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内文学常识(选修课本)
- 格式:docx
- 大小:27.19 KB
- 文档页数:6
高二选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文学1. 古代诗歌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成就。
它主要是以五言和七言为主,五言古诗以《离骚》、《孔雀东南飞》、《满江红》等为代表;七言古诗以《江南逢李龟年》、《商山早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为代表。
古代诗歌多以自然为题材,如《春晓》、《早发白帝城》等。
2. 古代散文《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志,包含了丰富的民间传说和谚语,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动植物、地理、历史的百科全书。
《庄子》的思想精深,观念独特,写作技巧以议论文居多。
3. 古代戏曲中国古代戏曲有很多种类,《西厢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古代戏曲,以爱情题材为主。
二、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包括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花间词、越绝词、豪放词、七言古诗等。
三、文学常识1. 文言文与白话文文言文是古代使用的文学语言,白话文是现代使用的文学语言。
现代的文学作品大多以白话文写成,而古代文学作品则以文言文为主。
2. 文学戏剧常识古代戏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古代有《京剧》、《越剧》、《昆曲》、《评剧》等戏剧类型。
3. 诗词鉴赏诗词鉴赏是指通过对诗词的理解和解读,从中体会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四、文学名著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塑造了众多的经典人物形象,展现了宫廷的权谋斗争与家族的兴衰变迁。
2.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唐僧师徒取经为故事背景,描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历险故事。
3.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对抗。
五、文学作品赏析1.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了风、雅、颂三部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
2. 《木兰诗》《木兰诗》是中国古代一首民歌,描写了一位女子替父从军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反战主题的代表作。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其诗想象丰硕,情感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音律和谐多变。
他擅长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踊跃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顶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鄙弃权贵,招架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踊跃精神。
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为千古绝唱。
存诗900余首,代表作有《》、《》、《》、《》等诗篇。
有《》传世。
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韵调优美。
如《》等。
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1一、张若虚,初唐诗人。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
《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
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柔靡,水平一般。
一首则是《春江花月夜》,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12、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___________ 。
以写___________诗为主。
因他不曾入仕,又称之为___________。
与王维并称“___________”。
代表作有《》《》等。
13、韦庄,字端已,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之四世孙。
他的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长篇叙事诗《》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其词尤具特色,注入作者生平漂泊乱离、思乡念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___________其并称“温韦”,也是“___________”中的代表之一。
14、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___________。
与孟浩然同为盛唐_____________诗派代表,其作品被________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以禅悟诗,故有“”之称。
代表作有《》《》等。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1.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战国时期的屈原,他不但是出色的政家家、外交家,而且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诗体——楚辞,后世也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诗篇。
他的作品大多编在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里。
2.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
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
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讳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其代表作《咏怀》诗现存八十二首。
3.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作《五柳先生传》,又称“五柳先生”。
他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我们学过他的田园诗《归园田居》。
他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欧阳修曾给予高度评价:“魏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其散文《桃花源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一朵奇葩。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系组诗,大都慨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
