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杂志所载闺秀诗话考论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9
《清代闺秀诗话》—阅读题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自先秦《诗经》中的女性开始,代不乏人。
到了明清特别是清代,随着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女性的主体意识也渐觉醒,女性诗词创作得以进展,女性诗人猛增。
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成就,不仅反映在闺秀诗集中,还反映在清代闺秀诗话中。
这些诗话,指的是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
清代闺秀诗话目次现知有三十种左右。
其既有男性,也有女性,而女性并不少于男性。
女性闺秀诗话以沈善宝《名媛诗话》十五卷为代表。
此诗话收从清初至道光时期女诗人千余名,对传播和弘扬女性文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书足本有十五卷之多,篇幅巨大。
虽然也博采众多书籍,但颇多第一手材料,它记录了与同时代女诗人的交往,为中国女性文学史保留了很多宝贵的女性生活和文学活动片断,具有自撰的原创性质,与雷瑨、雷瑊《闺秀诗话》等书的单纯辑录不可一概而论。
其内容虽然也是以选录诗词佳作为主,但常有评点,画龙点睛,间或也表达自己的诗学观念,具有女性独特的视角与体验。
男性闺秀诗话,应以袁枚《随园诗话》等著作中的闺秀诗话为代表,此外还有陈维崧《妇人集》二卷、。
陈维崧《妇人集》是至今所知清代最早记载清代闺秀诗词创作而具有诗话性质的著作。
虽然篇幅不大,仅二卷,诗话九十余条;但为清代的闺秀诗话确定了基本模式,即内容大体是女性诗词选兼诗人小传,间有简短评语,并采录部分与诗词无关的女性轶闻佚事。
清代闺秀诗话一般都未突破此书窠臼,可见其于清代闺秀诗话史上的开山地位。
另外最应重视的那么是袁枚的闺秀诗话。
袁枚大力提倡的性灵说,推动了女子为诗,也促成了随园女弟子等女性创作群体的涌现。
袁枚为了鼓舞女子为诗,剧烈批判俗称女子不宜为诗的陋言,并于《随园诗话》中大量采录闺秀之作,予以赞扬。
虽然袁枚并未特地撰写过闺秀诗话专书〔《贩书偶记》所载《随园闺秀诗话》一卷,估量也是《随园诗话》中闺秀诗话的摘编〕,但袁枚《随园诗话》与文集、诗集却有大量涉及闺秀诗歌创作的文字,讨论清代闺秀诗歌创作是绝对不能略过袁枚的这些文字的。
女性批评与批评女性——清代闺秀的诗论周兴陆【内容提要】清代闺秀的诗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一个盲点。
本文以男性论者对女性诗歌的批评为参照系,考察清代女性的诗歌批评。
主要阐述三个问题:一、女性如何采用重释儒家文化的策略,突破“女人无才便是德”观念的束缚,确证闺秀诗歌的合法性。
二、清代才女依然羁縻于“四德”之下,以“德”正“才”,敛“才”以合“德”。
论诗高标合乎“风人之旨”、“温柔敦厚”等原则,尊奉儒家诗教。
三、女性诗学参与主流诗学关于“性灵”和“学问”的讨论。
对“脂粉气”的规避,体现出在主流诗学中,女性的身份特征是遭否定的,女性论者的意识中也存在自我身份否定的现象。
而在晚近时期,这种现象出现转机。
