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绿色化学 提高环保意识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标题: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理念渗透摘要: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化学的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实验操作、课外活动等方面阐述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一、引言绿色化学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采用化学方法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产生的理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策略1.教材分析: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绿色化学元素,将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例如,通过介绍各种清洁能源的利用,让学生了解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2.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绿色化学问题。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时,可以引入无毒无害、可再生资源的化学反应;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废料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避免污染环境。
3.实验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环保行为。
例如,鼓励学生采用无毒无害的试剂和溶剂,减少废物的产生;对于实验后的废料,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回收和处理。
三、实验操作1.实验设计:教师应注重实验设计的绿色化,尽可能选择无毒无害、可再生资源的实验试剂和溶剂。
例如,使用绿色溶剂代替有毒溶剂进行萃取实验;使用可再生资源代替化石燃料进行燃料燃烧实验。
2.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实验废物的产生。
例如,采用适当的操作方法,减少试剂的浪费;将实验废料分类回收,进行资源化利用。
3.实验报告:教师应在实验报告中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环保行为进行总结和分析,提高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外活动1.社区环保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废旧电池回收、环保宣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2.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与绿色化学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85中学教育我国加速教育改革也意味着社会对教育事业提高了重视程度,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不仅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化学教育中,通过不断渗入绿色化学理念,可以让绿色理念和实践教学充分结合,在教学绿色化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建立绿色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思维。
1.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策略1.1重点展开绿色化学教学内容。
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需要加入绿色化学教学内容,需要让学生突破思维的限制,明白化学和环保之间的关系。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课程内容,增加绿色化学内容,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见识,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的理念。
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和绿色化学理念联系起来。
比如学生在初中学习期间或多或少的对化学已经中讲解雾霾现象的形成和治理,雾霾作为社会热议的讨论话题,会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经过对雾霾现象的讲解,教师可以将绿色化学理念向学生传递,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融合绿色化学教学内容,将绿色化学理念更完整的传递给学生,可以将化学知识和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化学教育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化学学习。
1.2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在很多化学课程中,化学知识都能联系到环保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和环保理论的联系,充分体现出学科优势。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得到环保理念的灌输。
例如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从绿色环保理念展开实验教学,在环保理念下将化学知识和环保知识融合起来,从而可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化学反应实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针对新能源开发利用进行讨论,让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能源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重视能源问题,可以在生活中节约能源,这样才算是有价值的化学教育。
教师通过将化学实验和绿色环保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认识化学,了解到化学的两面性,从而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做到节能环保,从自己做起建设绿色环保社会。
初高中教学中绿色化学思想的渗透[摘要]:绿色化学是未来化学发展的方向和议题,是面向新世纪提出的化学新概念,同时它也为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绿色化学教育正在兴起,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
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了适应21世纪的发展,在中学课堂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应该利用现有教材培养学生绿色意识,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本文旨在通过对绿色化学概念的介绍,对高中化学教育中如何渗透绿色化学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教材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一、绿色化学简介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在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
概念从一提出来,就明确了它的目标——零排放和零污染。
具体内涵体现在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拒用上。
二、中学化学教材中的绿色化学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已经融入了绿色化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体现绿色化学原则、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比如在讲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时说说能量的开发与利用、在讲卤素时讲讲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等;硫和硫的化合物中讲讲酸雨的危害与防治、大气的污染与防治等;硅和硅酸盐工业中说说传统建筑材料的危害及为何提倡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在讲氮族元素知识时,穿插汽车尾气的排放、氮氧化物造成的光化学烟雾、水中氮磷过多造成富氧化而形成赤潮等的危害;在讲几种重要金属时插入铝对人体的危害;烃与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结合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室内化学物质的污染与健康、农药与化学、毒品与化学、白色污染与综合治理等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应如何合理应用化学,为人类能生存在一个绿色的地球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课堂教学中绿色化学的渗透中学化学教学中虽然还不能系统地讲解绿色化学理论,但在教学中应该加强绿色化学思想的宣传,要使学生具备环保意识。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要着重介绍绿色化学在防治大气污染、温室效应、保护臭氧层、保护土壤、水质及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绿色环保的化学产品对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方面所起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维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化学理念在教学中渗透成为了当今化学教育的重要方向。
高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维,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又能引导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注重绿色环保的理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物质的设计、合成、使用和处置等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降低化学制品生命周期中的资源、能源和原料消耗,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念。
它的核心思想是预防污染,减少废弃物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
高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和装置往往会产生废弃物或者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实验的绿色化,鼓励教师和学生选择无毒、无害、低污染、易生物降解的实验材料,采用绿色溶剂和绿色催化剂,减少实验废弃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环保中的应用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环保息息相关,而许多化学原理和方法也可以被用于环保领域。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环保中的应用,例如通过教学案例,讲解化学在废水处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应用进展,激发学生对化学与环保的兴趣。
四、鼓励学生进行绿色化学实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开展有关绿色化学的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环保主题的科技创新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自然材料和绿色化学试剂制备环保产品,如可降解塑料、绿色清洁剂等;参与环保义务活动,如参与垃圾分类、环保宣传等,加强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和实践。
五、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高中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推动化学的“绿色化”。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环保材料、环保产品的制备、应用和推广,通过具体案例讲解环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化学手段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理念随着现代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例如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白色污染、酸雨等等。
