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培训
- 格式:doc
- 大小:132.50 KB
- 文档页数:2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儿童。
二、服务内容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一)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当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
(二)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三)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五)每次服务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五、考核指标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年度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月儿童数/年度辖区内的0~36个月儿童数×100%。
六、附件1.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2.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3.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附件1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编号□□□-□□□□□附件2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编号□□□-□□□□□附件3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编号□□□-□□□□□填表说明:1.印制新表格时可在原“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所列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基础上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2.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请在所提供服务对应的选项上划“√”,可多选。
其他服务请注明。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儿童。
二、服务内容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一)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当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二)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三)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五)每次服务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五、考核指标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年度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月儿童数/年度辖区内的0~36个月儿童数×100%.六、附件1.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2.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3.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附件1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编号附件2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编号附件3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编号填表说明:1.印制新表格时可在原“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所列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基础上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2.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请在所提供服务对应的选项上划“√”,可多选。
其他服务请注明。
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0-36个月常住儿童。
二、服务内容1.新生儿第1次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在新生儿家中进行。
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吃奶、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等。
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测量体温。
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
若发现危重症状,及时转诊。
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告诉家长尽快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种。
2.满月健康体检:新生儿满28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
重点询问和观察吃奶、睡眠、大小便、黄疸情况等。
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测量和发育评估。
3.婴幼儿健康体检:满月后的健康管理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时间分别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时,共8次。
健康管理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这次之间的儿童发育和患病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4.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者,分析原因,对家长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及时转诊。
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听力、语言、行为的评估,对此类发育评估落后的孩子及时转诊。
5.在儿童6个月、18个月、30个月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
对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中、重度贫血儿童建议转诊。
6.除上述规定时间外,在儿童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记录在生长发育图上,接受预防接种前进行预防接种禁忌症的评估。
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1.开展儿童健康体检的机构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2.儿童健康体检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3.按照国家有关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体检工作。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孕产妇保健、预防接种、门诊等途径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一、引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健康的成长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中医药在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提供安全、有效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制定以下技术规范。
二、术语和定义1. 0~36个月儿童:指出生后0~36个月的婴幼儿。
2.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指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的理念和技术,为儿童提供预防、保健和治疗的综合性服务。
三、目标和原则1. 目标:全面提升0~36个月儿童的健康水平,预防和减少儿童疾病的发生。
2. 原则:(1)科学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基于科学、临床实践和经验,并不断进行研究和更新。
(2)个体化:根据每个儿童的身体状况和体质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服务计划。
(3)安全性:服务过程中应保证儿童的安全,注意药物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4)综合性:结合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提供综合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四、服务内容1. 健康评估: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对儿童的身体发育、行为表现和生活习惯进行综合评估。
2. 中医药干预:针对儿童的特定情况,采用中医药的方法进行干预,包括针灸、推拿、草药服用等。
3. 膳食指导:根据儿童的体质和发育需求,提供合理的膳食指导,包括饮食结构、食物搭配和食物制作方法等。
4. 心理健康管理: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游戏、音乐和亲子互动等方式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5. 接种疫苗:根据国家的免疫规划,提供儿童疫苗接种服务,同时结合中医药调理,增强免疫力。
6. 家庭养生指导:向家长提供家庭养生知识和健康管理方法,帮助家庭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管理要求1. 人员要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提供者应具备相关的医学和中医药学专业背景,并接受相关培训。
2. 设备要求:提供服务的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具备必要的中医药服务设备和器材。
3. 服务记录:对每一次服务进行记录,包括儿童的基本信息、健康评估结果、干预方法和效果等。
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试题姓名: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以下不属于听力筛查的月份是()A. 6月2.A. 6次3.A. 0~364. )A.1.A. 0~362.)A. 6-83.A. 6月4.A.B. 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天内进行C. 高危新生儿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访视次数D. 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3次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1. 新生儿访视率=年度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接受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人数/年度辖区内×100%。
2. 纯母乳喂养应坚持至出生后个月。
3.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
4. 婴幼儿健康指导的内容包括科学喂养、、、、等健康指导。
5.新生儿家庭访视在新生儿出院后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
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大小便、、、口腔发育等情况。
6.新生儿家庭访视为新生儿、记录出生时、,进行,同时建立《母子保健手册》。
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对家长进行、、、预防伤害和口腔保健指导。
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和,提醒家长尽快补种。
7.新生儿家庭访视时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对于、、或有等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月龄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B4.B二、多项选择题1.ACD2.ACD3.ABCD4.ABCD三、填空题1. 1 活产数;2. 6 ;3.4.5. 16.7.8. 28—9. 3、610. 6—811. 6、12. 4—6100%100%。
居民健康知识培训
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所有0~36个月儿童。
二、服务内容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
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
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等。
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其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
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
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
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二)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
(三)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
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特别是2、4、5、15月龄时。
随访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在儿童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四)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
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重度贫血等发育异常儿童分析原因,及时转诊。
(五)每次预防接种前,均要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禁忌症的评估。
同时为满足生长发育监测的需要,除上述规定的访视和随访时间外,在儿童每次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应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生长发育监测图上。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从事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含乡村医生)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
(三)按照国家有关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健康管理。
(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通过妇幼卫生网络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必要时可通过妇幼卫生网络外的途径收集、核对儿童数。
(五)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六)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程序时间相结合。
(七)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