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路建设要求
- 格式:docx
- 大小:12.32 KB
- 文档页数:4
架空线路建设施工规一.杆路施工1.支承杆的选择光缆架空敷设用支承杆一般选用水泥杆,在对混泥土腐蚀较严重地区可选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杆。
水泥杆的长度不小于7m,杆梢直径不能小于150mm,主筋应为Φ5.5mm×12根高强度钢丝并有螺旋横筋;跨越公路、铁路及大型路口时应使用Φ150mm×10m水泥杆,其主筋应为Φ5.5mm16×根,同样应有螺旋横筋。
制作水泥杆的水泥标号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根基埋入深度(1)一般土质地方,支承杆全长不足15m时,埋入深度取全长的1/6,但最小要保证1m深度。
若支承杆全长超过15m,埋入深度取2.5m。
(2)水田、泥土地带等土质较软的地方,埋入深度取全长的1/5以上。
(3)终端杆、转弯杆等有较大荷重时,埋入深度取支承杆的1/5以上。
并视情况安装拉线、支杆、拉线杆等进行加固。
(4)山区岩石地方,深埋一般取支承杆全长的1/12以上,基础用水泥等加固。
表层上的厚度小于30cm时,要去掉表土。
建杆用坑取圆形,直径取支承杆根部直径稍大一些的尺寸。
转弯杆、终端杆由于其顶端承担力,架设时需在相反一侧末梢做成某程度的倾斜,中间杆则架成垂直状。
(参见附表1)10m以下的水泥杆可使用专用工具依靠人力架设。
10m以上的水泥杆,一般需要使用吊车架设。
3.帮桩、杆根横木、根基加固等的安装施工在暴风,积雪地带或地质特别松软的地方,以及杆与杆之间因跨越河流、山谷而距离太大或架设光缆较多时,线路的中间杆、转弯杆、高拉力杆均应采取安装帮桩、杆根横木、增加水泥基础或扩墩等加固措施,以防强风时发生事故。
4.杆路走向与杆距杆路走向应尽量不跨越建筑物,力争避免与其他杆路较越并减少与强电杆路并行架设。
若与电力、电信杆路或地埋线路平行、较越架设时,应符合有关规定(两行平行线路相距至少应大于一个倒杆距离)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相互干扰和发生事故。
杆路沿公路架设时应离开公路界石以外至少10m。
移动通信杆路建设标准杆距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已成为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离不开通信杆路的规划和布设,合理的通信杆路建设标准杆距对于保障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和城市美观整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移动通信杆路建设标准杆距的相关问题,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移动通信杆路建设标准杆距。
通信杆路建设标准杆距是指在城市或乡村地区规划和布设通信杆路时,两个相邻通信杆之间的距离标准。
合理的通信杆路建设标准杆距能够有效避免通信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通信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同时也能够保证城市道路的美观整洁,减少对市容市貌的影响。
其次,移动通信杆路建设标准杆距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在城市地区,需要考虑到通信杆路与建筑物、道路等城市设施的协调性,避免对城市景观和市容市貌产生不良影响。
在乡村地区,需要考虑到通信杆路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避免对农村风貌和田园风光的破坏。
