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实务系列课程之二
- 格式:docx
- 大小:8.14 KB
- 文档页数:4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3101208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课程类型职业选修课学分数2总学时数32第一部分总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其中劳动法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对象是以劳动法及其发展规律。
劳动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部门,因此,劳动法学在我国法学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劳动关系则国家层面的劳动政策的制定以及企业层面的劳动关系的操作管理。
2.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重点掌握我国现行的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劳动法理论和知识以及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前导课程: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后续课程:创业课程二、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10%,实训成绩30%,期末成绩60%。
三、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推荐教材:夏志强、杨红,《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四、大纲执行说明执行时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基础上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做出部分调整。
第二部分理论教学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重点掌握我国现行的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劳动法理论和知识以及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教学等实训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
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互动。
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运用多媒体、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50篇劳动法实务操作指南干货满满快来领取今天是九月的最后一天,十一长假即将来临,无讼祝大家国庆节快乐!在此,我们为大家诚挚的奉上【50篇劳动法实用干货合集】,大家赶快收藏吧。
劳动者篇1、结合案例分析劳动者如何追索加班费2、未休年休假工资性质的认定3、案例评析| 职业病的认定及确诊后的赔偿问题实务探析4、女职工的劳动权益之法律探析5、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可以获得超过11个月二倍工资吗?6、劳动合同中关于违约金条款效力实务认定7、结合案例分析劳动者如何追索加班费8、未订立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实务处理解析9、劳动争议之加班工资的实务认定10、有关劳动者工资的五大法律问题11、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年限的起算时间辨析12、整点干货| 劳动者造成单位损失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实务要点用人单位篇1、用人单位以旷工为由解除合同的实操要点及风险防范2、企业解雇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操作流程3、放弃社保声明能使用人单位免责吗4、员工不辞而别,单位置之不理法律风险分析5、以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6、用人单位以“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为由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操作指南7、企业就“落户指标”约定违约金司法实践如何操作?8、公司停业后三大方面的法律问题9、人事背景调查的法律设计及风险防控指引10、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制度深度解析(上)11、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制度深度解析(下)12、用人单位可以同时要求劳动者返还培训费和支付违约金吗?13、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适用的规章制度14、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能否单方终止或变更劳动合同实务探讨15、劳动者自愿放弃社保的效力及企业应对措施16、如何保证用人单位安全的行使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权17、案例评析| 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者退休时向其支付一次性养老补助吗法律人篇1、纯干货:劳动争议案件中竞业限制法律实务全梳理2、案例评析| 劳动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在什么情况下承担连带责任3、律师代理被迫解除劳动关系案件实务要点梳理4、以一则案例详解: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工作地点在实务中的处理路径5、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财产调查实务6、逆向劳务派遣之法院裁判观点全解析7、如何拟定一份完美的《工亡赔偿调解协议书》8、以一起典型案例分析:劳动关系与委托关系的区别9、从仲裁实务的角度谈劳动争议案件中举证问题10、劳动法实务聚焦| 律师代理交通事故类工伤案件实务操作总结11、律师如何快速提升劳动法实务操作能力12、非法用工主体所招用的自然人与发包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13、整点干货 | 劳动争议之服务期纠纷的实务认定14、四个常见劳动合同相关问题15、劳动争议之股权激励纠纷的实务处理16、劳动争议案件中支付令制度实务操作要点解析17、特殊情形下的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18、事实劳动关系的实务认定19、如何拟定一份完美的《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合同书》20、劳动争议之试用期合同纠纷的实务操作21、劳动者与小微企业劳动争议中的三个典型法律问题。
劳动法课程总结引言劳动法作为一门重要的法律学科,旨在规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在本次劳动法课程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劳动法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以及具体应用。
本文将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于对劳动法体系有更深入的理解。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体系的运行依赖于一系列基本原则,以下是劳动法的核心原则:1.平等原则:劳动法强调雇主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平等地位,禁止任何歧视、排斥和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2.自愿原则:劳动关系应基于自愿的原则建立,雇主和劳动者应自主选择进入劳动关系,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3.双重的保护原则:劳动法为劳动者和雇主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劳动者获得体面工作条件和相应报酬,也保护雇主的合法权益。
4.合理期限原则:劳动法规定了就业合同和劳动关系的合理期限,以保障双方的权益。
5.安全和健康原则:劳动法强调雇主应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保障其身体和心理健康。
劳动法的体系结构劳动法体系由多个法律法规组成,包括宪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
以下是劳动法体系的主要内容:1.宪法保障劳动者权益:宪法是劳动法体系的基础,明确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公平待遇。
2.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体系的核心,规定了雇主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等事项。
3.劳动争议处理法保障劳动者权益:劳动争议处理法为劳动者提供争议解决机制,保护其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4.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劳动保障体系:除上述两个主要法律外,还有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如社会保险法、劳动保护法等,以完善劳动保障体系。
劳动法的具体应用劳动法涉及各个环节的劳动关系管理,以下是劳动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重要方面:1.就业与招聘:雇主在招聘过程中需要遵守平等就业原则,不得歧视求职者。
同时,劳动法规定就业合同的签订,明确了双方责任和权益。
2.劳动报酬: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报酬应当合理,并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等。
劳动法实务系列课程之二:劳动合同解除、终止与员工离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
第一部分:劳动合同解除、终止与员工离职管理法律风险及处理实务
1劳动合同解除的几种方式及其应用技巧和应注意问题
2、劳动合同终止的几种方式及其应用技巧和应注意问题
3、解除与终止劳动关系的区别及操作方法;
4、过失性辞退员工的条件、程序及补偿
5、非过失性辞退员工的条件、程序及补偿
6、经济性裁员的条件、程序及补偿
7、哪些违纪行为企业可以合法开除、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
8、如何完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以便处理违纪员工
9、开除、除名、违纪辞退三种惩处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10、利用安抚与缓解冲突技巧化解被辞退员工抗拒心态
11、企业处理违纪员工及辞退员工败诉原因分析;如何追索违纪员工和违约的违约赔偿责任;
12、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解除?
