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71.16 KB
- 文档页数:2
景宁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介绍了景宁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加快发展农业产化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对策,以供山区发展农业产业化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状;发展对策;浙江景宁景宁县地处浙江西南山区。
近年来,通过产业化的推进,农业经济结构得到较大幅度的调整,但该县在产业化发展中也遇到不少的困难。
经笔者调查,现就在新形势下发展山区农业产业化应把握的对策谈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1景宁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1)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山多地少,农业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在于生态环境良好,山地面积相对较多。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挥当地比较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不断优化结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茶、菌、菜、药、果和畜牧业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得到提升。
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 229hm2,年产茶816.93t,产值7 036万元;食用菌生产规模已达5 000万袋,鲜品产量超过4万吨,产值1亿多元;种植蔬菜面积达到5 933hm2,产值1亿元左右。
同时,发展高山花卉产业初步形成。
在海拔800m以上的景南、大际等乡发展高山花卉基地面积31hm2,产值600万元。
全县已形成了以厚朴、杜仲、浙贝等药材生产基地。
水(干)果种植面积达3 333hm2,果品总产量7 000t,总产值1 800万元。
稳定生猪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山羊等食草牲畜。
山羊饲养量全县已达到3.08万头,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通过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以创农产品品牌为突破口,合力打造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得到加强。
“十五”期间全县共注册农产品商标13个,其中省级著名商标3个,市级著名商标4个。
一批农产品在历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浙江农业博览会上获得优质农产品称号,共获得国家级金奖2个,累计获得浙江省金奖产品16个;获得部、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8个,面积逾107hm2。
(3)积极转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引入工业管理和现代管理的理念,推进经营方式的转变,在农产品经营中架构起新的渠道。
浙江省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作物和蔬菜播种面积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引言本报告针对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作物和蔬菜播种面积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作物和蔬菜播种面积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作物和蔬菜播种面积提供重要参考。
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作物和蔬菜播种面积数据洞察报告对关键因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粮食播种面积,蔬菜播种面积等进行了分析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作物和蔬菜播种面积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作物和蔬菜播种面积数据洞察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作物和蔬菜播种面积现状 (1)第二节丽水景宁自治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指标分析 (3)一、丽水景宁自治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现状统计 (3)二、全省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现状统计 (3)三、丽水景宁自治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占全省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比重统计 (3)四、丽水景宁自治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丽水景宁自治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丽水景宁自治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同全省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播种面积指标分析 (7)一、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播种面积现状统计 (7)二、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三、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四、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播种面积(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粮食播种面积(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粮食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播种面积同全省粮食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丽水景宁自治县蔬菜播种面积指标分析 (11)一、丽水景宁自治县蔬菜播种面积现状统计 (11)二、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11)三、丽水景宁自治县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11)四、丽水景宁自治县蔬菜播种面积(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丽水景宁自治县蔬菜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省蔬菜播种面积(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省蔬菜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丽水景宁自治县蔬菜播种面积同全省蔬菜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作物和蔬菜播种面积现状统计表 (1)表2:丽水景宁自治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4:丽水景宁自治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占全省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比重统计表 (3)表5:丽水景宁自治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17-2019)统计表 (4)表6:丽水景宁自治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丽水景宁自治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同全省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播种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2: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比重统计表 (7)表13: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播种面积(2017-2019)统计表 (8)表14: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粮食播种面积(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粮食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播种面积同全省粮食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丽水景宁自治县蔬菜播种面积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丽水景宁自治县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比重统计表 (11)表21:丽水景宁自治县蔬菜播种面积(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丽水景宁自治县蔬菜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蔬菜播种面积(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省蔬菜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丽水景宁自治县蔬菜播种面积同全省蔬菜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第一节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作物和蔬菜播种面积现状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作物和蔬菜播种面积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丽水景宁自治县粮食作物和蔬菜播种面积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景宁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景宁县是浙江省丽水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丽水市东部,地理位置优越,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
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覆盖的地区,利用森林和森林间隙,开展农业、畜牧业、养蚕业等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经济形态。
景宁县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具备发展林下经济的良好基础,但在实际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景宁县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景宁县的林下经济发展存在几个亮点。
一是多样化的农产品生产。
景宁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壤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各类农作物。
县内农民利用林下空间,展开了果树种植、蔬菜种植等多种农产品生产活动,丰富了农产品品种,提高了农民收入。
二是有机农产品的推广和发展。
景宁县注重农产品的有机栽培,大力推广生态农业,通过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无污染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包装销售,提高产品的品质,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三是农村旅游的兴起。
