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企业的纳税调整
- 格式:pdf
- 大小:609.36 KB
- 文档页数:1
A106000《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填报详解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案例分析一、 A106000《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第6行第2栏“税后调整所得”价值的确定(一)填报说明虽然本栏名称也是“税后调整后的收入”,但与表a100000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第19行“税后调整后的收入”的概念不一致。
填写时要注意。
1、如果没有所得减免第2栏“税后收入调整”,第6行“本年度”=本年度表a100000第19行。
2、同时兼有所得减免第2栏“纳税调整后所得额”和第6行“本年度”应按下列情况填写:(1)如果表a100000第19行“纳税调整后所得额”大于0,第20行“收入减少额”大于0,则本表第2栏第6行=本年度表a100000第19-20-21行,它将被减少到0。
第20行“所得减免”<0,填报此处时,以0计算。
(2)表a100000第19行“纳税调整后所得”<0,则本表第2列第6行=本年度表a100000第19行。
(二)案例说明m公司2021年既从事应税项目,也从事免税项目,假设不享受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无纳税调整项目。
情形一:m公司应税项目盈利100万元,免税项目盈利300万元,则申报表主表(a100000)第19行“纳税调整后所得”为400万元(100+300),第20行“所得减免”填写300万元。
那么本表第2列“纳税调整后所得”第6行=表a100000第19-20行=400-300=100万元。
案例二:如果M公司的应税项目亏损100万元,免税项目利润300万元,则申报表主表(a100000)第19行的“纳税调整后收入”为200万元(-100+300),第20行的“减收”为300万元。
然后,本表第2栏“税后收入调整”第6行=0=表a100000第19-20(200-300)行,并减少至0。
情形三:m公司应税项目盈利300万元,免税项目亏损100万元,则申报表主表(a100000)第19行“纳税调整后所得”为200万元(300-100),第20行“所得减免”填写0,那么本表第2列“纳税调整后所得”第6行=200万元。
三种注销亏损企业方式的财税对比分析本文通过对百分之百控股的亏损子公司采取直接注销、将母公司对子公司往来款债权转增资本后注销、吸收合并方式注销三种方式进行财、税对比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相对于直接注销亏损公司,将母公司对子公司往来款债权转增资本后注销可以减少清算所得税,但无论采用直接注销亦或是采用转增资本后注销方式,都會不同程度涉及清算所得税,对于具有房地产的企业,注销阶段因房地产产权发生转移,还涉及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增加了资金流出企业的压力。
采用母公司吸收合并亏损子公司方式注销公司可以实现清算所得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减免,且吸收合并属于公司法规定的法定合并,公司注销无需经过清算,从而节省了注销所用时间,节约了清算费用,但与注销直接/转增资本后注销公司相比,在合并报表层面,该交易不改变被注销公司母公司所控制的经济资源,所以吸收合并无法实现亏损出表。
本文可以为其他有类似情况的企业提供参考,在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标签:注销;吸收合并;亏损出表在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受全球行业发展周期、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及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难免会导致一个或多个经营板块产生经营亏损,企业在对行业未来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往往会基于自身战略发展需求,对亏损板块企业进行调整,或对亏损板块进行整体转让或直接采取注销方式来对已经产生的亏损进行剥离,并阻止亏损进一步扩大化。
企业采用不同的方式注销亏损企业所带来的税收金额、财务处理方式不同,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实际工作案例,对采用直接注销、债转股后注销及采用吸收合并注销企业的涉税、财务处理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可以为其他有类似情况的企业提供参考,在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亏损企业基本情况介绍A企业集团(非房地产企业、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B 公司(本文所分析公司、非房地产企业)为A企业集团在我国某省的片区投资管理公司,C公司、D公司为B公司下属子公司,其中:C公司为B公司100%控股子公司、D公司为B公司控股子公司。
会计实务类价值文档首发!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亏损”需作纳税调整-财税法规解读获奖
文档
在每一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后,总有些股东、经理、或者董事长等询问会计人员:企业亏损了怎么还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殊不知,这是由于企业所得税法对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与会计利润的核算方法不一致造成的。
按照会计核算要求,企业的会计利润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若为负数则表现为亏损。
而企业所得税法要求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会计利润基础上按照税法的要求调整后的金额,即: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笔者就需要调整的内容归纳如下。
营业收入(所得)的调整
企业所得税法所称的收入总额除会计核算的营业收入外,还包括视同销售收入、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超期未支付应付账款及包装物押金收入等。
同时还要按照规定剔除财政拨款等不征税收入、国债利息收入及免税项目的免税收入(所得)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综合利用资源产品的减计收入。
此外,对以分期收款销售货物的应按照合同约定收款日期确认的销售收入、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应按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的收入、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应按分得产品日期确认的收入,等等,亦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的纳税调整和账务处理企业按照账务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由于计算口径或时间上的不同会产生永久性和时间性差异,且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部分企业在年度会计决算已报出,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报送之后,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经自查或税务机关审查,仍存在漏缴企业所得税的事项。
一、自查自补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和账务处理例1:某房地产开发企业,2001年度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前)-550000元,企业自行调增纳税所得额60000元,自行调减纳税所得额10000元,纳税调整后所得-500000元。
无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和免税所得,其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00元。
经注册税务师代理审查,下列事项还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共计1500000元:(一)调表不调账。
凡当期不能税前扣除,以后各期均不得税前扣除的事项,即永久性差异,则通过调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无须调账:1、2001年度支付工商局罚款20000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在“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
但税法规定“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2001年度该企业员工20人。
按计税工资月均800元计算,可税前扣除192000元。
企业实际发放工资252000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在“管理费用”科目列支。
但超标准支付的60000元(252000-192000),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2001年补缴1999-2000年度的职工养老金20000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列支。