13、劳动者提出口头离职, 又拒不提交书面申请怎办?
14、患病员工和工伤员工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15、三期女工和违反计划生育员工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16、怎样正确解除试用期员工的劳动合同;
17、如何运用解雇理由,避免败诉的风险?
18、如何控制技术型员工流失风险?
19、企业防止员工跳槽的建议
20、企业通知离职的方式选择和不同处理
21、离职通知撤回的法律分析
22、离职工作交接事务的处理要点
23、如何办理员工离职手续及出具相关证明文件?
①退工手续和档案保管的依法处理② 拖延办理离职退工手续的法律风
24、拟定离职管理中的法律文书的技巧
①辞退员工通知书的起草要点和实务训练②劳动合同解除协议的起草要点和实务训练第二部分: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或赔偿的支付条件、计算依据和计算标准
1、经济补偿金、代通知金和赔偿金的支付条件和支付标准
2、加班工资、业务提成、生活补贴、房补、奖金应否计入经济补偿金的工资基数?
3、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可否超过十二年?哪些情况不能超过十二年?
4、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工资基数有无上限和下限?上限和下限各是多少?
5、解除劳动合同与终止劳动合同在计算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上有何区别?
6、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或赔偿如何计算,两者是否需要同时支付?
7、用人单位不依法支付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劳动者可否再通过仲裁和诉讼要求单位加付50% 的额外经济补偿金?
8、新实施后,企业不依法支付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员工可否要求企业加付50% 的额外经济补偿金?
9、员工离职未办理工作交接,企业是否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10、用人单位经营期满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否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
11、企业违法辞退“三期”女职工,员工可否要求企业同时支付“三期工资和二倍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劳动者取得经济补偿金是否需要交税,如何计算?
12、企业辞工、裁员时的违约金、补偿金和赔偿金有效控制第
三部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操作实务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企业劳动争议产生的风险及其应对[风险一]支付令[风险二]仲裁时效期间[风险三]举证责任[风险四]仲裁时限缩短[风险五]先予执行[风险六]一裁终局
2、劳动争议调解处理技巧与风险防范
3、劳动争议仲裁管辖权的行使与风险防范
4、劳动争议仲裁主体(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有利害关系第三人)的选择与风险防范
5、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辨别与风险防范
6、劳动争议仲裁决效力的判断与风险防范
7、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申请执行操作技巧与风险防范第四部分:如何完善证据及举证责任的有关规定与风险控制1、举证责任的变化及举证责任分配方式?什么情形下适用“谁主
张谁举证”?什么情况下适用“举证责任的倒置”?
2、证据的种类及各种证据的证明效力及实际操作?
3 、哪些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管的证据?用人单位拒不提供属于其掌管的证据会承担怎样的不利后果?
4、对劳动关系的解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均未提交证据证明其主张的,应由谁负举证责任?
5、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应由谁负举证责任?
6 、合同到期后,单位要求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员工拒签时,应如何收集证据?
7、对违纪员工的事实调查,如何保全证据,以及仲裁或诉讼时对证据的要求;
8 、对劳动争议案件,用人单位应如何采集证据,在庭审过程中应如何举证?第五部分:典型案例分析
1、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案例;
2、合同期内,劳动合同解除案例;
3、劳动合同终止案例;
4、事实劳动关系解除案例;
5、“三期”女工劳动合同解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