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通信信号的传输距离、传输强度、使用频段等技术参数,确保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城市和乡村地区的特点分别探讨移动通信杆路建设标准杆距的具体要求。
在城市地区,由于建筑物密集、道路繁忙,通信杆路建设标准杆距一般应该较短,以满足对通信信号的密集覆盖和高质量传输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交通安全等因素,避免通信杆路建设对城市交通和市容市貌造成不利影响。
在乡村地区,通信杆路建设标准杆距则可适当放宽,以适应乡村地区较为宽广的环境和相对较低的建筑密度,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最后,我们还需强调通信杆路建设标准杆距的管理和维护。
一旦确定了合适的通信杆路建设标准杆距,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通信杆路的日常维护和巡检,确保通信杆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以适应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变化,保障通信网络的持续稳定运行。
杆线路及光缆接续施工要求和标准一、电杆及地锚埋深:电杆10m 9m 8m 7m 6m 埋深m 1.8以上 1.6以上 1.4以上 1.3以上 1.2以上(土质软、坚石相对应调整)埋深基本上就是电杆本身的五分之一长,若属坚石或岩层土质,深度比正常要求浅30公分以内。
地锚:地锚坑深1.4以上,再开一定槽把地锚棒向杆方向45度,地锚棒出土长度不的超过20公分。
附图1——1’横跨公路两边一律采用9米电杆,吊线负重后最低处与地面垂直高度必须达5.5米以上,且吊挂警示棒(牌)。
1—1’图二、拉线(角拉、人字拉、四方拉、高桩拉等的拉线制作方法及规格基本相同)拉线的制作方法及规格:拉线一般采用另缠法铁线制作,用2.5—3.0铁丝,上把衬环后缠15公分铁丝,隔3公分,再缠10公分铁丝。
中把衬环后缠15公分铁丝,隔35公分,再缠10公分铁丝,隔5公分,再缠1.6铁丝缠5道包钢线头。
制作完后铁丝上还必须涂防锈漆,拉线需套反光警示棒。
(见附图)人字拉的拉距(杆至地锚坑外侧):三、拉线抱箍的安装:角杆拉线抱箍应安装在吊线抱箍下面,单独的人字拉拉线抱箍安装在吊线抱箍下面60公分处,四方拉的拉线抱箍安装(顺拉拉线抱箍安装在吊线抱箍下面20公分处,人字拉拉线抱箍安装在顺拉抱箍下面60公分处)。
四、拉线的定位及角深的测定要测定拉线的方向和量出拉距确定地锚的出土地点(撑杆的测定与拉线同,只是方向相反)。
角杆拉线方位的测定,可按测量角深的方法进行,其角深的反方向即是拉线的方向,出土位置可按杆高的比例量出拉距(见附图)丈量出OB=OC 和AB=AC 按图意测量即可。
即:OD 为角深。
AO 为拉线方向线,拉距以杆高定。
角杆拉的拉距(杆至地锚坑外侧):角杆的角深超过10米的必须打双拉。
杆高 6米 7米 8米 9米拉距 5.3米 6.2米 7米 7.9米杆高 6米 7米 8米 9米 拉距 5.1米 6.1米 7.2米 8.2米五、吊线抱箍、串钉的安装:吊线抱箍一般装在离杆顶25公分处,串钉装杆子最上面眼并且串钉装上单槽挟板后还必须有1公分左右镙干丝在外。
移动通信杆路建设标准杆距
移动通信杆道路建设标准杆距一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通常以以下因素为依据:
1. 道路类型:不同类型的道路对通信杆的布置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高速公路通信杆的布置距离通常较远,而城市主干道通信杆的布置距离较近。
2. 道路宽度:道路的宽度也会影响通信杆的布置距离。
通常情况下,道路越宽,通信杆的布置距离越远。
3. 通信需求:根据通信网络的需求和信号传输的距离,通信杆的布置距离也会有所变化。
通信需求较高的地区,通信杆的布置距离通常较近。
