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行走在乡村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作文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作文8篇【篇一:行走在稀泥的乡间小路上】带着梦想,带着痴狂,跨下早已旧得生锈的摩托车,行走在稀泥的乡间小路上。
没去思考,也没曾悔想,一把雨伞,一个挎包,一双雨鞋,行走在稀泥的乡间小路上。
拂去校园的欢笑,揽走打工的狂潮。
计生工作,懵懂的开始。
道路的坎坷,时而席地惆怅。
行走在稀泥的乡间小路上,不再看见曾经暗恋的姑娘。
夜深三更时,总在梦里把爱的絮语,写成诗篇,用精致的信封包藏,悄悄放在她的桌上。
怀着忐忑的心情,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等待着她的答复。
这种心情,就好像心中有头小鹿乱撞,焦躁不安,那种煎熬,刻骨铭心。
结果或成功,或失败,或被接受,或被拒绝,都化作酸涩的笑泪,镶嵌在时光的最深处。
五月,青春的歌,吟唱在稀泥的乡间小路上。
没有她的陪伴,坐在树荫下不断回想。
一支残碎的歌,永远不忘那样哼唱。
每天忙碌的工作,只等在黄昏后,浑黄的灯光里,慢慢地醉入梦乡。
曾几何时开始管上别人的衣食住行,却无暇顾及自己。
这一天午后,来到李大家,刚一进屋,一声声问候,递给我一张擦拭过的凳子,端过一杯热茶。
一次计生宣传工作就这样开始。
无论谁提出了疑问,都得一一详细的予以释疑。
在这里,不需要阶级,不需要多高的文化知识。
傍晚,走进崔大爷家里,一张小方桌上,一锅酸汤,一大碗腊肉,盛来一碗包谷饭,拉过一张长木凳,吃喝起来,老人笑眯了眼:“原来你不是城里来的啊!”慢慢地,我开始热恋上这片土地,喜欢这里的人们。
我把我的全部,播撒在这黄土地里,挚爱着这份工作。
五月稀泥的乡间小路,雨后泥泞,稀滑稀滑的。
一把雨伞,一个挎包,一双雨鞋,行走在稀泥的乡间小路上,背影滞留在那草叶上即将滴落的露珠里。
【篇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种感觉,那种滋味,那种心情更加犹新。
小草依然那样如茵;小花依然那样缤纷;小溪依然那样流畅。
我蹦蹦跳跳地背着书包,还是那样,喜欢绕着田埂回家。
我不停地朝田里干活的叔叔伯伯们问好,他们也不妨说一句:"我们的小淘气放学了,我们可又有地忙了哦!"他们说归说,可还是不忘手上的动作,"多拿点,还很新鲜呢!""够了,够了,谢谢,谢谢。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喜欢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阳光斜斜地照在脸上,微风拂过耳畔,带着田野的清新和花草的芬芳。
这条小路,就像是我心中的一条丝带,连接着城市的喧嚣和乡村的宁静。
每当走在这样的小路上,我都会想起陶渊明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虽然这里没有南山,但我的心境却与陶渊明相似。
我喜欢这样的时刻,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有我和这条小路,以及那些默默陪伴着我的花草树木。
乡间的小路总是那么曲折蜿蜒,仿佛永远也走不到尽头。
但正是这种未知和神秘,吸引着我不断前行。
每一次转弯,都可能会有新的风景等待着我。
也许是一片金黄的麦田,也许是一片碧绿的菜地,或者是几只悠闲散步的鸡鸭。
这些平凡的画面,却总能让我心情愉悦,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脑后。
除了自然风光,乡间的小路还承载着许多人文的气息。
路边的小店里,老板娘总是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推荐她家的特色小吃。
那些古老的民居,虽然历经风雨,但依然保持着那份古朴和典雅。
走在这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纯真无暇的年代。
在这条小路上,我也有过许多难忘的经历。
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卖水果的老者,他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但眼中却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
我买了他的一篮水果,与他聊起了天。
他告诉我,这些水果都是他亲手种植的,虽然辛苦,但看到它们成长、成熟,就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