4. 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唐代有韩愈、柳宗元。
二人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世人并称为“韩柳”。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潮州韩文公庙碑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著有《昌黎先生集》。
高中我们学过《师说》《祭十二郎文》。
5.唐诗的成就把古代诗歌的发展推向了高峰。
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
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称;他的一首游仙诗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其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体诗《蜀道难》《将进酒》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诗风豪放飘逸,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长恨歌》1六宫粉黛:指宫中所有嫔妃。
古代皇帝设六宫,正寝(日常处理政务之地)一,燕寝(休息之地)五,合称六宫。
粉黛: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粉以抹脸,黛以描眉。
此代指六宫中的女性。
无颜色:意谓相形之下,都失去了美好的姿容。
2金屋:《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时,他姑妈将他抱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她的女儿阿娇作妻子。
他笑着回答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藏之。
”3渔阳:郡名,是安禄山叛军的出发地。
鼙鼓:古代骑兵用的小鼓,此借指战争4九重城阙:九重门的京城,此指宫廷。
烟尘生:指发生战事。
阙,意为古代宫殿门前两边的楼,泛指宫殿或帝王的住所。
5六军:指天子军队。
这里指皇帝的侍卫军队。
6行宫:皇帝离京出行在外的临时住所,这里指玄宗在蜀中的临时住处。
7夜雨闻铃:《明皇杂录·补遗》:“明皇既幸蜀,西南行。
初入斜谷,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里暗指此事。
后《雨霖铃》成为宋词词牌名。
8梨园弟子:指玄宗当年训练的乐工舞女。
梨园:据《新唐书·礼乐志》:唐玄宗时宫中教习音乐的机构,曾选"坐部伎"三百人教练歌舞,随时应诏表演,号称“皇帝梨园弟子9孤灯挑尽:古时宫廷及豪门贵族夜间燃烛,不用油灯照明。
用油灯时,为使灯火明亮,过了一会儿就要把浸在油中的灯草往前挑一点。
挑尽,说明夜已深。
按,唐时宫延夜间燃烛而不点油灯,此处旨在形容玄宗晚年生活环境的凄苦。
10海上仙山:泛指仙境。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
11转教小玉报双成:意谓仙府庭院重重,须经辗转通报。
小玉:吴王夫差的小女,殉情而死。
双成: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
这里皆借指杨贵妃在仙山的侍女。
12玉容寂寞:此指神色黯淡凄楚。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这里形容泪痕满面13长生殿:在骊山华清宫内,是祭神的宫殿。
菩萨蛮(其二)(韦庄)1.韦庄: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
唐玄宗朝宰相韦见素之后、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与温庭筠齐称“温韦”,是花间词派代表词人。
因有着名叙事长诗《秦妇吟》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2.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3.《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4.当垆卖酒: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卓文君)倶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
相如身自着犊鼻,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
”指临街卖酒。
新城道中(苏轼)1.铜钲:古代一种铜质乐器,又名丁宁,形状像钟,打击发声。
扬州慢(姜夔)1.扬州慢:词牌名,是宋代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
2.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3.维扬:扬州的别称。
《尚书禹贡》有“淮海维扬州”,后来借维扬指扬州。
4.《蜀黎》之悲:国家沦亡的悲痛。
《蜀黎》是诗经中的篇名,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
5.竹西:扬州外五里的亭子,在禅智寺左侧。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6.豆蔻:出自杜牧《赠别》中“豆蔻梢头二月初”,现在常用“豆蔻年华”表示十二三岁的少女。
7.二十四桥:唐代扬州的二十四座桥,泛指扬州的名桥。
长相思(纳兰性德)1.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一)成语梳理1.《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
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草一遇到风就倒伏。
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
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
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的地为“治”。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化常识(精校版)高二语文组《过大孤山小孤山》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夜间燃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
州治:州的官署所在地。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地为“治”。
奉化军节度:奉化军管辖。
军,唐至宋朝时的区划名称。
节度,这里是管辖的意思。
《庖丁解牛》庄子,姓庄,名周,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2.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
3.《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4.《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
《项羽之死》1.亭长:秦汉时乡官。
2.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基本上呈南北走向,隋唐以来,习惯称此段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3、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
《史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5、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来显示历史的发展。
6、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
7、列传:是使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得以传名于后世。
