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常见的口诀记忆法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4
数学除法口诀记忆数学是一门理科学科,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是一项挑战。
其中,除法是数学运算中的一种重要运算,也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运算,我将介绍一种简单易记的数学除法口诀,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学习除法时取得更好的成绩。
口诀一:“大象共舞”这个口诀用于解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运算。
用“大象共舞”这个形象生动的词语来帮助记忆,具体记忆方法如下:首先,我们需要将被除数和除数的每一位进行对应,除数的每一位对应到被除数的每一位。
然后,我们将被除数的每一位从左到右依次除以除数的每一位。
在运算过程中,如果某一位无法整除,需要向右侧的一位借位。
最后,将每一位的商放在一起,即为所求的商。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口诀的应用方法:例如,我们要计算45除以9,根据口诀一的方法,可以进行如下计算:首先,将被除数45和除数9的每一位进行对应,4对应到9,5对应到9。
然后,我们将被除数的第一位4除以除数的第一位9,得到商0余4。
由于4无法整除9,所以需要向右侧的一位借位。
将被除数变为45,除数保持不变。
接着,我们将被除数的第一位5和借来的一位4合并,得到54,然后除以除数的第一位9。
此时,54可以整除9,商为6,余数为0。
最后,将商0和商6放在一起,即可得到最终结果,45除以9等于6余0。
通过这个口诀的记忆和运用,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轻松地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运算,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口诀二:“逆天向地”这个口诀用于解决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
用“逆天向地”这个词语来帮助记忆,具体记忆方法如下:首先,我们需要将被除数和除数的每一位进行对应,除数的每一位对应到被除数的每一位。
然后,我们从左到右依次将被除数的每一位除以除数的每一位。
在运算过程中,如果某一位无法整除,需要向右侧的一位借位。
最后,将每一位的商放在一起,即为所求的商。
同样,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口诀的应用方法:例如,我们要计算321除以12,根据口诀二的方法,可以进行如下计算:首先,将被除数321和除数12的每一位进行对应,3对应到1,2对应到2,1对应到1。
快速记忆加减法口诀随着数学的日益普及,加减法运算成为了基本的数学技能。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而言,记忆加减法口诀可能会是一项挑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记忆加减法口诀,本文将介绍一些快速记忆加减法口诀的方法和技巧。
一、加法口诀的记忆方法要快速记忆加法口诀,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图形记忆法可以将数字以图形的形式进行联想,利用视觉记忆来帮助记忆加法口诀。
例如,将数字1形象化为直线,数字2形象化为一个弯曲的形状,数字3形象化为三角形,以此类推。
通过将数字与图形相联系,可以更直观地记忆加法口诀。
2.连加法表格法可以制作一个加法表格,将各个数字的组合结果填入表格中。
通过反复查看和记忆表格中的结果,可以帮助加法口诀更加牢固地存储于大脑中。
3.联想记忆法可以将数字与容易联想到的事物进行联系,帮助记忆加法口诀。
例如,将数字3联想为三角形,将数字7联想为七天等等。
通过将数字与具体的事物进行连接,可以更加轻松地记忆加法口诀。
二、减法口诀的记忆方法要快速记忆减法口诀,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差减小数法可以将减数转化为较小的数字进行计算,再加上差值,得出结果。
例如,17减去9,可以先计算10减去9,得到1,再加上7的差值,最终结果为8。
通过将较大的减数拆分为更小的数字进行计算,可以更加方便记忆减法口诀。
2.借位法对于减法运算中的借位问题,可以通过借位法来记忆减法口诀。
例如,当减数中的某一位小于被减数中的对应位时,需要向高位借位,然后将借位后的数字相减。
通过理解和掌握借位法,可以更好地记忆减法口诀。
3.应用实例法通过将减法运算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联系,可以帮助记忆减法口诀。
例如,将减法运算与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应用实例的方式进行练习和记忆。
总结:快速记忆加减法口诀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和巩固。
通过采用图形记忆法、连加法表格法、联想记忆法以及差减小数法、借位法和应用实例法等记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加减法口诀。
乘法口诀背诵方法乘法口诀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背诵乘法口诀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乘法口诀背诵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乘法口诀背诵方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口诀背诵方法》篇1乘法口诀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背诵乘法口诀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乘法口诀背诵方法:一、对比记忆法对比记忆法是指通过比较相似的乘法口诀来记忆。
例如,可以对比五九四十五和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和四九三十六等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的规律,从而更容易地记住口诀。