一般来说,移动通信杆道路建设的标准杆距可以根据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定,具体的数值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具体进行通信杆布置规划时,需要从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和布置。
1、电杆立杆质量检查参与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物资设备厂家责任单位:施工单位文档输出:1.1电杆立杆前首先检查到场电杆是否有生产许可证、合格证、入网证、权威部门质检证.电杆外观是否有环向裂缝宽度超过0.5mm的、有可见纵向裂缝的、混凝土破碎部分总表面积超过200平方毫米的,如有类似情况电杆不得使用,并分开堆放.电杆埋深、拉线地锚埋深、电杆档距应该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杆路走向和设置应符合路由复测,设置位应稳固.电杆洞深图坚石电杆洞深图1.2电杆程式是否能满足各种标高和力学要求.直线线路上的杆位是否在线路路由的中心线上,电杆上下垂直,电杆中心线与路由中心线左右偏差一般不应该大于5cm. 角杆应该立在线路转角点内侧:水泥杆内移10~15cm.木杆内移20~30cm .终端杆杆身向拉线侧倾斜10~20cm.光缆线路架设高度和与其他通信缆线、电力线垂直隔距应该符合设计要求,电杆根部加固装置的安装地点是否按设计要求.立杆图2、拉线制作质量检查参与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责任单位:施工单位文档输出:2.1 拉线程式的选用:➢空光缆杆路拉线程式的选择,主要应根据杆路负荷、气象条件以及制作拉线用的钢绞线容许的最大拉断力来考虑.一般在轻中负荷区时,线路转角的拉线程式比吊线程式大一级.线路转角大于600时,需装设两条终端拉线<八字拉线>,其程式比光缆吊线程式加大一级.终端杆或分线杆的顶头拉线一般设置7/3.0拉线.➢线路中间杆由于前后线路负荷不均或杆距不等,需装设的拉线程式应与线路张力大一侧吊线程式相同或大一级.➢高桩拉线程式一般与光缆吊线程式相同或大一级.➢抗风、防凌杆拉线程式一般与光缆吊线程式相同.拉线隔装数应该根据工程所处地区的气象条件,轻中负荷区在直线段应每隔500米<10根电杆>左右设置"抗风杆"双方拉线,每隔1000米<20根电杆>左右设置"防凌杆"四方拉线,其位置一般设置在吊线上方的10-20cm,以15cm左右为最佳.➢拉线的埋深应根据拉线程式的大小及土质情况来予以确定.➢拉线程式应与拉线盘及拉线铁柄配套使用,在坚石地段的拉线地锚应采用钢地锚. 拉线的"距/高"比一般取为1,特殊情况下亦不可小于0.75,否则可采用吊板拉线、高桩拉线、墙壁拉线或改用撑杆加固.➢拉线地锚的出土一般为<30士10>cm范围,出土点的偏差不大于5cm.➢墙拉线的拉攀距墙角应不小于25cm,距屋檐不小于40cm,撑杆的距高比应不小于0.5.➢所有拉线的上把及中把均采用夹板法.拉线程式应与拉线盘及拉线铁柄配套使用,具体详见下表:2.2铁柄与拉线盘配套规格表拉线制作图3、吊线架设质量检查参与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责任单位:施工单位文档输出:YB/T5004--2001行业标准:吊线的规格程式和架挂线位、吊线夹板距电杆顶的距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距杆顶≥50cm,在特殊情况下应≥25cm.吊线夹板在各电杆上的位置宜与地面等距,由于地形限制,当吊线在电杆上的坡度变化大于杆距的20%时,应该加装俯角或仰角辅助装置.3.2 检查杆路上架设第一条吊线时,一般设在杆路沿路的车行道反侧<建筑物侧>.在同一杆路同侧架设两层吊线时,两吊线间距为40cm.当角深在5〜15m时,吊线应该装角杆吊线辅助装置.两条十字交叉吊线高度相差在40cm以内时,需做成十字吊线,吊线在终端杆及角深大于15m的角杆上,应该做终结.相邻杆档的吊线负荷不等或在负荷较大的线路终端杆前一根电杆,应按设计要求做泄力杆,吊线在泄力杆做辅助终结.