8、表:按朝代的顺序,把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简历的大事记。
9、书:是对当时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专门论述,与后世的专门学科发展史有相近之处。
《阿房宫赋》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方山子传》1传:文体的一种。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清单1) 《长恨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新乐府》《秦中吟》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2) 《湘夫人》《国殇》屈原字原名平浪漫主义诗人《楚辞》为楚地民歌发展起来的新诗体“楚辞体”“骚体”反映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的《离骚》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加工的《九歌》3) 《拟行路难》鲍照鲍明远鲍参军南朝宋发展了七言诗门阀制度下的怀才不遇4) 《蜀相》《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杜甫杜工部杜拾遗号少陵野老字子美“诗史”“诗圣”成立七言律诗诗风沉郁顿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5) 《书愤》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中兴四大家”之一诗风深沉蕴藉6) 《咏怀八十二首》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阮瑀之子“竹林七贤”之一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用诗歌抗争黑暗政治7) 《杂诗十二首》陶渊明字元亮字渊明名潜开创“田园诗”“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归园田居》《杂诗》8) 《越中览古》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将进酒》时被“赐金放还”八年之久9) 《一剪梅》李清照易安居士10) 《今别离》黄遵宪子公度人境庐主人“诗界革命”“史诗”11)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闻一多称“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12)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孟山人孟襄阳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13) 《菩萨蛮》韦庄字端己与温庭筠并称“温韦”“花间派”词人代表作家《浣花集》14)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字摩诘诗佛王右丞15) 《新城道中》苏轼字子瞻“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北宋诗坛最有成就诗人16) 《扬州慢》姜夔字尧章白石道人17) 《长相思》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白描”18) 《李凭箜篌引》李贺字长吉诗鬼19) 《虞美人》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20) 《苏幕遮》周邦彦字美成清真居士“词中老杜”“词中之冠”21) 《燕歌行》高适字达夫字仲武22)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字子厚史称柳河东柳柳州23) 《菩萨蛮》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温八叉”花间词人鼻祖与李商隐齐名“温李”24)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贤《屈原投江》《牡丹记》《千里投人》25) 诗歌发展概述26) 诗歌的源头是歌谣27) 《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称为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
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集文言文知识点1.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点大唐王朝国力空前强盛,国家从长期分裂复归于统一,封建经济和文化获得了充分发展的良好条件,再加上朝廷在各方面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尤其是确立了以诗赋取土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对仕途的垄断,使大批有才华的寒门子弟脱颖而出,最终创造了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
有唐一代作家作品数量之多,成就之高,影响之大,都是前未曾有的。
唐代诗歌堪称一代文学标志,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初、盛、中、晚各期都名家辈出,大家纷呈。
诗歌创作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少,《全唐诗》收录的诗人就有两千余家,诗作近五万首,而实际远不止此数。
初唐时期,宫廷诗歌承齐梁余风,流行靡丽软艳的“上官体”诗。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诗颓风,使唐诗开始由宫廷走向社会,由艳情转向现实,由靡靡之音变为清新健康的歌唱。
同时的宋之问和沈佺期在诗歌的形式上也做了大胆的探索,他们共同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史称盛唐,这一时期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上承陶渊明、谢灵运而别开生面。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收在《辋川集》中的五言绝句,如《鹿柴》、《辛夷坞》等,善于将绘景状物与阐发禅趣相结合,意境幽美,艺术精妙。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诗风刚健。
韵味深长,唱出盛唐强音。
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歌行体诗,描绘雄奇的边塞风光和艰苦的军旅生活,或悲壮浑厚,或奇逸峭拔,都是唐代边塞诗的佳篇。
李白与杜甫是古今诗坛的“双子星座”。
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史称“诗仙”。
如《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无不显示了诗人独特的情感色调和艺术个性。
杜甫诗歌号称“诗史”,风格沉郁顿挫。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必修5+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中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必修4):《窦娥冤》1.缥缃:代指书籍。
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
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
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
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
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
