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13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讲授新课】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程标准】了解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政治发展脉络,认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与民族交融的表现、隋唐衰亡的表现及过程。
认识五代十国政权的并立局面,知道隋唐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就。
【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2、通过分析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总结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形成的原因、表现,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隋唐时期是国家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3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民族团结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隋唐盛世(盛世表现、脉络、成因、影响)难点:隋朝灭亡、唐朝中后期的动荡原因及影响、教训)【学习过程】一、隋唐兴亡1、建立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3、建设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隋炀帝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
拓展评价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 ——胡曾《汴水》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皮日休《汴河怀古》生:评价:隋炀帝时期大运河的开凿,过度役使民力,是导致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运河的开通,同时又是唐代得以巩固大一统局面的重要前提。
4、隋朝的暴政与灭亡暴政: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引发农民起义。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小结:隋炀帝的功业与下场政治:改革官制;颁大业律;迁都洛阳军事:攻灭吐谷浑;征讨契丹,大宴突厥;征讨流求;三征高句丽经济:开凿大运河文化:科举进士科;藏书事业外交:巡视西域各国、新罗、倭国、赤土国南征林邑、北过突厥,好大喜功的雄心帝王三征高丽、盗贼蜂起,隋朝灭亡的前奏余音二、唐的兴起与繁荣1、唐帝国的建立和统一起兵: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课型探究课课题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年级高一时间班级出课人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从隋唐到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民族等相关史实,运用历史发展观点理解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政权更选与社会经济、民族关系的发展,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科书,认识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了解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表现,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隋唐时期是国家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我国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特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唐前期盛世的表现与原因,以及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难点民族交融与唐朝社会繁荣的互动性;唐中后期的局面,以及如何辩证理解藩镇割据。
课前准备课件准备、班级分组准备、《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教学流程学法指导问题导引一、隋朝兴亡1、隋朝是怎样建立并统一的?2、隋朝的成就有哪些?3、隋朝统治是怎样瓦解的?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是怎样建立的?2、贞观之治的原因及表现?3、武则天对唐朝的影响?4、开元盛世的原因及表现?5、唐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唐朝对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有何影响?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结合教材自学完成1、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影响? 2、藩镇割据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3、黄巢起义的背景、经过及影响? 4、五代十国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5、后周世宗改革的作用?导入 新课复习上节内容,了解隋唐时空坐标,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作 探究一、隋朝兴亡1、隋朝是怎样建立并统一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讲授新课】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通典·食货典》教师出示PPT,介绍隋朝兴建的洛阳城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
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材料引导』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过度役使民力,加重民众负担以是导致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三)隋末暴政与唐朝建立教师讲解暴政表现:①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②三征高丽,穷兵黩武;③徭役繁重,严刑峻法。
结果: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合作探究』教师出示问题:结合隋朝的历史及其影响,说说你是如何评价隋炀帝的?学生讨论并展示教师总结:功:在维护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过: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给民众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灾难。
『新知讲解』教师播放视频教师讲解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史实618年,隋朝灭亡。
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随后,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框题二: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一)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新知讲解』教师讲解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626年,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世民继帝位,其统治时期政治开明,史称“贞观之治”。
表现:(1)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2)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2.唐高宗皇后武则天于高宗死后不久,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其统治时期史称“武周政治”。
在她当政期间,尽管政坛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其统治前期达到了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新知讲解』教师出示PPT图片,介绍唐朝的曲辕犁和唐三彩教师播放视频《繁华的唐朝》,教师介绍当时的唐朝不仅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科技先进,而且在处理与周边民族以及与外国的关系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教师出示图片:唐朝初期与周边民族关系图,学生结合教材在图处上找出几个重要少数民族:突厥、吐蕃、回鹘,靺鞨。
教师出示材料: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
——《新唐书·四夷传序》『新知讲解』一.唐与突厥教师出示图片,指出唐初突厥的位置,介绍唐朝建立后北方的突厥分裂为了东西两部分。
突厥经常骚扰唐朝边境。
教师介绍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比较开明的,出示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教师介绍唐朝处理与突厥的关系的基本史实1.贞观初年,唐军大破东突厥,擒获颉利可汗。
2.640年,唐太宗灭高昌,设安西都护府。
3.唐高宗时灭西突厥。
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二.唐与吐蕃教师出示图片,介绍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
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
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手工业有烧炭、冶铁、毛织等。
相对于当时的唐朝,吐蕃是比较落后的。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教师出示图片:现在的布达拉宫并出示材料:《旧唐书·吐蕃传》:闻突厥及吐谷浑皆尚公主,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
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
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人民的交流,教师出示图片:唐蕃会盟碑并出示材料穆宗长庆元年(821)唐蕃双方在长安会盟,重申甥舅之好,结束对抗状态;第二年唐朝使者又到逻些(今拉萨),双方设坛证盟;第三年赤祖德赞刻石立碑,史称“长庆会盟”。
三.唐与回纥、靺鞨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框题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教师出示材料:《长恨歌》节选白居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教师提问:诗人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学生回答(一)安史之乱『新知讲解』教师结合图片,概括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唐玄宗安于享乐,怠于政事。
节度使权力不断增大,尾大不掉内重外轻教师出示图片:安史之乱示意图介绍安史之乱的过程: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
次年正月,安禄山于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六月,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安;唐玄宗西逃至马嵬驿,兵士哗变。
763年,安史之乱最终被唐朝平定。
教师出示图片:唐朝藩镇割据示意图安史之乱的影响1.唐朝由盛转衰2.中央集权削弱,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3.黄河流域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重心南移教师结合材料介绍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材料: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者所立者七君。
——《新唐书》卷九《本纪九》穆宗以后,官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以朋党之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官僚士大夫们因为出身、政见的差别以及个人恩怨的关系,围绕着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历穆、敬、文、武、宣五朝。
(二)黄巢起义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三)唐朝灭亡教师出示朱温的图片,介绍朱温原本是黄巢手下的一员大将,后来投降唐朝受封为节度使。
朱温不断吞并其它势力,实力不断增强。
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
至此,唐王朝灭亡。
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四)五代十国教师出示五代十国的示意图,介绍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教师出示周世宗柴荣的图片,介绍后周实力不断增强,统一了北方,为后来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教师出示材料:广顺三年(953)诏:其婚田争讼、赋税丁徭,合是令佐之职。
其擒奸捕盗、庇护部民,合是军镇警察之职。
今后各守职分,专切提撕,如所职疏遗,各行按责,其州府不得差监征军将下县。
——《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四》『课堂总结』构建本课知识体系『拓展探究』结合教材P42“探究与拓展”,思考:隋朝灭亡的背景与其它朝代有何不同?朝代灭亡的原因主要有统治腐败、经济凋敝、外族入侵、天灾人祸、农民起义等,一般是发生在朝代末期,而隋朝灭亡时经济发达,国力强盛,隋朝正处于繁荣时期。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内容提要】经过三百多年的分裂、战乱以及种族和信仰的冲击融合,引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明,中国于589年再次南北统一,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代。
这个时代往往被视为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开启这一黄金时代的是隋朝的建立与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强敌环伺,唐朝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况。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时空坐标】【框架线索】【知识提纲】一、隋唐的统一(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1)原因:魏晋南北朝后期,民族交融,南北统一条件成熟;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经济基础;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陈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
(2)意义: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
(二)隋朝的经济建设活动1.广设仓库:在中央和地方广设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