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病理病例-泛生子
- 格式:pdf
- 大小:53.54 MB
- 文档页数:74
miR-7-5p/FGFR4轴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陈正民① 李乃树① 刘子祥① 姚超① 孙发缔① 许兆龙① 【摘要】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7-5p(miR-7-5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轴与胆囊癌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胆囊癌患者108例为胆囊癌组,按照2∶1比例选取同期收治的良性胆囊疾病患者54例为良性组。
比较两组miR-7-5p mRNA、FGFR4 mRNA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与胆囊癌病理特征的关系。
以患者入院第1天作为随访起始日,截至2023年4月30日,记录随访期间的生存率,分析miR-7-5p mRNA、FGFR4mRNA表达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
结果:胆囊癌组miR-7-5p mRNA表达低于良性组,FGFR4 mRNA表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胆囊癌患者miR-7-5p mRNA与FGFR4 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5)。
临床分期Ⅲ~Ⅳ期、肿瘤最大直径≥3 cm、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的miR-7-5p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临床分期Ⅰ~Ⅱ期、肿瘤最大直径<3 cm、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分期Ⅲ~Ⅳ期、肿瘤最大直径≥3 cm、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的FGFR4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肿瘤最大直径<3 cm、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miR-7-5p mRNA高表达组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期长于低表达组,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GFR4 mRNA高表达组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期短于低表达组,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OX回归分析提示,miR-7-5p mRNA表达增高是胆囊癌预后的保护因素,FGFR4 mRNA表达增高是胆囊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
泛生子胶质瘤基础项(glioma basic)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泛生子胶质瘤基础项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颅内肿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
这种类型的肿瘤在成人和儿童中均有发生,约占所有脑瘤的20-30%。
泛生子胶质瘤基础项通常表现为快速生长和浸润性生长,对治疗的反应也较为有限,给患者的生存率带来极大挑战。
泛生子胶质瘤基础项的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能参与包括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异常增殖等。
在研究这种疾病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与泛生子胶质瘤基础项相关的重要基因,例如EGFR、IDH1和PTEN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和异常表达与泛生子胶质瘤基础项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临床上,泛生子胶质瘤基础项通常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
MRI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治疗方面,手术切除通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泛生子胶质瘤基础项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手术切除并不能完全治愈患者。
放疗和化疗也常常与手术切除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泛生子胶质瘤基础项的治疗结果仍然不容乐观,临床研究表明,患者的生存率往往不高,术后复发的可能性也较大。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有望为泛生子胶质瘤基础项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泛生子胶质瘤基础项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脑肿瘤,对患者的生存率带来极大的挑战。
科学家们正在不懈努力,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泛生子胶质瘤基础项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泛生子胶质瘤基础项的治疗水平将会有所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愿所有泛生子胶质瘤基础项患者都能早日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第二篇示例:泛生子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