(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5)杂,杂角。
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辛弃疾词两首》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一、成语梳理理解下列成语1.《庖丁解牛》目无全牛: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见于《庄子·养生主》)。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厨师把整个的牛分割成块,技术熟练,刀子在牛的骨头缝里自由移动着,没有一点儿阻碍(见于《庄子·养生主》)。
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
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四面楚歌: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四面汉军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形容军队丧失战斗意志,老远看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溃散了。
3.《阿房宫赋》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
也说锱铢必争、锱铢必计。
4.《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见于宋晁补之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与可是宋代画家文同的字)。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给人以可利用的借让人当作话柄。
也说予人口实。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6.《陶庵梦忆序》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秉烛夜游:感叹时光易逝,须持烛夜里游乐。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长恨歌》1.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菩萨蛮(其二)(韦庄)1.韦庄: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
唐玄宗朝宰相韦见素之后、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与温庭筠齐称“温韦”,是花间词派代表词人。
因有著名叙事长诗《秦妇吟》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2.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3.《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4.当垆卖酒: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卓文君)倶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
相如身自著犊鼻,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
”指临街卖酒。
新城道中(苏轼)1.铜钲:古代一种铜质乐器,又名丁宁,形状像钟,打击发声。
扬州慢(姜夔)1.扬州慢:词牌名,是宋代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
2.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3.维扬:扬州的别称。
《尚书禹贡》有“淮海维扬州”,后来借维扬指扬州。
4.《蜀黎》之悲:国家沦亡的悲痛。
《蜀黎》是诗经中的篇名,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
5.竹西:扬州外五里的亭子,在禅智寺左侧。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6.豆蔻:出自杜牧《赠别》中“豆蔻梢头二月初”,现在常用“豆蔻年华”表示十二三岁的少女。
7.二十四桥:唐代扬州的二十四座桥,泛指扬州的名桥。
长相思(纳兰性德)1.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菩萨蛮(其二)(韦庄)1.韦庄: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
唐玄宗朝宰相韦见素之后、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与温庭筠齐称“温韦”,是花间词派代表词人。
因有著名叙事长诗《秦妇吟》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2.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3.《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4.当垆卖酒: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卓文君)倶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
相如身自著犊鼻,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
”指临街卖酒。
新城道中(苏轼)1.铜钲:古代一种铜质乐器,又名丁宁,形状像钟,打击发声。
扬州慢(姜夔)1.扬州慢:词牌名,是宋代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
2.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3.维扬:扬州的别称。
《尚书禹贡》有“淮海维扬州”,后来借维扬指扬州。
4.《蜀黎》之悲:国家沦亡的悲痛。
《蜀黎》是诗经中的篇名,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
5.竹西:扬州外五里的亭子,在禅智寺左侧。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6.豆蔻:出自杜牧《赠别》中“豆蔻梢头二月初”,现在常用“豆蔻年华”表示十二三岁的少女。
7.二十四桥:唐代扬州的二十四座桥,泛指扬州的名桥。
长相思(纳兰性德)1.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是康熙身边侍卫,常跟随康熙出访关外。
出身贵族,文才出众,但淡泊名利,多交江南布衣文人。
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
2.榆关: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将进酒(李白)1.将进酒:汉乐府旧题,将,请。
2.烹羊宰牛:指丰盛的酒宴。
语见曹植《箜篌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3.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鼓指鸣钟击鼓作乐;馔玉指美好的饮食。
4.陈王:指曹植,因封于陈(今洛阳一带)而名,死后谥“思”因此也称陈思王。
阁夜(杜甫)1.夷歌:指少数民族的歌谣。
2.卧龙: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3.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跃马还可指显贵得志、科举应试获取功名利禄或者从军。
祭十二郎文(韩愈)1. 祭文: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
2.十二郎:韩愈侄子,因在族中排行十二而称十二郎。
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是以行第称呼。
郎,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3.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4.孥:妻子儿女的统称。
