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2
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研究发布时间:2022-10-25T01:31:14.422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6月第12期作者:黄诚[导读] 当前是一个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黄诚45210119740215****摘要:当前是一个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快速进步发展。
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要想在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实现自我的转变革新,就必须加强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融合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和市场发展趋势要求,合理引进应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制定融媒体建设工作方案,为市场受众用户带来更为丰盛的视听盛宴,培养出更多的忠实粉丝用户。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互联网技术;融合引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媒体行业的发展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深化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的应用,能转变广播电视媒体的传统业态模式,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的高速、稳步发展。
目前,除二维码技术、数字影像技术外,人工智能等技术均是网络技术的应用重要形式。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和管理,而且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新时期,有必要深化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的应用研究,为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应用的特征与意义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是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应用的两种基本形式,其在增强广播电视自主选择多样性的基础上,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通过网络技术的深层次应用,网络传输的峰值范围得到拓展,尤其是4G网络向5G网络转型过程中,网络传输速率得到较大提升,并且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网络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也得到增强。
随着分布式计算机应用系统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广播电视对信号的处理能力增强。
基于网络技术支撑,广播电视可提供超高清视频服务,这在减少信号延迟的基础上,增强了客户的服务体验感。
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介绍广播电视节目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文化传播和媒体管理系统。
它通过集成广播电视信号的采集、编码、传输、管理和播放等功能,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全面现代化管理和传播。
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节目采集、编码、存储、传输、管理和播放,以及其他辅助功能如时序管理、广告管理和资源管理等。
这些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相关软硬件设备的配合,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高效管理和传播。
节目采集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节目采集功能是指将各种类型的音视频信号采集到计算机系统中。
常见的节目采集方式包括摄像头、麦克风、转播设备等。
通过采集卡或外部设备,将音视频信号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并进行相应的格式转换和编码处理。
节目采集需要保证音视频信号的高质量和实时性。
为此,广播电视节目系统通常采用专业的采集设备和硬件加速技术,以提供高清晰度、低延迟的音视频采集。
节目编码和压缩节目编码和压缩是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将采集到的音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转换为特定的编码格式。
常见的编码格式包括MPEG-2、H.264、AVC、HEVC等。
编码和压缩可以有效地减小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的需求,同时保持音视频质量的基本不变。
节目编码和压缩需要结合硬件设备和编码软件来完成。
硬件设备通常包括专用的编码器和压缩器,而编码软件则提供了丰富的参数设置和优化选项,以满足不同的节目编码需求。
节目存储和传输节目存储和传输是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中的两个核心功能。
节目存储需要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来保存大量的音视频数据。
常见的存储媒体包括硬盘、磁带和光盘等。
节目传输则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节目数据传输到各个播放端,以实现灵活的节目播放和分发。
节目存储和传输的性能要求高。
存储系统需要提供快速的读写速度和稳定的数据保护机制,以确保节目数据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传输系统需要支持高速、高带宽的网络连接,以满足节目实时传输和点播需求。
节目管理和播放节目管理和播放是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中的关键功能。
人工智能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应用及其影响一、人工智能在广播电视行业的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其中广播电视行业也不例外。
广播电视作为传媒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和创新。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尽管人工智能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应用带来了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如何保证人工智能算法的公正性和中立性,避免出现歧视性内容;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如何在人工智能与人工编辑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节目质量等。
广播电视行业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完善,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1. 人工智能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早期阶段(1950s1960s):在这个阶段,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开始形成。
图灵提出了“图灵测试”,成为衡量计算机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
达特茅斯会议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专家系统成为当时的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将领域专家的知识编码到计算机系统中,实现对特定问题的解决。
机器学习阶段(1980s1990s):随着大数据的出现,机器学习成为研究热点。
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机器学习方法逐渐应用于各种问题求解。
深度学习阶段(2000s至今):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子领域,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实现对复杂数据的高效处理。
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11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沃森”在美国电视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中击败了两位人类选手,标志着人工智能在现实应用中的突破。
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应用逐渐增多,为行业带来了诸多变革和创新。