二、故事记忆法故事记忆法是指将乘法口诀编成故事来记忆。
例如,可以编一个故事,讲述一个人去市场买菜,他买了 3 斤黄瓜,4 斤西红柿和 5 斤辣椒,总共花了多少钱。
通过故事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乘法口诀。
三、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是指通过谐音来记忆乘法口诀。
例如,九九八十一可以谐音为“舅舅八十一岁了”。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记住乘法口诀。
四、观察个位和十位的由来观察个位和十位的由来是指通过观察乘法口诀中个位和十位的数字来记忆口诀。
例如,四九三十六中,个位数字 6 是 4 和 9 的积的个位数字,十位数字 3 是 4 和 9 的积的十位数字。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的规律。
五、手指记忆法手指记忆法是指通过手指来记忆乘法口诀。
例如,可以弯曲左手小拇指,在弯曲的手指右侧还有 9 根手指,这个 9 就代表个位是 9;在记忆二九十八时,弯曲左手无名指,弯曲的手指左侧,有一跟指头,这个 1 代表积十位上的数字 1,弯曲手指右侧,还有 8 根手指,这个 8 代表积中个位上的数字 8,也就是二九十八。
《乘法口诀背诵方法》篇2乘法口诀是指将 1 到 9 的数字两两相乘所得到的结果,常见的乘法口诀表有九九乘法口诀和六六乘法口诀。
以下是几种背诵乘法口诀的方法:1. 联想记忆法:将乘法口诀中的数字与具体的事物或场景相联系,以此来记忆乘法口诀。
初中数学公式记忆口诀一说到数学,很多同学就头疼,要记各种公式,定理,最后还要学会运用。
以下是店铺为你带来的初中数学公式记忆口决,希望能帮到你。
初中数学公式记忆口决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合并同类项说起合并同类项,法则千万不能忘。
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留原样。
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或添括号,关键要看连接号。
扩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解方程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要靠移完成。
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
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两数平方差。
积化和差变两项,完全平方不是它。
完全平方公式二数和或差平方,展开式它共三项。
首平方与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间放。
和的平方加联结,先减后加差平方。
完全平方公式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
和的平方加再加,先减后加差平方。
解一元一次方程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变号要记牢。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还没好。
求得未知须检验,回代值等才算了。
解一元一次方程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还没好,准确无误不白忙。
因式分解与乘法和差化积是乘法,乘法本身是运算。
积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运算。
因式分解两式平方符号异,因式分解你别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两式平方符号同,底积2倍坐中央。
因式分解能与否,符号上面有文章。
同和异差先平方,还要加上正负号。
同正则正负就负,异则需添幂符号。
因式分解一提二套三分组,十字相乘也上数。
四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重组无望试求根,换元或者算余数。
多种方法灵活选,连乘结果是基础。
同式相乘若出现,乘方表示要记住。
【注】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 因式分解一提二套三分组,叉乘求根也上数。
记忆数学知识的方法1、归类记忆法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大量的知识。
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
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2、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
比如,量角的方法,就可编出这样几句歌诀:“量角器放角上,中心对准顶点,零线对着一边,另一边看度数。
”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点请你跟我走,走路先要找准‘左’和‘右’;横撇带口是个 you,扩大向you走走走;横撇加个zuo,缩小向zuo走走走;十倍走一步百倍两步走,数位不够找‘0’拉拉钩。
”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喜欢记,而且记得牢。
3、规律记忆法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
比如,识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化法和聚法。
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
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4、列表记忆法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
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5、重点记忆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
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