同层两条吊线在一根电杆上的两侧,做成合手终结.3.3 检查吊线与其他通信线路、广播线路、电力线路交越间距、吊线距地面和其他建筑的间距、吊线接头、吊线终结制作工艺、吊线跨越公路、铁路、村道高度、吊线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4 吊线的加固:➢泻力拉线:对有较大受力不均匀的两档吊线,应在电杆处增做吊线单向假终结.➢对偏转角大于300的角杆,应增做角杆辅助装置.➢吊线坡度变化大于1/10时,吊线应增做角杆仰、俯角辅助装置.➢有关辅助装置原则上按以下方式安装:A.角杆辅助装置采用卡子法.B.电杆仰俯角辅助装置采用另缠法.C.吊线终结及拉线中把、上把采用夹板法.D.拉线式地线采用卡子法.吊线终结双吊线4、光缆敷设质量检查参与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责任单位:监理单位4.1 根据光纤衰耗的测试数据,光缆敷设前,应根据杆路实际架设的地形起伏情况,丈量核算包括接头重叠长度,各种必要预留长度在内的光缆敷设总长度,并进行光缆的配盘工作,避免任意砍断尾缆.4.2 根据长途光缆设计规范及本地网光缆设计规范,如果是形成环路的光缆,则先确定一个局站的光缆布放端别,再从这个局站开始,B端向外布放,依次经过其它局站环回时,光缆环回端B端朝向起始站.4.3 光缆配盘:➢根据光缆衰耗的测试数据,按到货单盘光缆长度合理安排使用地段,使光缆接头数量最少,余出光缆最短.配盘时应考虑光缆接头点的施工条件,不要将光缆接头置于地形不好的地段<如长杆档、跨河档及跨路档内>.➢光缆应尽量做到整盘敷设,以减少中间接头.➢靠设备側的第1、2段光缆的长度应尽量大于350m~500m.➢靠设备侧应选用光纤的几何尺寸、数值孔径等参数偏差小、一致性好的光缆.➢光缆在布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衰耗、长度〔并做好组织工作,布放时应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布放中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开断光缆,光缆布放后不要绷得太紧,需预留光缆处应适当预留.➢由于光缆布放牵引长度较长,沿线各点<尤其是拐弯处及交通要道>应有专人监视,并随时保持联络,以便在意外情况发生时采取措施.➢布放时对光缆牵引力应严格控制,不得大于光缆允许张力〕1500N〔.曲率半径不得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布放过程中应无扭转、打小圈、浪涌等现象发生.光缆敷设时牵引长度每次不大于1000m,超长时应采用分次牵引的办法.➢光缆布放的过程中及安装后,其所受张力、侧压力时,曲率半径不得超过单盘光缆主要技术性能的相关标准.4.4 本工程的光缆在线路查勘长度的基础上,除按国家规定的损耗外,光缆的各种预留按以往设计要求架空光缆预留:每200m一个小预留进行考虑0.5m.每500m一个大预留进行考虑12m.飞线档两侧前后杆预留各考虑12m.光缆引上预留按每处7m左右考虑.架空光缆接续预留接头每侧预留12m左右.进局光缆预留:小站按10-20m、大站按20-30m考虑光缆预留.4.5 除以上预留以外,光缆特殊地段,如开发地段、以后可能改道地段及特殊要求预留地段等皆应考虑光缆的预留,预留的地点及数量应在图中具体标明.架空光缆的安装要求光缆预留图4.6 合挂光缆要求:➢为节约工程投资和减轻杆路负荷,并结合工程的维护和管理,一条吊线最多挂2-3条光缆.但在3条光缆时,其合挂长度应在500m以下,当超出500米时应采用双吊线,双吊线采用双吊线抱箍平行架设.单条光缆采用25mm挂钩,双条光缆或3条光缆采用35mm或45mm挂钩.同一条光缆应尽量安装在杆路的同一侧.双吊线光缆图4.7 局内光缆的安装要求:➢局内光缆〕电缆进线窗-光分配架或光终端盒〔应布放在走线架或槽道上,用尼龙扎带绑扎牢固并挂上小标志牌.➢局站内的光缆应预留余缆,并应将各预留光缆绑扎成相同大小的圈,选择合理的位置予以固定.