景宁县山水资源丰富,风景优美,在农产品生产的开展农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景宁县林下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村人口外流导致劳动力不足。
随着农村人口外流的加剧,景宁县农田的耕种面积减少,农民缺乏劳动力,限制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二是科技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较低。
景宁县农民的科技水平较低,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信息化程度低下,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三是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
景宁县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传统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销售渠道单一,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信息化程度。
景宁县可以组织专业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来进行科技培训,向农民普及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竞争力。
二是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力度。
景宁县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适合当地的农业技术和品种,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浙江蔬菜产业当前形势与发展对策浙江省蔬菜产业是浙江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浙江蔬菜产业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包括土地资源紧张、市场竞争激烈、生产环境不佳等。
为了促进浙江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发展对策。
首先,要提升浙江蔬菜产业的科技水平。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一些病虫害问题,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农药使用。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蔬菜生产的数据监测系统,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需要加强浙江蔬菜产业的品牌建设。
浙江地处长三角地区,市场竞争激烈,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蔬菜品牌。
可以通过优化蔬菜供应链,加强品牌宣传与推广,提高蔬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高品质、安全、绿色的蔬菜生产,提升消费者对浙江蔬菜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第三,要加强浙江蔬菜产业的组织化建设。
可以推动农民参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组织,实现规模化经营。
通过合作社等组织,可以集中采购、销售和物流配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同时,还可以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服务,提升农民的素质和经营水平。
第四,要加强浙江蔬菜产业的供应链建设。
通过建立完善的蔬菜供应链体系,可以实现从种植、加工、流通到销售的全程控制和管理。
可以优化供应链的节点布局,减少冷链物流的损耗和风险。
可以通过农产品电商、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益。
同时,还可以加强蔬菜产业与餐饮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合作,拓展蔬菜的消费领域和市场空间。
最后,要加强浙江蔬菜产业的节能减排与环保建设。
通过推广节水灌溉、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等技术手段,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要加强农药、化肥的使用管理,减少农药残留和土壤污染。
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高农田环境的质量和健康。
综上所述,浙江蔬菜产业的发展对策包括提升科技水平、加强品牌建设、组织化建设、供应链建设以及节能减排与环保建设。
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县政协七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紧紧围绕“川区园田化、基地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的要求,以发展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特色精细菜和高原夏菜为重点,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积极调整结构,建龙头、扩基地、增效益,蔬菜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效益不断提升,成为推动汭河川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一是政府投入加大,助推规模扩张。
全县蔬菜拱棚、日光温室分别达到了10000座和1000座,建成于家湾、平头沟和冉李等8个蔬菜专业村,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2万亩,马铃薯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
今年上半年全县种植蔬菜2.9万亩,生产蔬菜2.4万吨。
二是建办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先后招商引资建办了方盛果蔬保鲜和阳光生态苗木繁育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了蔬菜产业链条。
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协会十基地十农户”模式,与农民群众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充分调动了菜农的积极性,在调整发展模式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三是积极流转土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积极引进韩国、榆中、定西等外地客商落户经营,在冉李、枣林和东庄等村流转土地5100亩,新建蔬菜基地5处,蔬菜生产基地累计达到10处,蔬菜产业发展由传统粗放型经营逐步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
四是健全市场体系,拓宽销售渠道。
招商建办的方盛蔬菜公司,配套建成4000平方米的盖棚式交易市场,年蔬菜吞吐量达8万吨。
扶持发展了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等9个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吸纳会员1200多人,带动农户4500多户,签订蔬菜订单5100多亩。
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县内家悦超市、农贸购物中心签订了购销订单,实现了农超对接,蔬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五是加强技术培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举办各类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51期,编发宣传资料7000多份,培训技术骨干850人、农民7300多人(次),推广测土配方、滴水灌溉等新技术,引进航天辣椒、西甜瓜等新品种8类24个。
导读:景宁高山地区“山高水冷”的生态优势非常适合茭白生长,种植茭白已成为该县农村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对景宁县茭白产业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促进该县高山冷水茭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6个建议。
景宁县是瓯江、飞云江两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85%以上,富含大量负氧离子,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地理环境非常适合高山蔬菜的种植。
茭白被誉为“水中参”,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
景宁高山地区昼夜温差大,茭白品质极佳,尤其是大漈乡和景南乡“山高水冷”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非常适合茭白生长(图1),种植茭白已成为景宁县农村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目前,景宁县茭白面积1.6万亩(1066.7hm 2),产量2.6万t,产值1.18亿元。
近3年来,在景宁县科学技术局、农业农村局和大漈乡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景宁高山冷水茭白绿色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实施,引进金茭1号、回山茭、余茭3号、丽茭1号等各地种植表现较好的山地茭白新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和抗病虫特性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合景宁县高山地区种植的品种丽茭1号、金茭1号;推广了茭白种苗薹管平铺育苗新技术,提高了茭白良种繁殖系数;示范推广了茭白田套养泥鳅技术,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提高了茭农的收入;利用茭白田撒施生石灰,特定波长杀虫灯,二化螟性诱剂,田埂种植香根草,茭白田养鸭以及高效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了茭白病虫害的发生,茭白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推广了茭白秸秆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料和作为果园林地覆盖物等茭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减轻了茭白秸秆对农田环境的污染,使景宁高山冷水茭白产业向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
但景宁县高山冷水茭白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待解决。
促进景宁高山冷水茭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陈建明林水娟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资助(CARS-24-G-06);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2015C02050)陈建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杭州,310021,电话:*************林水娟,浙江景宁县农业农村局收稿日期:2020-05-11特约栏目主持院邵泱峰高级农艺师,浙江临安市蔬菜首席专家、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生导师、农业部“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杭州市“131”人才、先后参与或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1个,共获得省(部)、厅(局)级等农业丰收及科技奖励12项,申获授权国家专利3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