【关键词】闺秀诗学性灵脂粉气近些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显著发展,是传统女性的文学创作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①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轨迹和特征愈益明晰,女性文学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中的地位愈益得到确证。
然而,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除了一篇尚生疑窦的李清照<词论>之外,各种“批评史”、“文论选”之类著述中,尚难寻觅女性论者的身影。
是否闺秀女性对于文学理论问题集体噤声?是否文学批评史上本来就没有女性的思想言说?非也。
若认真翻阅清代女性诗文别集、总集,其中不乏女性的文学批评文字,且时有深刻睿智的见解。
本文立足于诗歌理论,以男性论者对女性诗歌的批评为参照系,考察清代女性的诗歌批评。
女性诗歌创作,代有其人。
然其进入文学批评论域,是有一个过程的。
宋代的诗话如《浩然斋雅谈》、《临汉隐居诗话》,仅有若干条论及女诗人;明初高棅的《唐诗品汇》,将“闺秀”、“女冠”列于“衲子”、“外夷”之后,备体而已,聊胜于无。
直到①出版著作如张宏生:《古代女诗人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鲍震培:《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胡晓真:《近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兴起》,麦田出版社,2003;华纬:《明清妇女之戏曲创作与批评》,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3;Wilt Idema and Beata Grant,The Red Brush:Writing Women of Imperial China,Cambridge: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2004;舒红霞:《宋代女性文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王绯:《中国妇女思想与文学发展史论》,商务印书馆,2004;薛海燕:《近代女性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王力坚:《清代才媛文学之文化考察》,文津出版社,2006;赵雪沛:《明末清初女词人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李绍先:《古代巴蜀妇女的文学生活》,巴蜀书社,2009;傅瑛:《明清安徽妇女文学著述辑考》,黄山书社,2010;毕新伟《晚清至民国的女性解放与文学精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清代闺秀诗话·俞陛云叙我国女学之兴久矣。
扬芬彤史,代有其人,清代尤闺英辈出。
风秉内言不出之训,既不能以事功艺术,与世争长,举才识之所及、欣戚之所怀,悉寓于诗歌。
或刊而未传,或传而不久。
百十年后,膺灭于墨脣蠹蚀之中者,不知凡几,良足慨矣。
近代选诗者,每于总集之后,附闺秀诗,而采录无多。
若恽珠之《闺秀正始集》、妙莲保之《续集》、单受兹之《再绩集》,又博采而未精选。
梁章钜之《闽川闺秀诗话》等,则限于一隅,未能遍及,传播遂稀。
以诗而论,各选集中,全篇完美者少,单词秀出者多。
传世之作,贵精不贵多。
余乃就众集中,彷摘句之例,编为诗话。
燕泥庭草之吟,流传较易。
复取其人之事略,举孝慈贞节英毅清高坚苦之懿行,悉载于篇,庶几不泯其人,藉以扬芬烈而资兴感。
