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2020年火力发电厂电测技术监控执行的重要标准规程及名词解释2020年火力发电厂电测技术监控执行的重要标准规程及名词解释1.电力技术监督导则DL/T 1051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中规定,发电企业的电测技术监督的主要内容为各类电测量仪表、装置、变换设备及回路计量性能,及其量值传递和溯源;电能计量装置计量性能;电测量计量标准;上述设备电磁兼容性能。
2.电测专业相关行业技术监督导则DL/T 1199 《电测技术监督规程》中规定了电测技术监督的基本原则、监督范围、监督内容和相关的技术管理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发电企业的电测技术监督。
3.本专业相关重要标准规程3.1 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中规定了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的内容、方法和基本要求。
适用于电力系统各环节贸易结算和经济技术指标考核用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管理。
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的技术管理和参照执行。
3.2 DL/T 1473 《电测量指示仪表检定规程》中规定了直流和交流工频电测量指示仪表计量性能要求、通用技术要求、检定方法、检定周期等。
适用于电力系统使用的各类直接作用模拟显示的电测量指示仪表,包括各种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无功功率表、相位表、功率因数表、整步表、万用表、频率表、钳形表、绝缘电阻表和接地电阻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
同时适用于具有上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仪表。
3.3 DL/T 5004 《火力发电企业试验、修配设备及建筑面积配置导则》规定测量仪表试验室宜设置在生产办公楼或其他远离振动、烟尘和强电磁干扰的场所。
当周围环境空气较为恶劣时,宜采用正压通风,进风应过滤。
3.4 DL/T 5137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规定了发电厂、变电所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的基本原则、内容和要求。
4.名词解释4.1 电测量仪表使用电或电子的方法测量电量或非电量的测量仪表。
4.2 量程测量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代数差,以被测量单位表示。
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火电厂环境保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根据《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火电厂是指以燃煤、燃气、燃油等为主要燃料,通过燃烧产生热能转化为电能供应给社会的企业或单位。
第三条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是指对火电厂的环境设施和排放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其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标准要求。
第四条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机构第五条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是对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的主管部门,承担全国范围内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的协调和指导工作。
第六条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的具体实施工作,承担本地区内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的管理和执法职责。
第七条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机构应当依法设立,确保人员配置和专业能力与监督任务相适应。
第八条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与其他相关监管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火电厂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章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内容第九条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对火电厂环境设施和装置的设计、建设和改建进行监督,确保其符合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二)对火电厂燃料选择、燃烧工艺和排放控制措施进行监控,确保其排放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三)对火电厂污染物排放进行现场监测和抽查,确保其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要求;(四)对火电厂环境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五)对火电厂环境保护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进行监督,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六)对火电厂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提升火电厂环境保护意识和技术水平;(七)对火电厂环境保护责任人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其落实环保措施和要求。
第十条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应当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整治的原则,采取定期检查、抽查抽测、巡查执法、投诉举报等方式进行。
《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规定》环境保护技术监督规定如下1总则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电力工业技术监督工作规定》等有关法律和规定制订本规定。
1.2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工作是全过程环保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火电厂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必须纳入火电厂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1.3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以燃料及原材料、环保设施和污染特排放为对象,以环境保护标准为依据,以环境监测为手段,监督环保设施的正常投运和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1.4本规定适用于各电力集团公司、各省(市、自治区)电力公司及所辖各火力发电厂。
上述各单位可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本单位的实施细则。
2监督机构与职责分工2.1国家电力公司环境保护职能部门是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2.1.1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1.2制定和修订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环境保护技术监督的有关规定。
2.1.3监督与指导各电力集团公司、各省(市、自治区)电力公司的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工作,负责与有关部门协调重大的环境保护问题。
2.2国家电力公司环境监测总站是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工作的技术指导部门,其主要职责是:2.2.1协助国家电力公司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制定和修订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环境保护技术监督的有关规定。
2.2.2掌握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各火电厂环保设施的主要技术和管理状况,并定期向国家电力公司环境保护职能部门提出工作报告。
2.2.3受国家电力公司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委托,组织环境保护技术监督的技术交流、业务培训和考核。
2.2.4负责建立各级电力环境监测站的质量保证体系。
2.3各电力集团公司、各省(市、自治区)电力公司环境保护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和所辖火电厂的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工作。
其职责是:2.3.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及国家电力公司的有关规定。
制定本公司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工作的实施细则。
