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灯具布置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8
编号代替规等级长安汽车股份部技术规汽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布置规Regulation for package of the external lighting and light-signallingdevices for motor vehicles2011-09-15制定2010-××-25发布长安汽车股份发布前言本规是为指导长安汽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布置及检查而建立的,本规主要参照国家标准GB 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 18408《汽车及挂车后牌照板照明装置配光性能》及GB/T XXXXX《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等标准的要求制定。
本规由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标准所管理。
本规由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总体技术研究所总体布置室负责起草。
本规主要起草人:太安编制:太安校核:忠贤审定:永清批准:渡本规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汽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布置规1 围本规规定了长安汽车股份所设计汽车的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布置及检查规则。
本规适用于长安汽车股份开发的M1类汽车。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
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 18408 汽车及挂车后牌照板照明装置配光性能GB 17354 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GB/T XXXXX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3 术语引用文件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
4 要求4.1 一般要求汽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应满足GB 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术要求部分的一般规定。
4.2 布置要求4.2.1 汽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数量、安装位置、几何可见度要求汽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数量、安装位置、几何可见度需满足表1要求:表1 汽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安装规定Word资料Word资料Word资料注:1)指在基准轴线方向上,离车辆纵向对称平面最远的视表面边缘到车辆外缘端面之间的距离。
总布置-整车外部灯具校核整车外部灯具校核目录一、概述 (1)二、引用标准 (1)三、技术要求 (1)四、灯具安装校核 (2)五、结论 (8)III一、概述为保证汽车安全驾驶,汽车上装有多种外部照明及信号装置。
为满足相关法规要求,需要对整车的所有外部灯具进行校核。
根据项目要求下面对整车外部灯具进行校核,看是否满足国家法规要求。
二、引用标准GB 4785-2007《汽车及挂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ECE 48 法规《关于照明和信号装置安装认证的统一规定》三、技术要求根据GB 4785-2007《汽车及挂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标准,灯具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见表一):表1 灯具安装要求灯具法规要求位置近光灯横向:在基准轴方向上,离车辆纵向对称平面最远的视表面边缘,到车辆外缘端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400mm;在基准轴方向上,两相邻视表面内边缘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600mm;高度:离地高度不小于500mm.不大于1200mm;转向信号灯横向:在基准轴方向上,离车辆纵向对称平面最远的视表面边缘,到车辆外缘端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400mm;在基准轴方向上,两相邻视表面内边缘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600mm;高度:从最低点测量应不小于350mm,从最高点测量应不大于1500 mm。
纵向:侧转向信号灯透光面到标志车辆全长前边界的横向平面的距离应不大于1800mm,对于M1类N1类车辆以及其他类车辆,当车型结构不能保证最小几何可见角度时,该距离可增至为不大于2500mm前雾灯横向:在基准轴方向上,离车辆纵向对称平面最远的视表面上的点到车辆外缘端面间的距离应不大于400 mm。
高度:离地高度不小于250 mm,对于M1和N1类车辆,离地高度应不超过800mm,在基准轴方向上,整个视表面应在近光灯视表面最高点以下。
前位灯横向:在基准轴方向上,离车辆纵向对称平面最远的视表面上的点,到车辆外缘端面的距离应不大于400 mm。
说明:本规范为TG0数据设计指导。
该系列设计规范用于指导结构功能说明、结构布置与尺寸控制的正向设计,尤其是在没有标杆车的状态下的正向开发;基于本规范完成结构数据TG0版的设计开发。
本规范是TG0版数据的设计指导。