那一刻,我深深地被他的乐观和坚韧所打动。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不仅享受到了自然的恩赐,更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这里有我对大自然的敬畏,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无限憧憬和期待。
这条小路,就像是我人生的缩影,既有曲折和坎坷,也有美好和希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继续走在这条小路上,感受它的美丽和魅力。
我相信,在这条小路上,我会遇到更多的风景和故事,它们将丰富我的人生,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和睿智。
行走在乡间土地上作文嘿,你走过乡间的土地吗?那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记得有一次,我回到了乡下老家。
刚踏上那片土地,哇,那股熟悉的味道就扑面而来。
泥土的芬芳,青草的香气,还有那若有若无的花香,混合在一起,简直比任何香水都好闻。
这乡间的土地,不就像一个巨大的调香师,调制出了这独一无二的味道吗?我兴奋地在田间小路上奔跑着,脚下的土地软软的,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路边的小草像是在跟我打招呼,随风摇曳着。
我弯下腰,轻轻抚摸着小草,心里想着,这些小草多顽强啊,不管风吹雨打,都能茁壮成长。
它们不就像我们身边那些坚强的人吗?遇到困难从不退缩,一直努力向前。
走着走着,碰到了正在田里劳作的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你们在干啥呢?”我大声问道。
爷爷直起身子,笑着说:“娃呀,我们在种庄稼呢。
这土地可宝贝着咧,能长出好多好吃的。
”奶奶也接着说:“是呀,这土地就像咱的老伙计,一直陪着我们。
”看着他们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心里也暖暖的。
这乡间的土地,承载着他们的希望和汗水,也见证了他们的辛勤付出。
来到一条小河边,河水清澈见底。
我蹲下身子,把手伸进水里,凉凉的。
河里的小鱼小虾欢快地游来游去,仿佛在开一场盛大的派对。
这河水和土地,不就像一对好搭档吗?河水滋润着土地,土地养育着万物。
行走在乡间土地上,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力量。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却有着最真实的生活和最纯粹的快乐。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着故事,每一棵小草都有着生命。
我觉得,乡间的土地就像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每次翻开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它让我们回归自然,找到内心的宁静。
所以,你也来走走乡间的土地吧,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的!。
走在乡间小路上的唯美说说(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伤感说说、心情说说、搞笑说说、空间说说、爱情说说、经典说说、个性说说、祝福语、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entimental talk, mood talk, funny talk, space talk, love talk, classic talk, personality talk, blessing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走在乡间小路上的唯美说说走在乡间小路上,仰头看看天空,闭上眼睛听听山间流水声,听听鸟儿叫鸣,把自己带到大自然中去,一切烦恼随之消散,静下心来,又有什么事是大不了的呢,做好自己吧。
行走在家乡的路上作文《行走在家乡的路上》篇一:《熟悉的泥土香》每次行走在家乡的路上,那感觉就跟回自家大院子似的,自在得很。
脚下是那种黄褐色的土路,一脚踩下去,有时候还能感觉到土粒在脚底咯得慌,不过这感觉也挺实在的。
路旁全是些野草野花,啥模样的都有。
有一种花,我也不知道叫啥名儿,就记得花瓣小小的,是淡紫色的,花蕊是嫩黄色的。
每次我从旁边走过,就爱凑过去闻闻,有股淡淡的香味,跟那些个香水味可不一样,这就是咱家乡大自然的味儿。
