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2
肛瘘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瘘(TCD:BWG050,ICD10:K60.3);?行肛瘘切开挂线术(ICD9CM-3:49.73)。
?(1(2(31、诊断明确:肛瘘。
?2、禁忌症:肛门周围皮肤病;严重的肺结核、梅毒;严重心、脑、肺疾病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并发的肛瘘。
?3、对于有明确禁忌症者,先治疗原发病,可予以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0.3肛瘘疾病编码;?2、无手术禁忌症;?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123456789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抗菌药物;2、术前按感染性疾病选择使用抗菌药物;?3、术后视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必要时肛瘘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麻、腰麻或鞍麻。
?2、手术方式:肛瘘切开挂线术。
?3、必要时输血。
?4、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18天。
?1、腰麻或鞍麻术后返回病房暂禁饮食6小时后,开始进食流食、流食,进而恢复至普食(忌食辛辣刺激、易上火之品)。
351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瘘的单纯高位肛瘘患者。
一、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漏病(TCD编码:BWG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编码:K60.3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治指南”。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复杂低位肛瘘。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复杂高位肛瘘。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治指南”。
肛漏病(肛瘘)临床常见证候:湿热下注证:肛周经常流脓液,浓汁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灼热。
肛周有溃口,按之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
舌红,苔黄,脉弦或滑数。
正虚邪恋证:肛周流脓液,质地稀薄,肛门隐隐作痛,瘘口时溃时愈,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
舌红,苔黄,脉弦或滑数。
阴液亏虚证:肛周有溃口,颜色淡红,按之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漏病(肛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 13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漏病(TCD编码:BWG050)和肛瘘(ICD-10编码:K60.301)的患者。
2.单纯高位肛瘘者。
3.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K60.3)行肛瘘切除术、肛瘘切开术、肛瘘挂线术、肛瘘瘘管闭合术等。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王吉甫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多数病人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史;(2)如瘘管外口暂时封闭,则重新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症状,并可再次破溃流脓;(3)肛瘘外口经久不愈,常有分泌物排出,可引起肛门周围皮肤湿疹、瘙痒。
2.体格检查:(1)肛门视诊观察瘘外口的位置、数目、距肛缘的距离,以及瘘外口周围有无红肿、分泌物;(2)肛管直肠指检:自瘘外口至肛管可扪及条索状物,即瘘管,挤压瘘管时可见脓性分泌物从瘘外口溢出,并有疼痛。
3.辅助检查:(1)肛门镜检查:肛瘘的内口常在肛隐窝,局部可有充血水肿,有时可见分泌物。
(2)注射亚甲蓝双氧水混合液:可先用白纱布置入肛管内,再从瘘外口注入亚甲蓝,以了解瘘内口的大概位置。
探针探查用软质探针从瘘外口插入,可以探明瘘管的走行及瘘内口位置。
(3)瘘管造影:对高位或复杂性肛瘘可用碘油或泛影萄胺做瘘管造影,以了解瘘管的走行及其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4)直肠腔内超声:了解瘘管的走行及内口大大致位置。
(5)CT或MRI:对复杂性肛瘘或多次手术失败的肛瘘可行CT瘘管三维重建或MRI,以了解瘘管的分布走行及其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6)纤维肠镜检查:对复杂性肛瘘或多次手术失败的肛瘘可行纤维肠镜检查,以排除肠道炎性肠病等其它疾病。
肛门功能评估对高位或复杂性肛瘘或多次手术失败的肛瘘,术前可做肛管直肠测压行肛门功能评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手术学》(汪建平、詹文华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理疗、温热水坐浴,只适用于脓肿形成初期及术前准备。
肛瘘住院病历模板引言概述: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患者在就医时需要填写住院病历。
住院病历是医生诊断和治疗患者的重要依据,因此,编写一份准确详细的肛瘘住院病历模板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患者基本信息、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治疗计划等五个大点展开,为您提供一份完整的肛瘘住院病历模板。
正文内容:一、患者基本信息1.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等个人基本信息。
1.2 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家庭地址等。
二、病史2.1 主诉,患者自述的症状和不适。
2.2 现病史,详细描述患者病情的起始时间、发展过程等。
2.3 既往史,包括过去的疾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
2.4 家族史,了解患者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的遗传倾向。
三、体格检查3.1 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体温、心率、呼吸等。
3.2 皮肤黏膜,观察肛门周围皮肤是否有红肿、溃疡等异常。
3.3 肛门指诊,检查肛门括约肌张力、触痛等。
3.4 直肠指检,通过肛门插入手指检查直肠内的异常情况。
四、辅助检查和诊断4.1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4.2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确定肛瘘的类型和程度。
4.3 结肠镜检查,通过插入肛门检查直肠和结肠,评估病变情况。
五、治疗计划5.1 手术治疗,根据肛瘘的类型和程度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
5.2 术前准备,包括禁食、清洁肠道等。
5.3 术后护理,如伤口处理、疼痛管理、饮食调理等。
总结:在编写肛瘘住院病历模板时,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治疗计划等内容。
这样的病历模板可以为医生提供全面的信息,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决策。