2. 广播电视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广播电视行业通过传统的线性播出模式、卫星传输、有线电视等多种方式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
计算机技术在电视台中的应用黄文峰摘要:在我国电视工程中,广泛地应用到了计算机技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电视讯号的效率以及传播品质。
文章分析了在电视台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在电视台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最后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视台;必要性;应用在电视领域中,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用,电视台的许多工作顺利进行也更加依赖计算机技术,无论是从编写新闻稿件方面还是获取新闻线索方面,还是电视节目的包装以及后期字幕制作都与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
这种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电视领域的发展,从而给观众呈现出更多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注入新鲜血液。
从当前来看,计算机技术在电视台当中已经成为了关键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电视工程的智能性以及科技性。
1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视台概述上世纪末,计算机技术、电信和广播电视形成了紧密联系的整体,另外两个领域发展的基础就是计算机技术。
目前我国主流有线电视网络结构是HFC网络结构,它使用光纤干线替代以前的电缆干线,那么光纤干线的覆盖范围就不停扩张,而同轴电缆覆盖范围在不断缩小。
广泛使用光纤干线,不但能够使网络系统的综合性能大幅提升,同时网络业务也正朝着多功能方向前进。
但是,光纤干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一点就是有较高的建设成本,那么就会延缓“光纤到户”的速度。
目前我国实施的网络双向化改造也在不断把光纤覆盖范围拓展,但“光纤到户”的实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1]。
从三网融合的政策推行以来,指导我国电视网络发展道路与方向。
要想将三网融合落实到位,我国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要实现联网。
从目前我国情况来看,三网融合在不断深入中,但其中也有一部分问题存在,网络整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省网整合可能就无法彻底,所以这是一项长期工作。
2 电视工程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必要性2.1能够使电视的传播质量提升电视台能够传播音视频讯号,那么在这个传输过程当中又非常容易遭到外界介质的影响,从而减慢讯号的传播速度以及降低讯号的传播质量。
探讨广播电视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广播电视媒体也逐渐进行了技术的改革,新技术的改革能够提高广播电视传输的信号和视频质量。
本文结合广播电视技术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广播电视的数字技术以及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技术发展趋势广播电视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其具有新闻传播、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同时又具有传播方式快、覆盖范围广等多方面的特点。
现如今,广播电视已成为最具影响力和最具竞争力的大众传播媒体,其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完善的传输网络备受观众喜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特点(1)形象化:广播电视的主要传播信息的方式是声音和图像相结合,具有内容丰富、形象逼真的特点。
人们喜闻乐见,而且它不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具有普遍性。
(2)及时性:广播电视传播信息非常及时,几乎是在信息播出的同时,观众就可看到信息,而且还可以利用现场把某一地点、某一时间发生的事情及时有效的传播至世界各地,广播电视的这一特点打破了传统的文字、纸张传播的方式,时效性非常强。
(3)广泛性:广播电视传播的范围很广,从广播电台播出的信息,可以及时有效的传播到每户观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符合的内容,具有可选择性。
二、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技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电子集成技术、通讯技术逐渐渗入广播电视领域,广播电视迎来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这种变革主要表现在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其中,数字化是网络化的基础条件,网络化是数字化的拓展延伸。
数字技术和模拟信号相比还具有还原性、易复制性和抗干扰的优势,数字广播电视设备和模拟设备相比可获得更高的技术性能,逐渐还能开发出许多模拟技术不可能实现的新功能,极大的丰富电视节目的时效性和可视性。
在技术的方面来说,广播数字技术有以下优点:(1)数字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再生技术和纠错编码技术可使噪声不会逐步积累,基本不会产生新的噪音,保持信噪比基本不变,接受端图像质量和发送端基本保持一致,适用环节比较多且长距离的传输。
1 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优势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领域中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转变,生活质量提高。
而和传统电视播放技术相比较而言,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且在社会生产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在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中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促进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1.1 舆论导向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虽然在人们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应用,在广播电视行业中是一种新型新闻媒体传播方式,但目前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过程中其监管力度和监管水平较低,整体形势较为混乱,信息的发布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虽然当前广播电视行业也在进行深化改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在平台上发布虚假信息或是反动信息[2]。
1.2 传播信息内容价值较高目前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主要是在网络平台上来实现信息传播,而这种信息传播并不是简单的将信息进行收集和传递,更重要的是要凸显出信息的价值和内涵作用,在信息中包含了一定的社会价值,也对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尤其是广播电视播出新闻其中包含了国家经济、文化与政治等重要板块和信息内容,只有在经过严格筛选后才能播出,其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1.3 可以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出台后,主要通过广播电视媒体进行新闻发布,广播电视信息播出时创造了极大的社会价值。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并受到了社会各领域关注和重视。
在广电系统引进和培养了大批优秀新闻传播专业人才[3]。
2 广播电视自动化播出系统中的技术分析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中,音频服务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系统主体其硬盘存储功能十分强大,可以有效避免因录音机设备故障等多种问题来对广播电视的播出造成影响,同时还要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在节目播出时对一些新闻或是相关信息内容进行定时播出、插播或是自由串编等。
而对广播电视中的节目文件压缩主要是将其压缩和存储在硬盘中,确保节目文件不会失真,并由自动化的播出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从节目制作,到节目编辑和上传等实现简化,提高节目播出效果,同时也提高节目播出效率[4]。