[键入文字]目录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4 技术要求 (3)4.1 M1和N1类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颜色及数量规定 (3)4.2 M1和N1类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位置规定 (4)整车灯具布置与校核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M1类汽车灯具布置要求的基本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鼓励使用者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4785-2007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等效灯 equivalent lamps:具有相同的功能,并得到主管部门认可的灯具。
在满足本标准要求的条件下,等效灯可以具有与车辆通过型式检验所安装灯具不同的特征。
独立灯 independent lamps:具有分开的发光面、分开的光源和分开的灯体的装置。
组合灯 grouped lamps:具有分开的发光面、分开的光源和共同的灯体的装置。
复合灯 combined lamps:具有分开的发光面、共同的光源和共同的灯体的装置。
混合灯 reciprocally incorporated lamps:具有分开的光源或在不同情况下工作的单一光源,全部或部分共有发光面和共同的灯体的装置。
可藏灯 concealable lamp:不使用时,可以通过移动罩盖,或灯,或采用其他适当的方法,能部分或全部隐藏起来的灯具。
远光灯 driving beam(main-beam)headlamp:照明车辆前方远距离道路的灯具。
乘用车车灯法规标准
乘用车车灯法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装规定:乘用车必须配备前位灯、后位灯、位置灯等,具体数量和位置根据车辆类型和标准而有所不同。
2. 可见性要求:车灯的可见性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车灯的亮度、照射范围和配光角度都有严格要求,以确保车辆在各种行驶条件下都能够清晰地被其他车辆和行人看到。
3. 照明效果要求:车灯的照明效果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法规标准对车灯的色温、光束角、光强、照度等参数都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车辆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获得良好的视线和足够的照明强度。
4. 环保要求: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车灯的环保标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法规标准对车灯的能效、功耗、排放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以确保车灯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5. 安全性要求:车灯作为车辆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法规标准对车灯的抗振性能、防水性能、耐高温性能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以确保车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或失效。
总之,乘用车车灯法规标准是为了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保护环境和乘客的健康。
各类灯具安装位置要求1.后转向灯:距车身外侧不大于400mm,离地500~1500mm。
2.制动灯:两灯间距不小于600mm,离地350~1500mm。
3.后位灯:距车身外侧不大于400mm,两灯间距不小于600mm,离地350~1500mm。
(注:转向灯、制动灯、后位灯一般组合在一体,安装尺寸按转向灯位置)4.前位灯:(车宽大于1600mm必有):距车身外侧不大于150mm,离地350~1500mm。
5.前视廓灯:距车身外侧不大于150mm,离地:尽量放在最高处。
6.后视廓灯:距车身外侧不大于150mm,离地:尽量放在最高处。
7.牌照灯:牌照板正上方或两侧。
8.非三角形(圆形)后回复反射器(单车用):距车身外侧不大于400mm,两反射器间距不小于600mm,离地不小于250~900mm。
(注:底盘自带,如底盘没有则不装)9.非三角形(圆形)前回复反射器:距车身外侧不大于150mm,两反射器间距不小于600mm,离地不小于250~900mm。
10.三角形后尾回复反射器(挂车用):距车身外侧不大于400mm,两反射器间距不小于600mm,离地不小于250~900mm。
11.非三角形侧回复反射器:车身大于6000mm必须安装。
1)第一只离车头不大于3000mm,最后一只离车尾不大于1000mm,其他两反射器间距不大于3000mm,离地250~900mm。
2)挂车车长大于13m时,第一只和最后一只按1)要求安装,其他平均分布。
12.侧标志灯:同非三角形侧反射器(一般组合在一体)13.侧转向灯:同侧标志灯(和侧标志灯组合成一体,用双丝灯泡)14.后雾灯:水平位置位于车架左中位(也可放在中间),离地250~1000mm。
(注:后雾灯与制动灯间距大于100mm)15.倒车灯:水平位置位于车架右中位(也可放在中间),离地250~1000mm。
机动车灯具整车标准
首先,机动车灯具整车标准涵盖了车辆前照灯、远光灯、近光灯、示廓灯、转向灯、刹车灯、倒车灯、雾灯、示宽灯等灯具的设
计和性能要求。
这些标准通常规定了灯具的亮度、照射范围、色温、闪烁频率、防水防尘等级别等技术指标,以确保其在不同环境下能
够正常工作并具有良好的可见性。
其次,机动车灯具整车标准也涉及到灯具的安装和布局要求。
这包括灯具的安装位置、角度、高度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车辆在
使用灯具时不会对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干扰,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
地提高灯具的照明效果和信号传达效果。
此外,机动车灯具整车标准还包括了对灯具材料、防护装置、
电气连接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灯具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能够稳定可