➢光缆成端处应将其金属构件接到ODF架的保护地接线端子上,再通过保护地线连接到传输机房的总保护地排上.➢若入局<站>吊线需从铁塔等金属物上引渡的,需用隔电子档将吊线电气断开.5、光缆接续质量检查参与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责任单位:监理单位光缆接续是通信光缆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接续及安装的好坏,将直接反映通信传输性能、影响整个工程的最终质量.在光缆接续时应主要以下几个方面:5.1 检查光缆接头盒是否是设计规定的规格型号,应按照供货方提供的安装手册[说明书]要求封袋.光缆接续前,应认真检查接头盒附件种类及数量是否齐全、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5.2 在接头盒内,要求两侧光缆金属构件均不做电气连通,两侧的金属构件相互间也不连通,都做电气断开处理.5.3 光缆接头盒不应安装在公路、河流、建筑物上方.光缆线路的接头位置和光纤接续衰减要求:光缆接头的位置应便于维护.5.4 光纤接续采用熔接法,并按相同线序对接,不得接错,严格按光缆的色谱对应接续.在接头盒内,每侧光缆的余留光纤应各不小于0.8m.余留光纤应有醒目的编号,按#1-#12、#13-#24…顺序盘放在自上而下编号的相应容纤盘内.光纤接头应嵌入盘上的槽内,并固定牢固.中继段内同一根光纤的熔接衰减平均值应不大于0.08db/个<OTDR双向测试,取平均值>,允许5%接头光纤衰减值可大于0.08db,但应小于0.15db.5.5 局内光缆尾纤与设备的连接采用"活接头"方式在法兰盘上连接.活接头连接点的插入衰耗要求为0.5db〕反射衰耗40db〔.6、光缆各种标识的质量检查参与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责任单位:施工单位6.1 新建架空光缆吊牌是否准确,间隔是否合理,杆号喷涂规格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各种跨公路警示标识、标牌、反光板是否符合要求.光缆吊牌图跨公路警示标志图6.2 杆路编号:根据"光传送网工程光缆线路标示规定",在光缆环路上的杆路是以基站与基站为一连续编号,从A端向B端编号.支线光缆路由上的杆路是以主基站端向支线基站端为一连续编号,具体编号格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电杆杆号图7、光缆进局、成端质量检查参与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维护单位责任单位:监理单位检查光缆在机房的预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光缆在ODF架或终端盒做终端,光缆内的金属构件、ODF架接地的装置方法,以及防雷接地线的规格、型号是否均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线严禁成螺旋形布放.光纤及尾纤预留在ODF架盘纤盒中安装,是否有足够的盘绕半径,要求盘绕自然、圆滑,并稳固、不松动.光纤成端后,光纤端别、序号是否有明显的标志.光缆进局图光缆成端图8、现场收尾8.1杆路自检整治参与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责任单位:施工单位检查杆路<杆梢>是否有偏移情况,对于角度较大的吊档<俯角>、顶档<仰角>和转角杆是否设置附助装置,制作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光缆的过杆保护、角杆保护、吊线接头处保护、过树竹保护.三线交越保护的设置是否合理,光缆预留、接头预留是否绑扎,接头两端滴水弯的制作设置是否合理.电杆洞和拉线洞是否已经培土,铁附件、引上钢管是否涂防锈漆,引上钢管口是否已经堵塞.中继段光缆OTDR测试双窗口损耗是否符合设计,接头损耗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过树竹保护图过杆保护图电杆培土图8.2 场地清理参与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责任单位:施工单位施工完成后应督促施工单位对施工场所进行清洁,并把施工垃圾带离施工现场妥善处置,防止留下安全隐患.同时应督促施工单位把剩余材料按要求进行保管或移交.。