在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中主要包含有以下技术:2.1 整体结构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主要设备为DHD52系列,采用DSP控制和I/O接口的音频处理系统,和原有的直播系统相比,其结构的创新性较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网络性能,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光缆信号传输能力有千兆级,实现双向信号传输,和传统单相多通道数字音频接口相比传输能力较高,使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容量也得到了增加。
而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主要是以以太网为主要连接依据,通过远程控制终端对服务器中的多个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2.2 硬盘存储技术硬盘存储技术是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中主要采用的一项技术,主要是通过RAID硬盘镜像进行备份,在SDSI技术支持下磁盘产生冗余阵列,在系统运行中多个硬盘与控制器组合下,形成一个具有较快响应速度和较大容量的存储系统,使数据传输率和数据存储容量提升,同时确保数据存储可靠性,避免数据失真等情况的发生。
2.3 音频信号处理器新型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中的音频信号处理器与原有处理器相比,具备标准的I/O接口,并支持热插拔,更加有利于机房维修工作。
同时音频信号处理器的交换能力十分强大,交换能力为7500×7500,不仅是调音台的核心,也是总控交换矩阵,各个音频通道都可以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并包括相位调节、动态、均衡和增益的能力。
通常一块音频信号处理器的对讲矩阵为200×200,在光缆支持下可以实现全台对讲,而I/O接口也可以对其他模块进行有效控制与连接,由于DSP模块是一种低耗装置,每块耗能约为10W左右,同时该处理器也增添了多种新的功能,如网络相位和电平监控等,当主电路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报警,并自动切换成备用通路,对触发电平进行自由调节,根据相关设备既可以对工作站的播放切换,并实现对主备节目切换等。
3 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3.1 广播节目编排应用在广播电台节目编排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对语音消息处理质量,对非线性语音进行编辑,并可以添加到节目任何地方。
如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存在无关信息,则可以将该信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删减。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组合形收稿日期:2017-10-21作者简介:翟德强(1982—),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播出技术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中的应用探讨翟德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也纷纷实现了信息化和自动化,本文就对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应用策略中图分类号:TN94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10-0222-01······下转第224页5 实验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基于ELK日志数据统计分析开发行为的Web异常日志挖掘方法和实现的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对比实验。
实验数据为:某公司某月门户网站156847条访问日志,Web攻击样本1367份。
5.1 实验设计5.1.1 检测过程设计设计了两组任务:任务1.1读取网站日志中的history.xml文件并存入数据库中;任务2.1利用本文的ELK日志分析模型进行ELK 日志数据统计分析;任务2.2利用基于Lingo聚类算法的ELK日志分析模型进行ELK日志数据统计分析。
将任务2分别交给采用顾及规则矩阵约束的模型(本文模型)和基于Lingo聚类算法的模型的不同的两名日志分析人员。
待第一次分析完成后,交换分析对象,尽量避免人为误差,计算结果取平均值。
5.1.2 检测精度设计检测率=攻击行为被正确的检测/(攻击行为被正确的检测+正常行为被正确的检测);误检率=漏报/(漏报+误报)。
5.2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1所示,对比可以发现,顾及规则矩阵约束的ELK日志数据分析模型在时间和精度上都优于基于Lingo聚类算法的模型。
参考文献[1]刘思尧,李斌.基于ELK的电力信息监控日志审计系统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30):61-64.[2]周映,韩晓霞.ELK日志分析平台在电子商务系统监控服务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6,(07):67-70.[3]李祥池.基于ELK和SparkStreaming的日志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学技术,2015,(06):674-678.Statistical Analysis of ELK log Data With Constraint of Rule MatrixYang Pei(TravelSky Technology Limited, Beijing 100105)Abstract:In this paper, on the premise of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proposed detection, extraction rules of Web information for heuristic rule matrix constraint, the statistics of the ELK log data analysis of two test data, great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quality.Key Words:ELK log;rule matrix;clustering algorithm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Radio and TVBroadcasting SystemZhai Deqiang(Inner Mongolia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 Inner Mongolia, Hohhot Neimenggu 010050)Abstract:In the information era, radio and television industries have realized the informationization and autom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are discussed,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Key Words: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radio and television;broadcasting system;application strategy式对语音加以修饰,形成多样化的语音,确保节目可以满足编审的要求。
3.2 音频传输在音频录制过程中可以通过一条管线将IP控制数据包就音频数据进行有效传输,且数字音频信号传输的性能良好,而这主要是由于其音频取样同步数据传输单一,同时又采用了超低延时技术,该系统中的I/O接口功能十分强大,其中主要包括有I/O接口、AES/EBU、模拟线路、普通话筒及自身接口等,使其与本工作站进行直接连接,同时也可以将普通网卡作为音频信号传输卡进行使用。
4 结语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中的应用是广播电视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有利于实现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实现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播出系统中的融入,为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提供技术支持,为了提高节目播出效果,还需要采用多种途径来加强系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效率,并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王丽杰.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与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4):134.[2]刘冠群. 基于云计算的广播电视广告监测系统网络设计和研究[J].通讯世界,2016,(21):3-4.[3]张丽霞.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08):252.[4]马彪.浅谈中小电视台制播网病毒综合防控体系的建设[J].中国传媒科技,2013,(02):158-160.表1 对比分析结果ELK 日志数据分析模型 处理时间(ms) 处理精度(%) 顾及规则矩阵约束 3652 99.5 基于Lingo 聚类算法2365889.6······上接第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