乃余辑诗之微旨也。
三百年来,人才如海,非勺水所能罄。
他日访求所及,当为续编。
辛巳秋日,俞陛云识。
卷一沉归愚评柴季娴之诗曰:「本乎性情之贞,发乎学术之正,韵语中时带箴铭。
」季娴擅诗画,能鼓琴。
尝于春日,偕蕉园诸女伴扁舟泛湖,练裙椎髻,命翰分吟。
画舫相邻,多靓妆游女。
窥季娴之风格者,诧为仅见。
五言如《送顾启姬北上》云「一片西江水,天涯送客舟。
春来万杨柳,叶叶是离愁」,又「长贫无乐岁,多难有禅心」句,尤近唐贤诗笔。
其子妇朱道珠,亦能诗工画。
夫沉方舟,客京师红兰主人邸中。
道珠绘《故乡山水图》寄之,红兰主人题曰:「柳下柴门傍水隈,夭桃树树又花开。
应怜夫壻无归信,为画家山远寄来。
」遂厚赠之使归,一时传为佳话。
其《嗣音诗草》中,有《寄远曲》云:「恨少垂杨柳,殷勤繫玉鞍。
夕阳鸦背煖,春雪马蹄寒。
入世逢迎拙,依人去住难。
娇儿啼向我,昨夜梦长安。
猎猎风初劲,沉沉雨未阑。
因怜儿被薄,转忆客衣单。
栖燕将雏苦,征鸿失侣寒。
居家与行路,同一是艰难。
」诗格与诗情,并臻佳境。
柴贞仪工六法,图画宝鑑,称其花卉翎毛,无小超妙。
亦能诗,为其妹季娴之名所掩。
有《咏罗巾》云。
「拭去盈盈泪。
携来冉冉香。
《江南女性别集》文献价值考论储昕蕊【摘要】以文献学角度,对《江南女性别集》这一国内外第一部地域性大型女性文学作品集所特有的价值进行考察,展示其中蕴含的文学性与史料价值,并以期提高学界有关明清女性作家研究对此著作的关注度.在生平资料方面,该集既保留了诗作前后所附题辞与跋语,又收录了前代辑者对作者生平的介绍,结合诗集前的整理说明,多方面对作者生平进行介绍;对于当时的生活场景,则是通过词作题材、生活琐事以及文人雅事,展现出明清时期江南女性闺阁生活不同于其他时代女性生活的清雅风貌;再从家庭教育、师徒传承与唱和联吟三个方面来揭示明清两代作为女性文学创作的高峰以及江南为其中翘楚的原因所在;对女性别集版本与刊刻的记载,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期刊名称】《蚌埠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07)004【总页数】5页(P35-38,48)【关键词】《江南女性别集》;文献价值;明清文学【作者】储昕蕊【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芜湖 2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明清两代是古代女性文学发展最蓬勃的时期,大量名姝之作流传于世,就地域而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女性作家数量所占比重最多。
关于明清女性文学作品之整理与研究,学界早已关注:1922年出版的《清代闺阁诗人征略》辑录清代顺治至光绪末三百多年间闺秀诗人1260余人的传略;1929年著成的《清闺秀艺文略》则著录明清女性作家2310家,作品逾3000部;1957年辑成的《历代妇女著作考》则以朝代为序,收录自汉代至近代的女性作家与作品,成为“著录中国女性著作的集成式目录”。
当下,明清闺阁诗人尤其江南女性诗人仍被关注,“但与这种研究局面颇不相称的是,明清江南女性别集的整理几乎无人涉足,仅有寥寥几部经整理的别集面世”[1]2,胡晓明、彭国忠所编《江南女性别集》的出版,为研究明清闺阁诗人提供了文献资源库。
是书乃目前国内外第一部地域性的大型女性文学作品集,“专为辑录明清时期江南女性别集作,时期以明清为界,地域以江南为限”[1]2,先后于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出版了初编、二编、三编和四编,共收录明清两代女性作家110人,计诗词集124部,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历代诗话考索历代诗话考索【清】何文焕撰●书目提要历代诗话考索一百一则清何文焕撰。