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
数学学习36口诀学习方法数学部分(36首)“1”的自述我的名字叫做“1”,自然数中是小弟;正弦、余弦我最大,真分数永远比我低。
禀性忠厚又老实,“乘以”、“除以”没关系。
两数之积若是我,互为倒数无置疑。
同学莫把我藐视,我的作用妙无比。
说明:在恒等变形时,巧用1(如将1与tg45°,tgα·ctgα,sin2α+cos2α,lg10,a0(a≠0),x/x,x·1/x互化)(x≠0)可使解法简便。
式子无意义三诀分母不得为零,偶次方根为负,零负没有对数。
注:开偶次方时,根号中式子的值为负数时,没有意义。
多个有理数相乘符号法则歌多个有理数相乘,负号当家起作用;奇负偶正规律定,一数为0必得0。
说明: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负号当家起作用”)。
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有理数相乘,其中若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常用速算口诀(三则)(一)十几与十几相乘十几乘十几,方法最容易,保留十位加个位,添零再加个位积。
证明:设m、n为1至9的任意整数,则(10+m)(10+n)=100+10m+10n+mn=10[10+(m+n)]+mn。
例:17×l6∵10+(7+6)=23(第三句),∴230+7×6=230+42=272(第四句),∴17×16=272。
(二)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互补(和为10)的两位数相乘十位同,个位补,两数相乘要记住:十位加一乘十位,个位之积紧相随。
证明:设m、n为1到9的任意整数,则(10m+n)[10m+(10-n)]=100m(m+1)+n(10-n)。
例:34×36∵(3+1)×3=4×3=12(第三句),个位之积4×6=24,∴34×36=1224。
(第四句)注意:两个数之积小于10时,十位数字应写零。
(三)用11去乘其它任意两位数两位数乘十一,此数两边去,中间留个空,用和补进去。
教学知识点乘法口诀表的记忆和应用乘法口诀表,作为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和计算能力提高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乘法口诀表的记忆和应用展开论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乘法口诀表的记忆记忆乘法口诀表是学生掌握乘法运算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前提。
以下是一些记忆乘法口诀表的方法和技巧。
1. 逐个记忆法:从1乘到9,慢慢记忆每个数字与其他数字相乘时的运算结果。
例如,1乘1等于1,1乘2等于2,依次类推。
这种方法适合初学习乘法口诀表的学生,可以通过重复记忆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2. 规律记忆法:乘法口诀表中存在一些规律,通过掌握这些规律可以简化记忆过程。
例如,任何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任何数乘以10都等于这个数后面加个0;相同的两个数相乘结果都是这个数的平方等。
通过找到这些规律并加以记忆,可以大大减少乘法口诀表的记忆量。
3. 结合实际应用记忆法:将乘法口诀表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记忆乘法口诀表。
例如,小明有3个篮球,每个篮球上有4个白色的线条,那么总共有多少个白色线条?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记忆。
乘法口诀表的记忆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额外的练习和巩固,以提高记忆的效果和持久性。
二、乘法口诀表的应用乘法口诀表不仅仅是记忆的工具,还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以下是一些乘法口诀表的应用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
1. 快速计算:通过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可以在日常计算中快速完成乘法运算,提高计算效率。
例如,当需要计算8乘以7时,根据乘法口诀表可以迅速得出结果为56,而无需使用计算器或纸笔计算。
2. 应用于几何图形:乘法口诀表可以应用于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例如,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将长和宽相乘即可;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将边长乘以4即可。
通过将乘法口诀表应用于几何图形的计算中,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知识的记忆方法数学知识的记忆方法1.口诀记忆法中学数学中,有些方法如果能编成顺口溜或歌诀,可以帮助记忆。
例如,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a_2+b_+c0(a0,△0)与a_2+b_+c0(a0,△0)的解法,可编成乘积或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口诀:两大写两旁,两小写中间。
即两个一次因式之积(或商)大于0,解答在两根之外;两个一次因式之积(或商)小于0,解答在两根之内。
当然,使用口诀时,必先将各个一次因式中_的系数化为正数。
利用口诀时,必先将各个一次因式中_的系数化为正数。
利用这一口诀,我们就很容易写出乘积。
数学知识的记忆方法2.形象记忆法有些知识,如果能借助图形,可以加强记忆。
例如,化函数y=asin_+bcos_(a0,b0)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可以用a、b为直角边作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可帮助记忆其性质、定义域和值域;利用三角函数的图象,可帮助记忆三角函数的性质、符号、定义、值域、增减性、周期性、被值;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可帮助记忆抛物线的性质开口、顶点、对称轴和极值。