它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之一,占所有脑肿瘤的约30%。
泛生子胶质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与一些遗传性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突变基因有关。
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概述(下) 尊敬的各位订阅用户:光动力技术微信平台每周三晚上8:30准时向您推送最新皮科资讯,感谢支持!文章转载:皮肤科周迅然而,即便是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专家,也可能在疑难病例方面存在很大分歧。
这些罕见的疑难病例包括Spitz痣(Spitz痣样黑色素瘤),一些蓝色型黑素细胞性肿瘤,和儿童期黑色素瘤。
近期刚划分的类型是恶性潜能未定的黑素细胞病变。
免疫组化被广泛用于色素性病变的诊断中。
自产生该项技术以来,已引入几个特定黑色素瘤的标记,如HMB-45,Melan-A,MART等。
现今,仅单个标记物并不能确切区分黑色素瘤和痣。
免疫组织化学主要用于查证特定肿瘤的黑素细胞来源。
近年来,除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外,研究DNA拷贝数畸变的分子技术揭示了有趣的发现:即FISH(荧光原位杂交)和CGH(比较基因组杂交)已被用于皮肤病理学诊断。
目前为止,这些技术至少代表在黑色素瘤诊断方法中的一种进步。
No.3手术切除黑色素瘤(尤其是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如果可能,完全切除活检应优先于切开活检,从而确保选择最小样本和恰当的Breslow厚度测量。
然而,对于大型、粘膜或临床上非典型病变,切开活检仍有使用价值,并且显示对预后无影响。
切除边界应依据肿瘤的Breslow厚度确定。
标准的狭窄边界适合原发性皮肤黑色素瘤。
由于恶性雀斑样黑色素瘤,生殖器黑色素瘤和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的皮损为多灶性(除了部分皮损消退)且边界不清,因而需要更宽的安全边界。
手术计划制定应包括评估3D安全边界 (图1)。
Fig. 1 a Melanoma arising from a giant melanocytic nevus. An ulceration could be seen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lesionbecause of the infiltrative and destructive growth pattern. b Lentigo maligna melanoma. c Acral localized (acrolentiginous) melanoma. d Multiple melanomas.e Amelanotic melanoma on the scalp图1. a 由巨大的黑色素细胞痣引起的黑色素瘤。
《核糖体蛋白RPS14泛癌分析及对肝癌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核糖体蛋白RPS14(Ribosomal Protein S14)在肿瘤生物学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一种关键且多功能的分子组件,RPS14不仅参与了细胞的基本翻译过程,而且其在泛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全面地研究RPS14在多种癌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细胞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二、核糖体蛋白RPS14的泛癌分析(一)RPS14的基因结构与功能RPS14是一种核糖体蛋白,是核糖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对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PS14在多种癌症中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二)RPS14在泛癌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分析公共数据库中的数据,我们发现RPS14在多种癌症中表达水平均有所上升,包括肝癌、肺癌、乳腺癌等。
这一现象表明RPS14在泛癌中具有重要作用。
进一步分析表明,RPS14的表达水平与癌症的分期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RPS14对肝癌细胞功能的影响(一)RPS14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在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并对其进行基因敲除或过表达RPS14的实验,我们发现RPS14能够显著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具体而言,过表达RPS14的肝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而敲除RPS14则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
(二)RPS14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我们还发现RPS14对肝癌细胞的凋亡也具有重要影响。
过表达RPS14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而敲除RPS14则促进了肝癌细胞的凋亡。
这表明RPS14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肝癌细胞的存活。
(三)RPS14对肝癌细胞其他功能的影响除了增殖和凋亡外,我们还发现RPS14对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分化等功能也具有重要影响。
泛生子胶质瘤基础
