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俄罗斯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80.00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一、学会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
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二、认识俄罗斯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及分布特征。
三、了解俄罗斯人口、民族、经济、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点及分布。
四、了解俄罗斯在自然和经济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教学重点俄罗斯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一、俄罗斯气候成因。
二、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过程【引入新】上节我们讲叙了欧洲东部和北亚的范围和国家,今天我们介绍这个地区最主要的国家俄罗斯。
请同学看附表“欧洲东部和北亚国家概况”,从面积和人口上可见俄罗斯是该区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不仅是该区最大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板书】一、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①在此可从经度跨170°,是世界跨经度最多,东西长1万多千米,与中国000千米相比是世界东西最长的国家等方面让学生体会俄罗斯面积广大,世界第一的特征。
②找14位同学让每人代表俄罗斯的一个邻国,然后按方位顺序向其他学生报告自己所代表的国家,得出结论:俄罗斯是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
③教师最后总结概括。
【板书】1.面积17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
2.人口居世界第六位,1亿人。
3.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俄罗斯人占总人口81%。
【板书】二、俄罗斯自然及经济特征该部分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书上给予的文字和图自己进行概括总结。
在总结中要注意进行欧洲东部和北亚的对比。
教师也可列下表带领同学边总结边填表。
对自然及经济状况进行对比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中国东西差异及经济发展的战略有关知识,让学生根据俄罗斯东西差异的国情为其设计发展规划,最后教师再介绍东部开发的状况及开发的条和前景。
【板书】三、东部地区的开发俄罗斯最后可设置以下反馈题:1.经过欧洲东部和北亚各方面的对比,你说说为什么俄罗斯是欧洲国家?2.对俄罗斯四大工业区的特点、发展条及主要工业部门进行列表分析。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
3. 培养学生对俄罗斯各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
2. 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
三、教学难点:1. 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 俄罗斯各地区的特色及发展状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地形地貌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俄罗斯各地区的发展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学习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1) 地形特点:平原、高原、山地等。
2) 气候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气候、北极气候等。
3) 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水力等。
3. 分析俄罗斯各地区的发展特点:1) 西伯利亚地区:资源丰富,开发程度较高。
2) 欧洲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
3) 远东地区:地广人稀,资源开发潜力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案例,分析俄罗斯各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
5. 总结与评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俄罗斯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进行总结。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俄罗斯各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特点。
六、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和名胜古迹。
2. 俄罗斯的工业布局及特点。
七、教学重点:1. 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和名胜古迹。
2. 俄罗斯的工业布局及特点。
八、教学难点:1. 俄罗斯工业布局的形成及其特点。
2. 俄罗斯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及发展。
九、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俄罗斯的城市、名胜古迹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布局及特点。
十、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
3. 培养学生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认识。
4. 提高学生分析地图、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基本概况2. 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3. 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发展4. 分析地图、图表,培养地理思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基本特点。
2. 难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内涵及分析地图、图表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产等。
2. 利用地图、图表,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案例教学,结合俄罗斯的具体实例,深入剖析其地理特点及发展状况。
4.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俄罗斯的基本概况: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
(2)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
(3)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发展。
3. 分析地图、图表:让学生观察俄罗斯地形图、气候图等,分析其地理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俄罗斯的具体实例,如莫斯科、圣彼得堡等,深入剖析其地理特点及发展状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俄罗斯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思考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注重对学生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地理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3. 通过课后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俄罗斯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对俄罗斯有初步的认识。
2. 激发学生对俄罗斯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学生分享对俄罗斯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回答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学生能表达对俄罗斯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俄罗斯的气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气候和极地气候。
2. 学生能分析俄罗斯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
2. 俄罗斯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数据介绍俄罗斯的气候特点。
2. 学生讨论俄罗斯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出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
2. 学生能分析出俄罗斯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第三章:俄罗斯的地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包括平原、山脉和河流。
2. 学生能分析地形对俄罗斯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2. 地形对俄罗斯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2. 学生讨论地形对俄罗斯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出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2. 学生能分析地形对俄罗斯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俄罗斯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金属矿产。
2. 学生能分析俄罗斯自然资源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主要自然资源。
2. 自然资源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数据介绍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
2. 学生讨论自然资源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俄罗斯的主要自然资源。
2. 学生能分析自然资源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是本册书中关于俄罗斯地理特征和概况的介绍。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俄罗斯的地理特点和优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俄罗斯的地理概况,提高对国家地理特征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所了解。
但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地理特点和优势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图片和文字资料,提高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城市等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提高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的特点;2.俄罗斯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城市的分布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2.图片分析法:通过分析图片,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资料分析法:通过分析文字资料,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城市等特征;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地图:俄罗斯地图;3.图片:俄罗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4.资料:俄罗斯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城市等相关资料;5.课件:俄罗斯地理特征和概况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俄罗斯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三节俄罗斯(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三节《俄罗斯(第2课时)》主要介绍俄罗斯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工业、交通以及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俄罗斯的整体认识,旨在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俄罗斯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邻近的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俄罗斯地域辽阔,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俄罗斯的认知多来源于媒体报道,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认识俄罗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工业、交通以及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掌握俄罗斯的基本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工业、交通以及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俄罗斯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以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俄罗斯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俄罗斯的具体实例为载体,分析俄罗斯的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等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俄罗斯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制作课件。