靠地工作,并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机动车灯具整车标准是为了保障机动车在夜间和恶
劣天气条件下的行车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涵盖了灯具
的设计、性能、安装和使用等方面,以确保车辆的灯具系统能够正
常工作并为驾驶员和其他道路使用者提供足够的照明和信号。
这些
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也有利于促进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进步。
汽车外部灯具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XX-03-15发布 20XX-03-15实施XX公司发布1、汽车灯具布置必须满足的整车标准ECE R48;GB 4785;GB 7258即灯具按相应ECE法规和GB标准最小值的130%要求,最大值仍按ECE法规和GB标准规定的最大值要求。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前照灯和前雾灯相应的ECE 配光法则的可视角度要求大于汽车安装法规ECE R48和GB 4785可视角度要求。
H1 H2ED1200*:对于N3G(越野)车辆,最大高度可增加到1500mm;1500*:若车型结构不能保证离地高度在1500mm,则可增至2100mm;800*:对于M1和N1类车辆,离地高度不大于800mm,对于其他车辆无要求600*:对于M1和N1类车辆无特殊要求,对于其他车辆,在基准轴线方向上,两视表面内边缘距离应不小于600mm,若车宽小于1300mm,则该间距可为不小于400mm;15*:若灯的离地高度小于750mm,则水平面以下的垂直方向角可减至5度。
2、近光灯放电前照灯必须满足ECE R 98,大灯清洗装置满足ECE R45;前照灯的远、近光灯上下并列设置时,近光灯应位于上侧,其他情况下近光灯应位于车辆外侧。
由于近光灯所要求的配光值并不覆盖整个几何视场,所以对于大型检验,剩余空间中的最小发光强度要求为1cd,对于前照灯的近光发光范围,ECER8和GB 4599配光要求的角度大于ECE R48和GB 4785布置要求的可视角度。
水平方向:近光灯25L和25R两个点的照度值需大于2lx,根据25L和25R距V-V线3960mm,折算成角度为57.7度。
垂直方向:Ⅳ区任何点照度值需大于3lx,根据Ⅳ区边界距HH线750mm,折算成角度为16.7度。
反射镜设计时需考虑基准轴线方向透光面范围满足,水平方向左右为57.7度,垂直方向:向上15度,向下16.7度。
汽车灯光国标要求汽车灯光的国家标准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指导下,对汽车灯光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的一系列要求和规范。
汽车灯光国标的制定,旨在确保汽车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正常、有效地提供照明,从而保障行车安全。
以下是对汽车灯光国标要求的详细介绍。
一、汽车前照灯要求:1. 主灯光照度要求:主灯光远光照度不得低于8000cd,近光照度不得低于1600cd。
2.灯光投射角要求:主灯光远光的投射角应在1°-10°之间,近光的投射角应在1°-5°之间。
3.灯泡要求:采用高强度石英玻璃灯泡,且灯泡颜色应为白色。
4.灯光光束分布要求:近光灯要求光束下沉,集中在车前方区域,以保证正常的照明效果。
二、汽车示廓灯和前转向灯要求:1.示廓灯要求:示廓灯的光色应为黄色,灯光的亮度要达到国标规定的最低数值。
2.前转向灯要求:前转向灯的光色应为黄色,灯光的亮度也要达到国标规定的最低数值。
三、汽车尾灯和刹车灯要求:1.尾灯要求:尾灯的光色应为红色,灯光的亮度要达到国标规定的最低数值。
2.刹车灯要求:刹车灯的光色应为红色,且灯光的亮度要比尾灯更高,以提醒后方车辆注意。
四、汽车示宽灯和后转向灯要求:1.示宽灯要求:示宽灯的光色应为黄色,灯光的亮度要达到国标规定的最低数值。
2.后转向灯要求:后转向灯的光色应为黄色,灯光的亮度也要达到国标规定的最低数值。
五、汽车倒车灯和雾灯要求:1.倒车灯要求:倒车灯的光色应为白色,灯光的亮度要达到国标规定的最低数值。
2.雾灯要求:前雾灯的光色应为黄色,后雾灯的光色应为红色,灯光的亮度要达到国标规定的最低数值。
六、灯光亮度和色度要求:1.亮度要求:汽车灯光的亮度要达到国标规定的最低数值,以确保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正常照明。
2.色度要求:汽车灯光的光色要符合国标规定的要求,以保证视觉效果和行车安全。
总结:汽车灯光国标要求在灯光的亮度、颜色、投射角度等方面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汽车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保障行车安全。
ADR设计规范
一、车身部分
1、灯具位置要求
2-1.外安全出口踏步安装于安全出口玻璃下方;
2-2.尽量减少踏步数量,可以借用轮胎为第一阶踏步;
2-3.外蒙皮上的安全出口踏步(玻璃钢)第一阶离地高度H3不得超过1000mm,最后一阶离安全窗玻璃H1不得超过500mm,中间每阶之间距离H2均不得超过500mm,具体如图所示:
3-1.第一级台阶宽度不得低于500mm,由于目前公司的活动踏步宽度低于500mm,所以原则上不采用活动踏步;
3-2.前门踏步台阶尺寸要求如下(括弧内为理想值):
3-3.车内各级台阶高度尽量做成一致,防止失足。
4.安全出口
4-1.安全出口处安装常亮指示灯;
4-2.安全出口宽度不得小于300mm,离车内地板高度不得高于250mm,如图所示:
5.车身骨架
5-1.U型梁方钢规格为:□50x50x2.8;
5-2.车长10m以下全车U型梁数量不得低于7根/台,10m以上的车U型梁数量不得低于12根/台
5-3.U型梁R角半径不得小于200mm;
5-4.车内地板如果为斜地板,斜地板最前端车内高不得小于1500mm,最后端不得小于1800mm,平地板车内高不得小于mm
5-5
6.座椅
6-1.座椅的安装方式为对锁螺母(包括侧边固定和地板固定),埋铁及使用螺栓形式如图(特殊座椅除外):
6-2.座椅座间距(离地610mm处)最小不得低于650mm,第一排座椅椅垫前端离防护栏的间距不得低于200mm,具体如图:
6-3.后台阶座椅从座垫起到后顶的净内高不得小于950mm;
6-4.中间过道宽度不得小于380mm;。
序号项目1配备
2数量
3布局
4横向位置5纵向位置
6高度
7方向
8电路连接9指示器10其他要求
11灯具光色
侧标志灯
侧标志灯
