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导学案 鲁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3
《我的母亲》一、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二、学习重点:1、感知内容,理清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2、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三、导学内容课前预习:1、积累下列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野蛮()文绉绉()穈先生()绰号()嬉戏()庶祖母()吹笙()摹画()抽屉()锁匙()轻薄()眼翳()2、了解作者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3、整体感知: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合作探究1、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齐读最后一段。
2、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似与主题无关,为什么?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景?优选精练★基础演练1、考考你:①“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诸葛亮、刘备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出两个:、。
②“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史文恭、花荣是《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试说出与他们有关的回目或典故:2、各用一个成语概括句意。
(1)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
()(2)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
()★★能力提升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驾驭“翳、责罚、宽恕、广漠、质问、文绉绉、外号、筹备”等词的写法和意思。
2、了解胡适及有关状况。
3、感受母亲的事迹和品质。
(重点)4、感受良好的家教对于培育教化子女的重要作用。
(难点)5、品尝作者用语的分寸感。
【教法学法】反复诵读,进行合作式、探讨式学习【课时】一课时[步骤及内容](课前预习:解决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一、观赏古诗: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齐读《游子吟》。
(师:)这是一首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古诗。
诗中那位为游子苦心缝补衣衫的母亲形象,曾经让古往今来的儿女们深深感动。
我们信任,她的一针一线,不仅缝进了御寒的暖和,更缝进了对儿子无尽的牵挂和情意。
所以我想,身为子女,我们不管走得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牵挂的目光,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二、引入:(介绍胡适的母亲引入课文)有这样一位母亲,她16岁嫁为人妇做填房,23岁就守了寡。
“以少年作后母,周旋于诸子诸妇之间”,她没有读过书,却想方设法地送儿子读书。
儿子留学美国,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度日。
知道儿子须要一本《图书集成》的大书,就想方设法借钱买下。
这位宁肯自己遭遇窘况,却到处为儿子设想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闻名学者胡适的母亲。
今日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验,去感受母爱的力气。
三、介绍胡适其人:1、请学生介绍所了解的胡适的状况:2、出示胡适的生平介绍,请一位学生朗读。
提示:留意加点的内容〉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
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
安徽绩溪人。
曾任北京高校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他早年主动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确定的贡献。
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
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解读传统女性的人性魅力——坚忍仁和————《我的母亲》教【补充材料】:留学母亲征求意见片断C大嫂“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没能力当家D二嫂“很能干而气量很狭小”——没资格当家(2)地位低下,有名无实,当家不能做主。
(课文举例)(理解: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质朴的语言,苍凉的笔调写出了母亲生活的苍凉归结:命运多舛的寡母2. 为什么母亲会采用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来对待“我”和“诸子诸媳们”?她的做法你能理解吗?为什么?“我”(1.)母亲对于“我”来说,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依据呢?(请从课文中找寻答案)参考答案:严父慈母……(2.)她的做法合理合法吗?母亲为什么要如此严厉、苛刻得教“我”读书做人呢?我能接受吗?参考答案:(分析“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这句话的含义)①母亲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妇女,在文章中,她又是一个年轻的后母,有比他的年纪小不了多少的前妻子女。
父亲的早亡使她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的处境是很尴尬的,要想在这样一个家庭能够生存下去,唯一的途径就是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有出息,将来才能够有所依靠。
②儿子的出路在哪?读八股考科举,子承父业、光宗耀祖。
"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句子涵义? 母亲希望我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用之人,能够为自己的父亲和自己争气)③女人的职责是?所以她要履行她相夫教子的责任。
丈夫没有了,担当起慈母严父的双重角色。
既作慈母又做严父。
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很严厉到苛刻的地步。
爱之深,责之切!这是儿子的出路,又何尝不是自己的出路呢?是在“苦难中求生存”!(3.)如果在母亲的人生档案表里,再添上一项内容,你认为应该是什么?(愿望:望子成龙)(4.)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母亲还采用一些非常手段。
例如“红包制度”。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查阅胡适《四十自述》《我的九年乡村教育》,里面有详细的描述。
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鲁教版初二下)2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一、明白得文意,能概括出母亲的形象。
二、明白得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母亲是我们人一辈子中的第一位老师。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的母亲,共同了解一下胡适先生的第一位老师。
默读过程二、学生默读课文标好小节号,勾画出不明白或不明白的地点。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探究过程三、学生质疑学生间交流讨论教师需补充、明确的有:〔一〕字词〔投影一〕正音穈锁匙拧肉轻薄眼翳富裕文绉绉〔二〕胡适简介〔投影二〕(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
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
原名嗣穈,字适之。
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
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
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
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
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伙儿族的主母,对惟一的亲小孩尽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
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同意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
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庞大、深刻、无以替代的阻碍。
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
她从不溺爱小孩。
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
〔三〕从这些文字中,我们能够看出胡适的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
从胡适一生的追求与奋斗来看,母亲对他的阻碍是功不可没的。
那么,本文着重写了母亲的哪几件情况呢?请大伙儿分四人小组讨论,试给每件情况添加一个小标题。
看哪一组的同学最明白作者。
请数名学生上黑板写。
师生共同指正。
请学生讲讲这些情况分不反映了母亲如何样的品性。
请尽量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请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小结我对母亲的深情。
出示〔投影三〕早训、催上早学严格重罚、舔病眼慈爱债要紧债,不骂,不露怒色仁慈、温顺感谢受气,忍耐、悲哭气量大、性子好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咨询刚气,不受人格侮辱朗读过程四、同学们,胡适,这位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是我们民族的自豪。
《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目标一、理解文意,能概括出母亲的形象。
二、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母亲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的母亲,共同了解一下胡适先生的第一位老师。
默读过程二、学生默读课文标好小节号,勾画出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探究过程三、学生质疑学生间交流讨论教师需补充、明确的有:(一)字词(投影一)正音穈锁匙拧肉轻薄眼翳宽裕文绉绉(二)胡适简介(投影二)(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
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
原名嗣穈,字适之。
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
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
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
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
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
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
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
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
她从不溺爱孩子。
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