有一回,我正走着,突然听到一阵叽叽喳喳的叫声。
转头一看,嘿,是几只小麻雀。
它们就在旁边的草丛里蹦跶着,时不时用嘴啄啄地,像是在找吃的。
我就站在那儿看,生怕惊着它们。
其中有只小麻雀,长得圆滚滚的,它可能觉得我站在那儿有点碍事,歪着脑袋瞅了我好一会儿,那小眼睛黑溜溜的。
瞅了半天见我不动弹,又低下头继续啄土。
我觉得特好玩儿,好像我闯进它们的小世界了。
我跟着这片土地是有感情的,小时候就在这土里打滚呢,现在每次走在这路上,就想起小时候这些事儿,心里挺暖和的。
篇二:《路边的老槐树》咱家乡的路走到哪都有看头。
我特别喜欢路边那棵老槐树,也不知道长了多少年,树干得两三个人才能抱得住。
每次经过它,我都得站那打量一会儿。
树干上坑坑洼洼的,就像是老人脸上的皱纹。
它的枝叶超级茂盛,夏天的时候,那绿叶跟一大把大伞似的。
有次大热天,我走在路上被太阳晒得不行,刚好走到老槐树下。
我就一屁股坐在树底下的石墩子上。
那感觉,就像是刚从火炉里掉进冰窖,凉快得不得了。
树上还有小虫子在爬呢,我就看着那些小虫子沿着树干慢慢蠕动。
偶尔还能看到蝉蜕,薄薄的,可精致了。
我坐在那琢磨,这老槐树就跟家乡的守护者一样,多少年就这么静静地站着,看着村里的人来人往的。
它见证了好多故事呢,说不定随口跟它聊聊,它都能跟你唠出不少趣事来。
我看着老槐树的影子,拖得老长,盖住了好大一片地,就跟它的怀抱一样宽广,能容纳我们这些走在路上的家乡人。
篇三:《那座老石桥》在家乡走着走着,就会遇上那座老石桥。
乡间小路的魅力乡间小路,总是给人一种宁静、淳朴、原始的感觉。
它虽不及喧嚣都市的车水马龙,却蕴含着独特的魅力。
行走在乡间小路上,仿佛可以暂时抛开烦扰,静心感受自然的美好。
这种宁静与恬淡的氛围,是都市中所无法比拟的。
不同于城市街道的匆忙,乡间小路让人有机会放慢节奏,享受片刻的宁静。
漫步乡间小路的愉悦体验漫步乡间小路,不仅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心灵的抚慰。
在尘世的喧嚣中,人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疲惫,而走在乡间小路上,仿佛可以找到内心深处的宁静。
这种宁静不仅来自于自然景观的美妙,更源自于对时间的放慢和对内心的沉静。
同时,身处自然之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舒适,使人心情舒畅,烦恼顿时烟消云散。
乡间小路的自然风光与韵味乡间小路蜿蜒曲折,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田野与青翠欲滴的树木,路边或许散落着些许花朵,每一步都伴随着大自然独有的芬芳。
时而可见牛羊悠然啃食,时而可闻到农田的泥土芬芳。
这样的景致,总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包容与美好,体味到它的宁静与安详,仿佛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画卷,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乡间小路是乡村生活的缩影,有着独特的魅力。
在乡村生活中,人们更注重人情味与彼此间的感情交流,不同于城市的冷漠与急促。
在这里,可以远离喧嚣,体验到黄昏的宁静,感受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共生,这种宁静与和谐正是城市无法比拟的。
乡间小路与身心健康的关联实践证明,漫步乡间小路有助于缓解压力,减轻焦虑,增进身心健康。
这种自然疗法不需要任何成本,只需一个愉悦的心境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可以深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乡村小路的未来发展与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小路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新的考验。
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乡间小路的原生态,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保护乡间小路不仅是保护自然,更是保护人们内心深处的宁静和平和,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因此,我们应该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乡间小路,让其美丽和宁静永远存在。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作文700字篇一:行走在乡间小路上(300字)作文精选作文:行走在乡间小路上(300字)作文夏日,充满活力,父母和我开车回到老家,道路的两旁,农家的小院整齐地陈列着。
