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之分析作品结构和思路
- 格式:pptx
- 大小:148.25 KB
- 文档页数:18
专题07 散文阅读(考点剖析+对点训练)考点剖析一、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1.整体把握第一步:通读,把握全貌。
抒情散文看情感变化;叙事散文看叙述的事件;记游散文看时空的变化。
第二步:段读,概括大意。
以段为单位细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表示出来,看出文章思路。
第三步:分层,理清关系。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2.寻找线索并分析作用①寻找线索的方法。
a.明确常见线索类型。
游踪、事物、时间、情感,事件的发展等。
b.抓住关键位置。
如文章的标题,或者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或者议论抒情部分等。
②分析线索的作用线索有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等作用。
3.分析语段的作用①在内容主题方面。
内容角度,要考虑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作用。
主题角度,考虑对主题的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②在结构思路方面。
考虑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做铺垫、照应、过渡、总结上文等作用。
③在表达效果方面。
考虑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和表达效果,以及读者情感(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发人深思等)。
二、概括内容,分析形象1.归纳主旨“五抓手”①抓文章标题。
有的标题概括文章的中心,从而体现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②抓开头结尾。
有的开篇点题,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主旨,有的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③抓议论抒情。
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效果。
④抓段意层意。
有的主旨隐含在人物、景物、事件或者文章各部分之中,要做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⑤抓写作背景。
有的文章主旨还需要了解、分析相关时代背景,了解其时代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①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
②从对人物的描写中概括分析。
③从作者的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
三、鉴赏散文的语言和手法1.理解意蕴第一步:理解字面义。
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其内部结构。
第二步: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上下文有无提示。
第三步:含蓄的词句,可能包含多层含义,要结合情感、主旨多角度进行分析。
2011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考纲解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文章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是正确准确理解文意的关键。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阅读时,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段内各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可以将其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1、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2、能够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3、能够根据要求对各层次进行归纳整理;[来源:学§科§网]4、能够分析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5、能够分析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6、能够分析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典型例题1】[来源:Z。
xx。
]例如《在山阴道上》第3-①题: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解析】虽然这道题考查的是技巧,但指的是“谋篇布局”的技巧,因此必须考虑到作品的思路与结构,即文章材料是如何选择、安排的,层次如如何推进的。
这主要体现在:1、剪裁别具匠心。
文章虽重在参观鲁迅故居,但融合了作者的所感所思和鲁迅作品的一些内容,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旨。
2、两条线索组织材料。
明线是作者的游程,暗线是追寻精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明暗交错,相互映衬,完美表现主题。
【典型例题2】例如《乱世中的美神》第2题:文中多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孩”,有什么作用?【解析】文章之所以多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孩”,是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不无关系。
作者为了表现李清照不为当时任何人理解,突出李清照这样一个有文化有气节有人格追求的女子的孤独与悲哀,就多次用“孙姓女孩”来和李清照做对比,形成反面衬托的效果。
这题考查的是作品材料运用的效果,也就要求我们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匠心。
[来源:学科网ZXXK]【典型例题3】例如《江南的冬景》第3题:作者描写江南的冬景,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请简析。
散文结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引言:散文是一种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的文体形式,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
本文将对散文的结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
二、起承转合结构:散文作品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即由引子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进而展开承接部分,然后进行情节或主题的转折,最后达到合理的结尾。
这种结构可以使散文更具有情节衔接和逻辑性。
三、开头部分:散文作品的开头部分通常通过生动的描写、引用名句或者提出问题等方式引起读者的兴趣。
充分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能够让散文更加生动。
四、主体部分:散文的主体部分是对主题或情节的进一步展开和描述,可以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来呈现。
在主体部分中,作者可以选取具体的事例、故事或者历史典故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以增加说服力和吸引力。
五、转折部分:散文作品中的转折部分起着连接前后段落的作用,常常采用对比、对立、转折等方式呈现。
转折部分能够加强情节的展开,激发读者思考,并起到烘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六、结尾部分:散文作品的结尾部分是对主题的总结和展望,既可以呈现出笔触的回归、心境的变换,也可以通过问答、反问等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
合理的结尾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语言表达:散文作品中的语言表达要求准确、精炼,既要符合语法规则,又要有一定的声调和韵律。
适时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但不宜过分追求华丽的文字而影响了内容的清晰度。
八、段落结构:散文作品的段落结构要求清晰,每一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情节。
段落之间的过渡要流畅自然,使整篇文章具有良好的连贯性。
九、篇章结构:散文作品整体的篇章结构要有层次感,层层递进,紧密衔接。
适当的分节和段落划分可以使阅读更加舒适,有助于读者抓住重点和理解整个作品的脉络。
十、总结:散文作品的结构是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吸引力的关键要素。
通过合理的起承转合,精细的语言表达以及清晰的段落和篇章结构,散文作品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如何分析和解读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故事、记叙、抒情等方式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分析和解读散文需要细致的阅读和理解,下面将介绍如何进行散文的分析和解读。
一、背景了解在分析和解读散文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散文的背景。
这包括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文化背景等。