(三)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胡适的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
从胡适一生的追求与奋斗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那么,本文着重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情呢?请大家分四人小组讨论,试给每件事情添加一个小标题。
看哪一组的同学最懂作者。
请数名学生上黑板写。
师生共同指正。
请学生说说这些事情分别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品性。
请尽量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请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小结我对母亲的深情。
出示(投影三)早训、催上早学严厉重罚、舔病眼慈爱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仁慈、温和感谢受气,忍耐、悲哭气量大、性子好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刚气,不受人格侮辱朗读过程四、同学们,胡适,这位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教案鲁教版主备人:周次:组长签字:教学目标:1、掌握作者、写作背景和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3、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有关问题,品味丰富语言,把握语体特点。
教学重点:诵读、概括。
提炼母亲的形象,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深厚内涵和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内容:一、预习目标:1、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对母亲的感情。
二、、预习过程:1、通过认真地查阅资料,你肯定对本文的作者及背景有了准确和详细地了解,请把你所掌握的情况写下来:2、认真地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把你认为课文中重要的字词写到下面来(给每个字都注音,遇到不会读或写的字先查字典,确保自己对每个重点字词的音形意都掌握。
)导学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预习检测:1.作者:胡适(1891-1962),原名(),字()。
安徽绩溪人。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其代表作有()、诗集《》、《》等。
2.字词:糜()嬉()绰( )廿( ) 文绉绉()佃()户三、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班内交流:1、课文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作为课文内容鲜明精炼概括的文题无关,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2、文中写了母亲那几件事?3、交流揭示母亲品质的语句,评价母亲的形象。
4、同学们认为自传的语体特点到底是什么特点呢?找出文中典型的句子。
(分组讨论)部分参考答案:1、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2、学习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
3、学习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学习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个人,在你一出生,就成了她心头肉,给你无微不至的照顾,教会你走路、说话,不管你走多远,都紧紧牵挂着她的心,永远无私的为你付出。
这个人是谁?没错,这个人就是母亲。
虽然说每个人都有母亲,可是每个人印象中的母亲形象应该不全都是一样的。
哪位同学举个例子来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比如说,老师我印象中的母亲是一个乐观开朗的母亲,她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也会督促我打扮得美美的,因为她认为看着外表美心里也自然会跟着美。
当哪一天老师即使是外表美也抵挡不过心底的难过时,她不是像一般母亲那样热乎地安慰,而是在一旁嗤之以鼻地说:“多大点事你就难过了,你去看看那些躺在医院里唉声叹气的病人,你就觉得你自己有多幸福了。
”每听她这么一说,心里多大的悲伤也都真减轻了。
我们刚才都谈了自己印象中关于母亲的二三事,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邹韬奋的散文《我的母亲》,看看他印象中的母亲又是什么样的。
二、整体感知(一)简介作者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简单地认识一下作者。
邹韬奋(1895—1944):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
祖籍江西,生于福建。
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主编了《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
1944年7月病逝,中共中央接受他遗书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
其著作编有《韬奋文集》、《韬奋全集》,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二)预习检测默读全文,完成以下几项任务:1.给下列生字词注音(出示生字词,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拼音,其他学生发现错误可修改)▪憧憧()女红()▪歉疚()惺()忪()▪蹑()手蹑脚▪娓()娓动听▪唏()唏嘘()嘘▪万籁()俱寂2、思考:(1)读课文的首尾两段文字,你能体会出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明确:痛惜、惋惜。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的母亲》学案鲁教版一、学习目标
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二、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
A、为母亲洗一次脚
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
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三、交流展示(字词、搜集材料、课文理解)
四、合作探究
探究题目一: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探究题目二: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五、达标检测
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
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2.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
3.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老舍:《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六、课堂小结。
《我的母亲》导学案
一、文本解读
《我的母亲》是新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讲课。
作者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
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是《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体裁是一篇传记。
文章记叙的是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经历,表现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宽容隐忍、仁慈温和而又很有刚气的优秀品质,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突出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
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
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学情分析:正处在成长逆反期的学生们对父母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们体会作者与母亲的深厚感情,领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深切的情怀。
二、学习目标
1. 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 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教学课时:二课时
三、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
A、为母亲洗一次脚
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
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四、自学成果展示
1.字词展示(各组派代表将本组认为重点的字词展示到黑板上,并解说)
字音:文绉绉zhòu 绰号chuò庶祖母shù吹笙shēn g 眼翳yì
词义:广漠宽恕文绉绉面红耳赤侮辱
2.材料展示(理解母爱)
将所搜集的关于母爱的材料和胡适的材料分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
教师补充: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绩溪县中屯人。
父亲是农民。
17岁,她嫁给49岁做官的胡传做填房,成了几个孩子的后母。
20岁生了胡适,23岁守寡。
她命运多舛,但注重对儿子的“智力投资”,在家道中落后,还借钱给儿子买下了《图书集成》一书。
3.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项展示,学生很可能会出现偏颇,可借此展开探究讨论。
4.展示为母亲做一件事后的感受。
五、合作探究
探究题目一: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
明确:
A、每天教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C、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慈爱
E、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一点怒色——宽以待人、
品性善良
F、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让,忍无可忍时,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宽
厚、善良、隐忍
G、听了五叔的牢骚话,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很有刚气
探究题目二: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明确:
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他醒来坐了多久了。
”——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如:“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如:“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
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六、达标检测
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
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2.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3.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老舍:《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