清晨,我沿着小路看一看老宅子,小路的两旁小草拍打我的膝盖,如特别久不见的朋友,悄悄摇摆着欢迎我的归来;小鸟在这里欢唱;蚂蚱在草丛间跳舞。
动物之间构成优美的图画,清新的空气气人心脾。
我推开封闭已久的屋门,一层尘土落下,我欣赏那照片,其中一张令我感到一丝幸福感,那一次回来的特别晚,倒头就睡,不知从那儿来的刺猬爬在我身上,一点一点的爬着直到爬到我的脸上,感受有什么东西咬到我的嘴,才醒来,顿时跳了起来,吓得不知所措,屋里笑声绵绵不断。
乡间的小路清新淡雅,田间的小路活力勃勃,我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回忆失去的童年。
我行走在田间小路上。
初二:独立的寒风篇一: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让绿色行驶在乡间的小路上睢宁县桃源镇糖坊小学,五年级,宋玉威指导老师:刘仕敏曾经,我们的天特别蓝,我们的水特别清,我们的草特别绿,我们的花特别红,我每天都行驶在乡间的小路上,穿越在家与学校之间??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天不再那么蓝,水不再那么清,草不再那么绿,花也大概失去了它的颜色??我的心情有些沉重。
前些日子,学校组织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让我认识到了电池的危害性;联想到我们现在的环境,更让我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生我养我的地点,我希望她可以碧水蓝天,绿意盎然。
据调查,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电池烂在地里,可以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
假设电池等电子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被人体吸收就会损害到神经系统,造成对身体的损害,甚至可能致癌。
听到如此的报道,我的心止不住的疼,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的乡间小道-------那个曾经鸟语花香的地点。
缓过神来,我想到,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和今后,让乡村恢复绿色与活力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行走在乡村散文行走在乡村散文一条条缎带般的公路围绕着这沉睡了的信宜山村。
我慢悠悠地跨进了这乡村的范围,首先看到的是几根树桩,它们静静地卧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地把根扎在大地里头。
树桩四周有斑点般分布的绿苔,枝蔓上下。
一圈圈的年轮见证了曾经的沧海,默默地陪伴着绿苔迎接着风吹雨打。
雾气渐渐淡了,随着我的脚步移动,走在阡陌上。
对面那半山坡的田地间是三三两两的耕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
它们的主人放心地用一根长长的绳子维系着彼此间的关系,如同一张心灵的契约。
我正极目远视,见到对面走来了一头耕牛,个头不大,但皮肤却显得油亮,看起来很强壮。
我赶紧靠边站着。
这条小路还可以容得下两头牛通过,所以这头牛安然自得地从我身边经过,我俩谁也不干扰谁,我心里不禁有一阵窃喜。
我望着耕牛远去的影子,脚踩在泥路上,这是一条乡村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着不知名的草,静下心来,你会感到一种难以言传的芬芳,那是草与泥土混合的气息,使我更加感到满心的舒畅。
四周充满着这般美,我走近了这世世代代的农家人留下串串足迹的道路,一条属于乡村的小路。
近了!近了!最古老的泥房被一间间白砖砌起的楼房所代替了。
这些白墙重新有力地支撑起整个乡村的家园世界。
我看到其中一面墙壁上还悬挂着农具,有扁担、镰刀,筛子……虽然显得有点杂但却不凌乱,倒有另一番情趣。
农人用他们粗糙的双手一次次地触摸着这些农具,使这些农具的把柄都很光滑了。
农人用自己的掌握给贫瘠的大地刻下了一道道印记,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向世人证明那田地可以种植着富有活力的'东西,而待到秋风起,黄叶堆积的时候也是农人赢得荣誉之际。