传统的化学工业为现代工业提供了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为此,绿色化学应运而生。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是指设计对环境没有副作用并且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
初中学生处于身体和情感价值观快速增长的时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因此,绿色化学教育应从中小学生开展,教师有必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污染对社会生活的危害。
一、在社会生活中宣传绿色化学教师应从学生的思想观念抓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正确认识绿色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要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绿色化学,让绿色化学与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内容环环相扣、紧紧相连,起到在社会生活中宣传绿色化学的作用。
比如一些人还在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对使用过后的电池随手丢弃,报废的汽车还在路上行驶,使用漂白剂来漂白食品,使用工业盐来腌制食物,偷排污水和粉尘等等,这些都是非绿色的行为,会严重地影响到我们周围的环境,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容易出现哪些非绿色的行为呢?如:1.学生在做实验时会随意地把废弃液倒入下水道;2.实验时没有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3.酒精灯在加热完后没有及时熄灭……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是非绿色的行为,有关的绿色化学知识也缺乏。
由此可以看出,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是必须执行的一项任务。
老师在进行绿色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老师由原来的传输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并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督促学生,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而不是死记知识,要灵活地运用知识,不断地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和绿色环保的认识。
196神州教育倡导绿色化学实验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潘亭伊广西贺州市钟山县钟山中学生物组摘要:绿色化学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大力倡导实施的“人类、自然、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与社会、科学、生活、环保关系密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化学。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加强绿色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环境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
关键词:绿色化学实验;环保意识一、绿色化学特点与中学实验现状“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目前得到世界广泛的响应.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其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然而,目前中学化学实验虽然改进了很多,但仍有一定数量的有毒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对师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当学生数增多,实验所需的药品用量、化学仪器及实验后的废液、废气大量增加,造成污染愈重。
而我们的中学实验室还没有达到直接处理实验废弃物的能力,措施原始、不够科学。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造成污染,危害师生健康与环境,而且会对学生的环保意识造成不良影响。
实现绿色化学实验,无害化处理实验的废弃物,争取达到零排放,已是迫在眉睫的事。
因此,必须用绿色实验观点,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改革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倡导绿色化学实验。
二、绿色化学理念绿色化学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的化学,它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绿色化学思想是实现绿色化学实验的指导思想。
渗透绿色化学提高环保意识
摘要:随着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类一味追求经济快速发展时,加速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形成了“高生产、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
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给人类原本和谐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黑臭的污水、讨厌的烟尘、难以处置的废物和各种各样的毒物……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伤害着人类,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球和人类已经不堪重负。
环保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绿色科学;环保意识;生态环境
一、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
绿色化学是当今国际上化学学科研究的前沿。
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化学的绿色化”作为新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是“原子经济性”,即充分利用反应物中的各个原子,因而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防止污染。
绿色化学是以绿色意识为指导,以最终杜绝化学污染源,实现绿色化学为最终目标。
其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要预防化学污染,最关键
的问题应该是从小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学生最早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是在中学教育阶段,这就需要将绿色化学思想贯穿于中学化学教育的全过程中。
把绿色化学融于中学课程教材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之中,使绿色化学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对化学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只有观念更新了,具备了绿色意识才会产生积极的行为效果。
要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化学教育之中:首先,化学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绿色化学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化学教师要在课程内容中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化学教育必须体现绿色化学的新内容,要在课程教材中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使绿色化学的思想和内容贯穿于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始终。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验等方面,要始终贯彻绿色化学的思想;要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树立起绿色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绿色化学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最后,教师要积极进行教改探索。
进行教学科研,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提出思考,进行改革,使化学教育能够得到发展。
对一些探究实验进行创新。
(二)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把绿色化学融合于中学课程教材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之中,使绿色化学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崭新课题。
1.密切联系化学教学内容适当延伸,适时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紧扣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探讨课本中环境教育的因素,详细列出中学化学各个章节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施以环境教育。
初中化学主要涉及的环境问题:(1)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2)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3)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4)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2.结合实验,改进实验,强化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理念的教育
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严格按实验操作要求完成。
对一些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实验进行改进,如硫在空气中(可在集气瓶中完成)、在氧气中燃烧时可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吸收液(如氢氧化钠);还有对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时,对装置进行改进,用两支试管分别装少量的红磷、白磷,同时用胶塞密闭放在80 ℃水中,防止白磷燃烧后产生的浓厚的白烟排放在空气中,另外红磷可以重复使用。
3.联系实际,切实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内容,还远远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
作为教师,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每天都有大量的环境题材应及时搜集与化学和环境有关的资料,恰到好处的结合到日常教学
中去,通过讲解、分析、讨论,使学生心灵受到震动。
结合我校零排放工程——西昌俊波外国语学校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进行水污染及治理和节约水资源的教育。
4.开展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由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人为性和它的实践性,因此,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创设一种人人参与的环境和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进来,使他们在活动中真正思考人的作用和责任。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讨论课、专栏宣传、课外实验、实地参观社会调查和环保小组等。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能使他们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因此,在社会生产、人类生活中都应贯穿绿色化学的思想,让每位学生都应养成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在生活中对其废弃物也要妥善处理,绝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
总之,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家园,重视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所以应提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环保素养,特别是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好排头兵,担负起环保教育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仲崇立.绿色化学导论.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化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作者单位四川省西昌一中俊波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