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61
简述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长期处于封建统治之下,中国社会的商品经济很不发达,代表近代社会文明的许多行业迟迟未能发展起来。
中国近代新闻传播业也是如此,直到19世纪初,中国还只有像邸报、京报之类的古代报纸。
真正近代意义上的、具有大众传播功能的新闻报刊仍未出现。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正在积极进行殖民扩张,一批又一批的商人、传教士、政客、冒险者来到中国。
他们给中国带来了各样的商品,也带来了多样的文化观念和宗教意识。
近代报刊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中国。
取道马六甲,首份近代中文报刊曲折诞生1807年9月8日,广州城里来了一位叫马礼逊的英国传教士。
他此行的目的是受伦敦布道会的派遣,来华传教。
可是当时的清政府反对传教活动,来华的外国人除非是英属东印度公司的雇员才能进入广州。
不得已他只好用美国商馆“客人”的身份做掩护,在广州居留,学习汉语。
次年他赴澳门,翌年被聘为英属东印度公司的翻译,遂以英国商人的名义公开活动。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传教的任务,一边着手翻译《圣经》,一边秘密吸收教徒,先后招收蔡高、梁发等教徒10人。
1813年,伦敦教会又派遣米怜前来协助马礼逊传教。
米怜到达后,因没有合法身份根本不能在广州传教,于是米怜携带2000册《新约》前往南洋群岛的爪哇、马六甲等华人聚集地传教。
米怜回到广州后随即建议马礼逊在马六甲成立一个对华传教基地,并初步设想编发一本宣传基督教教义的小册子。
马礼逊闻后,当即同意了米怜的建议。
1815年米怜雇请已成为基督教徒的印刷工人蔡高和梁发前往马六甲。
当年5月,米怜携妻子及蔡、梁二人到达马六甲。
随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在那里建立了印刷所和一家免费学校。
8月5日,米怜主编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察世俗》)出刊。
它成为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察世俗》的办刊初衷是为了阐发基督教教义。
所以它把宣传“神理”放在了首要地位,大部分文章都是介绍教义和《圣经》。
近现代报业的产生发展及走势一、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发展(一)、近代报业产生的背景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形成了对新闻事业的内在的社会需求(1)从经济上看,人们为了在市场上进行竞争与生存发展,对信息的需求量剧增。
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或港口,成为近代新闻的发源地。
例如16世纪末的德意志是南欧和北欧交通贸易的连接点,并且它与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一样都是是欧洲重要的贸易中心,因而这些地方的新闻印刷品也比其他国家更早出现。
(2)从政治上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制度的诞生,特别是在16、17世纪之交,社会政局动荡,社会信息量剧增,社会各阶层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剧增。
特别是新兴的阶级和政治力量更加迫切地需要传播信息、宣传政治观点,左右舆论,以促进社会变革。
因此,近代报纸是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
2、社会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印刷术的日趋进步和造纸工业的发展为近代报业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交通和邮政事业的日趋发达扩大了报纸发行的空间,增强了报纸的时效性;人口日益集中,城市逐渐增多为报纸提供了大量且较为集中的市场。
(二)、近代报业的产生近代新闻事业的主体形式是报纸。
近代报纸诞生的标志——每周定期刊物的出现。
1、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意志地区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两种周报:①《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在沃尔芬比特尔发行;②《报道》,在斯特拉斯堡出版。
为什么定期报刊产生于德意志地区呢?因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贸易集散地逐渐移到大西洋沿岸,英法德等国都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它们取代威尼斯等地中海城市而成为新的信息中心。
德意志是金属活字印刷的发源地,又是南欧和北欧交通贸易的连接点,因而定期报刊出现得比较早。
2、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1663年的《莱比锡新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之一。
德国日报的产生比英国1702年的《每日新闻》、法国1777年的《巴黎新闻》、美国1783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要早50年到100年。
简述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西方传教士的传来: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传播西方
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包括印刷术和新闻传媒的概念。
这
为中国的报刊产生提供了基础。
2.教育改革和知识普及:近代中国逐渐重视教育改革和知识
普及,许多学校和文化机构开始刊行校报、刊物,以便教
学和学术研究。
这些校报和刊物成为了近代报刊发展的起
点。
3.维新思潮的兴起: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进入了洋务运动
和维新运动的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国家的发展和
变革。
为了交流思想、表达观点和推动改革,他们开始创
办自己的报刊。
4.灾难和动乱的影响: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和动乱,
如太平天国运动、战乱和社会混乱等。
这些事件促使人们
迫切地需要了解和传播最新的消息和信息,以便适应和应
对这些变化。
5.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示范作用:近代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
的侵略和殖民压力,西方国家的报纸和新闻传媒模式对中
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明显。
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尝试
创办以西方为样板的报刊。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它们在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社会变革和国家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