滴落的汗珠浸淫着希望,挥动的镰刀割刈着一担担丰收的喜悦。
我才靠近村子没多久,一阵阵辛味便扑鼻而来。
我随气味寻去,发现不远处的一个架子上停放着一个筛子,筛子里的辣椒正迎着朝阳,用它特有的乡村气味把历史染成独特的气息,以证明它的价值。
我径直走到一个水泥场地,约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
不容置疑,这是一个供村民们来晒谷物以及其它作物的好场所。
行走在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游记婺源县是徽州文化发祥地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行走在中国最美的乡村,满眼看到的是灰瓦白墙的徽派建筑和水墨画般的自然风光,满心感受到的是古朴纯净的徽文化。
到了婺源首先要看的就是那些穿越历史的徽派建筑,在行走中慢慢感受这些古老的建筑传递的徽州文化。
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保留了大量徽派建筑。
从景德镇驱车前往婺源,高速路上刚出现婺源的路牌,车窗外掠过的就都是灰瓦白墙的徽派民居。
大部分建筑都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
一路驱车进入婺源县城,发现县城内的学校、车站、市政等建筑也都是徽派建筑风格。
黛瓦、白墙、马头墙、砖木石雕等徽派建筑的典型元素随处可见。
到达李坑后才开始真正近距离地看这些穿越历史的古老徽派建筑。
春雨绵绵,灰蒙蒙的天空给建筑增添了少许厚重的历史感。
但美中不足的是,正处于旅游旺季,拥挤的人群冲淡了看风景的心情,古镇的宁静也被嘈杂的人群和商业氛围打破了。
不过庆幸的是自己的眼睛没有完全丧失发现美的能力。
即使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那烟雨笼罩下的古老民居、穿流而过的小溪和形态各异的小桥构成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还是能让人真切感受到村子浓厚的古朴韵味。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流派之一。
它不仅集合了自然山川风景的灵气,也融合了徽州古老风俗文化的精华。
徽派建筑中以祠堂、牌坊和民居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祠堂是古徽州人敦本敬祖之风的集中体现。
位于江湾的萧江宗祠是典型的徽派宗祠,被誉为江南第一祠。
最早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1924年重建,文革期间又遭拆毁;2002年再次重建。
走近萧江宗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丰富、精湛的雕刻艺术。
八字墙的砖雕、梁架隔扇栏杆上的木雕及台阶柱础的石雕无不精美绝伦。
精湛的砖、木、石雕工艺是徽派建筑的典型特征之一。
徽派民居另一典型的特征就是马头墙。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作文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作文7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作文1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你会闻到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
秋天傍晚,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你会看见农民伯伯正在勤劳的收稻谷,割麦子。
尽管火辣辣的太阳已经落山了,尽管豆大般的汗珠往下滴,他们都没有喊一声苦,没有喊一声累。
这是一个城市小姑娘从没见过的情景。
但觉得场面再陌生,也是有几分熟悉。
因为我吃的米饭,蔬菜都是农民伯伯一手栽种的,不论刮风下雨,不论夜晚黑夜,他们也都去田劳动。
因为他们只有劳动才会感到快乐,感到幸福。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感到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田野的鸟儿,都是农民的好友,它们一起汇成了一幅和谐,自然的田园风景画。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会看见农民吃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树底下,便天开地阔的吃起饭来。
