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知识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20.77 KB
- 文档页数:2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知识点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阻力是什么?原因:联合国是1945年二战后成立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在它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会员国之一。
阻力:①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美国的阻挠(在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一直采取孤立、封锁、包围政策,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企图扼杀新中国于摇篮中。
)2、分析概括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概况及历史意义是什么?背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重要作用。
3、你从乔冠华的开怀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1)自信的笑、胜利的笑;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3)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孤立政策失败;4)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4、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2)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赢得世界的尊重;3)亚非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支持与帮助。
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对中国: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二:中美、中日建交6、概括中美建交的背景、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背景:从中国来说:①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②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③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从美国来说:①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原因:美国方面:(1)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2)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3)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可增加对付苏联的实力;(4)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堂笔记本课主要探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以下是课堂笔记:一、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外交危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导致中国陷入外交危机。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败北,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让中国的外交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之后,中国陆续签订了多次不平等条约,导致西方势力在中国的殖民地扩张和割据。
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工作比较 passivism,对西方列强的压迫采取了较为软弱的姿态。
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中国开始采取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954年,中国至阿尔及利亚进行了首次外交使团,标志着中国跳出了国际孤立的状态。
之后,中国相继与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成为了第一批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
三、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向世界开放,外交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1989年中国加入联合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此外,中国也开始参与到地区和国际决策中,如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金砖国家合作等。
同时,中国也扮演了重要的和平维护角色,如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
四、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特点和挑战新时代中国外交致力于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采取了更多的主动出击姿态,极力为全球和地区和平、稳定、繁荣作出贡献。
但是,中国现在面临外交压力和挑战,如贸易战和地缘政治问题等。
总的来说,中国的外交工作在历史上经历了起伏和变革,从passivism 到独立自主,再到主动出击。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但是,我们相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外交将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内容要求教学目标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通过研读相关史料,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相关史实;知道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用年代尺掌握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演变过程;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的关系及其原因;通过研读相关史料,了解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了解中美、中日建交的前提、准则。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知道改革开放后,中国全方位外交取得的具体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历史解释)4.学习外交的成就,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增强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更强大的使命感,树立团结合作的人生态度。
(家国情怀)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中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乒乓外交》的视频。
教师指出“小球转动了大球”,为中美关系打开了大门。
并引导学生思考:中美是如何实现关系正常化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又取得了哪些重大外交成就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探究新知(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材料展示:得悉中国代表团在十一月十五日将首次参加本届大会的全体会议的消息后,许多国家的摄影记者很早就赶到联合国大厦的前门,等候拍下这个“历史性的镜头”。
上午十时十五分,当乔冠华团长、黄华副团长和中国代表团其他成员来到这里、步入会议厅的时候,从联合国走廊到整个大厅,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十五日的全体会议,很自然地形成了欢迎中国代表团的大会,庆祝世界人民共同胜利的大会。
——新华社记者《在联合国的第一周》《人民日报》1971年11月25日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指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意义。
提示:时间:1971年。
第十七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史实、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背景: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①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起合法权利。
②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中美、中日建交:1、中美建交的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3、建交过程:①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4、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影响: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全方位外交:1、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外交策略:(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 中美关系的发展:由对抗(1949-1970)到开始走向正常化(1970-1979)
①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建交。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4.全方位外交:
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5.成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6.(重点)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的三件大事:
①1971年10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时间: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原因:1、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2、亚非国家对中国的支持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4、中国正确的外交政策等
意义:对中国: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理
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
业的发展。
二、中xx建交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过程:1、1971年乒乓外交2、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3、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开始走向正常化。
4、1979年,中xx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四、全方位外交
表现(熟读)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2、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中国还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4、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外交格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使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