文焕(生卒年不详),字少眉,号也夫,乾隆年间嘉善人。
诸生。
其诗、词、文收入《无补集》。
另编有《历代诗话》,共收自钟嵘《诗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至明代的二十七种诗话。
前有作者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所作自序,后有《历代诗话考索》,系作者对前人诗话的评述,较有价值。
至近代,丁福保又编《历代诗话续编》,补充前书。
两书成为古代诗话的系列丛书。
故,《历代诗话索考》原是作为文焕所编之《历代诗话》的附录存在的,计一百一则。
网络上书名《历代诗话索考》,误。
文焕在跋文中明确说:“考故实,索谬讹,读书者之本分也,遂成《考索》凡百有一条。
”知书名当为《历代诗话考索》而非《历代诗话索考》。
●历代诗话考索清何文焕撰钟常侍评鲍参军云:「嗟其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夫明远之才,爵位微矣。
犹然未彰,矧下此者哉!然而其诗其名,故不磨也。
人微乎哉!勉之。
齐诸暨令袁嘏,自诧「诗有生气,须捉着,不尔便飞去」。
此语隽甚!坡仙云:「作诗火急追亡逋。
」似从此脱化。
皎然《诗式》云:「五言周时已滥觞。
」按一言至九言,三百五篇皆具,不止五言也。
释氏寂灭,不用语言文字,《容斋随笔》记《大集经》着六十四种恶口,载有大语、高语、自赞叹语、说三宝语。
宣唱尚属口业,况制作美词?乃皎然论谢康乐早岁能文,兼通内典,诗皆造极,谓得空王之助。
何自昧宗旨乃尔?昼公论淈没格云:「如夏姬当垆,似荡而贞。
」无论夏姬无当垆故实,且安得云贞?想是文君之讹。
然阅诸本皆同,未敢擅改。
考昼公《诗式》有五卷,又有《诗评》三卷,今非全本矣。
中有云:「注于前卷,后卷不复备举。
」讹脱之一证也。
司空表圣《二十四诗品》,仿《书评》而别具体裁,气味可步柴桑四言后尘。
《全唐诗话》记虞世南不和太宗宫体诗,微特政治攸关,亦文艺中争友也,惟太宗容之。
降若后世;即朋友间难相得矣。
唐宣宗〈吊白乐天诗〉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清代女书法家书法欣赏历代女性文人书家大多出于乐户与仕女二门,清代亦不例外。
乐户不过是艺妓的别称,因为谋生的需要,她们从小就要接受专门的才艺训练,琴棋书画酒色才艺俱佳为其谋生的基本功夫;而后能有幸与文人士大夫往来结缘,才艺方能更上层楼,得以名流千古。
此一阶层分布于各大都市,而以京都与吴越江淮尤胜,女史柳如是、董小宛等人更是鹤立秦淮,名著千秋。
仕女一门则赖有官贾家庭的荫庇与书香门第的影响,因自身兴趣的需要,往往也能享受到良好的培养,因而才艺得以发展提高。
仕女们或隐身民间,或悠游文士,或可跻身宫廷,或叱诧风云,大都能安享艺术人生,如姜淑斋、王端淑、孙云凤、张纶英、吴藻、秋瑾等人即是如此。
清初之姜淑斋(生卒年不详),名如璋,以字行,别号广平内史,清初胶州人,活动于公元十七世纪,清代康熙年间著名女书法家和诗人,清代女史书法当推其为首。
柳如是(1618~1664),名隐,后更名是,一字靡芜,号我闻居士,又称河东君。
经历了明清易代之际,她10岁时因家庭窘迫被卖入娼寮,因天资聪颖,国色天香,诗文丹青出色,名列“秦淮八艳”之冠。
其风神才艺,300多年来世所艳传,于今未沫。
柳如是在琴、棋、书、画、诗词诸方面,都堪称奇绝。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陈寅恪和著名作家郁达夫都对其赞誉有加。
