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美国圣犹达起搏器自动阈值管理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7.41 MB
- 文档页数:35
【心电学】许原教授:起搏器特殊功能—自动阈值测定自动阈值测定是现代起搏器的主要自动化功能之一,目前自动阈值测定的方式有2种,其分别为Medtronic公司的Kappa 700型和Pacesetter公司生产的Affinity系列的起搏器。
起搏阈值是指起搏器能够持续夺获,引起心肌除极的最低的起搏器输出功率。
自动阈值测定功能是在起搏器内编排了自动进行阈值测定的程序。
该功能首先能够识别起搏器所输出的功率是否能有效夺获,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阈值检测。
如果未到阈值检测的时间,而起搏器检测到有失夺获的情况,起搏器首先自动提高输出功率,立即自动测定起搏阈值,并在新测定的阈值的基础上,按照起搏器的规定自动设定新的输出功率。
一.设置自动阈值测定功能的目的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以最低的起搏功率工作,以达到安全、节能的目的。
二.自动阈值管理(Capture Management)自动阈值管理是Medtronic公司Kappa 700型起搏器最重要是自动化功能之一。
1.起搏电极导线的选择在低和高极化起搏电极中,由于夺获与失夺获两者的刺激除极波均不同(图1),Kappa 700的自动阈值管理功能中,由于改进了放大电路的敏感性,能够根据起搏信号后波形或斜率的变化判定是否有效夺获心室。
因此,Kappa 700型起搏器应用的心室起搏电极导线为普通电极导线,不需要对心内膜电极导线和电极的极性加以限制,目前国际13个厂家生产的电极导线都可使用。
图1 低极化和高极化电极夺获失夺获时不同的电曲线箭头所指的波为失夺获形成的曲线2.自动阈值管理功能Kappa 700的自动阈值管理功能中,主要表现为自动测定起搏阈值、自动确定并随时调整起搏器输出电压及自动保护性起搏。
3.自动阈值管理的工作方式⑴ 起搏阈值搜索(Pacing Threshold Search PTS):起搏阈值搜索有3个步骤:①首先确定“支持事件”:所谓“支持事件”指测试时所程控的连续3个起博或自主节律;②测试脉冲:以当时程控的电压和脉宽为起点,测试脉冲的起搏频率为支持事件时的最快频率15 ppm;③后备脉冲:每个测试脉冲后110ms发放后备脉冲,后备脉冲的强度是脉宽为1.0ms的程控电压,用于失夺获时的紧急起搏(图2)。
・短篇论著・自动阈值管理功能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体会文松海 李腾龙 龙黔清 王芳 自动化功能的起搏器是指一些起搏参数不需要体外程控的管理,它能够根据患者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自动调整[1,2],其中以自动阈值管理系统,表现最完美。
美效力公司(Medtron2 ie)生产的K appa型起搏器便是其中之一,它体现了在不增加起搏器体积、重量及电池容量的基础上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下面着重分析我院从2003年8月~2005年6月所植入10台K appa自动阈值管理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一、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我院从2003年8月~2005年6月,共置入K appa起搏器10台。
10例病人中男7例,女3例,年龄58~90岁,平均年龄(65±21.3)岁。
基础心脏病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5例,Lev’s病1例,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4例。
10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晕厥、黑目蒙,为2003年《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辑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修订的《埋置心脏起搏器及抗心律失常器指南》[3]中的手术绝对适应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 VB)10例。
2.手术设备及器材:美国GE公司9800“C”型臂,OEC公司影像工作站,美效力公司提供K appa型起搏器K DR701和双极激素电极(心房:4592;心室:4092),9790程控分析仪,西安派斯公司的起搏分析仪。
3.手术方法:10例患者均选择右侧锁骨下静脉为电极导管入路,置入“J”导丝达下腔静脉,然后经指引导丝送入静脉鞘管,再经静脉鞘管分别送入心室和心房电极,调整电极到最佳心腔位置,测试起搏阈值达标后,固定电极,制起搏器囊袋,将电极与起搏器连接后,放入囊袋,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成功。
二、结果自动化功能型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内便开启自动阈值管理功能,设置最小输出电压0.5V,最小输出脉宽0.12ms,并将自动测试时间程控在“day at rest”即每天自动检测1次,主要在夜间检测,因为在休息或睡眠状态下,不论起搏或自主心率均比较缓慢,同时根据10例患者不同情况将电压及脉宽安全度系数分别设置在1.5~2.0及2.0。
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工作原理及心电图表现蔡卫勋;刘晓健;孙华;赵力【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12(031)004【总页数】5页(P289-293)【作者】蔡卫勋;刘晓健;孙华;赵力【作者单位】;圣犹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31000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电图室;31000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电图室【正文语种】中文对于起搏器依赖的患者而言,起搏器正常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心室起搏。
心室的正常起搏需要一个稳定的起搏阈值。
早年植入起搏器后,为了确保心脏持续有效起搏,通常需将起搏器输出电压设定为起搏阈值的2~3倍,消耗了大量的电能,缩短了起搏器的寿命。
近年来,许多起搏器设置了一些新功能,如自动阈值夺获功能(Auto Capture,下称AC)。
AC可在保证起搏安全性的前提下,以略高于起搏阈值的输出电压工作,可大大节省电能,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
由于其有着特殊的运作过程,心电图的表现亦呈多样化和复杂化。
本文旨在介绍双腔起搏器AC 功能的工作原理及各种心电图表现,以助正确诊断。
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由美国圣犹达公司研制成功,是最先应用于临床的具有心室起搏电压自动调整功能的程序。
自动阈值夺获功能有以下4个特点:起搏器通过电极导线发放脉冲后将形成1个刺激除极波(evoked response,ER)和极化电位[1]。
ER波为电刺激心室肌引起的去极化波(即QRS波群),表明刺激有效地起搏了心室肌。
起搏器电极通过感知ER波来判断每一个刺激脉冲是否夺获了心室。
极化电位又称脉冲后电位,是起搏器脉冲发放后顶端电极表面与周围体液和组织之间形成的极化现象。
当极化电位过大时可干扰起搏器对ER信号的正确感知,从而使自动夺获功能不能正常运作。
起搏器在每次发放心室脉冲后会启动1个60ms的ER感知窗,来检测ER波。
感知窗的前14ms为空白期(即绝对不应期),后46ms为正常感知期。
若在46ms 的正常感知期内没有感知到ER波,则在此间期结束后20~40ms处会发放一个5.0V(早年起搏器为4.5V)的安全备用脉冲(图1),备用脉冲发放后起搏器不再检测ER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