第三条杆路建设施工要求(1)架空光缆线路电杆程式的选用本工程电杆选用防腐木杆,程式选用7mx14-18cm 8mx14-18cm、9mx14-18cm和10mx14-18cm四种程式,普通路段选用7米木杆,过路等特殊路段根据规范要求选用其它规程的木杆。
新建杆路建设原则上满足50米/杆档(1公里20根电杆),如地形障碍不能满足,则在邻近杆档进行调整,以满足平均杆距50米的要求。
(2)电杆埋深:电杆埋深应符合下表要求:(3)拉线原则上在直线段每隔8个杆档做一处双方(防风)拉线,双方(防风)拉线采用7/2.2钢绞线,使用φ16X1800mm地锚铁柄,拉线盘选用300X500X150mm水泥拉盘。
每隔32个杆档做一处四方拉线。
防凌(顺向)拉线、角杆拉线、终端拉线采用7/2.6钢绞线,使用φ16X2100mm地锚铁柄,拉线盘选用400X600X150mm水泥拉盘。
角杆拉线应位于角杆两侧线条合力的反侧(方向);当角深大于15米时,应装设两条终端拉线。
拉线的距、高比一般应为1,最小不小于0.75(设计另有规定除外)。
拉线的上把和中把用3.0镀锌铁线另缠紧固,规定如下:(4)吊线本工程吊线采用7/2.2钢绞线。
吊线宜与地面等距。
当坡度变更为杆距的5-10%时,吊线应加装仰、俯角辅助装置。
新建杆路上的所有角杆要加装拉线式地线,拉线式地线是借用拉线避雷的一种方式,避雷线应直接压在拉线在杆上缠绕部分下面后与光缆吊线相连。
架空光缆线路与电力设施必须保持规定的隔距;过电力线路时要安装防护套管保护,跨越1万伏及以上电力线路时,在光缆杆路上与电力线路相邻的两根电杆做吊线接地。
拉线要与吊线连接,跨电力线两端要做吊线接地,地阻不大于10欧,电力线正下方要套管保护。
吊线施工工艺:1、垂度要平整,不能下垂。
2、做吊线终端回头工艺同拉线上把。
3、吊线夹板距电杆顶的距离一般应在30公分,与建筑物、公路、其它线路交越和跨越时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电力杆路施工规范篇一:线路施工规范架空光缆施工规范第一节杆路1. 选择路由根据实际地形决定,尽量避开大型建筑物、闹市与开发区,要了解当地村镇开发规划。
在测量前和测量后,一定要征求当地村镇干部同意;2. 直线杆路要避开三线杆路(电力杆路、通信杆路、广电杆路)与三线杆路平行不得少于一个倒杆位。
杆路离开公路的两侧排水沟;国道20米、省道15米、县道10米、乡道5米;3. 杆路穿越电力线路、长途光缆线路、一定要从下面穿过。
杆路经过长途埋式光缆,距埋式光缆15米以内不得立杆、埋拉线地锚石;4. 杆路不准有急转变,要习免角杆直接穿越公路、铁路。
遇到角深大于规定值时,可将一个角杆平分成两个相等转角。
测量定要用标杆对标,角杆有角深记录,角杆要向内移10至20cm;5. 配杆要根据地形高低和穿越建筑物,电力线电压大小配置杆子长度。
移动公司标准杆为7米,配置杆7米到12米,标准杆档距为50米;6. 电杆埋深深度见附表(一),杆子高度不够不得加带铁帽;7. 立在路边、岩石或其他电杆坑挖深不能满足要求的必须做水泥护墩,护墩尺寸为上底直径80cm,下底直径120cm,高度80cm.。
第二节吊线1、吊线抱箍距杆稍40至60cm处,背档杆吊线抱箍可以适当降低,吊档杆抱箍可升高,距杆稍不得少于25cm。
第一层吊线与第二层吊线间距40cm;2、第一吊线应在杆路前进方向左侧,吊线位置不能任意改变方向;3、吊线的背档杆和吊档杆5米以上的应做辅助装置。
100米以上的长杆档吊线要做辅助拉线,跨越杆应做三方拉线,终端杆做7/2.6的顶头拉线,超200米以上飞线,跨越杆和终端杆的顶径在19cm以上。
飞线跨越不能超过400米,如越过在中间需立过渡中间杆;4、8米以上角深内角应做辅助线,角杆辅助线采用7*2.2钢铰线,从吊线抱箍穿钉至封口60cm,用二只U型钢卡(10cm)间距10cm,5至7圈封头,5至8米角深内角吊线可有4.0铁线绑扎辅助;超8米以上角深、府角、仰角辅助线应与杆上主吊线相同钢绞线做做辅助线,吊线接续应采用3.0铁线另缠方法。