柳如是端凝坚劲的书法正是其性情、眼界、心胸的外化和显现。
翁同龢对其书法大加称许:“铁腕拓银钩,奇气满纸。
”但她的书法艺术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柳如是的书法师承,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称:“河东君所与往来之名士中,李存我尤以工书著称,河东君(柳如是的号)之书法当受存我之影响无疑。
”柳如是流传下来的书法主要有《湖上草》和望海楼楹联墨迹,另有少量对联书法。
清·柳如是《题望海楼》楷书对联《题望海楼》为柳如是楷书对联,联语为“日毂行天沦左界,地机激水卷东溟”,深得“初唐四家”中的虞世南、褚遂良法度,并化古为我,自成风格。
王端淑多才多艺,工诗文、善书画。
探索嘉定才女--风华绝代,其艳若何本文导读:嘉定四先生,清代三状元,钱王两巨擘……在这些闪耀史册的光环背后细细追寻,摒除种种不利因素,古代嘉定女子的著作也占到嘉定先人遗作的约二十分之一,尽管这些女子的著作几乎都已名存实亡,却力证了嘉定才女的不凡。
文脉的延续,离不开知识女性对儿女教育的重视与呵护,而这些知识女性本身,也努力冲破层层封建桎梏、越过重重兵荒马乱,前赴后继地涌现出卓越的才媛风流,她们驰骋文学舞台,或叹时世,或写自我,巾帼不让须眉。
明清文坛上的嘉定才女据清朝嘉定县志记载,历史上留有著录的嘉定女作者共有四十八位,计有著作五十六种,参校他书,实有六十五种,其中绝大多数作品已佚。
民国嘉定县续志载有五位女作者的五种著作,除清朝庄其坤的《清吟斋遗稿》一卷尚存之外,其它四种亦已亡佚。
由胡文楷编著并经增订再版的《历代妇女著作考》另辑有八位嘉定女作者。
经学者们查证,明清之际,嘉定还有三位女子的诗文在“县志”、“续志”和“历代考”中均未著录,分别是:毛萼华,字竹君,有《闻蝉》诗;明嘉定妇(姓氏无考)作《临终与夫》(七绝)一首;侯峒曾妻赵氏有《殉难前谕遣婢仆书》和《托幼孙泣谕老仆柳恩书》二文。
此外,“县志”与“历代考”均载有《董十嫒诗集合刻》,所辑系董氏、董惠生、董茂生、董豫生、董德球、董德璠、董德玙、董畹仙、董梦月、董二姑等十位有才又有德的女子诗选。
“历代考”另辑录有两部合集,一曰《上谷四贞集》,收录了夏淑吉、章有渭、盛韫贞和侯蓁宜等四位闺秀之作;另一曰《章氏六才女诗集》,乃章有淑、章有湘、章有渭、章有闲、章有澄、章有泓等六才女诗作的合集。
其中章有渭是嘉定侯玄泓妻子。
综上,明清嘉定有六十一位才女,计有七十种著作见于史籍,外加三种“合集”和三位嘉定妇散见于他书的诗文。
明清嘉定经济繁荣,文风鼎盛,由科举所带来的重文风气带动了整个地区对诗书的喜爱,不少家庭重视对子女包括女性子女的教育,因此嘉定涌现出了大量以“嘉定学派”为代表的男性文人,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女性作家在明清文坛上熠熠闪光。
近代杂志所载闺秀诗话考论作者:潘静如来源:《汉语言文学研究》2014年第03期摘要:闺秀诗话作为研究女性文学的重要资料,得到了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少已被整理出来,但多限于原有刊本传世者。
近代以来,报业蔚兴,文章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载在杂志的文章,包括闺秀诗话在内,大都比较零碎,且不易获睹。
因此,不管对于研究者还是整理者而言,从诗话作者到诗话内容,都亟须加以系统的考证与梳理。
本文初步考论了1911至1941年在杂志上刊出的27种闺秀诗话,并叙其大要。