他们的饭菜很朴素,但都是他们自己种的,所以还带着几分华丽。
既没有鲍鱼,也没有鱼翅,他们也吃得这么香,也很知足。
一家人在树底下边吃饭,边聊天多么幸福,多么快乐。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无论在春夏秋冬,都能绘成一幅独特,迷人的风景。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作文2雨后,我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冬日的田野,因为有了雨水的滋润,一切都亮晶晶的。
太阳柔柔地照着,带来了几分香草的味道。
看,我的脚下,那枯黄的野草中,还夹杂着几分绿色,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喜悦。
相信在来年,它们会更加翠绿,更加茂盛,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听,小路两边,小溪水哗啦啦地流淌着。
不知疲倦的水娃娃们,永不停息地向前奔跑,奔跑,仿佛前面有一个美好的事物在等着它们。
它们穿行在大大小小的山石中,这真是:金乌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啊!远处,阳光给一幢幢楼房穿上了一件件金色的外衣。
【演讲稿】
永远行走在乡村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永远行走在乡村》,介绍江苏省优秀基层医生、南莫镇姜刘村卫生服务站站长黄根华
43岁的黄根华很普通,如果淹没在人群中,你肯定找不到他。
他皮肤黝黑,面部略显与年龄不匹配的苍老,要不是身上的白大褂表明其职业特征,给人第一印象便是一个活脱脱的地道农民。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劳动者,今天我要在这里郑重地宣讲、褒扬他,是因为我自己已经被感动了。
感动的不是他气壮如虹的事业,不是赫赫夺目的功名,也不是离奇曲折的人生阅历,而是他在岁月的幕后默默无闻的奉献、二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以及其内心的一种宁静。
1991年高中毕业后,黄根华被推荐到海安县卫生学校,参加了为期一年半的学习培训,后回村当了一名乡村医生。
在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能做个乡村医生,可能比干农活、上工厂强一些。
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行当已越来越不招人待见:
首先是工作面广。
过去乡村医生以帮人看病为主,而现在要承担所辖区域农民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医疗、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琐碎而要求不低,各种考核验收应接不暇。
其次是工作量大。
现在的村是合并后的行政大村,远非过去小村的概念范围。
拿姜刘村来说,辖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21个村民小组,2863人,而卫生室仅有3人,工作任务、压力不言而喻。
再有,虽说乡村医生只看些小毛小病,可医疗行业人命关天,稍有不慎便会产生医疗纠纷,职业风险大。
按理说付出这么多,回报也应当不错,其实不然。
在海安,一名乡村医生全年收入也就四万多元,远远低于效益好的工厂工人。
所以行医23年来,黄根华的耳边从来没少了家人的埋怨、亲朋好友的规劝。
他们总说:乡村医生工作辛苦劳累、风险大,报酬又低廉,你年纪轻轻,为什么不趁早出去闯荡闯荡,何必在这一棵树上吊死呢?在上海做装修包工头的妹婿劝黄根华更直接,说只要跟他去上海,年收入保证不少于10万元。
再看看过去的同学、好友,有的在外办公司,有的在家搞工厂,就是在家养鸡养猪的,哪个不比乡村医生收入高?他们见黄根华行医多年,人脉广、信用好、头脑活,想拉他一起做生意赚钱,都被黄一一婉言谢绝。
黄根华总是说:我走不掉啊。
真的走不掉吗?其实是他自己不想走,因为他的心里装着老百姓。
曾经试图探究黄根华为什么这么多年能坚持行走在乡村,为乡亲们服务?他告诉我这样一个事情:上高一时,为了凑学费,父亲狠狠心把还在下蛋的母鸡都卖掉了。
要知道,那时庄户人家里母鸡生两个蛋是舍不得吃的,油盐酱醋全靠鸡蛋来换,现在母鸡都卖了,以后怎么办?农民太难了,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懂他们!
可以说,这天下没有比农民更理解农民,一个“懂”字,折射出的是黄根华对农民的朴素情感,这种情感与生俱来,任凭风吹雨打,都不会轻易熄灭!