2.准备俄罗斯地形、气候等地图,供学生阅读分析。
3.准备与俄罗斯相关的案例材料,供学生讨论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俄罗斯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地理下册《 8.3 俄罗斯》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俄罗斯》教学设计,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特点、政治体制、文化特色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其丰富的地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特点、政治体制、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图片观察、资料查询等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特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特点、政治体制、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难点: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人口分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邻国等基本信息。
2.图片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建筑特色等。
3.资料查询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俄罗斯的经济特点、政治体制、文化特色等。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2.图片: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城市建筑、民俗活动等。
3.资料:俄罗斯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4.地图:俄罗斯及欧洲、亚洲部分地图。
5.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阅读,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邻国等基本信息。
教案:俄罗斯【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81-P85。
主要包含“面积最大的国家”、“发展中的经济”、“人口与城市”等内容。
1.教学目标:(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领土面积: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其是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或地区。
(2)掌握俄罗斯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和资源:分析其地形、气候、河流及自然资源特征,并理解这些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了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发展特点以及人口与城市分布特征。
2.教学重点:(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领土面积:明确其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的地位。
(2)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
(3)人口与城市分布:了解主要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及其经济发展特点。
3.教学难点:(1)综合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和实例,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地图和资料获取地理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4.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与领土面积(1)导入新课(1)提问: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学生回答:俄罗斯)(2)展示地图,指出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强调其横跨欧亚两大洲的特点。
(2)讲授新知(3)解释俄罗斯的领土面积:约1707万平方千米,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
(4)讨论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劣势,如北靠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
(3)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在地图上标出俄罗斯的主要邻国和临海位置,描述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第二课时:自然地理条件与资源(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和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2)讲授新知(1)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
(2)讨论其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状况以及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俄罗斯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不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状况以及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确定。
2.俄罗斯自然环境的特点。
3.俄罗斯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的了解。
4.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俄罗斯的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经济状况。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俄罗斯的相关地图,包括俄罗斯地理位置图、自然环境图、人文环境图等。
2.准备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数据和案例。
3.准备与俄罗斯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让学生观察俄罗斯的位置,了解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以及其东临太平洋,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的地理位置。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河流等。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有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俄罗斯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对俄罗斯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俄罗斯》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俄罗斯》是关于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俄罗斯作为一个遥远而庞大的国家,其丰富的地理特征和复杂的社会经济状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能够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俄罗斯的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图和文字资料中分析俄罗斯的地理特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2.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地图和文字资料中分析俄罗斯的地理特征。
3.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提问与回答,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教具:多媒体投影仪、地图、图片、文字资料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俄罗斯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掌握俄罗斯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地形地貌特征;(3)了解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及特点;(4)掌握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和工业分布情况;(5)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历史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研究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2)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3)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和宗教特点;(4)运用比较法,分析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和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2)培养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和兴趣,增强国际视野;(3)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宗教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2)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3)俄罗斯的文化和宗教特点;(4)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和工业分布情况。
2. 教学难点:(1)俄罗斯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问题;(3)俄罗斯的文化和宗教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片、统计数据、案例分析材料等;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白板等;3. 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参考书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欧洲西部国家的特点;(2)提问:“你们对俄罗斯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讲解俄罗斯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地形地貌特征;(3)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及特点;(4)讲解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和工业分布情况;(5)介绍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历史背景等。
3. 课堂互动:(1)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对俄罗斯的了解;(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3)分组讨论,分析俄罗斯的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4)案例分析,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和宗教特点;(5)比较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和联系。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掌握俄罗斯的主要地形、河流、气候特点;了解俄罗斯的经济、工业、资源等情况;知道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城市等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运用比较法,分析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经济状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俄罗斯的主要地形、河流、气候特点;俄罗斯的经济、工业、资源等情况;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城市等特色。
教学难点: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的联系和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工业、资源的相互关系;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城市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俄罗斯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提问:你们对俄罗斯有什么了解?俄罗斯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俄罗斯的面积、人口、首都等基本概况;教师提问:俄罗斯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加油站”?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俄罗斯的主要地形、河流、气候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讲解俄罗斯的经济、工业、资源等情况;举例说明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城市等特色。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对其经济、工业、资源等的影响;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收集有关俄罗斯的经济、工业、资源等方面的资料,进行课堂交流。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俄罗斯》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俄罗斯》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掌握俄罗斯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地形、气候特点以及;掌握俄罗斯工业和交通特点以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了解其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训练学生分析区域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俄罗斯经济状况的分析,使学生懂得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联系中国与俄罗斯历史上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俄罗斯国家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的特点;俄罗斯的资源分布与工业分布特征。