关键词:闺秀;诗话;女性文学;近代杂志汉魏唐宋而下,代有名媛,就实际创作而言,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的闺秀,最为挺出。
已有学者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角度加以论述,笔者不再赘言,只想就清代闺秀诗研究作适当补充。
不用说,研究清代闺秀诗,离不开近些年刊行的《清代闺秀诗话丛刊》、《江南女性别集》等书,但要想更深入地研究,还需要发掘更多的材料。
以闺秀诗话为例,我们首先会想到《清代闺秀诗话丛刊》,择别既精,翻阅亦便,不过,限于人力,很难周全。
考虑到近代杂志勃兴,文学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里大有工作可做。
验之目录,很多闺秀诗话,不但在胡文楷先生《历代妇女著作考》那里全未提及,就是后出诗学专目如《清诗话考》、《清代诗话知见录》、《清代诗话考述》、《民国诗学书目辑考》也概付阙如。
以笔者所及见者为限,含括晚清、民国的近代(主要是民国时期)杂志载有相当数量的闺秀诗话。
由于传播方式的独特性,这些诗话无疑有草次稗贩、猥滥浮杂等毛病。
例如,刊在《妇女杂志》署名“亶父”的《闺秀诗话》,就大量抄袭咸丰二年棣华园主人刊行的《闺秀诗评》;再如,刊于《妇女旬刊汇编》的《锦心绣口录》很少有一手资料,大部分都可以从前人诗话中找出源头;又如,报载各诗话之间也时有雷同,以女诗人洪翠云为例,《绿蘼芜馆诗话》、《妇女诗话》、《闺秀诗话》等所录基本相同,很难不让人怀疑投稿者有一些投机行为。
此外,报刊误植的情形自来就十分突出,再加上女子姓氏本多讹夺,供稿人或又草草了事,各诗话每多抵牾,尤其是字、号或书名,往往同涉一人,说法歧异。
不过,从保存文献的角度看,彼轶此存、源亡流兴是常有的事,它们依然有自己的价值。
这些报载闺秀诗话有几个尤其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从载体来说,相当多的闺秀诗话刊在专门的妇女杂志上,像《妇女时报》、《妇女旬刊》、《妇女杂志》、《妇女》、《妇女趣闻丛报》等。
此外,与女性意象有关的杂志如《家庭杂志》、《风月画报》、《眉语》,或专门的文艺刊物如《艺林月刊》、《同声月刊》,也往往载有闺秀诗话。
这对于整体把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勃兴的女权运动,有着不菲的参考价值。
创刊于1900年代的报刊,不管是《中国女报》、《女子世界》那样的专门女报,还是《大公报》那样的综合性报刊,常常成为考察那个年代女子解放运动的有力资源。
但若要考察这一运动的影响,则其他的、尤其是后起的报纸杂志似乎更能凸显其普遍意义。
1900年代及以前的报刊,很少刊载闺秀诗话,但在那之后,各种杂志上的闺秀诗话急剧增多,——本篇所考录,无一在1910年以前。
闺秀诗话当然是我国固有的“文艺批评”,不过,大量出现于1910年以后,除因报刊激增而外,我们有理由把它与1900年代的女子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视为该运动的衍生物之一。
第二,从内容来说,专门性很强。
本来,期刊的性质及其开辟的专栏,已经限定了刊载内容的“门类”。
闺秀诗话,在此基础上愈加精细。
有以地方为限的,如蒋瑞藻《苎萝诗话》,专论诸暨女诗人;有以时代为限的,如俞陛云《清代闺秀诗话》、绿■轩主《近代闺秀诗话》;有以风格为限的,如许慕西《苍崖室诗话》,专取“慷慨激昂”的女子诗;有以风尘女子为限的,如梅花道人《青楼诗话》;有以亲朋为限的,如病愁生《女友诗话》。
