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心室自动阈值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4.39 MB
- 文档页数:48
以起搏除极积分刺激除极波检测法确认夺获与否的心室自动阈值管理的临床观察司海龙,秦勤,陈刚,路雅茹,寇璐,林文华,任自文,赵炳让摘要目的:通过对植入Zephyr5826起搏器患者的随访,观察以起搏除极积分刺激除极波检测法(PDI)测算刺激除极波下面积方式确认夺获与否的心室自动阈值管理(VCM)的临床观察。
方法:选取植入Zephyr5826起搏器患者102例,术后即刻将心室电极设置为双极感知、双极起搏以满足PDI测算刺激除极波下面积的设置需要,观察患者术后第1 d、7 d及1、3、6、12个月时VCM功能的开启情况及工作情况,并将VCM阈值与手动测定阈值进行比较。
观察随访患者有无胸大肌刺激、膈肌刺激及心悸感。
结果:1例术后1个月时因急性心肌梗死去世,余101例均随访12个月。
随访期内102例均于术后即刻成功开启VCM功能。
101例患者随访期内均无胸大肌刺激、膈肌刺激等症状出现,6例(5.9%)因不能耐受每日阈值自动测试过程引起的心悸感于术后7 d时关闭VCM功能,之后随访时临时测试并记录VCM阈值。
VCM阈值与手动测定阈值临床符合率100%(临床符合定义为VCM阈值与手动测定阈值相差-0.125~+0.125 V)。
VCM功能对其中1例患者术后第1d时阈值升高至2.125 V的情况亦能准确识别并自动调整输出为2.375 V。
VCM功能开启时的心室起搏输出电压为(0.99±0.48) V(n=608),依焦耳定律算得,与普通电压起搏(2.5 V,0.4 ms)相比,VCM功能在心室起搏输出方面可节省84%的能量消耗,与高电压起搏(3.5 V,0.4 ms)相比,可节省92%的心室起搏能量消耗。
随访期间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均未见心室失夺获及感知不良。
结论:Zephyr5826双腔起搏器通过新测算方法实现双极起搏模式下的VCM功能,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低能量起搏心脏,少数患者因无法耐受自动测试过程中的心悸感无法开启VCM功能。
・短篇论著・自动阈值管理功能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体会文松海 李腾龙 龙黔清 王芳 自动化功能的起搏器是指一些起搏参数不需要体外程控的管理,它能够根据患者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自动调整[1,2],其中以自动阈值管理系统,表现最完美。
美效力公司(Medtron2 ie)生产的K appa型起搏器便是其中之一,它体现了在不增加起搏器体积、重量及电池容量的基础上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下面着重分析我院从2003年8月~2005年6月所植入10台K appa自动阈值管理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一、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我院从2003年8月~2005年6月,共置入K appa起搏器10台。
10例病人中男7例,女3例,年龄58~90岁,平均年龄(65±21.3)岁。
基础心脏病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5例,Lev’s病1例,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4例。
10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晕厥、黑目蒙,为2003年《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辑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修订的《埋置心脏起搏器及抗心律失常器指南》[3]中的手术绝对适应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 VB)10例。
2.手术设备及器材:美国GE公司9800“C”型臂,OEC公司影像工作站,美效力公司提供K appa型起搏器K DR701和双极激素电极(心房:4592;心室:4092),9790程控分析仪,西安派斯公司的起搏分析仪。
3.手术方法:10例患者均选择右侧锁骨下静脉为电极导管入路,置入“J”导丝达下腔静脉,然后经指引导丝送入静脉鞘管,再经静脉鞘管分别送入心室和心房电极,调整电极到最佳心腔位置,测试起搏阈值达标后,固定电极,制起搏器囊袋,将电极与起搏器连接后,放入囊袋,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成功。
二、结果自动化功能型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内便开启自动阈值管理功能,设置最小输出电压0.5V,最小输出脉宽0.12ms,并将自动测试时间程控在“day at rest”即每天自动检测1次,主要在夜间检测,因为在休息或睡眠状态下,不论起搏或自主心率均比较缓慢,同时根据10例患者不同情况将电压及脉宽安全度系数分别设置在1.5~2.0及2.0。