根据税法“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年度补扣”的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该三项共计100000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弥补亏损税务风险(一)弥补亏损相关规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就形成了企业当期税收口径上的亏损。
在以后的规定年限内,如果企业当年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大于零,可以扣除所得减免后的金额首先弥补这部分亏损,其剩余部分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1.一般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第十八条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所称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2.延长亏损结转年限的规定。
(1)《关于延长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的通知》(财税[2018]76号)第一条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当年具备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以下统称“资格”)的企业,其具备资格年度之前5个年度发生的尚未弥补完的亏损,准予结转以后年度弥补,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弥补年限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45号,以下简称“45号公告”)第一条规定:“《通知》第一条所称当年具备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企业,其具备资格年度之前5个年度发生的尚未弥补完的亏损,是指当年具备资格的企业,其前5个年度无论是否具备资格,所发生的尚未弥补完的亏损。
”(3)《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8号)第四条规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
⼀、企业弥补亏损的⽅式 企业弥补亏损的⽅式主要有三种: 1.企业发⽣亏损,可以⽤次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次年度利润不⾜弥补的,可以在5年内延续弥补。
2.企业发⽣的亏损,5年内的税前利润不⾜弥补时,⽤税后利润弥补。
3.企业发⽣的亏损,可以⽤盈余公积弥补。
以税前利润或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均不需要进⾏专门的账务处理,只要将企业实现的利润⾃“本年利润”科⽬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的贷⽅,其贷⽅发⽣额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的借⽅余额⾃然抵补;所不同的是以税前利润进⾏弥补亏损的情况下,其弥补的数额可以抵减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税后利润进⾏弥补亏损的数额,则不能在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抵减。
但如果⽤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则需作账务处理,借记“盈余公积”科⽬,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科⽬。
⼆、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企业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进⾏会计核算,如果当年账⾯利润为负数,即为会计上讲的“亏损”。
与实现利润的情况相同,企业应将本年发⽣的亏损⾃“本年利润”科⽬,转⼊“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结转后“利润分配”科⽬的借⽅余额,即为未弥补亏损的数额。
然后通过“利润分配”科⽬核算有关亏损的弥补情况。
企业发⽣的亏损可以⽤次年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
在⽤次年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情况下,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本年利润”科⽬,转⼊“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即: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这样将本年实现的利润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的贷⽅,其贷⽅发⽣额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借⽅余额⾃然抵补。
因此,以当年实现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结转的未弥补亏损时,不需要进⾏专门的账务处理。
由于未弥补亏损形成的时间长短不同等原因,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有的可以以当年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有的则须⽤税后利润弥补。
经营亏损的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经营亏损的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该方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即暂时性差异分别确认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最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债务法核算的关键是确定暂时性差异,而暂时性差异主要产生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不同,除此之外,该准则又规定,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本质上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够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可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企业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该可抵扣亏损时,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当期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例:甲公司于2006年因政策性原因发生经营亏损,经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4 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该亏损可用于抵减以后5个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该公司预计其未来5年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该经营亏损。
假定2007年及以后的年度会计利润均为1 000万元,没有其他调整事项。
经营亏损的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如下:项目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会计利润-4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应纳税所得额-4000 0 0 0 1000弥补的前期亏损0 1000 1000 1000 1000未弥补的前期亏损0 3000 2000 1000 0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转回4000 1000 1000 1000 1 000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转回1000 250 250 250 2501.2006年亏损发生时:会计利润为:-40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万元应纳所得税为: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为:400025%=1 000(万元)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O-(1 000-0)=-1 000(万元)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0 (-1 000)=-1 000(万净利润=-4 000-(-1 000)=-3 000(万元)会计分录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0000000贷:所得税费用10 000 0002.2007年度可抵扣亏损转回时:会计利润为:1 0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为:1 000-1 000=0(万元)应纳所得税为:0万元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1 0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1 00025%=250(万元)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75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250万元递延所得税为:0-(750-1 000)=250(万元)所得税费用为:0-250=250(万元)净利润为:1 000-250=750(万元)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2 500 00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 5000002008年至2010年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与2007年的处理是相同的,至2010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余额为0.2007年到2010年的累积净利润:7504 1 000(1-25%)=3 750(万3.