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散文的动机以及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题和情感。
二、整体把握分析和解读散文时,需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结构和主题。
可以通过阅读全文,了解故事的起伏、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形象塑造以及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感情。
要注意作品的主旨及其在全文中的呈现方式,以及作者通过语言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观点和情感。
三、解读文本对于散文中的某句话、某段落或某一节,可以进行详细的解读。
首先需要理解文字的表面含义,再深入挖掘其中的隐含意义和象征意义。
可以分析字词的选用、句子的结构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揭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也要注意作者使用的语言风格和句子节奏,以及散文所涉及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等。
四、比较、对照通过对比和对照,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中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与其他的散文作品进行比较,找出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从中寻找共同的主题和风格特点。
也可以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照,分析散文在整个文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
此外,还可以将散文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思考散文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五、主题探索散文中的主题多种多样,可以是对人生、自然、爱情等的思考和表达。
分析和解读散文时,要尝试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主题,并进行思考和探索。
可以思考散文对当代生活的启示和价值,以及对自身的影响和反思,进而构建自己的心灵世界。
六、个人观点在分析和解读散文之后,可以对作品发表个人观点。
个人观点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经过深入思考和理解后进行表达。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进行评价,思考散文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以及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通过以上的步骤,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读散文作品。
4大考点+5例题详解★知识划重点★一、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思路散文所表达的内容总是会按照特定的顺序展开,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
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可采用以下技巧:1.抓住线索,理清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串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
散文的线索类型主要有:具体事物线、人物线、中心事件线、思想感情变化线、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线、作者的所见所闻线等。
2.划分层次,概括要点。
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弄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
二、分析文章标题、首段、中间段、结尾段的作用散文标题的作用: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成为文章的线索。
局部段落的作用:散文作品中总会有一些特殊段落,这主要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如开头段和结尾段,或是叙述中的插入段。
从高考命题来看,常会就这些特殊段落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设题。
开头段的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中间段的作用: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结尾段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插入段的作用: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补充说明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散文题型总结(二模)一、分析作品的结构思路1.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6分)(新高考卷《建水记》)【解析】很多散文都以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尤其是游记类散文,游的过程,既是空间转换的过程,也是时间推移的过程。
而本文的时间线索并不是一般的与空间结合在一起的时间线索,而是叙述者思想的线索,叙述者用思想把建水的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
【答案】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市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2.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全国卷3《记忆里的光》)【审题】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方向本题考查散文的标题。
一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理解:标题本身包含的意义;标题的主旨意义;标题的情感意义;标题的结构意义。
可以根据标题的内容指向带到文中具体分析,按方向进行概括。
【答案】①含义:“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结构:“记忆里的光”是全文的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串联起“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相关。
③主旨: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3.《羊城晚报》曾经评价作者的创作“颇具年代感”,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6 分)(苏州0模《在梧州看水》)【审题】年代感:①指年代久远②选取不同年代【答案】①选材具有年代感:作者选取梧州典型风物和生活光景进行叙写:写“鸳江春泛”、洪水侵街、茶楼喝茶等场景描写或生活方式2分;①结构具有年代感: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以时间为序):组合了三个不同时期的人事物,按照从童年——参加工作——人到中年的顺序,呈现梧州的过去与现在2分;③情感表达具有年代感:表达了作者不同年代的感受和认识1分,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梧州发展变化快的赞美1分。
散文的叙述结构与逻辑散文是一种富有个体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然而,散文的叙述结构和逻辑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并感受到作品的内在魅力。
本文将探讨散文的叙述结构与逻辑,并分析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1. 引言段散文通常以引言段开始,引发读者的兴趣并引入主题。
引言段可能采用各种形式,例如描述、对话、引用或问题提出。
无论形式如何,引言段都应该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愿望。
2. 内容发展在散文的主体部分,作者将展开叙述并逐渐发展主题。
为了使故事或思想更加生动和吸引人,作者可以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隐喻、对比等。
此外,作者还可以通过详细的描写、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来让读者对故事或主题产生共鸣。
3. 结构转折在散文的叙述中,适当的结构转折可以使叙事更加精彩有趣。
作者可以引入意外事件、改变时间或空间顺序,或者突出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这种转折可以打破故事的平衡,增加紧张感,并引导读者更加关注故事的发展。
4. 主题总结在散文的结尾,作者通常会通过总结和回顾主题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可以通过简短的总结陈述、反思或展望的方式来实现。
主题总结应该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并使读者对故事的意义有所体会。
5. 逻辑连接在整篇散文中,逻辑连接是确保叙述连贯性和流畅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应该善于使用连接词、关联词和过渡词来引导读者理解不同段落之间的关系。
逻辑连接的运用可以使散文的叙述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总结:散文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文学形式,其叙述结构与逻辑对于其艺术价值的体现至关重要。