除了带驾驶室的底盘外,长度大于6m的车辆必须配备。
挂车长度的计算应包括牵引杆,SM1类侧标志灯适用于各类车辆。
SM2类侧标志灯可适用于M1类汽车。
其他车辆可以选装SM1或SM2标志灯。
每侧的最少数量:满足纵向定位要求。
无特殊要求。
无特殊要求。
至少有一只侧标志灯必须安装在车辆的中间三分之一,最前面的侧标志灯离车辆的前端不大于3m;对于挂车,距离测量应计入牵引杆的长度。
两相邻侧标志灯的间距应不大于3m,若车型结构不能保证在3m内,则可增至4m。
最后面的侧标志灯离车辆后端应不大于1m。
然而对于车长不大于6m的车辆和带驾驶室的底盘,在车辆长度的前或后三分之一范围内,安装一只侧标志灯即满足要求。
离地高度不小于250mm,不大于1500mm。
若车型结构不能保证在1500mm内,则可增至2100mm。
朝前侧面。
无特殊要求。
选用。
若选用,其功能应由前、后位灯指示器完成。
当最后面的侧标志灯,与后位灯复合,与后雾灯或制动灯混合时,则在打开后雾灯或制动灯期间,侧标志灯的配光性能可予以修正。
琥珀色。
若与后位灯、后示廓灯、后雾灯、制动灯组合,或复合,或混合,或与后回复反射器组合或共有透光面,则最后面的侧标志灯可以为红色。
编号
代替
规范等级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汽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布置规范
Regulation for package of the external lighting and light-signalling devices for motor vehicles
2011-09-15制定2010-××-25发布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规范是为指导长安汽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布置及检查而建立的,本规范主要参照国家标准GB 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 18408《汽车及挂车后牌照板照明装置配光性能》及GB/T XXXXX《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等标准的要求制定。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标准所管理。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总体技术研究所总体布置室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太安
编制:刘太安
校核:陈忠贤
审定:刘永清
批准:曹渡
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
汽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布置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所设计汽车的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布置及检查规则。
本规范适用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M1类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GB 18408 汽车及挂车后牌照板照明装置配光性能
GB 17354 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
GB/T XXXXX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
3 术语
引用文件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4 要求
4.1 一般要求
汽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应满足GB 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中技术要求部分的一般规定。
4.2 布置要求
4.2.1 汽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数量、安装位置、几何可见度要求
汽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数量、安装位置、几何可见度需满足表1要求:
表1 汽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安装规定
注:
1)指在基准轴线方向上,离车辆纵向对称平面最远的视表面边缘到车辆外缘端面之间的距离。
2)指在基准轴线方向上,两相邻视表面内边缘之间的距离。
3)车辆宽度小于1300 mm时,在基准轴线方向上,两相邻视表面内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
4)车型结构不能保证1500mm离地高度上限时,允许的离地高度上限。
5)车型结构不能保证900mm离地高度上限时,允许的离地高度上限。
6)离地高度小于750mm时,水平面以下的垂直方向角的最小值。
7)当车型结构不能保证最小几何可见度角时,允许的最大纵向距离。
8)在所有情况下,后雾灯与每个制动灯的间距应大于100mm。
9)一只倒车灯时,向内为45°,两只倒车灯时,向内为30°
10) 灯具的无碍观察的视表面必须不小于12.5cm2(不包括任何不透光的回复反射器发光面)。
4.2.2 行人保护对前大灯布置位置的要求
4.2.2.1 造型设计时,应尽量使前大灯位于腿部碰撞区外。
4.2.2.2 前大灯应尽量位于头部碰撞区外。
若前大灯位于头部碰撞区内,则前罩外板需保证足够的吸能空间。
4.2.3 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法规对灯具布置位置的要求
布置位置较低的灯具,如前、后雾灯,昼间行驶灯、倒车灯等,其布置位置应尽量避开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法规中规定的角碰撞区。
若不能避开角碰撞区,则该灯具应有足够的溃缩空间,以保证碰撞后灯具能够正常工作。
4.2.4对于S3类制动灯,其布置高度还需满足后视野的要求。
4.2.5前、后大灯需考虑维修空间要求,在大灯尾部,沿灯体深度方向需保留最少70mm的更换灯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