如果2007年实现会计利润5 000万元,则:应纳税所得额为:5 000-4000=1 000(万元)应纳所得税为:1 00025%=250(万元)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1 0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4 00025%=1 000(万元)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1000万元递延所得税为:0-(0-1 000)=1 000(万元)所得税费用为:250 1000=1 250(万元)净利润为:5 000-1 250=3 750(万元)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12 50000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0000000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 5000004.如果2008年又发生了亏损,企业在2008年12月31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
以前年度亏损直接从本年度的利润总额中弥补后具体分录怎么做?计提所得税: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说结转时: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那么新规定后我公司这个月的利润总额弥补了以前年度的亏损了不需要预缴所得税了,那么我账面上挂了一笔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这笔余额怎么处理?答:1.如果本年利润少于以前年度亏损,那么只要在填报企业所得税纳税报表中反映就可以了,账面无须计提,原来计提的可以红字冲回.2.如果本年利润大于以前年度亏损,那么只要对大于部份计提所得税就可以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辅导:弥补亏损税前弥补亏损中所说的“亏损”,所谓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一、减免项目所得弥补亏损的问题◎亏损范围◇非减、免项目亏损;◇以前年度结转的可弥补亏损。
◎新旧税法的规定旧所得税法规定,免税项目所得可以冲抵应税项目发生的亏损;免税项目的所得也可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年度申报表A类主表的逻辑关系◇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所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纳税调整后所得=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减、免项目所得”为“纳税调整减少额”组成部分。
◎减、免项目所得的有关规定◇减、免项目所得税应分开核算,合理分摊期间费用;◇减、免税项目所得不得弥补非减、免税项目的亏损以及以前年度结转的可弥补亏损。
二、弥补亏损的方式◎企业发生亏损,可以用次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次年度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5年内延续弥补。
◎企业发生的亏损,5年内的税前利润不足弥补时,用税后利润弥补。
◎企业发生的亏损,可以用盈余公积弥补。
以税前利润或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均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账务处理,只要将企业实现的利润自“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贷方,其贷方发生额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借方余额自然抵补;所不同的是以税前利润进行弥补亏损的情况下,其弥补的数额可以抵减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而用税后利润进行弥补亏损的数额,则不能在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抵减。
亏损企业纳税调整会计分录
一、调整企业所得税
根据企业亏损情况,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做相应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二、调整递延所得税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可以递延缴纳所得税。
若亏损企业需要递延缴纳所得税,做相应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三、调整盈亏平衡税
企业根据盈利或亏损情况,可能需要在年度内缴纳或退还盈亏平衡税,相应做会计分录:
1. 缴纳盈亏平衡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银行存款
2. 退还盈亏平衡税:
借:银行存款
贷:所得税费用
四、调整印花税
企业亏损可能导致应缴印花税调整,需进行会计分录:
1. 缴纳印花税:
借:管理费用——印花税贷:银行存款
2. 退还印花税:
借:银行存款
贷:管理费用——印花税。
二、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填写案例(A106000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填写) A公司从2010年度开始经营,2010年度亏损180万元,2011年度亏损200万元,2012年度亏损100万元,2013年度盈利180万元,2014年度盈利400万元。
根据修改后的新申报要求,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有以下三点变化:1、修改年度的描述项目栏由(第一年至第五年)(前五年度至前一年度)如下图2、“盈利额或亏损额”修改为“纳税调整后所得”,该栏需计算才能填报。
3、表内逻辑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修正。
填报实例过程如下:首先填写项目年度,按照本年度,前一年度.....前五年度的顺序填写如下表:行次项目年度1 前五年度2 前四年度20103 前三年度20114 前二年度20125 前一年度20136 本年度2014其次,将2010年度至2014年度的亏损额或盈利额依次填入报表,如下图行次项目年度纳税调整后所得1 前五年度2 前四年度2010 -1803 前三年度2011 -2004 前二年度2012 -1005 前一年度2013 1806 本年度2014 400第三,将纳税调整后所得填入当年可弥补的亏损额行次项目年度纳税调整后所得当年可弥补的亏损额1 前五年度2 前四年度2010 -180 -1803 前三年度2011 -200 -2004 前二年度2012 -100 -1005 前一年度2013 180 1806 本年度2014 400 400第四,填写以前年度亏损已弥补额,由于该公司从2013年度开始盈利,2013年度可弥补2010年度亏损的180万元,且2013年度属于前一年度,填入对应栏次如下表:行次项目年度纳税调整后所得当年可弥补的亏损额以前年度亏损已弥补额前四年度前三年度前二年度前一年度合计1 2 4 5 6 7 8 91 前五年度2 前四年度2010 -180 -180 * 180 1803 前三年度2011 -200 -200 * *4 前二年度2012 -100 -100 * * *5 前一年度2013 180 180 * * * * *6 本年度2014 400 400 * * * * *第五,将本年度实际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填入下表: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行次项目年度纳税调整后所得当年可弥补的亏损额以前年度亏损已弥补额本年度实际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额前四年度前三年度前二年度前一年度合计1 2 4 5 6 7 8 9 10 111 前五年度*2 前四年度2010 -180 -180 * 180 1803 前三年度2011 -200 -200 * * 2004 前二年度2012 -100 -100 * * * 1005 前一年度2013 180 180 * * * * *6 本年度2014 400 400 * * * * * 3007 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额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