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L414-9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414—91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1-12-02批准1992-04-01实施1总则1.1制定依据本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参照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按《火电厂环境监测条例》的要求而制定。
1.2制定原则本规范的制定既考虑技术先进性,又考虑现实可行性,力求使规范内容与我国火电厂的环境特征、技术水平和装备条件相适应。
1.3制定目的1.3.1掌握我国火电厂环境质量现状,建立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档案,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3.2统一全国火电厂环境监测项目、采样及分析方法,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比性和代表性。
1.4适用范围电力环境监测总站、中心站、厂监测站及其他从事电力环境监测的单位或部门。
1.5人员要求1.5.1监测人员必须经过学习或培训并考核合格。
1.5.2掌握有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熟悉有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等。
1.5.3保证监测数据的清晰、完整、准确,严禁弄虚作假。
1.5.4注意保守机密。
1.6解释权限本规范由能源部电力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
2排水水质和排放量监测2.1监测目的对火电厂外排水实施常规监测,对临时性排水实施应急监测,以反映火电厂排水现状。
2.2监测对象常规监测对象为下列各类外排水:a.灰场(灰池)排水;b.厂区工业废水(包括含油工业废水);c.化学酸碱中和池排水;d.生活污水;e.其它可能对受纳水体产生污染的排水(其它废水)。
应急监测对象为下列临时性排水:a.露天煤场排水;b.用于化学清洗和停炉保护等的临时性排水。
2.3采样原则采样应具有代表性。
采样前必须了解各系统排水的排放规律和排水中污染物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的变化情况。
常规监测应在采样的同时测定排放口处排水的流量;临时性排水采样时,应同时记录该次排水总量。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固体、液体、气体化石为燃料的火电厂固定式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HJ/T 75-2001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的版本。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22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 47-1999烟气采样器技术条件HJ/T 48-1999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HJ/T 5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HJ/T 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 4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4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写,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3 术语和定义3.1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continuous emissions monitoring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是指对火电厂排放烟气进行连续地、实时地跟踪测定:当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配置多个测定探头时,每个探头在每小时的测定时间不得低于15min,其测定结果即为该小时的监测结果平均值;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监测时间不得小于火电厂运行时间(不包括火电厂启动和停运)的80%。
3.2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显示达到稳定值90%时所需要的时间。
3.3 现场连续监测in-situ continuous monitoring由直接安装在烟囱或烟道(包括旁路)上的监测系统对烟气进行实时测量(不需要抽取烟气在烟囱或烟道外进行分析)。
3.4 抽取式连续监测extractive continuous monitoring通过采样系统抽取部分样气并送入分析单元,对烟气成份进行实时测量。
《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行业标准HJ/T XX.1—XX.3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爱护验收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Monitoring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P ower Plant Capital Construction projectfor Check and Accept of Completed ProjectXXXX-XX-X公布XXXX-XX-XX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国家环境爱护总局令第13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爱护验收治理规定》,确保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爱护验收监测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按照火力发电厂的特点,制定本验收监测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爱护总局负责讲明。
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爱护验收监测技术规范1.适用范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爱护验收监测的执行标准选择、监测点位布设、采样、分析方法、质量操纵与质量保证、编制监测方案及监测报告等的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燃煤发电锅炉;各种容量的煤粉发电锅炉;燃油发电锅炉;各种容量的燃汽轮机组的发电厂及采纳其他燃料的发电锅炉和热电联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爱护验收监测。
环境阻碍评判、环保设计、建设项目竣工后的日常监督治理性监测可参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规范引用而构成本技术规程的条文。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48 《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GB 5468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 1322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标准》;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HJ/T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9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 3096 《都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8599 《一样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操纵标准》;DL414 《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75 《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6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工作,保护环境、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火电企业绿色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以化石燃料为燃料的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工作。
第三条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应当以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为重点,兼顾其他环境因素,确保火电厂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符合规定要求。
第四条火电厂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履行环保投资责任,确保环境保护设施的正常运行,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环境保护手续。
第五条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工作应当依法组织实施,重点解决火电厂环境污染问题,推动火电企业绿色发展。