通过引言段、内容发展、结构转折、主题总结和逻辑连接的巧妙运用,作者可以向读者传达深思熟虑的思想和感情。
在阅读散文时,读者也应该注意散文的叙述结构与逻辑,以更好地领悟散文的内在意义。
高考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2 ——结构思路+例题分析【知识梳理】散文的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内容的外在体现。
通常包括文章整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
主要题型分四大类:整体——把握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分析散文线索的类型和作用;梳理文章的思路脉络;文章谋篇布局思路。
局部——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需了解散文结构组织的技巧)。
一、题型1——行文线索分析(一)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脉络。
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它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
文章中所用的各种材料,犹如一粒粒散珠,只有用线索把它们串起来,才能成为光彩照人的珠链。
(二)散文常见的线索类型及作用:(三)分析线索作用的思路第一步——“定线索”第二步——“两个角度”分析线索作用二、题型2——行文思路的分析(一)分析散文结构思路主要涉及分析综合能力,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首先梳理清楚作品结构思路,才能理解散文内容。
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考查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即明考型),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即暗考型),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二)行文思路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三)行文思路分析的思路1.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2.寻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
(文章紧扣……展开叙事,先写……再写……最后写……)3.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结合文本的层次或线索,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串起合理的先后顺序。
有的心理词(感情词)可从原文中检索,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加工。
高考散文阅读专题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分析作品结构是江苏卷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江苏卷在这一考点上主要命题特点有:①命题切入口小。
试题一般不要求分析全篇结构,而是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来考查。
②命题角度有直接考和综合考两种。
直接考,就是直接问某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综合考,就是把结构分析和内容主旨解析以及表达特点放在一起考查。
2019高考散文阅读专题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二、复习预习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019高考散文阅读专题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行文线索(1)明线索。
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它是梳理行文思路时的一个重要参考。
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神”体现在结构上就是线索,“一根思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
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2)找线索。
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散文鉴赏技巧散文是一种富有个人色彩和情感表达的文学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鉴赏散文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下面将介绍几种散文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
1. 了解作者和背景在鉴赏散文之前,首先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写作时期,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倾向以及社会环境都会对散文的创作产生影响。
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分析散文结构散文的结构是作品的骨架,了解散文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手法。
注意散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分析文章的主题、情感表达以及行文逻辑。
了解散文的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体验作品的情感、思想和美感。
3. 品味语言和修辞手法散文是文学的艺术形式,对于语言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尤为重要。
在鉴赏散文时,我们要留意作者使用的词汇和句式,体会作者通过语言的选择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例如,作者通过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的独特风格和艺术追求。
4. 体会情感和思想的抒发散文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抒发之地,通过散文我们可以倾听作者的内心呼唤和情感表达。
在鉴赏散文时,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通过体会、思考和感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传递的信息和价值。
5. 品味文学意境散文作品往往以独特的意境和氛围融入读者的心灵,我们要用心去品味作品所营造的文学意境。
散文常常通过精巧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抒发,营造出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审美境界。
在鉴赏散文时,我们要放松心情,用想象力去感受作者创造的意境,与作品产生共鸣。
总之,散文鉴赏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技巧。
通过了解作者和背景、分析散文结构、品味语言和修辞手法、体会情感和思想的抒发以及品味文学意境,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散文作品,领略其中的美学价值。
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借散文的力量,感悟生活的真谛,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如何理解和分析散文作品散文作品是一种以散文形式书写而成的文学作品,主要以抒发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观点为目的。
理解和分析散文作品需要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文体特点散文作品是散文体裁中的一种,与诗歌和小说不同,它通常以散文的语言形式展现。
它没有严格的韵律和押韵要求,但要求语言流畅、连贯、富有表现力。
散文作品通常以散述、描写、抒发情感等手法呈现,通过文字的运用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二、主题思想散文作品可以表现各种主题思想,如人生哲理、社会现象、家国情怀等。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散文作品能够引发读者共鸣,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情感。
理解散文作品时,需要注意作者表达的核心思想,并分析作者通过哪些手法将思想传递给读者。
三、意象与修辞散文作品中常常使用意象和修辞来丰富作品的艺术性。
意象是通过具体形象的描写来表达抽象和深刻的含义。
修辞则是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解读散文作品时,需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结构与语言散文作品的结构多种多样,可以是连贯的叙述结构,也可以是碎片化的片段结构。
作者通常通过段落的划分和语言的运用来展示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内在逻辑,这需要读者有辨别能力和思维逻辑性。
在理解和分析散文作品时,需要注意作者的叙事方式、行文节奏以及语言运用的特点。
总之,理解和分析散文作品需要综合运用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注重把握作品的文体特点、主题思想、意象与修辞以及结构与语言等方面。
通过对作品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提升自己的审美和欣赏水平。
这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提供了一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