从诗话的历史来看,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明清以来,专门论述某大家、某地方或某风格的诗话,更仆难数,但对闺秀诗话而加以细化,一方面说明清代闺秀文风之盛,另一方面也可反映出杂志的先天优势。
总之,这为我们整理闺秀文献带来了便利。
第三,从作者来看,女子并不是主体。
这些作者,既有蜚声文坛的名家,也有名不出乡里的普通读书人,更有一些在校学生等等。
因此,诗话的涉及面更加广泛,保留了不少本应湮没无闻的“小人物”的资料;唯其因为“小”,这才反映出社会的整体风貌。
尽管很多作者的身世无从考证,但从叙述内容来看,大致可以推知其生活背景和社会地位。
笔者已得知的或可以考证出的作者,像周瘦鹃、蒋瑞藻、姚民哀等人,不但后来人罕提及其诗话著作,本人似乎也在滔滔岁月中将其遗忘。
现在的重新“发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机缘。
当然,值得注意的地方不止于此,以上仅举其大概。
笔者因专业关系,接触到不少杂志所载的闺秀诗话,今略以刊载年代为先后,撮其大要,考而录之。
文中所用符号,()表原文夹注(包括■栝原文等情况)或笔者拟补,作为区分,前者用宋体,后者用楷体;[]表拟改。
1.绿蘼芜馆诗话《清诗话考·待访书目》著录:“佚名撰,雷瑨、雷瑊同辑《闺秀诗话》征引多则。
”{1}今按,雷氏《闺秀诗话》所引《绿蘼芜馆诗话》诸则俱在,可以按考。
或以为《绿蘼芜馆诗话》亡佚,非也,实载《妇女时报》1911年第5期、1912年第6期,有《词话》附行,两期分别署“周国贤瘦鹃辑”、“吴门周国贤瘦鹃辑”,是此编为周瘦鹃作无疑。
《绿蘼芜馆诗话》无刊本,雷氏所引,当本《妇女时报》。
《诗话》前有自序云:“辛亥秋八月某晚,卧病绿蘼芜馆,明月入帘,花影横斜,长夜无聊。
因采近世女史诗,辑为诗话,并词如干首附其后。
有句皆香,无字不妍。
……”{2}故《诗话》所载皆女子诗,论及武昌李素玉女史《秋心诗》、杭州洪翠云女史《新嫁娘词》、吕碧城、苏州葛蕙生、钱塘汪小韫(名端。
原文多有以表字指称者,苟其名可考,随文附注,下同)《自然好学斋诗》、葛兰生《问花楼诗稿》、维扬阮芷孚《晴霞楼诗稿》、金芷兰、琴川缪姗如(名宝娟,据胡《考》③767页)《倦绣吟草》、缪式如、石门徐寄尘(名自华)《听竹楼诗》、吴县潘季兰、山阴秋瑾、昭文江阆仙、鬘因、上海张绿筠(名庆松?)《花韵居诗词稿》(胡《考》527页:“《花韵居诗集》,张庆松撰,《上海县续志》著录。
(未见)”当系一人)、潘湘红、吴县吴佩■(名茝,据胡《考》312页)《佩秋阁诗集》、石门徐兰湘(名蕙珍,据胡《考》480页)《度针楼诗》、阳湖庄莲佩(名盘珠,据胡《考》555页)《秋水轩诗词合稿》、钱素秋、泉塘王秾仙(名庆棣,据胡《考》253页)《织云楼诗集》、方萝卿、沈氏女、淑兰女史、德州秦芷香、华秀芬《庚子落叶词》、濮文湘《怀湘阁诗草》、弹绿女史、鹃红女史等。
2.绾春楼诗词话《清诗话考·待访书目》著录:“杨全荫撰,王蕴章《燃脂余韵》卷三著录。
杨全荫,字芬若,江苏常熟人。
仪征毕几庵妻,有《绾春词》《绿窗红泪词》。
”{4}今按,《清诗话考》及所引《燃脂余韵》而外,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卷十七亦著录,略云:“《绾春词》,清杨全荫撰。
(《然脂余韵》著录,未见)。
全荫,字芬若,江苏常熟人,仪征毕几庵妻。
《绾春楼诗词话》,同上。
《绿窗红泪词》,同上。
”{5}诸家皆云未见其书。
《清代诗话考述》仅存其目,{1}而未言何本。
今按,《绾春楼诗话》《词话》并传于世,《诗话》载《妇女时报》1912年第8期,署“虞山毕杨芬若女士辑”,《词话》载《妇女时报》1912年第7期,署“虞山毕杨全荫芬若女士辑”,各数十则,皆万余言。
此外,《滑稽时报》1915年第4期亦载《绾春楼词话》,仅一则。
谢翊《兰禅室诗话》载杨全荫诗如干首,皆其夫毕几庵寄示谢氏者。