2、难点:俄罗斯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对人口、城市、交通和工业分布的影响;工业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来领略一些异国风情。
在那里我们将看到著名的克里姆林宫。
宫墙内,林木葱郁,花草繁茂,政府大厦拔地而起,各种博物馆穿插。
东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的红场,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
红场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人的骄傲。
你可见到著名油画家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还可欣赏到世界文明的芭蕾舞蹈,也可参观宏伟的航天中心,早在1961年就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宇宙飞船东方一号,使加加林成为进入到太空的第一位宇航员。
其间。
播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同时展示克里姆林宫、红场、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芭蕾舞蹈、东方一号发射和第一位进入到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问:同学们知道将要带你们去哪里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罗斯。
用地理的慧眼详细的了解这个国家。
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了学习一个国家的方法,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呢?板书第三节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俄罗斯学习一个国家和地区应分析其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经济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 使学生掌握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
4. 使学生认识到俄罗斯在欧洲和世界的地位及国际影响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
2. 难点:俄罗斯的地形区分布、气候特点及对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地图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
2. 对比法:对比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地理特点,加深学生对俄罗斯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经济现状及发展潜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2. 地图:俄罗斯地图、欧洲地图。
3. 案例材料:俄罗斯经济发展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吗?1.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3.1 讲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强调其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东西跨度较大。
3.2 讲解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分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3.3 讲解俄罗斯的气候特点,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3.4 讲解俄罗斯的经济状况,重点介绍其能源、钢铁、机械等行业的发展。
4. 课堂讨论4.1 讨论: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对其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4.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案例分析5.1 给学生发放案例材料,让其分析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实例。
5.2 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经济特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8.3 俄罗斯》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3节《俄罗斯》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俄罗斯的基本了解,为学生深入学习俄罗斯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其特点。
学生应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感受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国情。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2.能够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俄罗斯的地理特征。
3.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增强对俄罗斯的国情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
2.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及资源分布。
3.俄罗斯的经济和文化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俄罗斯的典型地理案例,使学生了解其国情特点。
3.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案例分析所需的资料,如俄罗斯的经济数据、文化特点等。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向学生展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面积、邻国等基本信息。
2.呈现(10分钟)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让学生对俄罗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四大地理区域、主要河流、山脉等。
3.操练(10分钟)分析俄罗斯的地理特征,如东欧平原、西伯利亚平原、乌拉尔山脉等。
让学生结合地图,找出俄罗斯的首都、最大的城市等。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俄罗斯的了解,巩固所学知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俄罗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俄罗斯》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特点、政治体制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俄罗斯的基本了解,为后续深入学习俄罗斯各个方面的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复杂的政治经济状况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俄罗斯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特点、政治体制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2.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特点、政治体制等基本知识。
2.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3.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等。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读图、用图训练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图表,提高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相关资料。
2.课件、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3.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4.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俄罗斯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俄罗斯,并板书课题。
俄罗斯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借助地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领土组成特点(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和首都(莫斯科)。
2.依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的形成缘由及特点。
3.运用统计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状况。
4.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重点难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经济特点教学提纲(板书)一、面积最大的国家1、位置: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半球2、面积:1708万平方千米二、平原广阔地势东高西低,平原占 70%三、温凉的气候大陆性气候明显,东、西部差异大四、丰富的资源1.淡水资源(贝加尔湖)2.森林资源(亚寒带针叶林)3.矿产资源(石油、黄金、有色金属)五、改革中的经济1.工业工业区:欧洲部分、乌拉尔地区、西伯利亚地区工业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2.农业农业区分布于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3.城市和港口首都莫斯科六、西伯利亚的开发2.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从中引出俄罗斯面积最大的国家1.提问:通过预习,谁能告知我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面积原委有多大?2.展示“俄罗斯地形图”,指出亚、欧两洲的洲界线,得出结论: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3.引导学生回忆东、西半球分界线(160°E),并和学生一起找出东经160°纬线,得出俄罗斯的另一位置特征:地跨东西半球。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熟识俄罗斯的海陆位置特征。
4.读图8-23,完成活动。
5.请学生朗读P85材料,了解俄罗斯的民族、语言、宗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1.思索:俄罗斯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哪种?还有哪些气候类型?引出气候类型的学习。
2.学生阅读教材思索:俄罗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什么特征?3.小结:由于俄罗斯疆域宽阔,东西跨经度广,所以气候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同时也使东西部气候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八章走进国家
第三节俄罗斯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借助地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领土组成特点(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和首都(莫斯科)。
2.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3.运用统计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情况。
4.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重点难点】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经济特点
教学提纲(板书)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1、位置: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半球
2、面积:1708万平方千米
二、平原广大
地势东高西低,平原占70%
三、温凉的气候
大陆性气候明显,东、西部差异大
四、丰富的资源
1.淡水资源(贝加尔湖)
2.森林资源(亚寒带针叶林)
3.矿产资源(石油、黄金、有色金属)
五、改革中的经济
1.工业
工业区:欧洲部分、乌拉尔地区、西伯利亚地区
工业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
2.农业
农业区分布于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3.城市和港口
首都莫斯科
六、西伯利亚的开发
2.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从中引出俄罗斯
面积最大的国家
1.提问:通过预习,谁能告诉我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面积究竟有多大?