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工作原理及心电图表现蔡卫勋;刘晓健;孙华;赵力【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12(031)004【总页数】5页(P289-293)【作者】蔡卫勋;刘晓健;孙华;赵力【作者单位】;圣犹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31000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电图室;31000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电图室【正文语种】中文对于起搏器依赖的患者而言,起搏器正常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心室起搏。
心室的正常起搏需要一个稳定的起搏阈值。
早年植入起搏器后,为了确保心脏持续有效起搏,通常需将起搏器输出电压设定为起搏阈值的2~3倍,消耗了大量的电能,缩短了起搏器的寿命。
近年来,许多起搏器设置了一些新功能,如自动阈值夺获功能(Auto Capture,下称AC)。
AC可在保证起搏安全性的前提下,以略高于起搏阈值的输出电压工作,可大大节省电能,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
由于其有着特殊的运作过程,心电图的表现亦呈多样化和复杂化。
本文旨在介绍双腔起搏器AC 功能的工作原理及各种心电图表现,以助正确诊断。
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由美国圣犹达公司研制成功,是最先应用于临床的具有心室起搏电压自动调整功能的程序。
自动阈值夺获功能有以下4个特点:起搏器通过电极导线发放脉冲后将形成1个刺激除极波(evoked response,ER)和极化电位[1]。
ER波为电刺激心室肌引起的去极化波(即QRS波群),表明刺激有效地起搏了心室肌。
起搏器电极通过感知ER波来判断每一个刺激脉冲是否夺获了心室。
极化电位又称脉冲后电位,是起搏器脉冲发放后顶端电极表面与周围体液和组织之间形成的极化现象。
当极化电位过大时可干扰起搏器对ER信号的正确感知,从而使自动夺获功能不能正常运作。
起搏器在每次发放心室脉冲后会启动1个60ms的ER感知窗,来检测ER波。
感知窗的前14ms为空白期(即绝对不应期),后46ms为正常感知期。
若在46ms 的正常感知期内没有感知到ER波,则在此间期结束后20~40ms处会发放一个5.0V(早年起搏器为4.5V)的安全备用脉冲(图1),备用脉冲发放后起搏器不再检测ER波。
心室比例在心脏起搏器自动阈值夺获功能中的应用价值黄琴;钟一鸣【摘要】目的对心室比例(Ventricular Proportion,vP)在心脏起搏器自动阈值夺获功能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程控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永久起搏器程控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心室比例(VP)进行测定,以50%为标准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VP值≥50%,B组患者VP值<50%.所有患者均按AC打开和AC关闭至最适组程控2次,对各组耗电量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A组患者AC打开组电压低于AC关闭至最适组(P<0.05);B组患者AC打开组电压较AC关闭至最适组高(P<0.05).A组AC打开与AC关闭至最适比较ERI延长(1.4±0.5)年,B组AC打开与AC关闭至最适比较ERI缩短(1.2±0.3)年.结论采用VP心室起搏百分比对心脏起搏器的程控进行指导,可有效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改善起搏器的应用效果,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18(018)009【总页数】3页(P1352-1354)【关键词】心脏起搏器;自动阈值夺获功能;心室起搏百分比;起搏器寿命【作者】黄琴;钟一鸣【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11近年来,置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越来越多。
自动阈值夺获功能可以让起搏器既安全又以有效的低能量起搏心脏。
从而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延长了起搏器的寿命。
据文献报道:自动阈值夺获的VVI起搏器较不具有自动阈值夺获的VVI 起搏器,可延长起搏器寿命87.9%[1-2]。
自动阈值夺获起搏器具有4个完全自动的特性:①自动确认夺获;②丧失夺获后发放高能备用安全脉冲;③自动搜寻起搏阈值;④自动调节能量输出,而这一功能本身也需要耗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