采集的渠道来源----书上25页11、填写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2)(正偏态);(3)(负偏态)12、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 =Me =Mo );(2)( > Me>Mo ); (3)( <Me<Mo ) 13、空间分布的类型:点状分布类型、线状分布类型、面状分布类型(离散区域分布类型、连续区域分布类型)。
14、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间隔尺度数据_和 比例尺度数据。
1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 集中化程度 和 均衡度 来描述。
16、地统计学: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或空间相关和依赖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
②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极差、离差、离差平方和、方
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
③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偏度系数、峰度系数.
偏度系数测度了地理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情况,刻画了以平均值为中心
的偏向情况.
峰度系数测度了地理数据在均值附近的集中程度.
参照教材第29—33页
3、简述回归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答案:(1)确定研究目标与变量
(2)进行相关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自变量之间)
(3)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与非线性)
(4)计算回归常数与回归系数
(5)回归模型的检验
(6)建立回归方程模型解释
参照计量学地理PPT第176页
4、简述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答案:⑴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⑵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⑶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⑷计算主成分载荷
参照教材第96—97页
5、简述AHP决策分析方法的基本过程并举例说明
答案:⑴明确问题
⑵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⑶构造判断矩阵
⑷层次单排序
⑸层次总排
参照教材第227—230页。
计量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计量地理学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量是:A. 均值B. 方差C. 标准差D. 极差答案:B2.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表示空间实体之间拓扑关系的是:A. 点B. 线C. 面D. 拓扑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主要方法?A. 缓冲区分析B. 叠加分析C. 距离分析D. 回归分析答案:D4. 地理空间数据的精度通常由以下哪个因素决定?A. 数据来源B. 数据类型C. 数据处理方法D. 数据量答案:C5. 在进行空间插值时,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大范围的地理数据?A. 克里金插值B. 最近邻插值C. 反距离加权插值D. 线性插值答案:B6. 地理坐标系统中,经度表示:A. 东西方向B. 南北方向C. 角度D. 距离答案:A7. 以下哪项不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A. 数据输入B. 数据存储C. 数据分析D. 数据输出答案:C8. 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表示空间实体的点、线、面的是:A. 属性数据B. 空间数据C. 非空间数据D. 元数据答案:B9. 在空间分析中,用于计算区域内部相似度的指标是:A. 标准差B. 变异系数C. 相关系数D. 均值答案:C10. 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表示空间实体之间关系的是:A. 拓扑关系B. 几何关系C. 空间关系D. 属性关系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计量地理学中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A. 热点分析B. 空间聚类分析C. 空间插值D. 空间回归分析E. 空间关联分析答案:ABCD2. 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描述空间实体属性的数据类型包括:A. 数字型B. 文本型C. 图像型D. 几何型E. 声音型答案:ABD3. 地理坐标系统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A. 经纬度坐标系统B. 投影坐标系统C. 直角坐标系统D. 极坐标系统E. 球面坐标系统答案:ABC4. 空间插值方法中,以下哪些方法属于确定性插值?A. 最近邻插值B. 克里金插值C. 反距离加权插值D. 样条插值E. 泰森多边形插值答案:CDE5. 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包括:A. 地图符号化B. 地图注记C. 地图渲染D. 地图投影E. 地图制图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
计量地理重点一、填空题:1.纵观地理学的发展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古代地理学;(2)近代地理学;(3)现代地理学。
2.计量地理学的发展阶段:(1)初级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2)中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3)走向更成熟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4)传统上的计量地理向计量地理发展(90年代初到现在)。
3. “老三论”指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指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
4.随着计量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三种观点:(1)定量化;(2)反定量化;(3)非定量化。
5.计量地理应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地理数据的筛选与质量检验;(2)模型的建造;(3)与GIS结合的问题。
6.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1)空间数据;(2)属性数据。
7.属性数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数量标志数据;(2)品质标志数据。
8.根据其测度标准,品质标志数据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1)有序数据;(2)二元数据;(3)名义尺度数据。
9.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1)数量化、形式化和逻辑化;(2)不确定性;(3)多种时空尺度;(4)多维性。
10.地理数据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1)统计分组;(2)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编制统计分组表;(3)作分布图。
11.时间序列分析的平滑法主要有以下三类:(1)移动平均法;(2)滑动平均法;(3)指数平滑法。
12.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有系统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动态聚类法等。
二、名词解释:1.极差: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2.离差:每一个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差,它代表着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公式为:(i=1,2,3,……n)3.离差平方和:它从整体上衡量一组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其计算公式为:4.方差与标准差:它们是从平均概况衡量一组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其中,方差是均方差的简称,公式为:;标准差为方差的算术平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