2.展示“俄罗斯地形图”,指出亚、欧两洲的洲界线,得出结论: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
3.引导学生回忆东、西半球分界线(160°E),并和学生一起找出东经160°纬线,得出俄
罗斯的另一位置特征:地跨东西半球。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熟悉俄罗斯的海陆位置特征。
4.读图8-23,完成活动。
5.请学生朗读P85材料,了解俄罗斯的民族、语言、宗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思考:俄罗斯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哪种?还有哪些气候类型?引出气候类型的学习。
2.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俄罗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什么特征?
3.小结:由于俄罗斯疆域辽阔,东西跨经度广,所以气候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同时也使东西部气候存在较大的差异。
4.引导学生分析上扬斯克和莫斯科的气候资料,归纳二地的气候特征差异,并设问: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上扬斯克的降水比莫斯科的少?气温比莫斯科的低?
(过渡)俄罗斯是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大国之一,那么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呢?
丰富的资源
1.学生看书思考:俄罗斯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2.设问:俄罗斯为什么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呢?教师可从气候特点、地形分布及历史开发等方面加以指导。
最后出示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图。
3.出示“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主要矿种及矿产地,而后说明俄罗斯石油、黄金产量的世界排名及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过渡)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资源条件。
改革中的经济
工业方面
1.推断俄罗斯的主要工业部门应该是哪些?而后结合教材P83验证。
2.指出俄罗斯的三大工业区并强调俄罗斯的工业主要集在欧洲部分。
3.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各工业区的工业中心城市并在地图上填注。
并设问:这三大工业区能形成主要的工业区的共同因素是什么?(附近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而后进一步从资源条件分析俄罗斯各工业区的工业部门
农业方面
1.回忆俄罗斯气候特征和纬度位置特征,思考:俄罗斯的气候条件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利吗?
2.你认为制约俄罗斯农业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气温因素,俄罗斯的农业一般分布在纬度相对较低、气候较为温和的地区。
)
3.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俄罗斯主要农业区东欧平原、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并对照图例说出俄罗斯的农产品种类,并进一步强调:俄罗斯的农作物一般都是喜温凉的农作物,这与当地的气候特征是相适应的。
城市与港口方面
根据地图找出首都莫斯科的位置,由教师小结其城市职能。
根据地图,让学生围绕俄罗斯疆界找出其进出海洋的港口城市,再由教师加以具体说明东部、北部、西部的主要海港。
(过渡)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历史的原因,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而面积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却开发不够
西伯利亚的开发
①小结已学习俄罗斯的知识,填表对比其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
②对此表格知识加以对比研究,让学生认识到俄罗斯经济的地区分布与其自然、人文因素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人地关系在空间上存在矛盾。
③具体指导西伯利亚的开发项目,如: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炭基地和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园区等。
本节重点图表指导:
①图8-23:指导学生在图上了解俄罗斯地理位置(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首都莫斯科;俄罗斯是欧洲国家的主要原因:欧洲部分集中全国四分之三的人口,历史上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主要工业和首都也位于欧洲部分;俄罗斯的四大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主要河流及分布:欧洲部分的伏尔加河和顿河、亚洲部分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及分布。
②图8-24:指导学生在剖面图上相应位置标注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或者由学生依据图3—22画出沿60°N线的剖面图,然后观察、分析其“东高西低、平原广大”的地势地形特点,再归纳这一特点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③图8-26:先指导学生找图例,了解俄罗斯有哪些矿产;再根据教材讲述其矿产储量和开采量,也可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对俄罗斯矿产进行评价;最后根据铁路线、河流、城市对矿产地进行相对定位,并为其工业分布作铺垫。
④“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地区差异”表:可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用复习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并根据所填内容对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进行评价。
下述答案仅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