目录第一节杆路 (1)第二节吊线 (1)第三节拉线 (2)第四节钢柄地锚 (2)第五节高拉桩撑杆吊板拉 (3)第六节光缆的器材检查 (3)第七节光缆的配盘 (3)第八节光缆的接续和安装 (4)第九节光缆架设 (4)第十节地线避雷线 (5)第十一节标志杆号 (5)水泥杆假终结安装示意图 (6)架空光缆安装图(正、辅吊) (7)光缆预留保护安装图 (8)吊线、俯仰角、角杆辅助安装示意图 (9)架空光缆接头预留保护示意图 (10)吊线泄力安装示意图 (11)单盘光缆主要技术性能表 (12)终继段光功率计算 (12)架空光缆的敷设 (14)光缆线路的保护措施 (16)实施细则第一节杆路1.选择路由根据实际地形决定,尽量避开大型建筑物、闹市与开发区,要了解当地村镇开发规划。
在测量前和测量后,一定要征求当地村镇干部同意;2.直线杆路要习开三线杆路(电力杆路、通信杆路、广电杆路)与三结杆路平行不得少于一个倒杆位。
杆路离开公路的两侧排水沟;国道20米、省道15米、县道10米、乡道5米;3.杆路穿越电力线路、长途光缆线路、一定要从下面穿过。
杆路经过长途埋式光缆,距埋式光缆15米以内不得立杆、埋拉线地锚石;4.杆路不准有急转变,要习免角杆直接穿越公路、铁路。
遇到角深大于规定值时,可将一个角杆平分成两个相等转角。
测量定要用标杆对标,角杆有角深记录,角杆要向内移10至20cm;5.配杆要根据地形高低和穿越建筑物,电力线电压大小配置杆子长度。
移动公司标准杆为7米,配置杆7米到12米,标准杆档距为50米;6.电杆埋深深度见附表(一),杆子高度不够不得加裁铁帽;7.立在路边、岩石或其他电杆坑挖深不能满足要求的必须做水泥护墩,护墩尺寸为上底直径80cm,下底直径120cm,高度80cm.。
第二节吊线1、吊线抱箍距杆稍40至60cm处,背档杆吊线抱箍可以适当降低,吊档杆抱箍可升高,距杆稍不得少于25cm。
第一层吊线与第二层吊线间距40cm;2、第一吊线应在杆路前进方向左侧,吊线位置不能任意改变方向;3、吊线的背档杆和吊档杆5米以上的应做辅助装置。
第三条杆路建设施工要求(1)架空光缆线路电杆程式的选用本工程电杆选用防腐木杆,程式选用7mx14-18cm8mx14-18cm、9mx14-18cm和10mx14-18cm四种程式,普通路段选用7米木杆,过路等特殊路段根据规范要求选用其它规程的木杆。
新建杆路建设原则上满足50米/杆档(1公里20根电杆),如地形障碍不能满足,则在邻近杆档进行调整,以满足平均杆距50米的要求。
(2)电杆埋深:电杆埋深应符合下表要求:(3)拉线原则上在直线段每隔8个杆档做一处双方(防风)拉线,双方(防风)拉线采用7/2.2钢绞线,使用φ16X1800mm地锚铁柄,拉线盘选用300X500X150mm水泥拉盘。
每隔32个杆档做一处四方拉线。
防凌(顺向)拉线、角杆拉线、终端拉线采用7/2.6钢绞线,使用φ16X2100mm地锚铁柄,拉线盘选用400X600X150mm水泥拉盘。
角杆拉线应位于角杆两侧线条合力的反侧(方向);当角深大于15米时,应装设两条终端拉线。
拉线的距、高比一般应为1,最小不小于0.75(设计另有规定除外)。
拉线的上把和中把用3.0镀锌铁线另缠紧固,规定如下:(4)吊线本工程吊线采用7/2.2钢绞线。
吊线宜与地面等距。
当坡度变更为杆距的5-10%时,吊线应加装仰、俯角辅助装置。
新建杆路上的所有角杆要加装拉线式地线,拉线式地线是借用拉线避雷的一种方式,避雷线应直接压在拉线在杆上缠绕部分下面后与光缆吊线相连。
架空光缆线路与电力设施必须保持规定的隔距;过电力线路时要安装防护套管保护,跨越1万伏及以上电力线路时,在光缆杆路上与电力线路相邻的两根电杆做吊线接地。
拉线要与吊线连接,跨电力线两端要做吊线接地,地阻不大于10欧,电力线正下方要套管保护。
吊线施工工艺:1、垂度要平整,不能下垂。
2、做吊线终端回头工艺同拉线上把。
3、吊线夹板距电杆顶的距离一般应在30公分,与建筑物、公路、其它线路交越和跨越时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第三条杆路建设施工要求
?