5.薨:唐代二品以上官员去世称“薨”,后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古人对死的几种称谓:崩: 称天子或皇太后之死。
升霞:称天子之死(潘岳《征西赋》:“武皇忽其升遁。
亦称(“登遇”)星驾: 称天子之死。
卒: 称大夫之死。
不禄: 称士之死。
死:庶民之死。
失怙: 是自言父亲之死。
(估是依靠的意思,失估就是失去了依靠)失恃: 是自言母亲之死。
(侍是依靠的意思,失待就是失去了依赖。
《诗经》有“无父何估,无母何恃”之句)殉:称有所作为、追求理想、道义而舍生谢世: 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长逝: 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百年: 称年高的长辈之死。
登仙: 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作古: 旧肘称年长者之死。
陨: 是称元帅、大将之死。
(如将星陨落)溺: 称末成年人之死,亦称找死者。
天: 称幼年人之死。
羽化: 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苏拭《胡《堑赋》: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圆寂: 是称佛或僧侣的逝世。
涅盘: 称佛之死。
6.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7.终丧:指守完三年丧期。
也称“丁忧”。
源于汉代,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
按照古礼,丁忧三年期间不能外出做官应酬,也不能住在家里,而要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晓苫枕砖”,即睡草席,枕砖头块,要粗茶淡饭不喝酒,不叫丝弦音乐,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
8.孩提:指幼儿,儿童时代。
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有: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及笄:女子成年,十五岁。
弱冠:男子成年,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也叫摽梅之年(biào )指女子待嫁之年。
8.尚飨:也写作“尚享”,希望死者的魂灵来享用祭品。
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1. 文与可:即文同,北宋画家,字与可。
与苏轼为中表兄弟,善画山水,尤其善画竹子,开后世“湖州竹派”。
2.寻:八尺长为一寻。
3.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
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
比喻动作敏捷。
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4.缣素:丝织品,统而言之都叫绢,分开说则洁白的叫素,带黄色的叫缣。
5.归老:指官员辞官退休养老。
表示辞官退休的常用词语还有: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如蔡邕《陈太丘碑文》: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
如《宋史·包拯传》: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如《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如《后汉书·李通传》: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如①《后汉书·王龚传》: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如《汉书·疏广传》: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
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如《战国策·秦策三》:应候因谢病,请归相印。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也会作“致政”如《新唐书·白居易传》:以刑部尚书致仕。
狱中杂记(方苞)1.方苞: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
汉族,江南桐城人。
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方苞首创“义法”说,倡“道”“文”统一。
要求作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
2.刑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之事。
3.九门提督:掌管京城九门的督查职务的武馆。
4.十四司正副郎:清初刑部设十四司,每司设正职位郎中,副职为员外郎,总称为郎官。
5.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天行刑,也叫秋决。
6.直省:直属中央的省份。
7.上闻:指上奏的文书。
8.移关:指移文,发给各部文书。
9.晷:日影,古代依日影测日高度以定时刻的仪器叫日晷。
陶庵梦忆序(张岱)1.《陶庵梦忆》:是张岱在明亡之后所著的一部书,杂记他从前所见种种,寄托对国破家亡的感慨。
2.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之一,其最擅散文。
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3.首阳二老:首阳是山名,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
《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首阳二老就指伯夷、叔齐。
传说他们因反对周武王伐纣,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因而饿死。
4.王谢:指东晋时期王导、谢安两大望族。
5.黄粱:借用典故“黄粱美梦”,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6. 车旋蚁穴:借用典故“南柯一梦”,泛指梦境,亦比喻一场空。
唐代李公佐有《南柯太守传》,叙述淳于棼梦至槐安国,娶公主,封南柯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
后率师出征战败,公主亦死,遭国王疑忌被遣归。
醒后,在庭前槐树下掘得蚁穴,即梦中之槐安国。
南柯郡为槐树南枝下另一蚁穴。
7. 鹿鸣宴: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起于唐代。
明清沿此,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新科举人和考场内外的考官等,歌《诗经》中《鹿鸣》篇。
《鹿鸣》原出自《诗经·小雅》,说鹿发现了美食不忘伙伴,发出“呦呦”叫声招呼同类一块进食。
古人认为此举为美德。
于是天子宴群臣,地方官宴请同僚及当地举人和地方豪绅,用此举展示自己礼贤下士。
古人还认为乐歌“用之于宾宴则君臣和”,有了美食而不忘其同伙,表示这是君子之风。
8. 雕虫:比喻从事不足道的小技艺。
常指写作诗文辞赋。
9.漏: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
简称“漏”,如“漏尽更深”。
古代计时的还有日晷、浑天仪等。
10.慕拓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晋代著名书法家。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 古文运动: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2.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