泛生子胶质瘤(Glioma)是一种源自神经胶质细胞的恶性肿瘤,它通常起源于大脑或脊髓的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类支持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髓鞘细胞等。
泛生子胶质瘤的研究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肿瘤学等。
以下是泛生子胶质瘤基础的一些重要项:
细胞类型:泛生子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这些细胞在神经系统中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不同类型的胶质细胞可能形成不同类型的泛生子胶质瘤,如星形细胞胶质瘤、少突细胞胶质瘤等。
分子标志物:泛生子胶质瘤通常会表达一些特定的分子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在诊断、分型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常见的分子标志物包括EGFR(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IDH( 异染色质酶)、MGMT 甲基化岛)等。
遗传变异:泛生子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与一系列遗传变异密切相关。
例如,IDH突变在一些泛生子胶质瘤中很常见,并与肿瘤的预后和治疗反应相关。
分子通路: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在泛生子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PI3K/AKT/mTOR通路、MAPK通路、Wnt/β-catenin通路等。
这些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导致细
胞增殖、生存和转移等异常。
治疗策略:泛生子胶质瘤的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近年来,针对泛生子胶质瘤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疗法也在不断发展和研究中。
综上所述,泛生子胶质瘤的基础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对于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伟大科学家的重要错误:达尔文的遗传学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广为证明。
不断出现的发对,从来没有撼动其根本。
但是,达尔文提出对遗传的想法,却有问题。
科学文献讨论,常规自然是最新文献。
但是,读史有些时候也可以有好玩、甚至有意义体会。
我想在今天组会简介达尔文对遗传的想法。
达尔文1868年在《家养动植物变异》一书讨论“泛生假说”(Hypothesis of Pangenesis)的一章。
起因是我近年上《生物学思想和概念》课程时,和本科生一道读孟德尔1866年的遗传学论文。
有趣的是,达尔文不仅做过类似实验,而且还脱离实验,提出过遗传理论,就是“泛生假设”。
比较达尔文和孟德尔的文章,可以有多种讨论,特别是不同的科学思维方法。
其中,有些问题并未过时,而很有现实意义。
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有高度的选择,而得出清晰的结果、推出明确的理论。
而达尔文,将多个现象联系在一起,提出一个假说可以同时解释这些现象。
科学研究过程中,大家遵循一个规则,所谓Occam剃刀,以最简单的理论解释实验的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如果简单理论可以,就不用复杂理论来解释。
如果用复杂理论来解释,那么复杂加复杂可以叠很多层,就很难讨论和验证。
以简单理论作为基本步骤,科学虽然前进很慢,但较扎实。
Occam剃刀是经验模式,并无标准公式。
比如,是用简单的理论尽量解释很多的现象,还是对于所解释的现象要有所局限、有所选择?1868年,达尔文把五类现象,代间遗传、发育、再生、植物嫁接、用进废退,全部联系在一起讨论,他提出的理论,把我们现在认识到的“细胞全能性”(全身很多细胞一直保持整套基因组)、和遗传规律混在一起。
他的泛生论确实好像可以解释多个现象,但事后我们可以看到是不同性质和不同层次的现象,因为他求全,所以得出的反而是错误的理论。
他提出生物体全身体细胞都产生泛子gemmules(后人亦称pangenes),进入性细胞中,这些gemmules的组合决定了性细胞内含,形成不同的性细胞,再产生不同的后代。
医药创新无界系列之一:泛癌种生物标志物行业研究目录一、泛癌种诊疗蓝海市场初现 (4)(一)癌症诊疗:迈入靶点和生物标志物时代 (4)(二)FDA已批准3项泛癌种生物标志物 (5)二、微卫星不稳定高/错配修复系统缺陷(MSI-H/DMMR) (7)(一)微卫星不稳定(MSI)是基因组的一种状态 (7)(二)错配修复系统缺陷(D MMR)是产生MSI-H的原因 (7)(三)MSI-H检测:PCR-CE是金标准 (9)(四)帕博利珠单抗是首款治疗MSI-H/D MMR泛癌种药物 (13)(五)其他MSI-H泛癌种:GSK和康宁杰瑞产品已上市 (15)(六)2025年中国MSI-H治疗和检测市场可达31亿和39亿元 (16)三、高肿瘤突变负荷(TMB-H) (17)(一)TMB是第二个免疫治疗的泛癌种生物标志物 (18)(二)TMB-H检测:NGS是唯一手段 (19)(三)帕博利珠单抗是首款治疗TMB-H泛癌种的药物 (19)(四)2025年中国TMB-H治疗和检测市场可达32亿和25亿元 (21)四、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 (21)(一)NTRK是首个靶向药物的泛癌种靶点 (21)(二)NTRK检测:F1CD X已获批拉罗替尼伴随诊断 (24)(三)一代NTRK抑制剂:拉罗替尼和恩曲替尼已获批上市 (25)(四)二代NTRK抑制剂:瑞波替尼处于领先地位 (27)五、风险提示 (30)图表目录图表1:生物标志物根据功能可分为6类 (4)图表2:生物标志物可提高临床成功率 (5)图表3:探索性生物标志物临床成功率更高 (5)图表4:美国要求/建议使用预测性生物标志物检测的肿瘤药数量(累计) (5)图表5:篮式临床试验用同一种靶向药物治疗多种适应症 (6)图表6:FDA已批准3个泛癌种适应症 (6)图表7:MSS和MSI肿瘤微卫星重复序列的区别 (7)图表8:DNA错配修复系统(MMR)的工作机制 (8)图表9:MSI-H/D MMR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响应程度更高 (8)图表10:IHC可检测MMR系统四种蛋白的表达情况 (9)图表11:PCR-CE可直接检测MSI位点序列的长度变化 (10)图表12:MSI状态检测方法的对比 (11)图表13:中国人中2B3D灵敏度高于P ROMEGA (11)图表14:中国人中2B3D和IHC的一致性高于P ROMEGA (11)图表15:中国人群中2B3D P ANEL的MSI-H检出率最高 (12)图表16:PCR-CE可直接检测MSI位点序列的长度变化 (12)图表17:K EYTRUDA的MSI-H/D MMR实体瘤适应症获批来自5项临床 (13)图表18:K EYTRUDA治疗2L MSI-H/D MMR实体瘤和结直肠癌临床数据 (13)图表19:K EYTRUDA的MSI-H/D MMR结直肠癌和实体瘤适应症获批历程 (14)图表20:全球PD-(L)1治疗MSI-H/D MMR泛癌种适应症临床进展 (15)图表21:中国2025年MSI检测和治疗市场测算 (17)图表22:TMB对27种肿瘤的免疫治疗疗效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18)图表23:肿瘤突变负荷(TMB)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历程 (18)图表24:FDA批准的4款基于NGS的TMB检测产品 (19)图表25:TMB-H可提升大多实体瘤的客观反应率 (19)图表26:KN-158试验中TMB-H患者2年PFS更高 (20)图表27:KN-158试验中TMB-H患者3年OS更高 (20)图表28:全球PD-(L)1治疗TMB-H泛癌种适应症临床进展 (21)图表29:NTRK靶点的研究历程 (22)图表30:NTRK通过MAPK、PI3K、PKC三条通路调控细胞增殖 (22)图表31:5’端融合其他基因可使NTRK异常的持续表达 (23)图表32:不同肿瘤的NTRK融合突变阳性率(全体人群) (24)图表33:NTRK融合突变的检测手段各有优劣 (24)图表34:拉罗替尼的NTRK融合阳性实体瘤适应症获批来自3项临床数据的支持 (25)图表35:拉罗替尼在ASCO2021上更新的OS、PFS、DOR疗效数据 (26)图表36:恩曲替尼的NTRK融合阳性实体瘤适应症获批来自3项临床数据的支持 (26)图表37:恩曲替尼在L ANCET O NCOL更新的OS、PFS疗效数据 (27)图表38:恩曲替尼和拉罗替尼的安全性优于其他TKI (27)图表39:一代NTRK耐药以靶点突变(ON-TARGET)为主 (28)图表40:二代NTRK抑制剂对TRK突变细胞IC50远低于一代抑制剂 (28)图表41:二代NTRK抑制剂可治疗ON-TARGET突变耐药的患者 (28)图表42:瑞波替尼二线治疗NTRK融合阳性实体瘤ORR48% (29)图表43:S ELITRECTINIB二线治疗NTRK融合阳性实体瘤ORR34% (30)图表44:国内进入临床阶段的NTRK抑制剂 (30)一、泛癌种诊疗蓝海市场初现(一)癌症诊疗:迈入靶点和生物标志物时代生物标志物通常是指能被客观测量和评价,反映生理或病理过程,以及对暴露或治疗干预措施产生生物学效应的指标。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学术会议日程(2018-5-6)第一阶段: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神经肿瘤MDT(每人讲座时间30分钟)会场盒饭午餐第二阶段: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每人讲座时间15分钟)授课专家简介李新钢,医学博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山东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山东大学脑科学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神经系统疾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脑功能重构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副主委,山东省医院健康管理协会会长,山东省医学会副会长。
曾获卫生部及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刘玉光,医学博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主要社会兼职:山东省政协常委、民革山东省委常委及社会服务委员会主任、民革山东大学委员会主委,山东省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及医药卫生工委会主任、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理事长兼会长及神经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及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与疼痛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胶质瘤协作组组长等。
获首届山东省杰出医师、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及首届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称号。
杨秋安,医学博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院区)综合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疼痛医学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山东省胶质瘤协作组副组长、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分会放疗协作组常委兼脑转移瘤工委会副主委、山东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分会等多家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