(1)架空光缆线路电杆程式的选用
本工程电杆选用防腐木杆,程式选用7mx14-18cm
8mx14-18cm、9mx14-18cm和10mx14-18cm四种程式,普通路段选用7米木杆,过路等特殊路段根据规范要求选用其它规程的木杆。
新建杆路建设原则上满足50米/杆档(1公里20根电杆),如地形障碍不能满足,则在邻近杆档进行调整,以满足平均杆距50米的要求。
(2)电杆埋深:电杆埋深应符合下表要求:
(3)拉线
原则上在直线段每隔8个杆档做一处双方(防风)拉线,双方(防风)拉线采用7/钢绞线,使用φ16X1800mm地锚铁柄,拉线盘选用300X500X150mm水泥拉盘。
每隔32个杆档做一处四方拉线。
防凌(顺向)拉线、角杆拉线、终端拉线采用7/钢绞线,使用φ16X2100mm地锚铁柄,拉线盘选用400X600X150mm水泥拉盘。
角杆拉线应位于角杆两侧线条合力的反侧(方向);当角深大于15米时,应装设两条终端拉线。
拉线的距、高比一般应为1,最小不小于(设计另有规定除外)。
拉线的上把和中把用镀锌铁线另缠紧固,规定如下:
(4)吊线
本工程吊线采用7/钢绞线。
吊线宜与地面等距。
当坡度变更为杆距的5-10%时,吊线应加装仰、俯角辅助装置。
新建杆路上的所有角杆要加装拉线式地线,拉线式地线是借用
拉线避雷的一种方式,避雷线应直接压在拉线在杆上缠绕部分
下面后与光缆吊线相连。
架空光缆线路与电力设施必须保持规定的隔距;过电力线路时
要安装防护套管保护,跨越1万伏及以上电力线路时,在光缆
杆路上与电力线路相邻的两根电杆做吊线接地。
拉线要与吊线连接,跨电力线两端要做吊线接地,地阻不大于10欧,电力线正下方要套管保护。
吊线施工工艺:
1、垂度要平整,不能下垂。
2、做吊线终端回头工艺同拉线上把。
3、吊线夹板距电杆顶的距离一般应在30公分,与建筑物、公路、其它线路交越和跨越时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在应不小于线担原则上离杆顶40公分(特殊情况可以20公分内)。
4、低杆档一般要做羊角拉(在低处杆防止吊线腾空)。
5、角杆吊线应在内侧。
6、跨越宽大河时应在两边设三方拉线和做辅助吊线。
(100米以外)
7、两条十字交叉吊线高度相差在40厘米以内时,应在交叉处做夹板“十字”结或用φ铁线他缠“十字”。
两条吊线相同时,主干线路应置于交叉的下方;吊线一大一小时,程式大的吊线应置于交叉的下方。
(5)长杆档装设标准:
当杆距在101—120m时,两杆装设7/侧向拉线2条和7/顶头拉线1条,当杆距在121—200m时,采用主吊和辅助吊线相结合的方式,主吊采用7/钢绞线,辅吊采用7/钢绞线,两跨越杆装设双条7/防风拉线和双条7/顶头拉线,当杆距大于200m时,应采用“H”杆。
(6)架空吊线与其它设施的水平和垂直净距按通信工程建设相关标准执行。
(7)架空光缆挂钩的选用:当架设单根光缆时采用φ25mm挂钩,当架设双缆时采用φ35mm挂钩,挂钩间距不超过50cm。
布放时光缆曲率半径应大于光缆外径的20倍。
光缆敷设后应平直,无扭转,无机械损伤。
(8)光缆每隔10杆档(500 m)预留5m,预留架设置在前进方向的杆前。
(9)每电杆作一处杆弯预留,预留长度为,预留光缆在电杆两侧下垂25~30 cm,并套50cm软塑料管保护。
空光缆靠近易失火的建筑物,应用石棉套管保护。
(10)架空光缆每隔5档加挂一块架空光缆标志牌;路过主要街道、公路和人口密集地方加要挂一块架空光缆警示牌。
(11)引上、引下的光缆接入光缆出土引上(下)采用φ80mm 镀锌钢管内穿2根φ28/32mm塑料子管(1根备用)保护,水平直埋光缆部分采用φ33/40硅芯塑管保护。
光缆沟的开挖要符合规范要求,要求上口为,下口为,深度不低于m。
光缆沟要求上口为,下口为,深度为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