同时,医生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以确保病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住院第 1 天住院第2~术前1天手术日术后第1天~出院 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1.□建立住院病历 1.围手术期护理: 1.围手术期护理: 1.围手术期护理:2.完成入院评估:1.1级别护理:1.1级别护理:1.1级别护理:□基本情况□压疮□跌倒□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管道□疼痛□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生活自理能力 1.2基础护理:1.2基础护理:1.2基础护理:3.身份识别:□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戴腕带□床头卡 1.3 皮试:1.3术前护理: 1.3 饮食:4.入院宣教:□阴性□阳性□无手术禁忌□普通饮食□治疗饮食□人员□环境□安全 1.4.饮食:□女性患者未在月经期□试验饮食□其他:□管理制度□普通饮食□治疗饮食□生命体征监测 1.4术后护理:5.级别护理:□试验饮食□其他:□术前用药□生命体征监测□特级护理□一级护理1.5辅助检查:□必要时置管(胃管.导尿□静脉输液□氧疗□二级护理□三级护理□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磁共振□胸片□心电图B超CT□肺功能□其他:□核对腕带;检查手术野皮肤及手术标识;禁饮、禁食情况;患者去除首饰、义齿、内衣等。
嘱患者勿化妆,排空膀胱□心电监护□防褥疮护理6.□基础护理 1.6术前护理:□患者交接(遵照手术患者交接单进行)□切口敷料□管道护理7.饮食:□标本采集□准备麻醉床□疼痛护理□微量泵护理□普通饮食□治疗饮食□活动、卧位指导 1.4术后护理:□协助生活护理□试验饮食□其他:□预防压疮护理□卧位、活动指导□心理护理8.标本采集:□营养状况评估□生命体征监测 2.专科观察与护理:□血标本□痰标本□手术耐受性评估□静脉输液氧疗□心电监护2.1 肛门部观察:□大小便标本□生命体征监测□微量泵护理□切口敷料□疼痛□出血□大便□小便9.辅助检查:□呼吸道准备□管道护理□疼痛护理2.2□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及提肛运动□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胃肠道准备□防褥疮护理□术后评估 3.出院指导:□乙状结肠镜检查□磁共振□手术区皮肤的准备 2.专科观察与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胸片□心电图□B超□配血准备2.1肛门部观察:□大便调理指导□CT□肺功能□其他:□术前禁食、禁饮□疼痛□出血□大便□小便□康复训练及注意事项宣10.专科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 2.2基础护理:□嘱患者按时换药、拆线10.1肛门部观察:□其他:□协助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嘱患者定期复查□红色乳头状隆起 2.专科观察与护理: 2.3饮食:□告知电话回访□潮湿、瘙痒2.1 术前适应性训练:□普通饮食□治疗饮食□协助办理出院□挤压见分泌物流出□训练床上小便3. □健康教育指导4.□其他:10.2肛门部护理: 2.2 肛门部护理: 4.有无变异:□有□无□坐浴□保持局部清洁□坐浴□保持局部清洁5. □其他:11.□健康教育指导□保持局部干燥12.有无变异:□有□无□观察出血情况13□其他;3.□健康教育指导4.有无变异:□有□无5.□其他:评价: □完成评价: □完成评价:□完成评价:□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肛肠科)肛瘘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患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肛瘘住院病历模板
一、基本信息
姓名:[XXXXX]
性别:[XXXXX]
年龄:[XXXXX]
联系电话:[XXXXX]
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二、主诉
肛瘘,疼痛,流脓,排便困难。
三、现病史
患者自述肛瘘症状已有一段时间,期间有疼痛、流脓和排便困难等症状。
患者曾自行使用药物治疗,但症状未有明显改善。
此次就诊前,患者病情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四、既往史
患者无既往肛肠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五、体格检查
体温:℃
脉搏:78次/分
血压:120/80mmHg
肛瘘外口检查:瘘口呈[XXXX],有分泌物,周围皮肤红肿。
肛门指检:可触及硬结条索通向肛内。
六、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稍高,提示感染。
尿常规:正常。
粪常规:正常。
七、初步诊断
肛瘘([XXXX]型)
八、治疗方案
1. 手术治疗:肛瘘切开挂线术。
2. 药物治疗: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3. 术后护理:定期换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九、注意事项
1. 术后注意休息,遵医嘱治疗。
2.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3. 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十、签名
医生签名:[XX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肛瘘临床路径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K60.301),行肛瘘挂线术、肛瘘切除术、肛瘘切开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期可发热。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肛周及会阴部查体、直肠指诊。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分泌物培养4.辅助检查:肛周彩超、直肠腔内彩超,必要时瘘管造影,盆腔CT、盆腔MRI.5.鉴别诊断:肛周皮脂腺感染、肛周毛囊腺感染、大汗腺炎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 K60.301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3)心电图;(4)胸片;(5)肛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盆腔CT、盆腔MRI、心脏彩超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若头孢类药物过敏,可替代应用其他种类抗生素(八)手术日为住院第2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和全麻。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312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 313 —目 录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379 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385 脱肛病(直肠脱垂)中医临床路径..........................................391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395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中医临床路径 (400)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8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 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 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7-94)。
准》(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肿。
: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