{2}又《妇女时报》载其《清芬集》诗,颇亦不少,可资考论。
谨按,毕几庵,即毕倚虹,江苏仪征人,原名振达,号几庵,李鸿章外曾女婿,民国旧派小说家,亦能诗,有《光绪宫词》、《几葊绝句》、《销魂词》等③。
杨全荫,字芬若,江苏虞山人,乃杨圻之女,嫁毕倚虹。
《绾春楼诗话》自序云:“春间曾取闺秀小令清词,撰《词话》一卷,刊第七号《妇女时报》中矣。
日来骄阳肆威,热恼苦人。
雪藕饮冰,读诗自遣而已。
偶有所获,笔之于书,积时兼旬,成诗话若干,则胥为闺秀之作,写定后,仍付梓《妇女时报》中,诚可佐红闺销暑之资,殊未敢自诩于著作之林也。
壬子荷花生日,芬若自记。
”{4}是《绾春楼诗话》专论闺秀诗,论及华阳曾季硕(名彦,据胡《考》636页)《虔共室遗集》、女子题壁诗、顺德邓秋门妻杨依依女士《送北上诗》、杨雪子《女子军师团北伐古风》、陈羽步诗、萧山黄顺之(巽)《听月楼诗》、王韵珊(名纫佩,据胡《考》235页)《佩珊珊室诗存》、吕碧城三姊妹诗、钱塘郑兰孙女士《落花诗》、山阴刘再仙《春夜遣兴》、天台吴茜云《闺怨》、唐素娟《感事》、番禺梁佩琼(名霭,潘飞声妻,据胡《考》546页)《飞素阁诗词》、毕仪莲遗诗等。
3.苍崖室诗话载《家庭杂志(上海)》1915年第1卷第1期,署“许慕西”。
按,《苍崖室诗话》所载皆明清闺阁诗人。
前有自序曰:“吾国文学冠绝寰球,香闺淑媛,绣阁名姝,妙擅挥毫,雅解吟哦者,代不乏人。
……靡丽艳情之作虽多,而冰霜铁石之章亦复不少,安得一笔抹杀,谓女子之诗悉系月上柳梢之词而无激昂慷慨之调乎?爰集有明及前清闺阁之诗,择其尤光明磊落、名实不凡者采录一二,以供绣阁才媛之讽诵浏览。
……”{5}按其所录,多取慷慨激昂之什,有刘夫人毛氏钰龙、于夫人刘氏(于慎行之母)、华亭王凤娴(张本嘉之室)、林玉衡(倪廷相之室)、娄东薄少君(沈承之室)、桐城方孟式(山东布政张秉文含之之妻)等。
4.鹤啸庐诗话载《眉语》1915年第1卷第2、5期,未署名。
论宿迁徐起泰继室倪瑞璇、明吴江沈氏女、昆山顾茂俭之妹、扬州妓女王微、长洲姚灵修等闺秀诗。
5.绿葹阁诗话载《妇女时报》1916年第18、19、20期,1917年第21期,署“缃叶”,唯第21期署“湘叶”,盖手民之误。
生平未详。
《诗话》专论闺秀诗,有可补以前诗话所不及者。
条陈如次:仁和高凤楼五云女史《澹宜书屋诗草》;仙琴女史题壁诗;浙水陈长史夫人秀眉女史《莲峰诗草》;吴芸佩女史,字浣香,适袁氏,著《漱云书屋稿》若干卷;左夫人,字芙江,名□(锡)璇,袁氏继配,工诗善画,有《卷葹阁偶存草》(“锡璇”之“锡”,漶漫难识,兹据胡《考》266页补。
张宏生“修订条目”复据林玫仪《左锡璇诗词辑校》补录左氏诗词集数种,无《卷葹阁偶存草》,见胡《考》1120页。
与所录《碧梧红蕉吟馆诗草偶存》二卷为同书而异名者欤);曾吟邨继室(左)冰如(据胡《考》267页补),名锡嘉,左夫人弟子,亦工诗;黄岩卢俪兰夫人名德仪,一字梅邻,适王菊人名维龄,著《焦尾阁遗草》一卷,张文虎为之序,别有《焦尾阁脞录》二卷、《正气集》四卷,未行于世;吴县黄美之绍赞夫人朱玉英女史,名希蕴,著有《昙华阁诗》若干卷,紫华女史丁采芝序;西蜀胡爱华女史,字莲仙,工吟咏;兰仪女子姬凤笙女史题壁诗;宣少圃夫人均仙女史诗;海东女史徐若兰《马嵬题杨太真墓》诗二首;金匮华蘅芳夫人同邑邹女史佩兰著有《纫余小草》一卷;许尚书滇生之夫人项氏,泉塘人,名钏,工诗善画;马士祺著《漱泉集》若干卷,为人窃取,集无副本;吴声槐,字音木,其妹适徐业钧字鸿野,著《绣余吟草》二卷;吴声槐大母蔡宣卿,有临安才女之目,名桓,有《百美图诗》百篇;何词仙女史,惠州人,适顺德张邦佐字星门,工诗;(顾)羽秦女史《绿楳[梅]景楼诗词稿》(据胡《考》805、806页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