数学知识的记忆方法3.表格记忆法有些知识借助表格也能帮助记忆。
例如,0、30、45、60、90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定义、一般形式、通项公式an、前n项的和sn性质及注意事项;指数与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定义域、值域及性质;反三角函数的定义、图象、定义域、主值区间、增减性及有关公式;最简三角方程的通值公式等等,都可以用表格帮助记忆。
有些数学题的解题方法,也可以用表格化难为易、驭繁为简。
例如,用列表法解乘积或分式不等式,解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或不等式,计算多项式的乘法,求整系数方程的有理根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这种记忆法在复习中尤其应该提倡。
数学知识的记忆方法4.联想记忆法对新知识可以联想已牢固记忆的旧知识,用类比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例如:高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类比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来帮助记忆;一元n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定理可以类比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定理来帮助记忆。
小学数学口诀大全数学是一个让很多小学生头疼的科目,但是合理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
口诀是一种简单且易于记忆的学习工具,下面是一些小学数学口诀的大全,希望对小朋友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加减口诀1. 加法口诀大象一步一步往前走,数数增加一用加法。
例子:1+1=2,一加一等于二。
2. 减法口诀裁掉长度再相减,差值找出来。
例子:5-2=3,长度裁掉两只剩三。
二、乘除口诀1. 乘法口诀竖式乘法先算个位,进位再乘十位。
例子:3x4=12,先乘个位,再乘十位。
2. 除法口诀被除数看成门,除法就是求商。
例子:12÷3=4,被除数是门,商就是答案。
三、计算口诀1. 隔数加减乘除,小朋友会计算。
例子:隔一个数加减乘除,小朋友可以轻松计算。
2. 加减相反法,公式记牢化。
例子:加法反过来就是减法,这个公式要记牢。
四、分数口诀1. 分子红红火,分母等共同。
例子:分子是红色火苗燃烧,分母要相同。
2. 分数相加换分母,先找公倍数。
例子:分数相加先换分母,找到最小公倍数。
五、面积口诀1. 平方面积不要忘,边长相乘先算一遍。
例子: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
2. 长方形面积好计算,长乘宽结果准确可靠。
例子: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度乘宽度。
六、周长口诀1. 周长公式大家知,长加宽再乘以二。
例子: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加宽再乘以二。
2. 边长相等的四边形,边长乘以四很简单。
例子: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乘以四。
七、几何口诀1. 点成直线直直走,直线是无限大。
例子:两个点连成直线,直线是无限长。
2. 过点引直线,直线只有两点。
例子:通过一个点可以引出无数条直线,但直线上只有两个点。
八、时间口诀1. 钟表拨来拨去,小时大于分钟。
例子:钟表的小时大于分钟。
2. 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
例子: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
这些数学口诀可以帮助小朋友们记忆数学公式和规则,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希望小朋友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
数学常识快速记忆口诀学习数学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用对方法做什么事情都会事半功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常识快速记忆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数学常识快速记忆口诀1.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
[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2. 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3. 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4. 一元一次方程 : 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
5. 恒等变换:两个数字来相减,互换位置最常见,正负只看其指数,奇数变号偶不变。
(a-b)2n+1=-(b - a)2n+1、 (a-b)2n=(b - a)2n6. 平方差公式 : 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7. 完全平方: 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8. 因式分解: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不离谱,两项只用平方差,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四项仔细看清楚,若有三个平方数(项),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五项、六项更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项、添项看清楚。
9. “代入”口决:挖去字母换上数(式),数字、字母都保留;换上分数或负数,给它带上小括弧,原括弧内出(现)括弧,逐级向下变括弧(小—中—大)。