第六条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工作应当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建立健全监督、处罚、奖励机制,推动火电企业主动改善环境质量。
第二章环境监测第七条火电厂应当建立定期的环境监测机制,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第八条火电厂应当建立并完善环境监测设施,配备专业的监测人员,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九条火电厂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等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及时报送相关部门。
第十条火电厂环境监测数据应当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监测结果真实、准确。
第三章环境保护设施第十一条火电厂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包括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水污染治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等。
第十二条火电厂环境保护设施应当配备合格的专业人员,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运行正常。
第十三条火电厂应当制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规定,明确设施管理责任和管理程序,及时处理设施运行中的问题和故障。
第十四条火电厂环境保护设施应当按照要求进行有效试运行,并提交试运行报告。
解读《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作者:苏玉红
来源:《硅谷》2014年第22期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DL/T 141-2012《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DL/T 141-2004《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对比的主要技术变化,介绍了新的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
关键词解读;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2-0150-02
2012年4月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DL/T 141-2012《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本标准代替DL/T 141-2004《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新标准为适应国家新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和新的监测要求及技术,对DL/T 141-2004进行了编辑性与技术性修改。
1 修订的必要性
2002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揭开了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序幕。
2003年,“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我国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原国家电力公司所属的发电资产进行了重组,成立了五大全国性的发电集团,基本实现了产权纽带上的厂网分开,为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创造了体制基础。
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厂网分开基本实现,电力企业活力增强,电能市场交易日益活跃,新的电力体制正在形成,我国电力市场建设也积极稳妥向前推进。
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国家也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完善,对电力企业环保要求更加严格。
电力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环境保护,朝着清洁、节能、循环利用方向发展。
目前,火电厂烟气脱硫全面展开,脱硫设备已经成为火电厂必上的环保设备。
《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目前火电厂无可替代的监测标准,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标准必须进行修订。
2 主要技术变化
新的标准与2004版标准对比,主要增加了四项内容:
1)增加了对燃煤火电厂烟气中汞、氨的测定。
2)增加了对燃煤火电厂脱硫废水中总汞、总铬、总镉、总铅、总镍、总锌、总砷、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氟化物、硫化物、pH值和水温的测定。
3)增加了对无组织排放相关指标的监测。
4)增加了不确定度评估。
3 烟气排放监测
火电厂主要污染物在烟气中,烟气排放监测是火电厂重点监测项目之一,也是重中之重。
1)监测目的。
监测火电厂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为环境质量管理和总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2)监测项目。
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氨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
烟气含氧量及温度、湿度、压力、流速、烟气量(标准干烟气)等辅助参数。
3)监测方法。
未安装烟气连续监测装置的火电厂按GB/T 16157的规定采用直接采样法或便携式烟气监测仪进行监测,火电厂烟气中汞的监测方法按HJ 543执行、氨的监测方法按GB/T 18204.25或HJ 534执行。
4)监测周期。
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氨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每年测定1次;
脱硫系统、脱硝系统和除尘器大修前后应测定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脱硝系统的脱硝效率和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同时测量各系统各项烟气辅助参数。
5)测定条件。
燃烧煤种和锅炉运行工况稳定,锅炉负荷大于75﹪额定值;
测试期间锅炉不进行吹灰、不打渣、不投油助燃、系统不启停、不调整送引风机档板。
6)采样部位、采样孔和采样点。
采样部位、采样孔和采样点的设置按 GB/T 16157的规定执行。
当采样部位条件不能满足时,应按以下方式进行:
①烟尘采样部位选在较长直段烟道上,与上游弯头或变截面处的距离不得小于烟道当量直径的1.5倍。
②不满足①要求时,则监测孔前直管段长度应大于监测孔后的直管段长度,在烟道弯头和变截面处加装导流板,并适当增加采样点数和采样频次。
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氨的采样部位应符合GB/T 16157的规定,选在脱硫、脱硝装置或系统进入烟囱的烟道上,或烟囱的合适位置。
与烟尘采样部位的距离不小于0.5 m。
烟尘采样点:圆形烟道:按GB/T 16157的规定执行。
矩形烟道:①将矩形断面烟道用经纬线分成若干面积相等的小矩形,各小矩形对角线的交点为采样点;②沿烟道断面边长均匀分布的采样点数由表1确定;③烟道断面边长大于6 m时,采样点可按表1外推。
7)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氨采样点。
采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氨样品时,采样管伸入烟道的深度至少达1/3烟道直径。
烟道有漏风时,采样点与漏风的距离至少为烟道当量直径的1.5倍,达不到此要求应消除
漏风。
8)汞、氨分析方法。
汞、氨测量分析方法见表2。
4 脱硫废水监测
新标准中增加了燃煤火电厂脱硫废水中总汞、总铬、总镉、总铅、总镍、总锌、总砷、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氟化物、硫化物、pH值和水温的测定。
分析方法见表3。
5 无组织排放监测
新标准增加了对火电厂无组织排放相关指标的监测。
1)监测目的。
了解火力发电厂无组织排放的水平,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2)监测项目。
颗粒物、非甲烷总烃、甲烷烃,氨的排放浓度。
3)监测周期。
颗粒物、非甲烷总烃、甲烷烃,氨的无组织排放每年监测两次,测量时间为当年的冬季和夏季。
在通常情况下,选择微风的日期,避开阳光辐射较强烈的中午时段进行监测是比较适宜的。
4)监测方法。
6 不确定度评估
新标准还增加了资料性附录C不确定度评估,详细阐述了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区别、不确定度的产生原因、评估不确定度的步骤以及标准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等。
7 结论
DL/T 141-2012《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发布适应了新形势下火力发电厂环境监测的需求,及时、准确地规范了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对火电厂环境监测具有规范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DL/T 141-2012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能源局,2012.
作者简介
苏玉红(1974-),女,江西人,统计师,从事电力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