从医以来,黄根华时时把乡亲们的疾苦放在心上,无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是赤日炎炎、冰冻三尺,只要有求出诊,他便毫不犹豫地背起医疗箱,随叫随到。
12年前夏天,姜刘村6组村民刘信如女儿不慎溺水窒息,当小孩抱到卫生室时,口唇紫绀、皮肤苍白,生命体征几乎全无。
黄根华不顾小孩一身脏水,立即用嘴吸出小孩嘴里的呕吐物,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
经过近一小时的抢救,小孩面色转红,生命体征有所好转,随后他又立即用自行车送小孩到乡医院继续抢救。
一条幼小的生命终于得救了,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黄医生却悄悄地离开了,蹬着那辆破旧的28式自行车消失在朦胧的夜色中。
10年前,4组村民丁祥海,因患膀胱癌晚期,情绪非常低落,拒绝住院治疗回到家中。
子女们一筹莫展,找到黄根华。
当时正值中考前夕,儿子需要照应,妻子又上夜班,但黄根华还是爽快地答应了,42天天天夜宿丁家,既给老人输液治疗,又给其心理疏导,老人安详地走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4年前,11组村民夏柳金一人在家不慎摔倒,头晕头痛,一个电话黄医生就赶到门上,骑三轮车送其到南莫中心卫生院做CT检查,不料医院CT正在维修,只得又把老人送到距离15公里外的曲塘中心卫生院检查。
CT报告出来了,病人无大碍,黄医生这才安心离开。
当晚夏的家人为了表示感谢,悄悄来到黄医生家中,送上红包,被他婉言谢绝了。
今年2月18日,大雨磅礴,9组徐王氏头晕让黄医生出诊。
由
于一时心急,黄医生骑车重重摔了一跤,右腿疼痛难忍,膝关节下方鲜血直流,简单的包扎之后,他硬是捱到病人家中,帮病人看完病之后,这才想起去乡医院处理伤口。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但黄医生却说不上几个,全是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提供给我们的,可能黄医生早已忘记。
在他看来,这些平平凡凡的点点滴滴全是职责使然,每天都会发生,殊不知,正是这些平凡成就了伟大,点滴收获了感动。
黄根华对乡亲们的好,乡亲们都记在心里,难怪老老少少都说“找黄医生看病,花钱少好得快。
”黄根华的嘴边也常挂着这样一句话:吃药能好的病不打针,打针能好的病不输液。
他决不让乡亲们看病多花一分冤枉钱,更不要提昧着良心开大处方赚不义之财。
相反,20多年来,他为特困家庭、五保户免除出诊费用、垫付医药费达上万元。
为乡亲们服务,光有一腔热情与爱意还不够,更需要有满腹的才华与本领。
乡村医生是“全科医生”,但不是皮毛医生,什么方面不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只要一有时间黄根华就捧起厚厚的医学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
遇上疑难杂症,他总要急着向大医院跑,向专家求教。
每次去医院前,他总要给老师们备些土特产,为的是学到更多的知识。
23年来,在姜刘这块并不富裕的土地上,他始终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摸索一边总结,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从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
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面广量大,千头万绪。
姜刘村2863人的健康档案、659个人的慢性病档案,全靠服务站3个同志完成。
黄根华是个肯动脑筋的人,在遵循上级卫生部门统计口径的原则下,自主研发编制了许多实用的基础信息报表,如“非慢性病人群体检一览表”“慢性病及精神病患者一览表”“新发慢性病人登记报告流程”“死亡患者登记报告流程”等,这样统计起来流程科学、数据准确,避免了错登、少登、漏登,做到又快又好,忙而不乱。
为此,姜刘村每次在县、镇考核中都名列前茅,2013年7月,该站代表海安县接受了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级评估;11月份,海安县又在该站召开全县慢性病管理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观摩会,把其做法和经验向全县推广。
人们常说“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黄根华做事、做人都很低调,拿他的话来说,就是不浮躁、不张扬,有所为。
面对上级给他的“优秀乡村医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他淡然处之,荣誉证书早已束之高阁,沾满灰尘。
记者采访需要拍摄时,竟找了半天,才拿来寥寥几本。
与其卫生室完善齐全的档案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最后让我们的脑海中定格这样一幅画面:一辆破摩托,一只旧药箱,一个中年汉子,累了就席地而坐,渴了就喝点生水,二十年如一日地在姜刘村的乡间小路来回穿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这就是黄根华,一个平凡的医生、一个执着的医生,一个内心宁静的医生。
他,永远行走在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