10. 单项式运算: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系数进行同级(运)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小,小大无处找。
数学学习常见的口诀记忆法
汉滨初中初一七班李飞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合并同类项
说起合并同类项,法则千万不能忘。
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留原样。
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或添括号,关键要看连接号。
扩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解方程
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要靠移完成。
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
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两数平方差。
积化和差变两项,完全平方不是它。
完全平方公式
二数和或差平方,展开式它共三项。
首平方与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间放。
和的平方加联结,先减后加差平方。
完全平方公式
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
和的平方加再加,先减后加差平方。
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变号要记牢。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还没好。
求得未知须检验,回代值等才算了。
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还没好,准确无误不白忙。
因式分解与乘法
和差化积是乘法,乘法本身是运算。
积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
两式平方符号异,因式分解你别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两式平方符号同,底积2倍坐中央。
因式分解能与否,符号上面有文章。
同和异差先平方,还要加上正负号。
同正则正负就负,异则需添幂符号。
正比例与反比例
商定变量成正比,积定变量成反比。
正比例与反比例
变化过程商一定,两个变量成正比。
变化过程积一定,两个变量成反比。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有讲究,同乘除负要变向。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别忘要变号。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注意了。
同乘除正无防碍,同乘除负也变号。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大于头来小于尾,大小不一中间找。
大大小小没有解,四种情况全来了。
同向取两边,异向取中间。
中间无元素,无解便出现。
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相对取较小) 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就要取较大) 军营里没老没少。
(大小小大就是它) 大大小小解集空。
(小小大大哪有哇)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异号两个平方项,因式分解有办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两平方项在两端,底积2倍在中部。
同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方正倍积要为负。
两边为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一平方又一平方,底积2倍在中路。
三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两端为正倍积负。
两边若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要用公式解方程,首先化成一般式。
调整系数随其后,使其成为最简比。
确定参数abc,计算方程判别式。
判别式值与零比,有无实根便得知。
有实根可套公式,没有实根要告之。
角
一点出发两射线,组成图形叫做角。
共线反向是平角,平角之半叫直角。
平角两倍成周角,小于直角叫锐角。
直平之间是钝角,平周之间叫优角。
互余两角和直角,和是平角互补角。
一点出发两射线,组成图形叫做角。
平角反向且共线,平角之半叫直角。
平角两倍成周角,小于直角叫锐角。
钝角界于直平间,平周之间叫优角。
和为直角叫互余,互为补角和平角。
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审设列解双检答。
审题弄清已未知,设元直间两办法。
列表画图造方程,解方程时守章法。
检验准且合题意,问求同一才作答。
添加辅助线
学习几何体会深,成败也许一线牵。
分散条件要集中,常要添加辅助线。
畏惧心理不要有,其次要把观念变。
熟能生巧有规律,真知灼见靠实践。
图中已知有中线,倍长中线把线连。
旋转构造全等形,等线段角可代换。
多条中线连中点,便可得到中位线。
倘若知角平分线,既可两边作垂线。
也可沿线去翻折,全等图形立呈现。
角分线若加垂线,等腰三角形可见。
已知线段中垂线,连接两端等线段。
辅助线必画虚线,便与原图联系看。
两点间距离公式
同轴两点求距离,大减小数就为之。
与轴等距两个点,间距求法亦如此。
平面任意两个点,横纵标差先求值。
差方相加开平方,距离公式要牢记。
矩形的判定
任意一个四边形,三个直角成矩形;对角线等互平分,四边形它是矩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一个直角叫矩形;两对角线若相等,理所当然为矩形。
菱形的判定
任意一个四边形,四边相等成菱形;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互分是菱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邻边相等叫菱形;两对角线若垂直,顺理成章为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